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丸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2.52 KB
- 文档页数:2
耳鸣(突发性耳聋)1例治验本文记录以中医整体观做指导,综合运用中医治疗手段治愈耳鸣(由突发性耳聋引起)的经过,并且介绍了笔者治疗本病的心得体会,主张综合运用中药、食疗、耳针、敷贴、拔火罐等疗法解决疑难之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工人,2005年10月13日初诊。
2005年6月忽然出现左耳听力明显下降,伴左耳耳鸣如蝉,音调高低交替,声大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在嘈杂环境中左耳更为难受,到某西医医院就诊,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使用葛根素静脉滴注4天后听力稍有改善。
6月29日纯音听力计检查结果示“左耳中重度听力损失”,此后未继续使用西药治疗,转而多方求治于中医却未见显效。
自觉耳鸣无法缓解,影响工作与生活,十分痛苦。
嗜烟40年,经常有腰痛和鼻塞,最近2周鼻塞明显,无涕,多汗,多梦,口苦,腰痛,夜尿每晚2次,胃纳与二便均正常。
检查:面色黧黑晦暗,左鼓膜混浊,右鼓膜正常,音叉检查示双侧骨导均下降,正中骨导偏右,鼻黏膜轻微红肿,咽后壁有黏痰,鼻咽部轻度充血,无新生物,舌暗红,苔黄白厚腻,脉弦。
症候分析:《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证中指出:“耳鸣当辨虚实”,并且列举“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遵照前贤这些论述将分清虚实列为辨证之首务。
本例患者年近六旬,每日奔波劳作,突然发病,病程已经6个月之久,脉象有力,故认为此病是肾精亏损,不能上奉于耳,兼挟肝气郁结,气滞痰凝血瘀,突发为“暴聋”,证属本虚标实。
虽经用葛根素治疗有所改善,但肾虚、气滞、痰湿、血瘀等病理变化未能从根本解除,故患者持续耳鸣难以忍受。
面色黧黑晦暗、腰痛、夜尿频多为肾虚之征;虚烦多梦为肾阴不足虚火内扰心神所致;肝气郁结化火,故口苦、舌苔黄,脉弦、耳鸣甚重。
而鼻塞、鼻黏膜轻微红肿,鼻咽部轻度充血,咽后壁有黏痰,舌苔厚腻,为痰瘀互结头部之候,舌暗红乃血瘀之表现。
丹参川芎嗪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疗程均为14天,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听力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51.35%,总有效率为94.58%;对照组痊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2.50%。
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
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 3 天内,产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以上[1],突发性耳聋致病因素较多,有研究认为与病毒感染、迷路窗膜破裂、内耳血管病变有直接关系,也有专家认为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暴聋”的范畴[2],多与风邪、血瘀、体虚、火邪、痰浊等有关,其中血瘀是最常见的耳聋致病因素[3]。
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临床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数据和方法1.1 一般数据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均经过耳鼻喉科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
对照组中男性14例(17耳),女性21例(23耳),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49.4±3.4)岁。
治疗组中男性15例(16耳),女性20例(21耳),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8.6±3.6)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及治疗指南》的标准诊断[4],在数分钟到数天内突发不明原因听力损伤,伴有耳闷、耳鸣、恶心、呕吐等,无其他神经损伤;中医诊断根据《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对“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5],伴有耳胀闷感、耳鸣、腰膝酸软、舌暗红、脉涩,辨证为气滞血瘀证。
耳穴封闭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耳穴封闭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64耳,对照组62例72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2、丹参注射液及利多卡因耳穴位封闭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耳穴位封闭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标签:穴位封闭常规疗法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情发展过程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天,为耳科临床常见疾病,也是耳科急症,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由于发病原因不明,其治疗效果不佳。
近几年来,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耳周穴位封闭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所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1],具体为: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②病因不明;③可伴耳鸣;④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⑤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1.2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的病例均为本院耳鼻喉科住院病人,共120例136耳,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共58例64耳,病程10~90天,其中男性患者30例34耳,女性患者28例30耳,年龄17~64岁。
对照组,共62例72耳,病程7一90天,其中男性患者36例42耳,女性患者26例30耳,年龄20~66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
2.1.1 药物治疗①三七总皂甙400m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②5%葡萄糖溶液250ml、ATP40mg、辅酶A100U、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C2g,静脉滴注,每日l次;③有耳鸣症状者用利多卡因5ml 加入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毫火针配合中药耳功治疗突发性耳聋(附2例报告范文)王平平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毫火针耳功突发性耳聋(ISSHL)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缺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或等于20dBHL,又称为感音神經性聋(SSHL)[1]。
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约为每年5~20例/10万人[2],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未及时治疗,常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将对患者心理、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且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病理改变复杂,治疗困难,至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
