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花木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的东方主义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是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动画片,本质上是一种东方主义表现。
东方主义是指出现在西方国家中,对亚洲和中东文化的浪漫化和神秘化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花木兰》中,中国文化被描绘为神秘、奇妙和诱人。
主人公花木兰所属的中国军队被描绘为迷人、古老和神秘。
此外,在绘制场景和角色时也有许多东方主义元素,如中国风情的建筑、美丽的花园以及美艳的花木兰。
然而,这种浪漫化的描绘也实际上是将中国文化简单化和幼稚化的结果。
在电影中,中国人被描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
总之,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的东方主义表达是一种典型的浪漫化和神秘化的表现,它展示了西方文化对亚洲国家文化的一种幼稚和简单的认识。
《花木兰》影评影片中的花木兰形象鲜明,她不仅具备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善良和勤劳,还拥有着勇敢、坚强和自信的特质。
身为花家的大女儿,她一心想为花家争荣耀,却常常因为自己的冲动和鲁莽而闹笑话。
但她从不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锻炼,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在从军的路上,花木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始终没有退缩,时刻把家、国放在心上。
即使在被同伴认出是女儿身时,她也豪不放弃,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花木兰的魅力和力量。
《花木兰》讲的依然是木兰替父从军保卫国家的故事情节,以动画的形式拍述下来将其性格更突现出来。
我国传统意识影响下,木兰做为女儿身为花家光宗耀祖的是做个好女子好媳妇,遵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
不过,又是花家的独生女,父亲对她自然疼爱有加,放纵包容,孩子终归要长大终要出嫁,悠久的传统观念与父亲的爱似乎有所冲突难以取舍。
木兰在祖母和母亲的带领下去媒婆那里,结果闹出笑话,媒婆盛怒之下指责——木兰不能成为好媳妇!木兰很伤心,她并不是为自己而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如家人所愿成为好姑娘好妻子,一方面孩子心性放任爱玩,一方面不可辜负家人。
在成长中的挣扎和矛盾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也必这时,父亲并没有指责木兰,在花开的院子里在木兰身边坐下若无其事的说;“天啊!今年院子的花开得真好!可是你看这朵迟了,但等到他开花的时候,一定会比其他的花更美丽!”说着顺手摘朵花戴在女儿头上,相信此时眼里充满了关爱。
木兰的心豁然开朗时却听到朝廷征召壮丁的锣鼓声,花家老父亲年事已高略有腿疾,但,在接受朝廷圣旨时依然将拐杖交给妻子,自己庄重地走到马前双手接下。
此时,我看到的是一名心爱国家的热血男儿!一名肩负责任的勇士!善良弱小的木兰看着两鬓染霜的父亲在房间独自舞剑,看到父亲的心有余力不足,她决定替父从军。
这个故事情节在豫剧里是经过家人商议后同意的,在动画里为更突现木兰的性格编为偷去圣旨自己上路。
任性大胆不知天高地厚由此可见。
从文化维度视角看《花木兰》影片的变异从文化维度视角看《花木兰》影片的变异导言:电影《花木兰》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化、力量与自我意识的作品,其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传说,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以男子身份参加战争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在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了女性的勇敢与坚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
然而,随着这部经典故事的传播和演绎,其变异也日益明显。
本文旨在从文化维度的角度分析和思考,探讨《花木兰》影片的变异现象以及对文化的影响。
一、《花木兰》的传统文化背景《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主题之一,源于南北朝时期的谚语与民间故事,后演化成为民间戏剧形式。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少女儿女双全,聪明机智的军娘,她通过装扮成男子的身份,代替父亲参军,并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英勇事迹。
这个故事被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之作。
二、《花木兰》影片的原始形象1998年,迪斯尼制作并上映了《花木兰》动画电影,根据传说和传统民俗故事编写剧本,该电影以批判父权制度为载体,表现出了女主角花木兰的勇敢和顽强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
1. 女性形象的塑造《花木兰》中的主角,花木兰,是一个勇敢、聪明、独立、坚毅的女性形象。
她敢于面对社会的偏见和质疑,以男子的身份投身于军队,扮演起父亲的责任并发挥出色。
这一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在女性观众中特别受到喜爱。
2. 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花木兰》在剧情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如家庭观念、忠诚与责任感、孝道、勤劳勇敢等。
当花木兰选择代父从军时,在她的心中,父亲的责任高于一切,而家庭的名誉和荣誉也是上辈子的债。
此外,影片中的中国武术、服饰和建筑也是传达文化的重要元素。
三、《花木兰》的变异:文化冲击与商业化1. 女性主义的渲染在电影《花木兰》的变异过程中,女性主义的观点逐渐凸显,对原有故事细节进行调整和强调,以突出女性解放和自主权的主题。
这种变异带来的文化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始故事的意义,尤其对观众的感知产生了影响。
《从文化维度视角看《花木兰》影片的变异》篇一一、引言《花木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故事,通过描绘一个女子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的壮丽故事,展现了女性坚韧不拔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故事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戏剧、歌剧、电影等。
本文将从文化维度视角出发,探讨《花木兰》影片的变异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二、《花木兰》影片的文化背景《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代父从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其次,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则体现了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这些文化元素在《花木兰》影片中得以体现,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影片的变异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和再创作。
这些变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形象的变异。
在传统故事中,花木兰是一位忠诚勇敢的女性形象。
而在一些现代改编中,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审美,对花木兰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使其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2. 情节内容的变异。
