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4
18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2期·综述·3.3 外用方法独特彝医外用方法较为独特:①彝医喜用动物皮外用作垫、护具,如全身皮肉酸痛用豹皮缠于手脚或睡于之上,可以治好。
②彝医喜用活物吸毒,如用水蛭吸吮瘀血。
③鲜品捣敷,如用山蠏、小鸡捣敷骨折;治大腿生疮化脓用山麻雀一只捣烂包敷患处。
④干粉撒敷,如用豹骨粉止血。
⑤研粉水调敷,如熊胆麝香治蛇伤,研粉内服。
⑥外搽:如熊胆治水逼伤寒用涂搽肚脐。
⑦烟熏,如用麝香、灵猫香驱邪毒昏迷。
⑧彝医喜用“香针”疗疮,即将麝香装入獐子獠牙中,遇患痈毒疮疡者,用“香针”在毒疮周围涂划,有消肿排毒功效[10]。
4 结语彝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瑰宝之一,其中动物药极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尤其在彝族医药独特理论和彝族动物药独特用法方面,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富有启发性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1] 玉溪民族宗教事务局.吾查们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28.[2] 杨本雷,余惠祥. 中国彝族药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2.[3] 贺廷超,李耕冬. 彝医动物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9[4] 林璨,张维维. 彝医动物药与《本草纲目》中动物药的比较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17-1318.[5] 余惠祥. 浅谈彝医对动物药的认识及应用特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9(3):16-17.[6] 余惠祥. 古代彝医动物药史略. 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171-178.[7] 陈抒云,袁航,曹树萍,等. 对彝族动物药发展的认识. 中医杂志,2014,55(16):1360-1364.[8] 杨本雷,杨勤运. 谈谈彝族方药的整理与开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1):41-42.[9] 胥筱云,杨福珍. 《哀牢山彝族医药》中所用动物药整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1):26.[10] 张娥,顾健,罗小文,等. 彝药回心草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论文集,2010:307-309.目前,在失眠症治疗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西医治疗失眠易产生不良反应与依赖性等,而中医因其安全、简便、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临床中医治疗失眼的文献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中药治疗;非药物治疗失眠归属中医“不得眠”、“目不暝”、“不得卧”等范畴,是以不能正常和维持睡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压力的增大,失眠问题日渐严重,且渐趋年轻化,人们可能会由此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WHO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2]。
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失眠率也高达10%~20% [3]。
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4]。
目前市面上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是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5-6],此类药物对改善睡眠有一定的作用,但久服容易形成依赖,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并有可能影响记忆及认知能力,适用人群也有所限制。
中医药特色治疗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治疗失眠症中疗效较好。
笔者对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疗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中医治疗失眠引起失眠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其中以七情最为重要,其病机总属阴阳不通、阴阳失和[7-8]。
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肝、肾密切相关。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9-15],大部分医家结合临床均将失眠分为虚实两类,实证以痰火扰心为主,虚证以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为主,辨证治疗采用不同的切入点,调理脏腑,取得较好的疗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1中药辨证治疗111从心论治失眠李海宏[16]整理名老中医刘继祖辨治不寐的经验,认为现代人多“举怀”且晚睡者居多,当寐不寐,思虑过多五志过极皆可化火,导致心血耗损,心神不安,神不安则寐不灵。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症,主要由药物、躯体疾病、心理因素以及环境改变等引起,失眠虽不能直接威胁生命,却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影响疾病预后。
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治( 口服给药) 相对而言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失眠上己经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艾灸法吴月[1]将182 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T5 至L2 双侧的夹脊穴灸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8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 81% ,P <0. 05,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说明艾灸夹脊穴治疗失眠,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单保敏[2]采用灸法,以百会穴为主穴,辨证论治选取配穴,治疗后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均得到明显改善; 贺静等[3]通过艾灸双侧涌泉穴配合优质护理大大降低了淋巴瘤患者死亡焦虑感,提高睡眠质量; 佘广玉等[4]将治疗组温和灸神门、三阴交两对穴位,对照组睡前口服舒乐安定片,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5% ,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5% ,且安全性更高; 康梦如等[5]将顽固性失眠患者进行督脉隔姜灸治疗,治疗后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谭媛等[6]在治疗阳虚失眠方面采用扶阳火艾灸疗法,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扶阳火艾灸疗法具有较好的温阳安神作用。
