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28
实验四 布鲁氏菌病检疫课程名称: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学时:4学时一、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的免疫生物学检疫方法。
二、 实验原理应用血清学方法检出血清中有抗体存在,则说明被检动物为布氏杆菌病患畜。
动物感染布氏杆菌以后首先出现的是凝集抗体,再过一段时间才出现补体结合抗体,最后产生变态反应性。
补体结合反应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其阳性反应与感染的符合率,比血清凝集试验与感染的符合率高。
我国的家畜布氏杆菌病检疫应用的免疫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反应:本试验按《家畜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反应技术操作规程及判定标准》进行。
三、 实验内容(一)实验准备1、抗原:由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供应。
使用时用O.5%石炭酸生理盐水作1:20稀释,长霉或出现凝集块的抗原不能应用。
2、 被检血清:必须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固,无溶血现象和腐败气味。
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由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供应。
3、稀释液:0.5%石炭酸生理盐水,用化学纯石炭酸与氯化钠配制,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4、 用具:1ml滴管、10ml滴管、试管架、洗耳球、10ml玻璃试管、移液器。
(二)实验步骤1、布病试管凝集反应牛血清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试管号(牛编号) 1 2 3 4 5血清最后稀释度 1:25 1:50 1:100 1:2001:4000.5%石灰酸生理盐水(ml) 2.4 0 0.5 0.5 0.5被检血清(ml) 0.1 0.5 0.5 0.5 0.5 弃去0.5诊断抗原1:20 0 0.5 0.5 0.5 0.5 悬空加样判 定比浊管配制方法试管号 抗原稀释(ml) 1:40 0.5%石灰酸生理盐水(ml)清亮度% 判断(标记)1 0 1.0 100 ++++2 0.25 0.75 75 +++3 0.5 0.5 50 ++4 0.75 0.25 25 +5 1.0 0 0 -2、全部试管充分振荡后,置37℃温箱中22~24小时后,用比浊管对照并记录结果。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人畜检测方法相同)一、实验前准备1、试管的准备①把试管浸泡于带有洗涤剂的温水中30分钟,浸泡后用试管刷将其刷干净。
先用自来水冲洗10遍,再用去离子水冲洗1遍②试管冲洗干净后倒置于篮子中,等水沥干后置干燥箱中,160℃干燥3个小时(整个干燥过程需要5——6个小时)。
③实验前要配置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实验前要配置的石炭酸生理盐水配置方法:称取0.5克石炭酸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121℃高压30分钟。
2、试剂的准备①标准抗原:按照说明书使用。
使用时充分摇匀,用稀释液作1:20(工作浓度)稀释。
②标准阳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③标准阴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3、被检血清①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血清必须新鲜,无明显蛋白絮凝物、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②运送和保存血清样品防止血清冻结和受热,以免影响凝集价。
若3d内不能送到实验室,可用冷藏方法运送血清。
二、试验操作过程1、确定被检血清的稀释度牛、马、骆驼稀释用1:50、1:100、1:200、1:400(4个稀释度);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1:100、1:200(4个稀释度)。
大规模检疫时也可用2个稀释度,牛、马、骆驼用1:50、1:100;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为测定强阳性血清效价,稀释度可以增加。
2、稀释被检血清:猪、山羊、绵羊和狗血清的稀释①每份被检血清用4支试管,标记检验编号后第I管加 1.15 mL 稀释液,第2-4管各加人0.5 m L稀释液。
②取被检血清0.1 mL,加人第1管,充分混匀后吸弃0.25 mL。
③从第1管中吸取0.5mL加人到第2管,混合均匀后,再从第2管吸取0.5m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0.5mL,稀释完毕。
④从第1 至第4 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 1:12.5,1:25,1:50,1:100。
3、加抗原将0. 5 m L 抗原抗原(1:20)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猪、羊或狗的血清稀释则依次变为 1 : 25,1 : 50,1 : 100,1:200;牛、马和骆驼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 1:50,1:100,1:200,1:400。
青岛立见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说明书青岛立见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是一种用于检测布氏菌病的试剂。
布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青岛立见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布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
该试剂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制备工艺,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使用该试剂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准备好试管和试剂。
将待检样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试剂。
