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 格式:docx
- 大小:244.36 KB
- 文档页数:28
发电机组励磁模型传递函数及参数说明1.励磁、原动机、PSS模型对应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依据打包文件内的《PSD-BPA稳定说明书.pdf》,对应的具体典型发电机组参数见第2-4节图表所示,模型及传递函数说明如下。
1.1励磁模型励磁:FV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1,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10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2-4节图表所示。
励磁:F+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1,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09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2-4节图表所示。
对应digsilent里的ESST1A图1-1 FV/F+励磁模型传递函数1.2原动机水电原动机:GH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2,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32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2-3节图表所示。
对应digsilent里的IEEEG3火电原动机:TB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3,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49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4节图表所示。
对应digsilent里的IEEEG1或GOV3火电调速器,GS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4,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37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4节图表所示。
对应digsilent里的IEEEG1图1-2 GH原动机传递函数图1-3 TB原动机传递函数图1-4 GS调速器传递函数1.3PSS模型PSS:SP、SS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5,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22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3节图表所示。
对应digsilent里的IEE2STPSS:SI/SI+模型,传递函数见图1-6,详见稳定说明书第127页,对应典型发电机组及参数卡见第2、第4节图表所示。
对应digsilent里的PSS2A图1-5 SP/SS传递函数图1-6 SI/SI+传递函数2.水电机组系统1#2.1完整参数.....小湾电站1#机参数(BPA软件)M xiaowad118.0 778. .90 H .243 .241 .118.304MF xiaowad118.0 3392.1 778. .305 .73 1.015.73 12.60. .12 .15 .4 0.0 FV xiaowad118.0 0.0-.04.02 14.4 0. .83331. 0.02 0.0 6.59 0.01 0.00.01F+ xiaowad118.0 10. -10. 6.5 -6.0.085SI xiaowad118.0 0.024.0 4.0 4.0 0.46 0.021.0 4.0 4.0 1.0 0.2 0.1 0.1SI+xiaowad118.0 11. 0.22 0.02 0.46 1.8 0.32 0.02 0.1 -0.1GH xiaowad120.0 700. .05 .25 .04 5.0 0.5 0.2 0.2 .502.2完整参数对应详细卡片图2-1 次暂态参数卡图2-2 发电机模型参数卡图2-3 FV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卡图2-4 F+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卡图2-5 SI/SI+ PSS模型参数卡图2-6 GH原动机模型参数卡3.水电机组系统2#3.1完整参数漫湾电站8#机新参数(BPA软件)M manwand613.8 125. .96 H .217 .22 .091.147MF manwand613.8 605.4 125. .335 .581 .964 .669 8.57.22 .165 .4560.0 FV manwand613.8 0.02 18. 0. 6.66 6.66 1. 1. 1.15 0.01 0. 1. 0.F+ manwand613.8 10. -10. 6.95-3.7.069SP manwand613.8 20. .024. 0.120.176.1 1.130.000.000.05 125.GH manwand613.8 105. .05 .25 .04 5.0 0.5 0.1 0.1 .253.2完整参数对应详细卡片图3-1 次暂态参数卡图3-2 发电机模型参数卡图3-3 FV励磁参数卡图3-4 F+励磁参数卡图3-5 SP PSS参数卡图3-6 GH原动机参数卡4.火电机组系统1#4.1完整参数巡检司2*300MW 6#机新参数(BPA软件)M XJS-G1 20.0 353. .85 S .1693.1693.035.075MF XJS-G1 20.0 1500.3 353..001.2568.25681.8541.8548.470.90.1240.16 0.5 0.0 FV XJS-G1 20.0 0.0-.02 0.02400. 1.1.0 8.0 1.0 1.0 1.00.01 0. 1.F+ XJS-G1 20.0 10.0 -10.0 7.15-6.3.082SI XJS-G1 20.0 0.024. 4. 4. 1.0 0.020.86 2.0 4. 1. 0. 0.1 0.1 SI+XJS-G1 20.0 5. 0.4 0.05 1. 1. 0.11 0.04 0.05 -0.05 353.GS XJS-G1 20.0 326. 0. .05 0.0 0.0 0.5 0.1 1.0TB XJS-G1 20.0 0.3 0.3 8. 0.4 0.4 0.34.2完整参数对应详细卡片图4-1 次暂态参数卡图4-2 发电机模型参数卡图4-3 FV励磁参数卡图4-4 F+励磁参数卡图4-5 SI/SI+ PSS参数卡图4-6 GS调速器参数卡图4-7 TB原动机参数卡5.火电机组系统1# 5.1PSS模型5.1.1SI/SI+与PSS2A5.1.2SP,SS与IEE2ST5.2原动机模型5.3励磁模型图5-1 FV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卡5.3.2 EA 与IEEEX1。