2 耳穴压籽法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郑会娟[7]采用耳穴压籽法,取神门、皮质下、心、脾、肾穴以王不留行籽压之,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心理疏导,治疗后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进行评价,证实耳穴埋豆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具有良好的疗效; 曾洋洋等[8]纳入冠心病失眠患者76 例,实验组取耳穴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结果显示耳穴压豆对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效果更好。
中医药调控五羟色胺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田俸禄;袁德培;曾楚华;张希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2(39)1
【摘要】五羟色胺(5-HT)又称为血清素,调节机体多种功能,对睡眠-觉醒行为有重要影响。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可以作用于5-HT、5-HT相关的受体及其mRNA从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本文介绍中医药调控5-HT含量治疗失眠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寻找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以及治疗失眠的中医药方法。
【总页数】5页(P73-77)
【作者】田俸禄;袁德培;曾楚华;张希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治疗的研究进展
2.5-羟色胺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进展
3.“津沽推拿”之通脉调神手法对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血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4.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失眠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失眠[1]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临床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在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中医认为本病[2]的病位在于心。
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者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均可导致失眠。
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西医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出现的不寐,亦可参照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中医针灸配合方药[3]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著显,副作用小,大大缓解失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步入正常轨道。
现就近5年来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张蕊等[4]为了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将55名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予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36%。
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的总分及各成份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
提示针刺对改善失眠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周章玲等[5]为了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将符合纳入标准、源于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脱落4例,最终头穴透刺组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纳入34例。
头穴透刺组给予头穴透刺法,而常规针刺组则给予一般针刺疗法。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和睡眠结构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3.5%(P<0.05)。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4—),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脊柱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研究通信作者:汤兴华,E mail:359061855@qq com综 述Review颈源性失眠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王婷婷1 汤兴华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南平,353100)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压力、电子产品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失眠发生率明显上升。
失眠不仅对个人健康、生命质量的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给国家医疗保健体系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对失眠的深入研究,颈源性失眠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因其具有双重性,且分科治疗的局面所在,当患者因为失眠求诊,易忽略颈椎病这一基础病因。