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叶天士用响豆治失眠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作者: ————————————————————————————————日期: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黄芪故事二则“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黄芪的别称。
黄芪,旧作“黄耆”,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
熏蒸治柳太后中风南北朝时期,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
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不想,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全因年老体弱、气血失调。
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
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又能散风行滞,恰中病理。
再加上热气熏蒸,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险些要了袁枚的命清朝大文人袁枚在一年夏天因贪口患了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高体弱,于是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险些丧命。
后来他的一位叫张止厚的老友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虽然很多医生都认为大黄药性太过峻猛,年老病人不宜服用。
但是,袁枚还是服了大黄,结果痢疾很快痊愈了,他还特地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
治疗时应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而不能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也就是常说的“闭门留寇”。
淡竹叶助张飞破曹营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朝中威势日降,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派张飞发兵声讨曹操,张飞带兵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合相遇,张合筑寨拒敌。
针刺督脉为主加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作者:张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9期失眠在中医中又被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影响了学习、工作,降低了生活质量,作者采用针刺督脉为主配合耳穴压豆方法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均为东城区社区卫生站就诊失眠患者,均以失眠为主诉,排除躯体及脑部器质性病变。
年龄最大87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男2例,女37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
1. 2 治疗方法1. 2. 1 针刺方法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大椎、至阳、神道。
配穴: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肝郁化火者加肝俞、胆俞;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胃中不和者加胃俞。
方法:用0.3 mm×25 mm及0.3 mm×40 mm无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
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频率为15~2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 min,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1. 2. 2 耳穴压豆方法取穴:神门、交感、枕、皮质下、内分泌、缘中(脑点)。
随症配穴: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肝郁化火者加肝俞;心肾不交者加肾俞;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胃中不和者加胃俞、脾俞。
均采用耳穴探针,以轻、慢、均匀的手法探查出上述敏感点。
耳压方法:使用75%医用酒精常规消毒耳穴后,将王不留行籽贴附于0.5~1 cm2大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以单手拇指间歇性按压王不留行籽,手法由轻到重,使患者耳廓产生酸胀、灼热感。
嘱患者自行按压,按压5~6次/d(晚睡前必压), 2~3 min/次,压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两耳交替贴压,每2~3天换1次, 10 d为1个疗程。
健康博览2018/0832健康/解惑疾病特色中医健康博览□文/陈晗雯何富乐电影《医痴叶天士》中提到叶天士用响豆治疗失眠,但原来本没有响豆,只是叶天士通过“精神转移法”将疾病或内心思虑转移、分散至其他方面去,缓解或消除由此而引起的失眠症。