轻轻摇晃试管,使样品和试剂充分混合。
接下来,将试管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观察试管内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试管内出现凝集反应,则说明样品中存在布鲁氏菌抗原,即可能患有布氏菌病。
青岛立见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具有以下优点:1. 高度特异性:该试剂能够准确识别布鲁氏菌抗原,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2. 高度敏感性:该试剂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布鲁氏菌抗原,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 操作简便:使用该试剂进行检测无需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只需按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
4. 快速结果:使用该试剂进行检测的时间短,通常在几小时内即可得到结果,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青岛立见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医疗机构、动物防疫部门、实验室等场所。
它不仅可以用于布氏菌病的早期诊断,还可以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同时,该试剂还可以用于布鲁氏菌抗原的筛查和鉴定,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之,青岛立见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试剂,可用于布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
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结果快速。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为布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步骤1. 试管凝集试验的前奏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聊聊布病试管凝集试验,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只要掌握了步骤,绝对不难!布病,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它由布鲁氏菌引起,常常在牲畜之间传播,最后可能让人类也受害。
所以,早早检测出个底儿,才能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安全的保障。
先来看看我们要用到的材料。
你得准备好试管、抗体试剂、菌液、以及一些小工具,比如移液器和培养皿。
就像做一道菜,材料齐全了,才能开锅。
不然光想着吃,没菜可咋办?2. 准备工作2.1 检查材料好了,材料准备好后,咱们开始吧!首先,得认真检查一下材料是不是齐全。
想象一下,要是做蛋糕结果发现没鸡蛋,那可就尴尬了。
试管要干净,试剂要在有效期内,没问题的话,咱们就可以开始了。
2.2 制备菌液接下来,准备菌液。
这一步很关键哦!把待测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摇匀。
这个过程就像在调制鸡尾酒,摇得越匀,效果越好。
注意,这里要小心,别把盐水撒得到处都是,那可就麻烦了!3. 开始试验3.1 加入抗体试剂一切准备就绪后,咱们进入正题!先在试管中加入抗体试剂,记得量一定要精准。
这一步就像是给菜里加调料,太多太少都不行。
然后轻轻摇动试管,让抗体和菌液充分混合,时间大约十分钟,看看它们能不能“好上”。
3.2 观察结果接下来,耐心等待结果。
这时候可以来杯茶,放松一下。
等待的时间里,咱们可以聊聊天,看看手机,别让自己太紧张。
等到十分钟一到,看看试管里有什么变化。
如果出现了凝集,那就是“好消息”,说明你可能感染了布病,得赶紧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如果没有变化,那就是“坏消息”,当然也是好消息,起码你暂时是安全的。
4. 总结与注意事项最后,记得总结一下今天的“战果”。
把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跟医生沟通得更顺畅。
万一真的有问题,也能早早发现,别等到大事儿才去想。
“早发现,早治疗”这句老话可真没错。
还有,大家一定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哦!化学试剂虽然小,但别小看它们,处理时要戴好手套,注意防护,安全第一嘛!别像我一样,前几天就因为不小心把试剂洒了,结果手忙脚乱,闹了个大笑话。
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检验方法:依据GB/T18646-2002
1、材料准备
1.1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 ml。
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1.6观察结果照明用光源
2、操作方法
2.1 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 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3 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4 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3、判定
3.1 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3.2 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附: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品控中心
2013-4-22
操作流程图
为了便于观
察结果,辅
以光源照明。
布鲁氏菌病抗体试管凝集试验1.原理: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已知细菌作为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为滴度。
在试验中,由于电解质浓度和PH不适当等原因,可引起抗原的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必须设不加抗体的稀释液作对照组。