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医学对颈源性失眠研究进展,以期了解本病现状及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病因病机;中医治疗ResearchProgressinthePathogenesis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TreatmentofCervicalVertebrae OriginatedInsomniaWANGTingting1,TANGXinghua2(1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China;2Nanping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ping353100,China)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pressureofwork,boomingofelectronicproductsandmanyotherfactors,theinci denceofinsomniaincreasedsignificantly Insomniahasnotonlyadverseeffectsonindividualhealthandqualityoflife,butalsoheavyeconomicburdenonthenationalhealthcaresystem Withthein depthstudyofinsomnia,thecervicalinsomniahasgraduallyattractedtheattentionofscholars Becauseofthetreatmentindifferentdepartments,itiseasytobediagnosedasamentalillnesswhenpatientsseektreatment Andthebasiccauseofcervicalspondylosisiseasilyoverlooked 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progressofcervicalvertebrae originatedinsomniainrecentyearstounderstandthestatusofitsstudyandimproveclinicalefficacy.Keywords Cervicalvertebrae originatedinsomnia;Etiologyandpathogenesi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中图分类号:R245 3;R244 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71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又称“颈性失眠”[1]。
梅花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22T06:56:46.44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20期作者:冉群芳[导读] 梅花针针法源远流长,其理论起源于《灵枢·官针》“毛刺”“半刺”“扬刺”等理论,经近现代医家改进创新,形成了现代梅花针疗法。
冉群芳北京按摩医院 100035梅花针针法源远流长,其理论起源于《灵枢·官针》“毛刺”“半刺”“扬刺”等理论,经近现代医家改进创新,形成了现代梅花针疗法。
运用梅花针叩刺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可以振奋经气、调理阴阳、补虚泻实、调节气血,现将近20年来梅花针疗法在失眠病症中的运用简述如下。
一、梅花针治疗失眠取穴特点梅花针治疗失眠的取穴呈现四个特点。
一、循经叩刺。
涉及到督脉、膀胱经第1、2侧线、头部诸经等。
如以大椎至腰阳关的督脉,大杼至大肠俞段的膀胱经第一侧线,附分至志室段的膀胱经第二侧线,共5条线行梅花针叩刺,联合腹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优于对照组。
或取督脉自大椎至腰阳关经段,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至大肠俞段,共3条线进行梅花针叩刺,联合腹针治疗原发性失眠,起效速度快于单纯腹针组,且在改善睡眠主观指标、消除睡眠的伴随症状方面具有长效优势性。
或者以梅花针从前发际往后顺经络方向轻叩,配合秦氏头皮针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
二、穴位叩刺。
以梅花针轻叩百会、印堂穴,联合中药理气化痰方治疗失眠,总有效率高于艾司唑仑对照组。
以梅花针轻叩安眠穴,再根据辨证分型,叩击相应背俞穴,并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失眠,总有效率为92.1%。
以梅花针弹刺百会、心俞、风府、三阴交、风池、内关、曲泽、章门、阴陵泉治疗失眠,总有效率达91.2%。
以梅花针叩刺心俞、肝俞、胆俞穴,配合头针丛刺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疗效优于常规穴位针刺组。
三、经络和穴位叩刺相结合。
取头部各经、任督二脉、背部两侧膀胱经、手足各井穴,以平补平泻法,沿经脉来回叩刺,对每个穴位分别进行中度叩刺,联合腹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四、其他。
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摘要】伴随着近些年中医学医护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医情志护理以及中医疗法在许多临床症状中均有所应用,其中也包含失眠。
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对我院近些年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性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情志护理;中医治疗;失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09-02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失眠症逐渐成为社会常见疾病,失眠主要有睡眠浅、不易入睡、早醒、多梦、易醒且醒后不易入睡、醒后发力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
近些年,伴随着生活不规律、高生活压力、烟酒、熬夜、心理、情志等多个方面因素影响,失眠症患者以及失眠症状的严重程度均在不断发展。
失眠症在情志为主因时,会因为失眠的发展而导致五志内乱,从而发生气血失衡,研发肝脏、情志气血不通,所以中医学中是以从肝论治为主。
相关研究显示,有40%的失眠症患者都患有一种以上的精神疾病,主要是以物质滥用、情感障碍、精神焦躁等为主。
对此,采取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有着标本同治的疗效。
1.中医中的失眠失眠属于中医领域中“不寐”的范畴,以往的医学文献中提出了“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等成为,其主要是以患者睡眠障碍为主[1]。
经常会发生入睡困难、多梦、早醒、醒后发力等症状。
当代研究认为,失眠症和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因、地域、职业等密切关联,许多患者都是因为长期过度的脑力紧张性劳动、强烈的思维情绪波动或者是久病之后体质虚弱等因素而导致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抑制相应平衡而促使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从而引发失眠。
中医中认为失眠的病理机制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在外主要是以各种热病过程中为主,在内则是以情志不畅为主,情志而导致病变在气血功能失调为病理机制以外,还有可能会涉及到肝肾[2]。