为了吸引观众,一些影片在保留原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对情节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加工。
例如,增加了更多战争场面、爱情戏码等元素,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3. 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一些跨文化改编中,如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花木兰》动画片,不仅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影片增色添彩。
这些变异使得《花木兰》故事在传播过程中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化变异的原因及影响《花木兰》影片的变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市场需求和观众审美变化促使了影片的变异;其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团队对故事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创作;此外,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为影片的变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这些变异使得《花木兰》故事得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传播和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同时,这些变异也使得《花木兰》故事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了其观赏性和娱乐性。
花木兰读后感《花木兰》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传说为背景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顶替父亲从军,最终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也让人们对勇气、责任和家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部电影中,木兰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她不顾一切地为了拯救自己的父亲,顶替他从军,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责任感。
在军营中,她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她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勇气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木兰的勇气,电影中也展现了家庭的伟大。
木兰的父亲是一个受伤的老兵,他为了家庭和国家付出了一切。
而木兰也是为了家庭,才选择了冒险去战斗。
在电影中,家庭的重要性被深刻地体现出来,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明白家庭的力量是无穷的。
此外,电影中也展现了女性的力量。
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但木兰却用她的勇气和智慧,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
她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也让女性们更加自信和坚强。
在这部电影中,我不仅看到了勇气、责任和家庭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女性的力量。
这些都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承担责任,珍惜家庭,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花木兰》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勇气、责任和家庭的重要性,也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找到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花木兰》的评价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根据中国传统故事改编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勇敢女孩的冒险故事。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视觉效果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对电影《花木兰》进行评价。
一、故事情节《花木兰》的故事情节紧凑而有趣,通过讲述花木兰代替父亲参军的经历,展现了她的勇敢和坚韧。
故事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情节紧凑却不失细腻。
观众可以跟随花木兰一起经历她的成长和冒险,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成就感。
二、角色塑造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特别是花木兰这个主角。
她不仅是一个顽强的女孩,还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战士。
电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木兰的内心世界,她的矛盾、挣扎和成长都让人感同身受。
其他角色如花木兰的父亲、她的战友们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三、视觉效果《花木兰》的视觉效果非常精美,画面细腻而富有中国风格。
电影中的场景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山水和建筑,给人一种恢弘而古朴的感觉。
同时,动画中的战争场面和角色动作设计也非常出色,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四、文化价值作为一部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的电影,《花木兰》成功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电影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同时也传达了中国文化中崇尚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通过花木兰的故事,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弘扬了性别平等的观念。
综上所述,电影《花木兰》在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视觉效果和文化价值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通过精心的故事和角色塑造,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这部电影不仅适合儿童观看,也能给成年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电影《花木兰》通过展现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观众可以从中思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必要性。
电影中木兰作为女性独自参军,挑战传统观念,体现了西方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与中国家庭观念的差异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文化碰撞在电影中的呈现提醒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共融。