2.1同步电机模型同步电机是电力系统的主要元件,电磁暂态和机电互动现象十分丰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往往决定着仿真的精度和能够反映实际系统动态过程的程度,因此,很多专家在同步发电机建模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
同步电机是励磁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又和励磁控制系统密切相关系。
研究励磁系统的动态特性,离不开对同步电机动态特性的分析。
同步电机的过渡过程比较复杂,通过以d,q 坐标系统推导出来的派克(Park)方程作为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求出完整的动态模型;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由完整的动态模型得到简化模型。
在小干扰情况下,可以将非线性的完整模型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得出线性化模型:同样,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求得简化的线性模型。
同步电机dqO 坐标下的暂态方程称为派克方程,它是一组非线性的微分方 程组。
由于dqO 三轴之间的解耦以及aqO 坐标下的电感参数是常数,因此派克变换及同步电机的派克方程在实用分析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同步电机具有三个定子绕组、一个转子绕组、两个阻尼绕组。
六个绕组间 都有磁的耦合,加上转子位置不断变化,绕组间的耦合又必然是转子的位置函 数。
要正确反映上述情况就需要七个非线性微分方程。
2.1.1同步电机基本方程由同步电机在d,q 轴的park 微分方程组出发,电压和磁链方程(以标幺值形式)如(2.1)-(2.10)所示:电压方程: 定子绕组:d q d d ri p U --=ωψψ (2.1)q d q q ri p U --=ωψψ (2.2) 励磁绕组: f f f f p r i U ψ-= (2.3) 阻尼绕组: d d d p i r 1110ψ-= (2.4) q q q p i r 1110ψ-= (2.5)磁链方程: 定子绕组:d ad f ad d d d i X i X i X 1++-=ψ (2.6)q aq q q q i X i X 1+-=ψ (2.7) 励磁绕组:d ad f f d ad f i X i X i X 1++-=ψ (2.8)阻尼绕组:d d f ad d ad d i X i X i X 111++-=ψ (2.9)q q q aq q i X i X 111+-=ψ (2.10) 其中,dtd p θθω==。
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及参数测试现场试验方案一、背景介绍发电机励磁系统是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和调节发电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
励磁系统的合理运行对于保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对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和参数测试进行现场试验是必要的。
二、试验目的1.建立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准确描述其工作原理,对励磁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2.测试励磁系统参数,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三、试验方案1.建模与仿真1.1收集和分析发电机的电气参数,包括发电机的电感、电阻、励磁电枢电阻、励磁电枢电感等。
1.2根据收集的参数,建立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模型可以采用经典的励磁系统模型,如PI控制、PID控制等。
1.3 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进行励磁系统的仿真分析,观察发电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评估励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参数测试2.1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参数和步骤。
2.2测试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励磁电流、励磁电流反馈回路增益、励磁电枢电流反馈系数等。
2.3测试励磁系统的稳定性参数,如动态响应时间、控制精度、超调量等。
2.4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励磁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对比模拟结果,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3.问题发现与优化建议3.1根据测试结果和模拟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励磁系统的响应速度过慢、控制精度不高等。
3.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如调整控制器参数、增加反馈环节等。
3.3制定优化方案,对励磁系统进行优化,并再次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优化效果。
四、试验计划1.准备工作1.1收集发电机的电气参数,包括电感、电阻等。
1.2确定试验设备和工具,如发电机功率测试仪、多用表等。
1.3建立仿真模型,准备仿真软件。
2.建模与仿真2.1建立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2.2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3.参数测试3.1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参数和步骤。