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廖慧慧;范德兰【摘要】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mo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and pointed out that most of the pieces of literature were at the stage of summarizing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environment and experience of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and so on.There were fewer pieces of literature focused on TCM nursing therapy,such as emotional win-win therapy.In clinical nursing work,th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was lacking effectiv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Therefore,based on practic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emotional nursing should be explored more in the further studies.%综述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指出大部分都停留在护理环境的改善、与病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与体会上,涉及诸如情志相胜法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较少,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时临床欠缺的是有效量化评估.因此今后应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更有临床意义的情志护理理论及措施.【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13【总页数】3页(P1562-1564)【关键词】失眠;情志护理;中医疗法;中医护理【作者】廖慧慧;范德兰【作者单位】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430073,湖北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8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其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眠,或似睡似醒,醒后仍感困乏。
内蒙古中医药第 40 卷2021 年 12 月第 12 期 Inner MfingoliaJoumal(ifTradilionalCliineseIVIeflif.inf* V〇L40 No.12 2021143
鼠卵巢形态学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丨0,25([II]王大伟,邛秀兰,牛建昭,等.淫羊藿及淫羊藿苷在小鼠体内 雌激素样作用的实验研究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 (3): 164-166.[12j何传波,李琳,汤风霞,等.不同巴戟天多糖对免疫活性的影 响丨J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5) :68-73.丨13丨王寅,张巧艳.巴戟天雌激素样作用的实验研究|J丨.时珍国医 国药,2011,22(3):527-528.[14]郑德开,阮诗钒,叶春华,等.巴戟天对卵巢切除大鼠()丨>(.;、 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J丨.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 (3):74-76,[15丨黄朱宋,林煜,陈翔,等.巴戟天醇提物对卵巢切除肥胖模型 大鼠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J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丨,25 (2):205-210,[16丨李方方,李东阳,赵红.肥胖对骨质疏松症分子水平影响的研 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29): 106-108.[17]周力学.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新医学,2〇07,38( 9): 6丨卜613.丨丨8]曾春艳,梁秀文,邱捃,等.肥胖对骨质疏松调节机制的研究 进展丨J1.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4 ):78-81.【191赵鹏,李树锋.瘦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定向分化后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丨J|.安徽医药,2()丨7, 21(6): 1049-1054.丨20丨郝庆秀,王继峰,牛建昭,等.四物汤及组方中药植物雌激素 活性的实验研究丨J丨.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738-741.[2丨|陈志维.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 学及实验研究丨D丨.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22j雷高,潘亚伟,罗德民,等.加味当归补血片对围绝经期综合 征大鼠骨骼及雌性激素的影响|J|.新中医,2016,48(11 ): 218-221.丨23|廖柏松,鞠躬,张伯讷.老年前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印巢 轴的功能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丨997(6):50丨-503.丨24]方肇勤.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龄大鼠下丘脑作用的形态学研 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丨994,8(丨):37-43.丨25.|方肇勤,司富春,张伯讷,等.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龄大鼠下 丘脑GnKH基因转录与表达的调节作用[J1.中国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1998(1 ):3-5.丨26|刘春杰,康红钰,董立珉,等.二仙汤对更年期肾阳虚大鼠的 影响丨J].光明中医,2008(6):731-732.|27丨杨颖,唐金凤,李凤英,等.二仙汤及其药物血清对(;Tl-7细 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丨A的影响丨J丨.中国中西医 结合杂志,2004( S1): 232-234.丨28|方肇勤.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龄大鼠印巢3P-HSI)和间质细 胞亚微结构的作用丨J1.上海中医学院学报,1993,7(2):44-47.丨29|周勇,陈刚.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中凋亡 蛋白Bcl-2、Bux的作用研究|J1.时珍国医国药,2020,31(2): 320-323.丨30丨杨蕾,王继峰,牛建昭,等.二仙汤及其拆方治疗卵巢早衰的 实验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7,丨0(5):626-630.丨3丨丨徐维蓉,杨美玲,方筆勤.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去势大鼠子宫、精 t腺作用的形态学研究丨J1.中国中医药科技,丨995 (6): 33-49.丨32丨董冰峰,施建蓉,方肇勤,等.二仙汤及其拆方对雌性大鼠垂 体前叶细胞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影响|J丨.中西医结合 学报,2007(6 ):665-669.