【关键词】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中西文化差异、文化交流、文化多元化、电影《花木兰》1. 引言1.1 介绍电影《花木兰》迈克·卢的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动作冒险片。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花木兰冒充男装,代替父亲入伍参加军队,最终斩获胜利的英雄故事。
这部电影充满了战斗场面和惊险刺激,同时也涵盖了家庭情感、女性力量、尊重传统等多个主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展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好评,成为一部集中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1.2 概述中西文化差异电影《花木兰》是一部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修改而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性勇敢追随内心信念,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是指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的不同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差异在电影《花木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观念、女性地位、军事价值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的尊重和孝道,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观看电影花木兰的心得感悟电影《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制作的一部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的电影。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女子花木兰代替父亲参军,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拯救了国家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感悟。
首先,电影《花木兰》让我意识到了性别不应该成为限制一个人追求梦想的挡板。
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很低,她们被束缚在家庭的桎梏之中,不能自由发展自己的才华。
而花木兰却勇敢地挑战了传统的束缚,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她的坚持和勇敢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其次,电影中的花木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肯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
木兰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村姑,但她不断努力训练自己,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战场上,她都能够克服困难,打败敌人,最终拯救了国家。
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影片中还呈现了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家庭的重要性。
花木兰出征前,她的父亲给了她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我们是一家人,你的命运是和你父亲、兄弟姐妹紧密相连的。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力量支持,亲情的纽带能让我们勇敢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正是因为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木兰才能拿起剑,保卫家园,成为了战场上的英雄。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神价值观。
比如尊重长辈,尊重传统,保护家园等等。
在电影中,木兰尊敬和孝敬她的父亲,愿意代替他去参军,展现了对长辈的尊重之情。
她为了保护家园,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击败了敌人,体现了保家卫国的精神。
最后,电影《花木兰》给了我一种启迪,即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真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出真正的自己。
花木兰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期望而选择代替父亲参军,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责任感。
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任务,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
影片《花木兰》浅析电影花木兰话题:电影花木兰表现手法儿童心理不足之处花木兰内容提要提到美国的迪斯尼电影公司,大家一定马上会想到唐老鸭、米老鼠等阴平上的经典之作吧?是的,迪斯尼公司是美国比较早开发动画片市场的电影公司之一,其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设计多年来带给我们许多个欢快的形象,但这些形象都是以幽默著称的美国风格的代表,1998年,迪斯尼公司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将中国古代故事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搬上了银幕,让美国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让中国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美国的电影事业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诚然,这是1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想过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们的一分一秒都凝结着创造者的心血。
如果说《花木兰》的成功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新鲜的话,那么其在国内的风靡又代表什么呢?当我们看到这部到处都充斥中国元素的美国影片时,我们不禁沉醉其中了。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影成功的几个因素:情节的跌宕起伏、幽默的从始至终;对信念的执着追求;中美文化的完美结合。
影片完全采用中国古典设计,无论是人物的形象还是思想观念,黑头发黄皮肤的造型、中国象征的龙、为家争光的传统观念、报效祖国的大无畏精神,一点一滴中都可以看到迪斯尼公司的设计人员为了制作这部影片,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风俗、文化、思想底蕴,才将这位巾帼英雄的伟大形象再现在我们眼前。
《花木兰》的成功不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更是1个里程碑,它预示着中美文化的融合、代表了中美影视的1个交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国电影人也能够创作出这样将中美元素结合的优质影片。
影片《花木兰》浅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大概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最近若干年来,倒不曾听见人提及了。
可是在美国,1998年却掀起了一股中国花木兰热。
