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67.50 KB
- 文档页数:21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首先,护理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接收到小儿肠套叠病人后,要及时了解病情及家长的意愿,然后向患儿及家长做非常详细的交流,告知病情及可能的治疗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与此同时,要做好相关医疗用品及设备的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药物、输液、手术器械等。
护理团队要有一定的默契,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病人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其次,护理中要注意患儿的安全。
小儿肠套叠常伴有剧烈的腹痛,患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抽搐、烦躁等现象,因此要加强观察,随时注意其安全,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此外,患儿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另外,对于贫血的小儿肠套叠病人,要注意补充血液。
在护理过程中,要监测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补充输血、补充铁剂等,保证患儿的贫血得到改善。
同时要指导家属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增加铁元素的摄入,促进患儿的红细胞生成。
此外,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肠道排气和排便情况,以及术后的肠鸣音。
术后,患儿的肠鸣音是否恢复正常、是否存在排便困难等,要及时观察并记录。
对于患儿的肠道没有排气或排便,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给予肠道冲洗、推拿等,促进排气和排便的恢复。
最后,术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伤口情况,及时处理伤口渗血、感染等情况。
术后要加强对患儿的疼痛管理,给予必要的镇痛药物,确保患儿的舒适度。
术后还要指导家属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避免食物过于刺激,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摄食情况,确保营养摄入的充分。
总之,小儿肠套叠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细致入微、专业扎实的护理技能,并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患儿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其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的负担。
希望我的护理体会能够对其他护士在处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工作中有所帮助。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肠套叠概要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它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导致肠腔阻塞。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套叠常见于小儿,而继发性肠套叠则多发生于成人,通常与息肉、炎症或其他肠道病变有关。
护理查房重点病情观察1.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
2. 腹部情况:观察患者的腹部形状、硬度和压痛部位,以及是否有腹膜刺激征象。
3. 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性状和颜色,以及是否有血便。
4. 呕吐情况: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性状和内容,以及是否有胆汁。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B超、CT等。
3. 肛门指诊:必要时进行。
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肠套叠,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
主要包括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肠套叠、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术等。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给予患者舒适体位,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禁食、流质饮食等。
4.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 并发症护理:如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套叠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知识。
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3. 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结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查房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
一旦发生肠套叠,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解除肠管的套叠状态。
手术成功后,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套叠术后的一些护理措施:一、呼吸道护理1. 全麻手术后,患者清醒初期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应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呼吸功能。
二、病情观察1.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2. 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颜色及温度变化,注意有无体温升高现象。
3. 如术后三日体温升高,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并寻找其他原因。
三、胃肠减压护理1.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
2. 如发现畏光的官腔狭窄,可能导致引流液堵塞,应及时处理。
四、饮食护理1. 术后初期,患者可能无法进食,需通过胃肠减压保持胃肠道通畅。
2. 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肠道痉挛。
4. 可适当食用稀粥、稀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以及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鱼、虾等。
五、切口护理1. 保持手术切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预防感染1. 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
2. 避免与感冒、发热等传染病患者接触。
3.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八、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九、定期复查1. 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2. 如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肠套叠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
肠套叠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饮食禁饮食,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
根据患儿脱水的程度,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2.加强抗感染治疗,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
3.行空气灌肠复位前,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3.观察并记录呕吐的次数、量、性质,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免误吸。
4.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
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回室后,取平卧位,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以利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2.禁饮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遵医嘱补液和应用抗生素,肠功能恢复后,先给予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普通饮食。
3.术后使用腹带加压包扎防止切口裂开。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2.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有潮湿或渗出及时更换。
3.对于空气灌肠复位者,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安静,大便是否转为黄色,腹胀是否消失;口服活性碳0.5~1g,6~8h后排出说明复位成功。
如复位不全,需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4.对于肠造瘘者需要观察外置肠管的色泽、活力和蠕动功能。
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三)引流管的护理病人回室后,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保持有效的引流,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变化,定时倾倒、记录引流量。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注意患儿饮食清洁卫生,勿进食生、冷食物,忌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