最新金属矿产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58
小议有色金属找矿思路与方法有色金属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在这些有色金属中,铜、铝、铅、锌、镍、锡、钨等都是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
因此,对于有色金属的寻找与开采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这其中,找矿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对于找矿,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够提高找矿的效率。
下面,我们就来小议一下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和方法。
一、找矿思路1.地质条件论:地质条件论是最基本的找矿思路,就是先通过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调查,找出有可能蕴藏有矿藏的地方,然后再针对这些地方进行详尽的矿产勘查。
2.找矿预测论:在此基础上,找矿预测论出现了。
也就是说,在对某一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时,需要结合以往相似矿床的形成条件和特点,进一步推断出隐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这就是找矿预测。
3.综合找矿论:综合找矿则是在前两种思路基础上得出的一种思路。
也就是说,在矿产勘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检测技术和方案,从多个角度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找矿方案。
二、找矿方法1.化学找矿法:化学找矿法是寻找金属矿床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的矿环境中的一系列元素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判断地下是否存在金属矿床或者判断矿床性质。
2.物理找矿法:物理找矿法则是基于一些物理特性的不同来区分矿床是否有矿物存在。
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和磁力勘探、电法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或自然引发地震波后,观察地下波传播的特点进行推断;重力和磁力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表的重力和磁力特征,进而推断地下是否存在矿藏;电法勘探则是利用电导率的差异性来判断矿藏情况。
3.遥感勘探法:遥感勘探法则是通过对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来推测地下蕴藏的矿藏。
利用遥感勘探技术,可以获得高空遥感图像、高分辨率图像、地形高程图等相关的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处理,发现潜在的矿藏。
综上所述,有色金属的找矿思路和方法相当广泛,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客观条件得到应用。
矿产预测基本理论和方法一、概念矿产预测—是在现代成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根据地、物、化、遥等找矿信息,建立找矿模式;在建立“两模”的基础上,确定矿产预测的准则;对预测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做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优选成矿靶区,提出找矿部署的意见。
二、矿产预测的基本理论1、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床,高度概括的成矿规律可以应用到相似的地区,指导类似矿床的成矿预测。
相似类比的内容:①成矿背景(环境)类比;②成矿条件(或控矿因素)类比;③矿化信息类比;④成矿规律类比。
2、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地质异常是指同周围的背景存在明显差异的地质现象,是地质体中某种性质的特殊反映,其控矿因素和地质标志有别于一般的矿化地区或矿床。
而这种地质异常可能是产生特殊类型的矿床或前所未有的新类型或新规模矿床的必要条件。
3、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三、矿产预测的基本方法1、经验模式预测法2、理论模型预测法3、综合信息预测法四、矿产预测的模式1、矿床存在模式(矿床描述模式)描述某一矿床或某一类型矿床的产出地质条件、存在环境和矿床主要特征的模式。
往往不牵涉到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因。
2、成矿模式 (矿床成因模式,理论找矿模式)在矿床成因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某类矿床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分析成矿物质的来源、迁移和富集的控制因素、解释矿床各种特征产生的原因建立的模式,称之。
3、找矿模式(找矿综合信息模式)在矿床存在模式或成因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地、物、化、遥各种方法所获得的直接或间接信息,应用于找矿预测的模式。
找矿模式具有定量预测矿床(体)的空间位置及深度、被剥蚀的程度、深部矿化的规模等功能。
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通常用图解、或图表法表示,是理论找矿、综合找矿、信息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找矿预测实践中用途很大。
五矿产预测的层次和方法1、区域成矿预测①比例尺:1/50万—1/20万;②预测对象:成矿区、带;③圈出的预测区面积:100-500km2;④主要的勘查方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卫航片解释、航磁、航放、重力、重砂、分散流,编制各专业图、区域成矿规律图、成矿预测图。
新时期地质矿产的地球化学勘探及找矿预测研究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原则,最后探讨了能够提高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对策,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字:新时期;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1、前言新时期地质矿产勘探主要对以往工作中新发现的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矿带和其他重要找矿线索,进行了全面的概略检查。
由于矿产资源已经被大力开采,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针对植被覆盖严重,露头较差的矿化点。