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陈明;李茜;杨菲;严玉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3【摘要】失眠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现代人常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且临床证型多为肝郁化火型.其虽然不属于危重病症,但长期、持续的失眠会出现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全身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西医针对失眠的治疗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西药往往会产生嗜睡、疲乏、头昏和头痛等不良反应.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念,治疗失眠时往往审症求因从整体调节下手,故在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未来,对失眠的治疗将偏向于中西医结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Insomni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 nowadays,and it belongs to the term "bu me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th the rapid pace of the modern life,the incidence of insomnia has been rising up.Modern people often have sleepless symptoms of varying degrees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from work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o liver-fire type insomnia is often seen in clinical.Though insomnia is not one of the severe diseases,the continual insomnia makes people feel tired with syndromes ofdizziness,headache,palpitation and amnesia,which affect people's normal work,study and life.Nowadays,western medicine doctors often use medicines like benzodiazepine,which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fsomnolence,tiredness and dizziness.However,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emphasize on the integration and usually treat patients via identifying etiology from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nd signs as a whole,which have an evident advantage over the western medicine doctors.The future treatment of insomnia will b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possible methods.【总页数】5页(P2662-2665,2670)【作者】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陈明;李茜;杨菲;严玉倩【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相关文献】1.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J], 马芊;高昆;单娥仙2.探究针灸联合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J], 李娜3.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J], 马丹丹; 王琳琳4.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J], 游伟杰;詹文吉5.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J], 牛嘉暄;赵英强;牛增辉;赵翊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侯杰军;路亚娥;吕予;杨秋玉;薛瑞文;熊鹏;智冰清;张敏【摘要】失眠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身心疾病或临床亚健康状态,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寐\",其主要病机最常见的为阴阳失调、脏腑失调、营卫失调、邪气致病等.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方便实惠、经济安全等优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内服、针灸、推拿、火罐、电针、刺血、压耳穴等,并取得了诸多的疗效.现将有关中医治疗在失眠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现存问题和展望做综述如下.【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3页(P270-272)【关键词】中医疗法;失眠;症候;针灸;综述;研究进展【作者】侯杰军;路亚娥;吕予;杨秋玉;薛瑞文;熊鹏;智冰清;张敏【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个体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严重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的一种不良主观感受[1]。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已经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或国家[2]。
一项关于18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失眠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在纳入的11227例受试者中约有14.9%的人发生失眠,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失眠发生率逐渐增高[3]。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insomnia in TCM陈懿(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7-0138-04【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活、家庭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失眠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因为其相对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故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失眠;中医药;研究进展【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economic social,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life, people’s life and work have changed a lot. Life, family and work pressure i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influenced on people’s sleep quality . Insomnia is the beginning of sub-health status, and easy to cause immune dysfunction and body function decline, results in exhausti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fluences work, learning and life quality;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pained by people. TCM medicine on insomnia is showing its great advantages. Because side effects are few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TCM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most insomniacs.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methods and prescription to treat insomnia in the past 5 years.【Keywords】Insomnia; TCM; Overview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7.070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