同步发电机二阶四阶六阶实用模型
同步发电机的实用模型一般采用复数域中的二阶、四阶或六阶模型来描述其动态性能。
这些模型基于一组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并包含主要的电气参数和动态特性。
二阶实用模型是较为简化的模型,主要包括发电机的发电机端电压动态特性和转子运动方程。
该模型常用于对发电机的短时间响应进行建模和分析。
四阶实用模型是在二阶模型基础上增加了电力系统不平衡和传输网络的考虑。
该模型适用于对发电机的长时间动态稳定性进行建模和分析。
六阶实用模型是在四阶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励磁系统和稳压器等附属设备的考虑。
该模型适用于对发电机的电压和励磁系统动态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
这些实用模型可以用于开展发电机的建模、仿真和控制策略研究,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NARIIEEE推荐的电力系统稳定研究用励磁系统数学模型IEEE Std 421.5-1992IEEE电力工程学会能源开发和发电委员会提出IEEE标淮局1992,3,19批准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电气控制技术研究所译2003年7月目录1.范围 (3)2.参考文献 (3)3.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在型励磁系统模型研究中的表示法 (4)4.同步电机端电压变送器和负荷补偿器模型 (5)5.DC型直流励磁机 (6)5.1DC1A型励磁系统模型 (6)5.2DC2A型励磁系统模型 (7)5.3DC3A型励磁系统模型 (8)6.AC型交流励磁机-整流器励磁系统模型 (9)6.1AC1A型励磁系统模型 (9)6.2AC2A型励磁系统模型 (10)6.3AC3A型励磁系统模型 (11)6.4AC4A型励磁系统模型 (11)6.5AC5A型励磁系统模型 (13)6.6AC6A型励磁系统模型 (14)7. ST型励磁系统模型 (15)7.1 ST1A型励磁系统模型 (15)7.2 ST2A 型励磁系统模型 (16)7.3 ST3A型励磁系统模型 (17)8. 电力系统稳定器 (18)8.1 PSS1A型电力系统稳定器 (18)8.2 PSS2A型电力系统稳定器 (19)9. 断续作用励磁系统 (20)9.1 DEC1A型断续作用励磁系统 (20)9.2 DEC2A型断续作用励磁系统 (22)9.3 DEC3A型断续作用励磁系统 (22)10. 文献目录 (23)附录A 符号表 (23)附录B 相对(标么)单位制 (25)附录C 励磁机饱和负荷效应 (26)附录D 整流器调整率 (27)附录E 限制的表示 (28)附录F 用消除快反馈环避免计算问题 (30)附录G 同步电机内感应反向磁场电流流通路径 (35)附录H 励磁限制器 (36)附录I 采样数据…………………………………………………37--- ..46IEEE推荐的电力系统稳定研究用励磁系统数学模型1.范围在电力系统稳定研究中,要精确仿真同步电机形为时,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模型需要足够祥细是十分重要的。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设计题目发电机励磁系统数学建模及PID控制仿真设计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年级电气133班姓名姚晓学号2012012154提交时间2016年12月30日成绩指导教师陈帝伊谭亲跃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发电机励磁系统数学建模及PID控制仿真摘要:本文主要进行了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建模和PID控制仿真。
励磁系统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与控制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确的模型结构与参数是选择有效控制手段和整个电力系统仿真准确性的基础。
文中通过对励磁系统建模及仿真的研究,在整理系统稳定性判断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仿真,论证了PID励磁调节可有效地改进励磁控制品质,仿真试验是调整励磁系统参数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电力系统、励磁系统、根轨迹、PID、仿真目录第一章绪论 (6)1.1本课题研究意义 (6)1.2本文主要内容 (6)第二章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8)2.1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的发展 (8)2.2发电机励磁系统原理与分类 (9)2.3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9)2.3.1励磁机的传递函数 (9)2.3.2励磁调节器各单元的传递函数 (11)2.3.3同步发电机的传递函数 (11)2.3.4励磁稳定器 (12)2.4励磁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12)第三章励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3)3.1传统方法绘制根轨迹 (13)3.2用MATLAB绘制根轨迹 (15)第四章 PID在发电机励磁系统中的应用 (16)4.1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的动态指标 (16)4.2无PID调节的励磁系统 (16)4.2.1源程序 (16)4.2.2数值计算结果 (20)4.3有PID调节的励磁系统 (21)4.3.1源程序 (22)4.3.2数值计算结果 (25)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27)参考文献 (28)第一章绪论1.1本课题研究意义供给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流的电源及其附属设备统称为励磁系统。
它一般由励磁功率单元和励磁调节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励磁功率单元向同步发电机转子提供励磁电流;而励磁调节器则根据输入信号和给定的调节准则控制励磁功率单元的输出。