世界文明的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制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动画片花木兰,在六月中旬首映。
这部长篇动画片耗资一亿美元,花费了整整五年的时间,集聚700多名艺术家的心血与才智,由华裔艺术家与美国本土艺术家合作完成。
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摘要】《花木兰》是一部讲述女性英雄故事的电影,通过比较中美两个版本可以看出不同的女性意识和价值观。
在故事背景上,中美两个版本都围绕着一个女性冒险者的传奇故事展开,但在角色塑造方面,中美两个版本塑造了不同性格和形象的木兰。
女性主题在两个版本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传统观念对于女性角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文化差异导致了中美两个版本在女性形象和故事情节上有所不同,而重塑形象和文化碰撞则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女性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启示与反思,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位和角色。
【关键词】引言、故事背景、角色塑造、女性主题、传统观念、文化差异、重塑形象、文化碰撞、启示与反思。
1. 引言1.1 导言《花木兰》是一部备受关注的中美合拍电影,讲述了一个传奇勇士的故事。
影片以中国传统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孩冒充男儿参军,最终英勇拯救家国的故事。
这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和讨论,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对女性主题的探讨。
在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下,《花木兰》故事的讲述方式和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对女性力量的诠释。
通过对《花木兰》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两国在女性意识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认知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花木兰》中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中美文化在女性意识上的碰撞与交流。
2. 正文2.1 故事背景《花木兰》是一部充满女性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性角色在男性社会中的奋斗和成长历程。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古代,当时的社会结构十分严格,女性的地位低下,被认为只能在家庭中担任传统的角色。
主人公花木兰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局限,她决心打破传统观念,为了国家和家人而战。
花木兰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决心的女性角色,她以男装身份代替父亲入伍参加军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花木兰影评
《花木兰》是一部让人心潮澎湃的电影。
影片以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孩顽强不屈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为了家国大义勇敢担当的故事。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
导演通过精美的场景布置和精湛的摄影技术,将古代中国的壮丽山川和宏伟建筑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战争场面的呈现,让人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壮烈。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
主人公花木兰是一个顽强勇敢的女孩,她不愿被束缚在传统的女子角色中,而是选择了打破常规,挑战自我,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她的成长历程让人为之动容,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坚韧。
最后,影片所传达的主题也非常值得深思。
作为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电影,它强调了家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同时,影片也呈现了女性的自强不息和勇敢担当,让人对性别角色的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总的来说,《花木兰》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感动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让人感受到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
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引言跨文化研究是一门多学科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近年来,迪斯尼公司的电影《花木兰》备受关注。
该影片围绕着中国古代传说人物花木兰的故事展开,以揭示她勇敢决断的经验,并通过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和西方文化,在跨文化的视角下探讨该影片对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受的影响。
一、《花木兰》影片背景1.1 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亲情和孝道,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爱情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片中花木兰的“家国情怀”被赋予了很大的价值,她的勇敢和无私精神符合了中国人尊崇的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的是个人选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花木兰》的剧情介绍电影《花木兰》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救援自己虚弱的父亲而代父从军的故事。
她打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通过扮装成男子军士,她成功地获得了国家荣誉。
《花木兰》不仅仅是一个动画片,更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故事叙述方式的文化作品。
二、影片中的文化元素2.1 服饰和造型《花木兰》片中,中国传统的服饰和造型得到了精心的再现。
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盔甲、长袍和饰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军队的典型装束。
通过这些服饰和造型,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美感。
2.2 儒家思想和家庭观念影片中,花木兰的行为和家庭情感反映了中国儒家思想和家庭观念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花木兰为了救父从军的举动充满着孝道的精神,这是中国家庭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3 性别角色和平等《花木兰》还探讨了性别角色和性别平等的话题。
花木兰打破了封建时期女性只能在家庭中生活的传统观念,她成功担当起了男子军士的角色。