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整夜不眠,并反复数年不愈,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本病有虚有实,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中医对失眠的认识1.1 病名溯源失眠在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寐”等。
1.2 病因病机失眠的总病机为“阳不入阴”。
《灵枢•大惑论》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
”《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
”《医宗必读》里李中梓详细归纳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案,他认为失眠大致可以分为气虚、阴虚、痰滞、水停和胃不和。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从古至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李夏林[1]认为,失眠症病机主要是由于心、胆、脾、肾脏器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气血失和所致。
对于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张氏[2]认为围绝经期妇女肾精不足,冲任二脉也随之损伤,同时在多种外因的作用下,极易导致肾阴阳的失调。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热扰心神,神明不安,出现心肾不交而导致失眠。
赵志芳等[3]认为不寐主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失常、年老体弱、久病耗损、禀赋不足等因素,导致阴血不足,不能摄纳阳气,阳气外溢或因外邪扰乱,阳盛不能入阴,导致阴阳失调。
王翘楚[4]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多与肝有关,从肝论失眠症。
临床中上述病机因素往往相互交叉,互为因果,相互联系。
2中医对失眠的治疗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手段,以其简便、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症。
临床经验证明,该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的各种常见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疗效。
现将近年中药治疗介绍如下。
2.1 中药汤剂治疗吕氏[5]以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方用制半夏30g,秫米30g,五味子15g,酸枣仁20g,远志12g,甘草6g,并酌情予以加减用药,观察治疗3个月后,治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
张氏[6]运用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方用人参12g,白术12g,甘草8g,当归15g,熟地黄20g,白芍15g,远志20g,酸枣仁15g,茯神12g,龙眼肉20g,龙骨15g,牡蛎15g,五味子10g,木香12g,陈皮12g。
每日1剂,分2次口服。
14剂为一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结果:痊愈6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3.3%。
田氏等[7]运用养血安神汤(生黄芪、茯神、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麦冬、百合、莲子、生龙骨、陈皮)治疗失眠,治疗组30例予中药,每天1剂,水煎服。
对照组30例给予天王补心丸,1丸/次,2次/d,口服。
两组均以28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56.67%。
可见养心安神汤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钱氏等[8]以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方药组成为柴胡10g,当归20g,炒白芍20g,茯苓15g,炒白术15g,陈皮10g,薄荷6g,竹茹10g,炙甘草6g,酸枣仁20g,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可见,中药在治疗失眠症上确实有一定的疗效,如能正确辨证施治,能给患者带来福音。
2.2 中成药治疗王氏[9]运用灵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将90例患者分为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分别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口服。
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71.11%。
两组对比,乌灵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刘氏[10]以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并予以心理治疗。
对照组服用地西泮片,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的同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减少或停用地西泮片的剂量,1个月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疗组改善患者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头痛及头昏脑胀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6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可见养血清脑颗粒能较好地改善睡眠,缓解失眠者的临床症状。
唐氏等[11]用甜梦胶囊治疗失眠症。
治疗组给予甜梦胶囊3粒,bid,口服;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5mg,睡前口服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0.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18例少于对照组的62例(P<0.05)。
可见甜梦胶囊治疗失眠症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在平时门诊诊疗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患者难以接受煎药的口感,他们会选择中成药来治疗疾病。
因为大多数患者认为中成药携带方便,省时省力,但就起效作用上,笔者认为可能中药汤剂更胜一筹,关于这一点,有待笔者在今后相关课题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2.3 针灸治疗对于失眠,除药物治疗外,针灸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简便的方法,《内经》中早有论述,《灵枢•寒热病》曰:“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阴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张氏[12]用针刺治疗失眠,将30例患者采用针刺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施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与药物组进行对照,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6%,西药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可见针刺治疗失眠较西药有优势。
傅鸿亮等[13]对36例失眠病例采取针灸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经针灸治疗后失眠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彻底治愈,脑电波示慢波睡眠增加。
陈勤等[14]对70名证属心脾两虚失眠伴抑郁情绪状态患者分别采用艾灸疗法和西药进行治疗。
结果表明艾灸治疗和舒乐安定口服均能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且艾灸治疗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日间功能紊乱、调整抑郁情绪障碍上疗效优于舒乐安定治疗组(P<0.05)。
程立红等[15]使用调奇经通八脉针刺法治疗失眠,针刺百会、印堂、气海、内关、照海、申脉,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其他穴位均按辨证补虚泻实,治疗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3%。
纵观以上医家经验,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有目共睹,但由于针灸疗法的疼痛等原因,既能提高疗效且安全、简便、经济、无痛苦的内服药疗法已成为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的主流。
2.4 推拿治疗刘氏[16]以点穴按摩治疗常见型失眠症患者,对70例失眠患者在停药后采用中医推拿和辨证选穴进行治疗。
疗程结束后其中显效42例、占60%,有效20例、占28%,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
贺旭林[17]用经穴推拿治疗失眠,治疗组用头部加背部的穴位推拿法,对照组用常规头部推拿法。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