地表新发现的矿化点总体偏少,调查过程中新发现的矿化点几乎全部落在矿权内,上述客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概略性检查成果。
对经过勘查工作的矿床或矿点,以资料收集和踏勘为主,了解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以便指导新时期地质找矿和评价工作。
地球化学勘探为多元素组合,各元素套和较好,异常范围大,元素分带为Au、Cu、Zn、PbMo、Sn、As、Sb、Ag—Bi2.根据异常套和程度,可判断区域内金、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2、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概述重砂勘探法的主要目的是疏松天然重矿物地层中的沉积物,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追踪和分析砂矿和原矿,经过搜索,可以发现矿体的风化作用。
按照这个原理,可以提取一定量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追踪山坡,河流系统或冰川活动区的矿石和砾石,寻找矿床,进行勘探和地质调查以及分析地图。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全面而全面的研究。
调查和研究地质和矿产资源,了解工作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发现矿化的规律和各种探矿信息,并进行采矿工作,按照一氧化碳定位矿化的理论,一氧化碳定位矿化主要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矿床中相对稳定的矿化时期。
在一些重要且相对稳定的大型矿床形成过程中相同的矿化特征明显相似。
因此,在矿物勘探中,必须重视成矿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掌握矿物的特征。
应用地质体运动理论进行勘查,解决矿区成矿规律是深部找矿研究的关键。
通过对深部矿区成矿环境、成矿系统和成矿过程的分析,确定了矿床的深部空间和成矿过程,才可以发现深层沉积物。
找矿理论与方法(附彩图)据Pirajno, 2010 区域构造与成矿:发现规律、部署找矿后造山形成的南天山世界巨型金矿带,据Yakubchuk,2002吉尔吉斯斯坦Kumtor金矿露天采场岛弧环境岩浆起源模型;斑岩铜矿有关岩浆起源模型,据Richards, 2011活动大陆边缘斑岩铜矿:下地壳MASH过程(MASH,Melting-Assimilation-Storage-omogenization) (熔融-混染-储集-均一化);据Richards, 2011早阶段:由古太平洋板块低角度向大陆北西斜俯冲,导致在大陆边缘弧后地带大规模成矿晚阶段: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发生转向,平行大陆NNE向走滑,引发岩石圈拆沉及不同源物质同时大规模成矿;Mao et al., 2005; 2011 查明一个侏罗纪斑岩铜金钼矿带大陆边缘弧岩浆有关斑岩铜矿与弧后伸展带地壳重熔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成矿模式图(Mao et al., 2020)斑岩铜矿矿床模型(Sillitoe,2010);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产于剪切带。
这三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
德兴矿田斑岩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床模型重力+激电两种地球物理方法有效结合,在红狗Pb-Zn矿区找矿取得大突破找矿勘查标志,树叶中元素的含量,尤其是金;Lintern et al., 2012几种类型隐伏矿金属转移与树叶富集的示意图;据Anandet a., 2014生物(白蚂蚁)将覆盖区深部的物质运移至地表(Johnsonet al., 2004)在表生成矿系统中,淋滤层、富集层和原生矿石的Cu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差别,一般而言,淋滤层比富集层和原生矿具有更低的δ65Cu 值,而富集层往往具有最重的δ65Cu值。
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的应用自古,我国就对矿产开采有着深刻研究,其历史十分久远。
而随着改革开放,针对金属矿山的开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先进技术。
但是,对于金属矿山中的隐伏矿的找矿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了解矿产模式、成矿系列系统、多因复成成矿、地质异常理论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新技术探讨、金属矿山隐伏矿的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前景等相关找矿预测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针对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的应用做简单论述。
标签:找矿预测理论方法金属矿山隐伏矿应用0前言何为隐伏矿?即为地表未露出的矿体,与露天矿是相对的。
可细分为埋藏矿和盲矿体。
埋藏矿是指曾经有露出过地表,而后被沉积物、火山岩等覆盖于地下;而盲矿体则是指其一直藏与地下基岩中,从未露出过地表。
想要在金属矿山隐伏矿中进行找矿预测,多是在已知矿床或矿田范围内进行的,属于大比例尺找矿预测范畴。
隐伏矿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的关键问题在于:矿体空间定位机理、定位规律以及矿质异常的形成机理,其技术难度很大。
1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的基本方法和理论1.1地质找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我国,针对地质找矿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对地表矿、易识别矿和浅部矿的探索,对于隐伏矿、难识别矿和深部矿也开始了探索研究,且已不再仅凭经验,开始向理论知识方向发展。
其中,矿床模式理论较为经典。
另外,我国还独创了许多矿学理论,例如成矿系列、地洼递进成矿、成矿系统等等。
所谓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环境、要素主导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在时间、空间、成因上有着密切相关的一组矿床类型的组合。
根据成矿作用的次级,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不同的次级,例如亚系列、系列、矿床式等等。
成矿系统主要是指在成因、时空上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
对于成矿系统的研究,一般是在基本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出发,从成矿空间、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成矿运动的相结合来探讨成矿规律,从整体出发,全面系统的认识成矿发生、成矿发展和成矿作用的一系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