这种打破性别角色的表现是迪斯尼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特点的一种尝试。
花木兰影片鉴赏视觉142潘宏媛201406422 8花木兰影片赏析《花木兰》由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出品。
本片改编自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但完全由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影片核心,讲述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框架束缚,追求个性释放,努力挑战自身,抗击社会及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该片巧妙的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
木兰的事迹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已经超出了历史传说的范畴,她是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是每一位中国人的骄傲。
她与民间四大传说一起成为了我国千古流传的民间故事。
然而,1999年,由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似乎在给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当我们看完了这部由西方人导演的中国神话,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惊呼道:木兰还是那个我们千百年来代代流传中的木兰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们心中,花木兰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而是一个集结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女性写照。
是坚强、勇敢、孝道、爱国的象征。
而由西方人制作的《花木兰》,虽然是一部取材于中国故事的影片,但不论是木兰奶奶的开放思想,还是媒婆的穿着、造型,完全被夸张化了,或者说是西化了。
总之,影片里处处透漏着西方文化的气息,连约翰逊都坦率表示,《花木兰》没有成功表现中国文化,“连影片中的山都是哥伦比亚山的样子,而不是中国山的地貌。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部对中国文化的颠覆和扭曲的影片。
从花木兰的身上可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影片中花木兰是一个好玩好动的开朗活泼女子。
即使,她被迫打扮成一个窈窕淑女的形象遵从父母之命去相亲,还是改变不了自己的性情。
当从棋盘经过她会忍不住的伸手动动棋子;见到小孩在玩闹她也会上去插一手;面对心仪的人,她会像一般少女一样的面红耳赤;甚至,被识破女儿身后,被众人离弃在雪山中,孤身一人,伤心绝望的她,回想自己当初偷偷离开家替父从军的初衷,只是想借机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是为了父亲,而是在为了自己。
花木兰影评
《花木兰》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女孩顽强的精神
和坚韧的品格。
电影通过精彩的演员表演和震撼人心的场景,展现
了花木兰的成长和奋斗历程。
首先,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惊艳。
从宏大的战争场面到细腻的人物
表情,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美感和力量。
特别是花木兰在战场上的
英勇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她的勇气和决心,不仅是为了拯救家人,更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其次,影片的情感表达十分真挚。
花木兰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以及她与战友们之间的默契和信任,都让人感动不已。
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她始终坚守初衷,不畏艰险,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配乐和歌曲都与情节紧密相连,
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和感受到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花木兰》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女性的英勇和智慧,更传递了关于家庭、责任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这
部电影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花木兰影评
《花木兰》是一部让人无法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更是一部充满女性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故事。
影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孩顽强拼搏,最终成为一名出色战士的故事。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壮丽的自然风光、华丽的服饰和精彩的战斗场面让人目不暇接。
特别是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让人为之震撼。
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和场景,将中国古代的壮丽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战场之上。
其次,影片的故事情节也是扣人心弦。
木兰作为一个女性,不被社会所认可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这个故事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影片中木兰的成长历程,她在战场上的勇敢和智慧,都让人为之动容。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成长之路,更是每个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共鸣点。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是一大亮点。
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将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的坚毅和勇敢让人印象深刻。
而且,影片中的其他演员也都表现出色,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让人感受
到了古代中国的气息。
总的来说,《花木兰》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它的视觉效果、故事情节和演员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感动的作品,它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的跨文化研究导言:迪斯尼影片《花木兰》是一部备受喜爱的动画片,讲述了中国传说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作为一部跨文化的作品,该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花木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其中包括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反应、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跨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一、中国观众对《花木兰》的反应《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源于古代传说。