而其中叶天士称为响豆的正是夜间爆响的槐豆。
我们常常提到“槐”会想到“洋槐”和“国槐”,而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差异很大,我们在说槐花时往往不加以区分导致混乱甚至出大错。
接下来让我们来揭秘这两种槐在“吃”这一方面的不同之处吧。
国槐,全身是宝,几乎处处都是可入药之材。
槐叶,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杀虫。
主小儿惊痫;壮热;肠风;尿血;痔疮;湿疹;疥癣;痈疮疔肿。
槐枝,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崩漏;赤白带下;痔疮;阴囊湿痒;心痛;目赤;疥癣。
槐根,散瘀消肿;杀虫。
主痔疮;喉痹;蛔虫病。
槐角,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古籍中也记载有许多以槐花命名的药方。
例如:《普济方》卷一八八引《余居士选奇方》中记载槐花饮,主治酒毒吐血。
槐花散在《医级》、《医方考》、《普济方》、《兰室秘藏》等医书中均有提及,药方也各不相同,但在其中槐花都作为一味重要的药材。
《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当然槐花的炮制方法也有三种,槐花在药用时分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
每年的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花朵,习称“槐花”,花未开时采收花蕾,习称“槐米”。
其炮制方法有三种,一是除去杂质及灰屑,当日晒干,为槐花;二是取净槐花,按清炒法炒至表面深黄色,为炒槐花;三是取净槐花,按炒炭法炒至表面焦褐色,为槐花炭。
需要提醒读者,国槐槐花是药材,不太用于日常食用,且由于槐花性凉,所以平常脾胃虚寒的人,脾胃虚寒、阴虚发热而无实火的人不宜食用。
那既然国槐槐花是药材,那么网上卖的槐花蜜,家里制作的槐花荆芥饮、槐菊茶、大黄槐花蜜健康博览2018/0833健康/解惑疾病特色中医健康博览饮、马齿苋槐花粥、地榆槐花蜜饮、槐花炒鸡蛋、槐花清蒸鱼槐花饭、槐花包子、槐花饺子、槐花煎饼、槐花粥等居家旅行常见美食又是什么槐的槐花呢?当然是洋槐啦。
观医痴叶天士有感优秀作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店铺为你分享了医痴叶天士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到你。
医痴叶天士观后感篇1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医痴叶天士》。
首先出来的是他的简介。
叶桂(1667--1746)清代医学家,字天士,号香岩,江苏苏州人。
这部电影讲了他制止了一个地方的疾病。
主要是反映了叶天士行医天下,却只收医费,从不收谢礼的高尚品德。
我很敬佩他拥有高尚的人品,而且他医术高明。
人人都夸他是神医。
他用药很大胆,连皇太后的犀牛手镯都用上了,而且还给皇上喝墨汁。
最后凭他的医术治好了皇上。
真不愧是神医。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医痴叶天士观后感篇2平时不怎么看电视,前几天恰巧在电影频道看到《医痴叶天士》,觉得很有意思,就全部看完了,获益匪浅。
中国乃礼仪之邦,医者历来有仁爱之心,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医学大家对医患关系做过许多精辟的分析和阐述,“无德不成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等等,大医精诚、杏林春暖,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叶天士用他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在当今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今天,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建议各医院组织医生观看,也建议大家上网下载观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在叶天士的眼里,病人就是病人,没有富贵贫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
从街头的乞丐,到山林的土匪,再到苏州知府郭炎,乃至九五之尊的天子,他只收诊金,不收的任何礼物,即使是皇帝的赏赐也拒绝。
他遵照自己的行医准则,把行医和钱财名利截然分开。
他用银针救治了病卧街头的中年乞丐,并到乞丐家中,为其老母和幼儿看病开方,收了乞丐的诊金,又让乞丐行乞,把抓药需要的银子施舍给他,叶天士真的是一个把原则和现实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人。
他救治为抢回新娘被土匪打伤的当地大户的一群家丁,并吩咐按照伤势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他为家丁接骨治疗的时候,家丁惊奇地发现,刚要喊痛,忽然就不痛了。
他还幽默地说:“你怎么喊了半声就不喊了?”他和徒弟章楠救活了呼啸山林的土匪头子,拒收礼金,用神圣的医道感染了土匪头子,并把土匪头子抢去后绝食抗争的烈性新娘带回,烈性新娘不能回后母把持的娘家,夫家既不接她,也不休她,竟然上报为贞节烈妇,准备逼她一死了之,还是叶天士找旅馆安置了新娘。
失眠的人们,往往求助于西医的安眠药。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非常好用的“安眠药”。
中医看失眠原因是“阳不入阴”有三种情况一天的辛勤工作结束之后,夜晚来临时若能一觉好眠,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但就怕失眠的困扰找上门。
在古代,人们是怎么看待与解决失眠的问题呢?中医古书中有许多探讨失眠的篇章,其中《灵枢‧大惑论》中提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为“阳不入阴”。