2.试剂:0.5%石碳酸生理盐水、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标准阳性、阴性血清。
3.设备耗材:试管、试管架、吸管、微量移液器、吸头、温箱。
4.操作步骤:4.1受检血清的稀释:以羊血清为例,每份血清用4个连续的U型孔;在96孔U型反应板的第1孔加184U1稀释液,第2〜4孔内各加入IOO1I1稀释液。
用移液器取受检血清16μ1加入第1孔内并混匀,从第1孔吸取IOOu1混合液加入到第2孔充分混匀,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孔,从第4孔弃去混合液IOoU1。
稀释完毕后,从第1孔至第4孔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和1:100。
牛血清稀释法与上述基本一致,差异是第1孔加192U1稀释液和8U1受检血清,其稀释度分别为1:25、1:50、1:100和1:200。
4.2分别取稀释好的抗原100μ1加入上述各孔稀释好的血清中,并振荡混匀,羊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25、1:50、1:100和1:200,牛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00、1:200和1:400o4.3将加完样的96孔反应板用塑料薄膜严密封盖后,放湿盒内置电热恒温水浴锅(37七±1。
C)中孵育18-24h,取出检查并记录结果。
4.4试验应设立阳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对照和抗原对照,即:阴性血清对照和阳性血清对照对照试验中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的相同。
抗原对照抗原按照说明书稀释到规定容量,取IOOu1,再加IO0μ1稀释液,观察抗原是否存在自凝现象。
凝集反应程度:凝集反应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记为“++++,,“+++,,、“++”、“+”和”按以下说明进行判定:①++++:菌体完全凝集,1孔~4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②+++:菌体几乎完全凝集,1孔~3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第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沉淀;③++:菌体凝集显著,1孔~2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3孔~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沉淀;④+:凝集物有沉淀,第1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2孔~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沉淀;⑤-:无凝集,1~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布病试管凝集操作规程1. 引言布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传染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并对健康和兽产业产生严重威胁。
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常用的布病诊断方法,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布病试管凝集操作规程。
2. 实验材料准备•布氏培养基•布鲁氏菌抗原悬浮液•10% NaCl溶液•洗涤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pH 7.2)•定标浓度方案3. 实验步骤步骤1:预处理1.1 用洗涤缓冲液稀释布鲁氏菌抗原悬浮液,制备所需浓度的抗原工作悬液。
步骤2:试验操作2.1 取一片琼脂糖布氏培养基,用标准线将试管的高度标定为15mm。
2.2 取试管架,中央孔位套橡胶塞。
2.3 用稀释后的布鲁氏菌抗原悬液和10% NaCl溶液分别配制试验管液和对照液,并调整pH至7.2。
2.4 取一支滴管,带好吸液头涂布鲁氏菌抗原试验管液,并加于试管的15mm标注线上,使试管内液面高于标线,形成一个凸起的液面。
2.5 滴加对照液至试管液面下降至标注线,使液面变平。
2.6 反复称数量出20μL待测血清于对控液上。
直立试管,于10分钟内,转匀试管中液并观察结果。
2.7 观察测得的凝集度,根据凝集度判定试品结果。
4. 计算和结果判定4.1 凝集度计算按照定标浓度方案中所规定的浓度和凝集度的对照表,根据试验结果判定凝集度。
4.2 结果判定根据凝集度和定标浓度方案中的凝集度判定表,确定血清样品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抗体。
5. 结论布病试管凝集操作规程提供了一种用于布病诊断的常用方法。
通过本规程的实施,可准确判断血清样品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抗体,对于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以上为布病试管凝集操作规程的详细描述,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为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追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布病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将能够为人类解决布病带来的问题。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期动物科学后涂成直径2cm的圆形,4min后观察结果。
阴性和阳性对照血清的操作方法与待检血清操作方法相同。
只有阴性和阳性对照血清都成立时,试验才可以进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反应时间短且敏感性比较高,是2018年版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推荐的初筛方法,使用效果较好。
3.2试管凝集试验微量法该方法是在U型反应板上取一列连续的4孔为一个样品检测用孔,在第1孔加入184μL稀释液,第2、3、4孔加入100μL稀释液。
在第1孔中加入待检测的羊血清16μL,混匀后取100μL至第2孔,倍比稀释至第4孔后弃去100μL,此时第1~4孔血清的稀释倍数分别为12.5、25.0、50.0、100.0倍。
每孔加入工作浓度的抗原100μL,此时第1~4孔血清的稀释倍数增加1倍,分别为25、50、100、200倍,置37℃温箱中作用24h后取出观察结果。