电影中强调了花木兰勇敢、忠诚和坚毅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赞颂。
因此,该电影在中国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观众们将电影视为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再现,对于花木兰的故事情感上的认同使得他们在观看电影时经历一种自豪感。
此外,电影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引起了观众们的兴趣。
中国的传统服饰、建筑风格和音乐等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了精细的还原,观众们对于这些细节的呈现感到惊喜,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因此,电影通过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外国观众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二、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花木兰》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众多的西方观众。
这不仅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制作精良和故事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因为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
在西方观众看来,中国文化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观众们通过电影了解到中国古代传说、战争和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内容,拓宽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展现的家庭观念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强调了家庭的核心地位和亲情的力量。
另一方面,观众们通过电影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进行了思考。
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和男女角色的分工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是全新的。
电影中的花木兰以女性身份替父从军,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观念,给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跨越文化差异的角色设定和行为方式让观众们思考自己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性别平等的问题。
三、跨文化的影响《花木兰》的成功推动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Mulan-花木兰电影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Mulan-花木兰电影赏析MulanIn our common sense, heroes are always strong and mighty, and girls are beautiful but weak.There was a special girl who was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girls.Her name was Mulan.HuaMulan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in China.She’s a lively girl, but a little bit careless.One day, the Huns came into China and broke the defense.The emperor issued a command to recruit soldiers.Every family had to let one man to join the army.Mulan’s father was old and sick, so she had to replace him to join the army.Therefore, she embarked a journey to Xiao Guan.Shanyu’s army wasforcing, could she be back to home safety? Could she bring her family honor and pride? Let’s watch the movie and find out.During the story, Mulan was finding who she wa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Was she that awful girl in her family, or a brave hero in the war? After the matchmaker criticized her in a mean way, she was so confused abou t her future.Her father told her, “Late blooming of the flowers tends to be the most beautiful one.”Then she found her way.She wasn’t a demure girl, but during the war, she improved herself.She was a great soldier.See, there isn’t only one way for you.If y ou look inside your heart and find out what you would like to be, you will make it at last.Be brave about who you are and trust yourself.Just being who you are, and that’s the most beautiful you.Although Mulan was a girl, she still did a good job.She was even better than all the other guys in the country.Girls are not weak all the time.Sometimes a girl can be better than a boy, and a soldier can have stronger power than a general.HuaMulan is an old movie, which came outin 1998.This simple cartoon had quickly been famous all around the world.Its interesting story and beautiful animation were great points to catch our eyes.If you want to see how can Mulan beat Shanyu’s army and find who she is, then you can watch the movie now.Even it’s old, it’s still impres sive and awesome.第二篇:影评动画《Mulan》花木兰(模版)《Mulan》《Mulan》是美国迪士尼1998年制作的一部二维长篇动画,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花木兰影评
《花木兰》是一部充满力量和勇气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女孩为了保护家人和国家而勇敢奋斗的故事。
影片通过精彩的战斗场面和感人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深受触动。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精心设计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壮丽景观之中。