阳不入阴大致分为三种情况:阳气过旺:通俗的说法是火气大。
此时的阳气就像一个体力太旺盛的孩子,玩到很晚也不想回家。
这时我们就必须将火气降下来,才能使阳入阴,帮助睡眠。
阳气太弱:就像是孩子在外头玩得太累,没有力气走回家,此时得补气。
阴气不足:也可以说阴血不足,这种情况,就像是家里家徒四壁,孩子即使回家,也得不到充分的休养,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补阴血。
古人的四大“安眠药方”古人也会失眠,他们使用的“安眠药方”有哪些?在现代,这些方子又适合什么样的人吃?1. 半夏秫米汤——最早的“安眠药”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已有数千年历史,可以算是目前古书记载中最早的失眠药,其组成很简单,就只有半夏和秫米。
半夏在约6月时,种子开始成熟,并且植株开始枯萎而倒地,古人认为这是一种收敛的象征,因此半夏可以将人的阳气收敛而引入阴气中而治疗失眠。
作法是,取生半夏65克,秫米200毫升,用1升的水熬煮,持续煮至药液约剩下250毫升时,将半夏和米滤掉,只喝滤液。
本方不能使用制半夏,必须使用生半夏,因为其富含黏液的特性,可以养阴液,帮助阳气入阴。
而长时间熬煮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生半夏的毒性。
由于半夏还有燥湿化痰的特性,因此对于平日吃得比较丰盛、饮食上大鱼大肉,或吃得过饱造成胃有不适感的失眠患者,非常适合半夏秫米汤。
2. 黄连阿胶汤——对抗生病造成的失眠本方出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根据原文的记载:“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少阴病,可指大病过后的状态,也可指平时阴血亏虚的人忽然得病。
睡前踩豆可安神助眠
作者:
来源:《华声文萃》2022年第03期
人一旦失眠,会对身体十分不利。
缓解失眠,方法有很多,一个简单好用的方法就是踩豆。
踩豆,即取赤小豆500克、淮小麥250克,混合后放在锅中炒热,至50℃左右放入盆中,睡前左右脚交替踩20分钟左右。
中医认为,脚底穴位甚多,踩豆通过腧穴刺激和经络传导,能行气活血,使经络调畅,脏腑功能平衡,进而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脚底有两个缓解失眠要穴,第一个是涌泉穴(即足心),刺激本穴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引火归元之妙。
另一个是“失眠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足底跟部,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即脚跟的中心处,有镇定安神、助人入眠的效果。
刺激二穴,可滋养肾阴、交通心肾、安神助眠。
赤小豆又名赤豆,能健脾利湿,其色红入心,又可补血益心。
淮小麦能健脾益胃、安神除烦。
炒热的豆、麦可借助热性,让药性渗透到达全身,从而起到疏通周身气血、交通心肾的效果。
连续踩豆好几天,可以让失眠的人精神舒畅、情绪放松,从而睡个好觉。
对于严重失眠者,本法配合药物治疗,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摘自《家庭医生》)。
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黄芪故事二则“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黄芪的别称。
黄芪,旧作“黄耆”,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
熏蒸治柳xxxx南北朝时期,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
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不想,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全因年老体弱、气血失调。
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
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又能散风行滞,恰中病理。
再加上热气熏蒸,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险些要了xx的命清朝大文人袁枚在一年夏天因贪口患了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高体弱,于是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险些丧命。
后来他的一位叫张止厚的老友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虽然很多医生都认为大黄药性太过峻猛,年老病人不宜服用。
但是,袁枚还是服了大黄,结果痢疾很快痊愈了,他还特地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
治疗时应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而不能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也就是常说的“闭门留寇”。
淡竹叶助xx破xx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朝中威势日降,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派张飞发兵声讨曹操,张飞带兵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合相遇,张合筑寨拒敌。
张飞急破不下,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