以往在临床中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通常采取传统针刺疗法配合局部加电针刺激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电针治疗是近年来推崇的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通过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接通微量电流波,通过电流波刺激穴位。
其作用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3]。
但是电针治疗仍存在一些缺陷,如:局部选穴较多、耳周刺激过强、显效较慢、疗程较长等。
一些急症患者容易对此方法失去信心,从而选择其他治疗手段。
2022年笔者开始尝试用毫火针疗法配合耳功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1,男,76岁,于2022年10月9日就诊于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自诉3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导致左耳失聪,发病当日曾初诊于秦皇岛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左)”,并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经3日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未有改善,内心恐慌,遂来我院就诊。
查体:患者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问诊:患者诉左耳频发隆隆声耳鸣且觉明显堵塞感,口干苦,大便干,小便黄;诊断:左耳突发性耳聋(肝火上扰型);处方:毫火针隔日1次治疗、龙胆泻肝丸6克每日2次口服、耳功日2次。
一诊予毫火针针刺太冲、翳风、太溪穴(只取单侧,患侧与健侧交替使用),经针灸治疗后,患者自觉鼓膜有微微鼓动感,余未见明显改变。
中医护理技术在暴聋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对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50例我院所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选定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5例。
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耳聋、耳鸣等中医症候积分;听力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耳聋积分、耳鸣积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听力改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促进患者听力恢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疗效引言: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机制多种多样。
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
针对这一证型,中医护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促进患者的康复[1]。
然而,目前对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中的效果尚缺乏系统观察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中的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针对气滞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进行调理。
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指导等[2]。
通过系统观察和评估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中的效果,我们期望能够揭示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症状、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50例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就诊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5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人数相等,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人。
其中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37-63,平均(46.75±5.67)岁;参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36-62,平均(45.88±5.65)岁。
中药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傅锡品;杨文君【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30)5【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针灸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突发性耳聋的108例(112耳)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中药加针灸加西药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对听力、耳鸣、眩晕的改善情况及起效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听力愈显率为71.9%,耳鸣愈显率为86.5%,听力起效时间为2.50±2.09天,耳鸣起效时间为1.96±1.72天,对照组分别为58.2%、66.7%、4.20±2.10、3.52±2.20,2组各数据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意义;而2组对眩晕改善程度及起效时间比较,分别为100%、97.4%;1.80士1.50天、1.96±1.27天,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中药、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乐观的前景.【总页数】2页(P526-527)【作者】傅锡品;杨文君【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诸暨,311800;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诸暨,3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7【相关文献】1.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J], 李漫;沈红强;杨翼;信莉;辛忠海2.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J], 李漫;沈红强;杨翼;信莉;辛忠海;3.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J], 杨龙;刘元献;刘霞;胡镇;叶美婷;何强亮4.中医汤药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眩晕的疗效观察 [J], 张志鹏;林飞;宋卫东;邱晓怡;闫成功;黄奏琴5.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100例疗效观察 [J], 李漫;沈红强;白桦;李书良;贾庚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常规暴聋是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痹阻、痰浊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耳病。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耳部外伤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
(2)了解患者起病状况,音调高低,是否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
(3)了解患者睡眠、生活、工作情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症型:①风邪外犯证。