在每一批次试验样品的检测中应做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抗原对照和比浊管,以判断试验是否成立和方便结果观察。
检测牛血清时第1孔加入192μL稀释液和8μL待检血清,第1~4孔的血清稀释倍数增加1倍,其他和检测羊血清操作一致。
试管凝集试验微量法是把反应的试管换成U型板的小孔,反应体系从1mL减少至200μL,抗原用量也减少至原用量的20%。
在血清稀释时可以使用多道移液器,可操作性好,同时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
试管凝集试验微量法在一块U 型板多次加样且与一般酶标板加样顺序不同,容易在加样中出现错误;其试验结果要在一块U型板反应观察,当结果变化较大时不易观察,容易出现结果误判现象。
3.3试管凝集试验常量法该方法是用4根试管来检测一个样品,第1根试管中加入920μL稀释液,第2~4根试管加入500μL稀释液。
第1根试管中加入待检测羊或猪血清80μL,混匀后取500μL至第2根试管,倍比稀释至第4根试管后弃去500μL。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主要成分】:本品的主要成分为抗原性良好的灭活布氏杆菌菌体抗原。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液体,长时间静置后瓶底可见白色沉淀,震摇后为均匀悬浮液。
【用途】:用于人用体外诊断之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
【用法与用量】:1. 稀释液:0.5%苯酚生理盐水。
2. 抗原稀释: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作1:10稀释使用。
3. 取0.2ml血清加入第一试管2.3ml生理盐水内,混匀后取0.5ml加入第二试管(含0.5ml生理盐水)做1:1稀释。
以后各管以此类推,第一管内应弃去1.5ml剩余稀释血清,只留下0.5ml为试验用。
4. 将稀释10倍的布氏菌菌液0.5ml分别加入各血清稀释管内,摇匀,置37℃±l℃温箱反应24小时,取出与比浊对照管比较读取结果。
各待检血清分别稀释为1:25,1:50,1:100,1:200,1:400,1:800等5. 菌液凝集程度的判断应以同时配置的以透明度为准的对照比浊管比较决定。
【结果判定】:待检血清效价在1:100(++)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以下为阴性。
以出现“++”以及以上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判断为该血清的抗体滴度.【保存与有效期】:本品在2~8℃保存,有效期1年。
【规格】:15ml/瓶。
【注意事项】(1)本品适用于人用体外诊断之布鲁氏菌感染的判定。
(2)本品出现污染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时,不得使用。
(3)本品用0.5%苯酚生理盐水稀释,稀释后当日用完。
(4)本品使用时需充分摇匀。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本品系用抗原性良好的布鲁氏菌菌株,接种,培养,灭活,染色后制成。
用于人用体外诊断之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性状】本品呈红色均匀混悬液,久置后上部澄清,底部可有少量红色菌体沉淀。
【无菌检验】依法检验,应无菌生长。
【特异性检验】取新制抗原和参照抗原分别与5~10份阴性血清作平板凝集试验,应无任何凝集现象。
【pH测定】pH值应为3.65~3.70。
影响动物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的因素分析动物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疾病不仅在家畜中广泛存在,而且还会影响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疾病,试管凝集试验成为了诊断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下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1. 抗原的优选抗原选择是影响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布鲁氏菌属的不同菌株具有不同抗原性,抗原的优选需要充分考虑菌株的种属、分离部位、分离地点等因素。
如对于布鲁氏菌属常见的几个种属,对应的典型菌株应当使用稳定的抗原。
2. 试剂的质量除了抗原的优选外,试管凝集试验中的其他试剂,如盐酸盐和红细胞等试剂的使用质量也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试验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试剂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
3. 操作技术的水平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技术也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抗原制备的方法、盐酸盐质量的标准化、加样技巧是否准确、时间控制等等。
因此,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4. 环境条件因素试管凝集试验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实验室空气的质量等因素,会影响试验结果。
例如,在凝集试验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温度过高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制定恰当的环境条件要求。
5. 患者感染程度因素患者感染程度也是影响试管凝集试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临床病例中,病人处于不同感染期会直接影响交叉反应、特异性等指标,进而影响结果的判定。
因此,对于不同阶段的病人,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指标及质量标准,以优化实验结果。
综上,试管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且广泛应用的技术,但是实验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系统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如上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优化实验的操作流程,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