张合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士兵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壮忠30 来岁的杨小姐是某外贸公司的高级白领,最近她总是难以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皮就是合不上,一个晚上睡觉不足2~3小时,甚至彻夜难眠,服用安定也无济于事,这使她感到很痛苦。
这种情况,中医学上称“不寐”,古时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眠”。
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有虚实之分。
实证失眠中医认为“失眠”中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气滞血瘀、痰火内扰、胃气不和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阴阳不循其道,阳气不得入于阴,心神不宁所致者,多为实证失眠。
若实证见食少胸闷、脘腹胀满、大便不畅,苔腻,脉滑者,属肠胃不和,治宜和胃、消导、化湿为主。
虚证失眠若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或久病后气血亏损导致阴阳失调,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令心失所养,肝失所养导致神无所主或血虚胆怯,心肾不交、虚火上亢,谓虚证失眠。
虚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纳减、面色少华(少血色),脉细弱,属心脾两虚,治宜补心健脾为主。
心烦不寐、咽干舌燥,或见梦遗滑精,舌红,脉细数者,属阴虚火旺,治宜滋肝养阴。
若兼见心神不宁、心悸惊惕,入睡后容易惊醒,脉弦细者,属肝胆不和,治宜镇惊安神为主。
总之,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犹如水、食物一样对人必不可少。
失眠会导致疲劳、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
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的失眠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甚至会引发自杀。
据调查,2007 年美国自杀者有30% 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所以,失眠是健康大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医生全面检查,杨小姐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仔细追问病史,杨小姐所在公司最近因为经济不景气频频裁员,缩减工资,这让作为高级经理的杨小姐备感压力。
杨小姐平素工作比较繁忙,容易上火,倒也没有什么大病。
最近觉得心情郁闷,情绪容易紧张,特别怕领导开会及下属求办事,也特别厌烦客户投诉,有时候动不动就有怒气,睡觉时多梦易醒、心烦不寐、有时善忘,胃口较差、饮食无味,口苦、常有便秘,小便调,舌淡胖,脉弦细。
叶天士用“响豆”治失眠的传奇故事
在电影《医痴叶天士》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乾隆皇帝要下江南巡视,苏州知府郭大人因此连续几天睡不着觉,因为当地盗匪横行,官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便请名医叶天士来为其诊治。
叶天士为其详细问诊后得知,郭知府为阴血不足,虚烦神疲,于是开了“天王补心丹”让其服用,郭知府服用两天后,仍然睡不着,于是又派钱管家前去请叶天士。
叶天士告诉郭知府处方并没有不妥之处,只是失眠症不是服用一、两天药就能见效的,要知府大人继续吃药。
可是郭知府仍要求叶天士给一个万全之策,让他睡得安稳些。
叶天士想出一个办法对知府说:“响豆可以治失眠。
”郭知府问他:“什么是响豆?”叶天士说:“你府上的庭院里两棵槐树上就有,槐树上结有槐角,内有槐豆,每到夜间暴响的称为响豆。
”并要知府亲自把树上的槐角全部摘下,剥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放一包在枕边,静听响声,无声音者弃之,直至听到有响声的“响豆”为止。
筛选出两颗响豆,再配以两片槐树叶,同时泡酒饮之,治失眠有奇效。
知府依据吩咐行之,果然睡着了,但是响豆却一直未找到。
几天后,郭知府恍然明白,原来本没有响豆,只是叶天士通过“精神转移法”将疾病或内心思虑转移、分散至其他方面去,缓解或消除由此而引起的失眠症。
叶天士正是运用这种方法来治愈了郭知府的失眠症。
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60例
黄丽梅;陈丽萍;宫育卓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7(015)010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中医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门诊、针灸门诊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为失眠患者60例,予耳穴压豆法治疗,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由主诊医生和护士负责对其疗效评价、追踪、分析.结果本组耳穴压豆治疗前平均睡眠时间为(3.01±1.13)h,耳穴压豆治疗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1.25)h,t=2.75,P<0.05.总有效率为91.7%.结论耳穴压豆法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理脏腑,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药物毒副作用和成瘾性,病人易于接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黄丽梅;陈丽萍;宫育卓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一区,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一区,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一区,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中医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效果分析 [J], 张文宇;张蓉