励磁系统的自动励磁调节器对提高电力系统并联机组的稳定性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尤其是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导致机组稳定极限降低的趋势,也促使励磁技术不断发展。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或事故运行中,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良的励磁控制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发电机可靠运行,提供合格的电能,而且还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技术指标。
励磁控制系统承担着如下重要任务:(1)维持发电机端电压在给定值,当发电机负荷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弱来恒定机端电压。
(2)合理分配并列运行机组之间的无功分配。
(3)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包括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及动态稳定性。
(4)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
(5)水轮发电机组的强行减磁[1]。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系统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一般说来,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首先,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其次是系统的暂态性能应满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暂态性能指标;其三是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满足生产的工艺要求[2]。
其中,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首要条件,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是无法完成预期控制任务的。
因此,如何判别一个系统是否稳定以及怎样改善其稳定性乃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个首要问题。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形定常系统,应用劳斯判据和胡维茨判据等代数方法间接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而用根轨迹法及频域中的奈奎斯特判据和波德图则是更为有效的方法,它不仅用于判定系统是否稳定,还能指明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方向。
但这些方法在绘图和计算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MATLAB是1980年推出的用于工程计算和数值分析的交互式语言。
经过多年的完善,它已成为当前最受流行的软件,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3]。
MATLAB有很强的绘图功能,只要写两三句代码就能得到所需要的图形。
1.2本文主要内容本课题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以往电力系统励磁控制方法的学习、总结、研究,提出了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具体说明了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通过查阅资料和之前所学过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构建本文所采用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系统数学模型,即建立了分析发电机励磁系统稳定性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利用控制理论中的根轨迹法研究励磁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章, 采用文中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数值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第五章, 对本文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下一步需要继续工作的方向。
第二章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2.1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的发展励磁控制对电力系统输送功率的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对励磁控制系统的认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等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加深的。
在20世纪30年代,北美创建了第一个大型水电站,长距离的输电线以及慢速的动作的继电器和线路开关,使得稳定问题突出。
当时,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都没有考虑控制系统的影响,发电机是利用暂态电抗表示的,这一方法一直沿用了许多年。
从40年代到50年代,前苏联和北美的学者在研究励磁调节器对系统的影响时,用一阶惯性环节的比例放大器来模拟实际的励磁调节系统。
到了50年代末期,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当时仍用暂态电抗后的恒定电势来表示发电机,但却可以计算更多的发电机和更大规模的电网。
进入60年代后,随着计算程序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用更符合实际、更精确的发电机模型代替了以前的恒定电势,但同时却出现了许多不同标准的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生产委员会励磁系统分委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用于模拟当时存在的各种不同励磁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模型和通用的专业术语,并于1968年在IEEE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60年代以后对励磁系统模型的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