证候: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
②肝火上炎证。
证候: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Q舌红,苔黄Q③痰火郁结证。
证候: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脱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Q④血瘀耳窍证。
证候: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Q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听力下降,疲劳之后加重,或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脱腹胀满,大便滤薄,夜寐不安。
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血压、舌脉象及二便的变化。
②观察患者耳鸣音调、声音大小和耳聋程度等变化。
③观察患者有无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等症状。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板后温服,服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4)饮食护理:①肝火上扰者,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Q②肾精亏损者,多食补肾益精之品。
③脾胃虚弱者,宜食健脾祛湿之品,忌食辛辣燥热及鱼腥之品。
(5)情志护理:劝慰患者,使其避免过度忧郁与恼怒,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临证(症)施护:①耳聋:a.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
b.禁用耳塞,嘱患者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
C,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肝火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
活血化淤法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活血化淤;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它通常是指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病理过程不十分清楚的部分或全部突然单侧或双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我国直到1996年上海耳鼻喉会议上才统一了该病的诊断标准,但国际上尚未对该病的诊断标准作出一致的统一。
本病的发病率为(8~14.6)/10万[1],近几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文献报道至少有100种以上的原因可能致病,主要涉及到脑血管供血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病毒感染等学说。
在治疗方面,以改善微循环、扩张小血管、溶栓及抗病毒、高压氧、低分子右旋糖苷、促细胞代谢药物为主。
然而,大部分学者认为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的效果在目前来讲是比较肯定的,临床上应用也比较广泛。
祖国医学根据突发性耳聋的证象辨证认为突发性耳聋是气滞血淤所致,气机失调、经络受阻、精气不能循经而达耳窍,耳失血养而发病。
临床上治以活血化淤为主辅以辨证施治。
根据近几年来诸多临床实验报道以及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无论从理论到临床,再到实践研究等方面均说明血淤与突发性耳聋关系密切,研究活血化淤治疗突聋的病理本质,寻求治疗本病新途径,提高治疗效果,为活血化淤方药的应用范围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椐。
1 从发病机理来看与血淤的关系世界性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
现今我国采用的诊断标准是: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②病因不明;③可伴耳鸣;④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⑤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多数学者认为内耳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它可以由血管功能紊乱、痉挛、出血、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引起[2]。
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状态,由于这种状态的存在与持续,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使其相应组织器官-耳蜗发生不同程度缺血缺氧,进而导致代谢紊乱,病理征出现,毛细胞变性听力受到损害。
耳聪丸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使用耳聪丸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湖南中医一附院耳鼻咽喉病区住院治疗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共60例,其中男性30人,女性30人,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治疗组与对照组按1:1比例。
参考贺石林为主编的《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于二00八年元月第1版,湖南科技出版社)书中的随机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法进行观察。
治疗组3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将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治疗。
进行治疗前所有患者禁止服用影响突聋的中西药物。
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以下基础治疗[1]:(1).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溶媒稀释,静滴,1次/d,连用3天,第4日改泼尼松口服,1mg/kg·d(不超过60mg/d)晨起顿服,服3日,后每3日减10mg;共10d。
(2).银杏叶提取制剂治疗:金纳多(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l:17.5mg*10
支)105.0mg,溶媒稀释,静滴,1次/d,观察期间连用14d。
(3).高压氧综合治疗:戴面罩吸人纯氧(氧浓度>95%)30min,进行2次,稳压期间摘掉面罩休息10min。
吸氧结束后,阶段减压35min出舱,1次/d,观察期间连续5次。
(4).营养神经:鼠神经生长因子(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8μg≥9000AU)18μg,肌注,1次/d,观察期间用14d。
(5).治疗10日无效患者进行鼓室内地塞米松注射,5mg/次,隔日1次。
另:A:治疗组:基础疗法加服耳聪丸(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科制剂提供),治疗时口服,10g/次,3次/d。
连用14天。
B:基础对照组:基础疗法进行治疗14d。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自觉主
观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主观听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中
医的症候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
治疗前后差异均具备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纯音听阈检查情况比较:治疗这一组优于基础对照组。
结论: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在整体上相较于对照组有一定
优势,但其在改善耳堵塞感、耳胀闷感、耳痛、眩晕症状上与对照组没有明显优势。
整个实验观察阶段,口服耳聪丸的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的组别中均没有发现不良事故及相关不良的事件,也从实验角度进一步验证了此次对照观察实验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