2.耳穴压豆法治疗艾滋病失眠患者的PSQI量表分析 [J], 张敏;陈秀敏;张丽;刘静静;田爱玲
3.耳穴压豆法治疗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失眠的效果观察 [J], 肖桂花
4.耳穴压豆法治疗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失眠的效果观察 [J], 肖桂花
5.中药足浴加耳穴压豆法治疗肝病失眠症的护理观察 [J], 刘晓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袁铭何富乐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普协会安神药茶除失眠《黄帝内经》中写道:“卫气日行于阳经,阳经气盛,阳主动则寤;夜行于阴经,阴经气盛,阴主静则寐。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睡眠规律和人体阴阳日夜更替密切联系,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决定了各人不同的睡眠周期。
中医认为,心神在睡眠这一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名医叶天士就用响豆疗法治疗失眠。
如今失眠人群数量大幅上升,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们苦不堪言,晚上睡不好,无法保证第二天工作学习高效率。
那么如何用药茶的方法来解决失眠这个问题呢?有哪些表现失眠的常见表现有四大类:入睡难:到点了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精神很好,躺在床上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入睡。
醒来早:凌晨三四点就醒,不看时间以为自己睡到了清晨,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易惊醒:夜间睡眠过程中,毫无理由地自己醒来;对外界的声音过于敏感,被很细微的声音吵醒;做噩梦后被惊醒。
夜多梦:夜间睡眠时多梦,醒来之后感觉身体很累。
如何治疗失眠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服用安眠药:过度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
心理治疗:由心理医生心理治疗或运用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常用的是光照疗法,原理是通过光线来调节睡眠的阶段性规律,这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法来调整之前出问题的部分,从而使我们的睡眠走上正轨。
日常护理:失眠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以及睡前环境的准备。
饮食要清淡,不可食用重口味食物;睡前安排适量有氧运动助眠;拉紧窗帘,戴上眼罩、对声音敏感的可以准备好耳塞。
药茶调理失眠●心火亢盛证表现为经常会出现口腔长疮,整个人很浮躁,静不下心来,会明显感觉到心跳“怦怦怦”地响,难以入睡。
莲子百合茶组成:莲子心3克,麦冬3克,百合5克。
用法:先将药材称好放入保温杯,然后加入300毫升热水,冲饮至味淡。
入口前先用勺子或筷子充分搅拌一下。
现代研究表明,莲子心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麦冬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百合具有镇静、滋阴养肺的作用。
●肝火上炎证总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脾气暴躁;眼球常充血,血丝密中医养生健康博览健康/解惑疾病健康博览352021/12 . All Rights Reserved.布;经常有头痛、耳鸣、胁痛等症状。
一粒小绿豆,让顽固性失眠当晚见效都说中医...一粒小绿豆,让顽固性失眠当晚见效都说中医是慢郎中,那我不得不说一下中医和西医对失眠的疗效特点了。
西医安眠药起效快,以消除症状为主,但很难达到彻底治愈,中药是逐渐显效,但治愈以后不易反复,你说中药快还是西药快呢?其实中医也是可以让失眠患者当晚见效的,那就是耳穴压豆疗法,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
怎样才能彻底治愈慢性顽固性失眠抑郁焦虑?一粒小绿豆,让顽固性失眠当晚见效有一位慢性顽固性失眠的男性患者,今年31岁,是抑郁症引起的重度失眠,用了很多西药睡眠效果都不好,由于嫌西药副作用大,他说谢医生你能不用西药让我当晚睡着吗?我现在实在是太难受了。
我说可以的,在我们独有的扶正气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疗法就可以实现,患者表现出了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
我选取了患者耳朵上的神门穴,常规酒精消毒,取一粒小绿豆用胶布固定,每天适度按摩3到5次,每次1到3分钟,特别嘱咐患者在睡觉前一定要按摩。