尤其是战斗场面的设计和表现,让人目不暇接,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同时,影片还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美的服装道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影片的情感表达也非常出色。
主人公花木兰的成长历程和内心挣扎,让观众感同身受。
她为了家人和国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安逸,选择了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无畏和坚定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同时,影片也通过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友情的力量,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这些情感元素让影片更加丰富和感人,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总的来说,电影《花木兰》是一部充满感染力和力量的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视觉的盛宴,也能够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触动。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和启发。
对贺岁电影《花木兰》特点浅析美国人已经用”花木兰”的故事拍成动画片,我们又一次次用这个素材拍电影、话剧,为什么我们拍了很多遍的东西还能经久不衰?而这个故事中的核心价值观拿到今天又应该怎样去评判?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思考。
一、从电影学的角度解读影片1987年的时候,拍摄主旋律电影还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商业化的发展,这个主旋律逐步突出。
接受这个正在变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要政治多线,二要表现人和社会接轨的东西。
政府希望宣传的是简单的爱国和朴实的大众关怀,《花木兰》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好,宣扬的也好。
一个故事能一拍再拍,不论是在中国三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以国家为重的主题思想永远不过时,而影片又在这个大众主题中说出了一个令大家好奇的社会现象”女儿替父从军”就体现出它的与众不同。
1、用丰富的现代艺术形象演绎传统故事花木兰的选材非常好,很有艺术眼光。
为女子”竖碑立传”,从《山海经》、《木兰诗》到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一直是中国文学和艺术最宝贵的传统,是对女性获得同男性一样权利的肯定,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影片以丰富的现代艺术想象,生动演绎了巾帼女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统故事,比起鲁迅先生批评的那些带有”三国气”、”水浒气”的叙事,要更有思想和美学价值。
可以说,影片所着力突出的与《红楼梦》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因此,艺术感染力很强,感人至深。
笔者认为,木兰主题故事还可以一直创作下去,只要有足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中国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2、对”两性平等”进行深入解读记得学生时代学习《木兰辞》的时候,除了木兰的家国情怀,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这也是那个年代对男女平等的理解--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
而电影《花木兰》却在阐述另一种解释:女人可以从军,可以进入战场,甚至可以成为将军,但女人不适合战争。
首先战争拒绝感情,这是影片一直强调的。
先前正因为木兰感情用事,前去营救文泰,导致许多兄弟受到敌军袭击,战死沙场。
《视听语言》学号:***********班级:电脑艺术设计1001姓名:***成绩:影片《花木兰》分析姓名:田江峰学号:10062330140 【内容摘要】:以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以单一镜头为基本单位,详尽分析产生真实幻觉的各种手段和途径,从而揭开迪斯尼的造梦之法。
作为影视作品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语言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这些方法需要后天习得。
但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符合人们的视听思维习惯,符合人们的生活感知经验,只有这样,观众才容易产生认同感。
制作者要对各种方法正本清源,理清脉络,创作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关键词】:镜头;视听语言;幻觉;视听思维【正文】:视听语言是影视作品独特的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
无论我们走进电影院,还是坐在电脑、电视前,只要具备了屏幕和音响设备,我们就能够开始奇妙的观影之旅。
影像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平衡感、速度,抑或痛苦、高兴、抑郁等心理感受,都要通过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加以转化。
因此,“从这种情况就得出一条重要法则:凡是中心特征不能加以形象化表现的事件,都不宜拍成电影。
动画片《花木兰>是第一部完全以东方文化为背景耗时近十年精心制作的动画大作,1998年全球首映便引起轰动,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影片故事情节轻松幽默,引人人胜,透露出制作方的精心编排和巧妙设计,更重要的是,一个原本宣扬忠义孝道的民间故事,通过迪斯尼大师们的重新演绎,竟然成为女性追求独立解放,争取自我价值的豪迈宣言,使得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颇具时代气息。
动画片《花木兰》所创造出真实的观影幻觉,也正是因为视听语言的调用和组织符合了人们的视听思维习惯,准确揭示和再现了客观事物的自身规律和行为准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长镜头的大量运用所谓“长镜头”。
是指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的表现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段落,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事物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作为与蒙太奇相对应的电影理论,长镜头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在大多数影片的开场部分,经常会用一个或一组长镜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
在《花木兰>中,第一个长镜头就用在了影片刚刚开始的长城段落里,水墨画逐渐还原成为夜色笼罩的远古边陲,镜头缓慢后拉,巍峨险峻的长城依稀可辨,—个巡逻的士兵由下方入画,孤零零的脚步声,偌大空旷的夜幕,给人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
长镜头的运用,对渲染故事环境,描述即将发生的事件,起到了客观呈现的作用,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可信性和不可抗性。
二、画面运动的丰富性(一)视觉运动空间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具有无限性,它可以朝任意趔壁垒氲丝筮054方向运动,也可以任意改变运动的轨迹。
电影和摄影的共同点是,将三维空间压缩到二维的胶片上,但是,他们所描绘的事件却发生在真实的三维世界,因此,如何在平面上模拟立体幻觉成为电影和摄影的首要目标,这也是其他二维艺术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事实证明,单纯地、毫无选择地复制现实,并不会获得良好的空间感,画面需要一些特定的因素来强化,一个合格的摄影师会首先考虑景深,透视、焦距、光影等因素。