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励磁调节器,也采用了新的控制策略,已有的模型已不能满足要求,新的模型就不断被开发出来。
为此,IEEE于1981年又推出了新一版的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它比1968年版的数学模型更加详细、准确,同时也推出了新的交流励磁机模型。
1992年,IEEE的标准委员会再次对模型进行了更新,提出了附加控制特性的模型,并用标准推荐的准则将这些模型规格化。
我国在80年代前一直采用E恒定的模型,没有励磁系统模型。
N80年代初,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里,开发了两种励磁模型,不但能模拟一般的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也能模拟自并励和它励可控硅励磁系统。
由于IEEE的模型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因此,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委会励磁分委会,于1989年成立了励磁系统数学模型专家小组,对国内的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在1991年发表了适合于我国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又在1997年颁布了《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研究用模型》,此后,电科院又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组更为通用的新型励磁系统模型,EFM-FV共10种励磁模型。
新模型吸收了IEEE模型的精华,并溶入了新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模型已被编进了中国版的BPA暂态稳定程序和PSASP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里,成为电力分析计算的基础[4]。
2.2发电机励磁系统原理与分类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是指“向同步发电机提供励磁的所有部件的总和”。
励磁系统分为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和静止励磁机励磁系统三类。
静止励磁机系统即是(晶闸管)励磁系统、与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有关的部件有励磁机、功率整流器(可控和不可控)、自动电压调节器(A VR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及各种限制和保护。
例如过磁通(伏赫)限制、低励磁限制和保护,过励磁限制和保护,高起始励磁系统的励磁机磁场电流瞬时过流限制等。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由各个部件的模型组合而成。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调节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励磁系统有不同的种类。
按励磁系统电源供给方式的不同,励磁系统可分为三类:(1)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包括他励和自励励磁系统。
(2)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又可分为他励静止整流器方式和他励旋转整流器方式。
这一类励磁系统采用与主机同轴的交流电机作为交流励磁电源,经可控硅整流后供给励磁绕组励磁电流,由于励磁电源来自主机以外的独立电源,故又称他励励磁系统。
(3)静止励磁系统:又可分为交流侧自并励方式和交流侧串并联自复励方式。
2.3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将励磁功率单元(励磁电源)和励磁调节器叫做励磁系统,而同步发电机和励磁系统组成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
建立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为了分析它本身的稳定性和动、静态性能,以及励磁系统的整定调试;特别是为了分析计算励磁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附加励磁控制(PSS)的设计及其参数的整定调试。
为简单起见,我们建立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的传递函数。
2.3.1励磁机的传递函数以他励直流励磁机为例,假设其转速恒定。
- - + +放励同步励磁电压∑ ∑ 其他信基准图2-1励磁控制系统结励磁调节器的输出加于励磁绕组输入端、输出为励磁机电压,如图2-2所示。
励磁机绕组两端的电压方程为(2-1)式中 —励磁机励磁绕组的磁链—励磁机励磁绕组的电阻—励磁机励磁绕组的电流—励磁机励磁绕组的输入电用磁通代换磁链,并且假定磁通与N匝键链,则可得(2-2)对应不同的运行点,采用饱和系数S E 来表达i EE 与u EE 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通常用图2-3所示的励磁机的饱和特性曲线来计及其饱和影响。
定义饱和函数为 BB A E I I I S -= (2-3)S E 随运行点而变,时非线性的,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可用某一线性函数来近似的表示。
如果气隙特性的斜率是1/G ,则可写出励磁机电压与励磁电流间的关系式,即G U S i E E EE )1(+= (2-4)在恒定转速下,电压与气隙磁通成正比,即a E K u φ= (2-5)又有 a E K φφ)1(+= (2-6)故可得EE E EE E E E u U GR S dtdu T =++)1( (2-7) 表示为典型的传递函数为(2-8)所以他励直流机的传递函数框图如图2-4所示。
图2-4他励直流机的图2-3饱和图2-2他励直流励2.3.2励磁调节器各单元的传递函数励磁调节器主要由、综合放大及功率放大等单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