我第二天刚一上班,就发现这位患者在我的诊室门口站着,见到我高兴的说谢医生,昨天晚上我真的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深,睡了六个多小时,今天早上醒来头轻松多了,同时又很纳闷的问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怎样才能彻底治愈慢性顽固性失眠抑郁焦虑?一粒小绿豆,让顽固性失眠当晚见效耳穴压豆是中医穴位疗法的一种,可以说从医近20多年来,我尝试了无数的中医中药针灸的方法,在迅速改善失眠方面,耳穴压豆疗法是最好的。
谢医生点评:耳穴压豆疗法对失眠的疗效特点表现为起效快,往往能够当晚改善睡眠,但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失眠病因的复杂性,要想彻底治愈,规范化综合治疗是首选,特别是扶正气的中药,对慢性失眠有良好的疗效。
经常失眠有救吗?目前国内失眠还是开安眠药为主,但是有依赖性和副作用,美国睡眠医学会力推??奥??乐?眠,为调理失眠的首选,是纯植物草本,没有副作用,帮助恢复正常睡眠,成为一名睡眠正常者,而且摆脱安眠药。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
易世新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下半月》
【年(卷),期】2004(018)005
【摘要】失眠属中医“不寐”或“少寐”研究的范畴。
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
笔者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耳穴治疗此症,疗效尚好。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902)
【作者】易世新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
【相关文献】
1.脑功能治疗仪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J], 赵立杰;孙婷丽
2.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J], 王艳辉;杨燕
3.安神贴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阳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J], 章晓玲;马向明;黄蓓蓓
4.督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意义分析 [J], 贺燕
5.耳穴压豆联合药罐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疗效观察 [J], 李霞;李淑梅;江玲玲;陆悦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天士用响豆治失眠
电影《医痴叶天士》有叶天士用找响豆的方法治疗失眠的故事。
乾隆皇帝要巡江南,而苏州盗贼猖獗,苏州知府郭大人夜不能寐。
叶天士的弟子诊断为“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心烦神疲”,开了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但两天不见效,只好又派管家请叶天士亲自上门诊治。
叶给郭知府支了一个万全之策——响豆疗法。
郭知府的庭院里有两颗槐树,槐树上结有槐角,内有槐豆,每到夜间爆响者称为响豆。
把树上的槐角全部摘下,剥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放一包在枕边,静听响声,无声音者弃之,直至听到响豆为止。
筛选出两颗响豆,再配以两片槐树叶,同时泡酒饮之,治失眠奇效。
叶天士特别强调要求郭亲力亲为,否则不灵。
郭按照叶的交代,夜夜寻找响豆,响豆没有找到,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困扰他长时间睡眠障碍。
笔者看到这个故事时,实在忍俊不禁,也为叶天士的高超医术叫好。
后来阅读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发现此书竟载有“响豆”,而且排在卷六木部之首,不过都是从他书转载而来:《池北偶谈》载乐安年过九旬的孙公,生平惟服响豆而强健如四五十岁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详细介绍了找响豆的方法。
《池北偶谈》与《阅微草堂笔记》都是清代笔记小说,前者出自卷二十三“谈异三”;后者出自卷十八“姑妄听之四”,都是记载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四库全书总目》论《酉阳杂俎》“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也适用评价前二书,因此二书所言不可当真。
槐豆是客观存在的,而夜间爆响者是找不到的,也就是说“响豆”是不可以作为实体入药的。
赵学敏开辟养素园,亲自种药,却没有试着找响豆(或者找了没找到),因此在“响豆”条下赵氏一言未发,只是存疑待考,可见其严谨的学风。
“响豆”找不到,并不意味着“响豆疗法”不存在。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响豆”就是心药,“响豆疗法”属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行为疗法。
剧中郭大人的睡眠障碍属于焦虑症,在行为疗法的适应症之内。
行为疗法的概念虽出自现代医学,但是中医古籍零散地记录了一些行为疗法的医案,最有名当属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余琳、王君统计有10例,张氏设计精巧且合理,故疗效很好。
清代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中评论张从正非药物疗法时说:“妙人妙想,触机即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