幸好,电影的影像还可以运动,它可以利用各种丰富的运动形式来加强屏幕上的立体幻觉。
(二)声音运动声音的运动是相对于视觉运动而言的,确切地说是声音的变化。
声音能体现出音源所处空间的位置、距离、大小、形态等特征,这是依据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来判断的。
比如,人在走廊里的脚步声和在操场上的脚步声,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走廊空间小,声音的回响大,而操场的空间大,声音回响小。
只有掌握了声音的各种属性,掌握了人们认识声音的基本生活经验,才能做出更为逼真的视听效果。
这一点,在动画片当中尤为突出,因为动画片里几乎所有的声音都是在录音棚里完成的,没有同步录音概念,声音的层次感容易单薄,缺乏变化。
综观《花木兰>的录音效果,制作人员颇具专业水准,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完美无缺。
影片一开始,在表现长城由远而近的拉镜头当中,右声道传来旗子晃动的声音,接着,右侧烽火台上一面军旗入画,声音和画面衔接到了一起,顿时,场景的真实感被加强。
我们注意看这里,先有旗子声音,而后军旗入画,这是符合生活规律的,镜头在逐渐后拉,靠近烽火台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先听到旗子的响声,因为声音的速度比较快,而镜头的角度是向前的,只有在经过军旗之后,军旗进入了画面,我们才能看见声源。
这个前后关系是正确的。
并且,这样一来,镜头后部的空间也交代出来了,它和镜头前面的空间是关联的,它不是封闭的。
(三)巧妙而又流畅的剪辑技巧剪辑,英文名叫Film Editing,简单地说,就是剪去镜头内不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将有用的连接起来。
剪辑是电影创作当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剪辑师的作用不同于导演和摄影师,导演关注的是结构和表演、情调和哲学观念;摄影师关心的是构图和照明、形象的运动和变化,然而剪辑师关心的却是下列元素:时间、节奏和速度、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关系。
”一个合格的剪辑师至少可以将影片镜头组接得能够让观众看懂影片的意图,而一个优秀的剪辑师不但能够拯救一部濒临破产的影片,使它获得重生,还可以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视听奇观。
动画片的剪辑,和电影是有很大区别的。
动画片在剧本完成的时候,要紧接着绘制出一个分镜头台本,而这个台本就是以后动画片的雏形,甚至是全部细节,其他制作人员要紧紧围绕分镜头台本进行具体绘制,实现镜头的各种运动、动作的转接、人物的对话等。
并且,动画片分镜头要具体到每个镜头的长度,以保证绘制的场景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如果后期需要剪去的多余部分很多,那将是分镜师彻底的失败。
可以说动画片完全依赖前期的剪辑规划,而电影剪辑在后期的活动范围则比较自由,有时候还会出现推倒重来的事情。
鉴于此,动画导演或者分镜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剪辑基本功,熟练运用视听语言,准确估算镜头长度,完成节奏的细化和分解。
《花木兰>当中常用的剪辑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视线匹配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视线的方向标注画面空间。
例如。
《花木兰》开场部分,士兵正在巡逻,依次出现了下面几个镜头:“突然一个东西叼走了他的头盔,他抬头看”“一只猎鹰落在旗杆上”“士兵很是奇怪地看着”“猎鹰朝着右侧呜叫”“士兵疑惑地跟着转头”“他走向垛口”。
这期间,人和鸟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后来走的方向,观众是很清楚的,这全部依赖于视线所建立的坐标系统。
(二)动作匹配动作匹配是指,在一个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直接切换到该物体或其他运动物体的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俗称的“动接动”,这种手法可以很轻松地掩盖剪辑所造成的视觉停顿感,尽量减少对观影幻觉的干扰,观众不易察觉。
例如,木须催促战马为自己跑趟差,而战马拒不服从.赶走了木须,剩下蛐蛐自己待在马背上,蛐蛐立即向左跳出画面,下一个衔接的,是赐福刚洗完澡上岸的镜头,恰好也是从右往左运动,因此,两个运动匹配到了一起,场景也在不知不觉当中转换了区域。
动作匹配还要注意剪辑点前后的运动节奏,让运动合上节拍,这是更高的要求。
“假如一种运动是由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物体相继完成,要想知觉到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应不仅仅是需要一个连续性的轨道和方向,而且还需要一个恒定的水准或是一种能量递降的梯度,只有缺少一个条件。
因果性看上去就会大大减弱。
”(三)形状匹配如果让剪辑点前后的两个画面具有足够多的相似点,那么它们的组接也是顺畅的。
常见的方法有方接方,圆接圆,对角接对角,等等。
木兰披上盔甲拿起宝剑的那个镜头,就使用了形状匹配法。
宝剑取斜向构图,寒光闪闪,接下一个镜头,木兰打开马棚的木门,门缝的光影也是一个斜向构图,和宝剑的寒光正好吻合,因此,剪辑手法显得干净利落。
紧接着,又出现了石碑上面龙的双眼和木兰奶奶的双眼相组接的例子以及绘画和真实的场景互换,这些都是《花木兰>当中非常有特色的剪辑手法。
(四)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如果声音和画面同步,它们之间产生了对应关系,那么银幕的真实感就会大大增强,观众对屏幕上的声源信以为真。
迪斯尼十分精通此道,而迪斯尼一贯坚持的对口型传统,也是其动漫角色颇具真实感的首要原因,《花木兰>仍然保持着迪斯尼的优良传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图解音乐《幻想曲》是这一方法的集大成者,导演展现出超强的音乐理解能力,并将它们进行视觉转化。
比如阴暗的音色用霸王龙表示,欢快的笛声则改使用松鼠。
从而获得很多趣味性。
影片刚开始,那副逐渐展开的水墨画,和背景音乐的呼应是显而易见的,女声合唱的旋律逐渐走高,并分为两个小节,而水墨线条也是逐步上扬,在第一小节末尾处停顿,然后继续往上,描绘出两个山脊,而在女声的旋律缓慢回落时,线条又改为向下的走势,在音乐重音的节拍上出现本片的题目。
(二)音乐的象征性担当本次配乐的是著名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杰瑞·高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一位高产的音乐家,他的配乐风格十分明显,乐器当中使用最多的是铜管乐器,并且很善于将不同的乐器赋予不同的含义。
《花木兰》当中,杰瑞·高德史密斯同样采取一贯的创作手法,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角色性格,比如用长笛和双簧管代表花木兰,大提琴代表李翔,大号代表单于,以此为中心创作极富个性和伸缩性的配乐作品。
同时,杰瑞·高德史密斯还单独为不同的角色定义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主旋律,这些性格独具的段子,就像名片一样,听其声,如见其人,在此基础上,还根据不同情绪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变奏,以求符合人物心理的描述和剧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1][美]霍华德.电影的力量[M].苏伯,李迅,译.北京:中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66.[2][蔓]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胡尧之,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54.[3][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伍菡竹。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16.[4][芙]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豢守尧,朱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