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77.32 KB
- 文档页数:3
[收稿时间]2020-09-18[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面上项目“双一流”背景下生物科学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2020019)。
[作者简介]聂永心(1977—),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
[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在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学;细胞生物学;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4-0028-032022年4University Education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强调的“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1]。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而且是全体教师的责任。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将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把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国家发展的理想与信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细胞工程是一门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和医学等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这门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个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并不够充分。
如何在细胞工程这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开展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在当前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细胞工程》课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分析《细胞工程》课程的特点,探讨思政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探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途径;并探讨思政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为今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升细胞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水平,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1.3 意义细胞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前沿学科,其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力发展细胞工程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思政教学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对细胞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思政教学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教育方略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高等院校作为现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担负起历史使命,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各门类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进而促使我国青年学生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塑造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品质,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保证高校始终发挥培养人才的坚强阵地作用[2]。
1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意义21世纪生命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甚广,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尤为重要,与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该课程也是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生命科学的众多学科正逐渐与细胞生物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愈发重要,并最终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的基础,这彰显了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此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家提出对高素质人才更新、更高的要求。
这促生了以细胞生物学为基础的多项研究成果,并使得更多人从事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细胞生物学所相关成果多为尖端前沿技术。
例如,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胰岛素、干扰素以及各类疫苗,以及细胞生物学在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和疫苗研制等医学领域的应用。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防治规律奠定了基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1]。
该课程知识内容繁多且零散,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由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聚焦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围绕学习产出来组织教学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
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混合式教学是将多种学习理论、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等进行的混合,以此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另一种混合式教学就是面对面线下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采用的混合式教学就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
本文针对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知识点繁多,理论抽象,学生学习热情低的特点[5],在OBE 理念下探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教学改革。
形成以目标成果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以及提升课程达成度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评价方式。
1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OBE 教学教育模式培训使团队人员深知:在OBE 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
OBE 实现了教育模式的转换,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结构与系统。
在OBE 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
使老师们明确OBE 理念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老师们进一步强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改革实施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18年OBE 专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号:201803);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6)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校级重点课题(201904)。
文章标题:改写细胞生物学教材:探索新的研究报道案例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其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然而,尽管细胞生物学已经成为许多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传统的教材内容往往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有必要对细胞生物学的教材进行改写和刷新,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当前细胞生物学教材的不足目前细胞生物学教材虽然详细介绍了细胞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等基础知识,但却很少包含最新的研究报道案例。
这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无法深入掌握领域的前沿知识。
2. 改写教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改写细胞生物学教材,加入最新的研究报道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前沿技术。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新的研究报道案例根据最新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报道,可以引入细胞自噬、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技术等热点领域的案例,深入解析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也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细胞生物学现象,如克隆技术、干细胞伦理等,让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面临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细胞生物学教材的改写,我认为应该着重于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和创新应用。
教材中应该多次提及最新领域的研究报道案例,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进展和实践应用。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在教材的改写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案例的可理解性和应用性,避免过于复杂的技术细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探索性的,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传授。
总结回顾通过改写和刷新细胞生物学教材,引入最新的研究报道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材的改写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应用,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细胞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作者:杨国柱段涛张荣信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45期[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校园化线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教学需要。
有着丰富教学资源和交流方式的立体化教学平台的出现,能有效地辅助和补充传统线下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问题引导式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绘制作业的结合、促进学生多维思考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培养、促进教学相长等各方面,相比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都有显著的优势。
在建设“细胞生物学”的立体化教学平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立体化教学平台;教材建设;教学资源[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5-0029-04 [收稿日期] 2022-05-26引言“细胞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在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和农业等相关的高等院校多个专业中,均被设为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生命活动规律。
该课程具有知识繁多、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基础与前沿知识联系紧密、更新快等特点,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1]。
尤其是疫情防控的影响,各地校园“线下转线上,停课不停学”等举措,充分表明了过往单一的校园集中式的线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移动式、多元化的立体化教学平台的出现,能有效地补充线下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提供多种线上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和交流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院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立体化平台建设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细胞生物学”立体化平台教学的必要性传统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传递、考试的分数,而对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重视不足。
立体化是与单一化和平面化相对立的概念,具有多角度、多层面和多方位的内涵。
立体化平台是指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将学生和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考核等多方面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互动的课程系统的教学平台[2]。
基金项目: 海军军医大学教学模式方法改革课题面上项目(JYP2020B04)作者简介: 汪超,男,1987-08生,博士,讲师,E mail:wangchaosmmu@126.com收稿日期: 2020-12-28医学细胞生物学探索性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汪 超,张竞予,李嘉言,张红霞,李文林,朱海英△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通迅作者)摘要: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以个性化、高效率学习为教学目标,结合授课对象实际,采用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上通过使用智慧树学习平台、数码互动显微成像系统等设备实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条件的可选择性进而增强学生探索性体验。
该实验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达到实验课双基训练要求的同时,发挥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学习科研设计和形成科研规范中的作用。
文章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实验为例介绍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探索性实验中图分类号: Q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21)02-0098-03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1.02.09 实验课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改革也是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实验课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研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
从顶层设计层面,国家级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设立以及各高校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目的都是从实验条件方面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搭建更好的平台。
而建立在这些实验条件基础上的更加有效的授课设计是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研思维、学习科研设计和形成科研规范的重要环节。
目前,PBL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对分课堂、翻转课堂、自主性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得以开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从重教授、重结果、重模式化向重学习、重过程、重个性化的转变[1-3]。
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的反思与探索作者:何喜梅来源:《现代盐化工》2022年第02期关键词: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建设;反思与探索目前,虽然各大院校已经加强了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但是相关的生物学实验室配置并不合理,同时,实验室中的设备也跟不上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脚步。
这就需从不同的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完善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建设方案,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场所。
1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内容1.1微生物学实验由于微生物学是我国生物工程中的专业基础性课程,其实践性以及应用性较强,在具体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微生物学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立新的平台,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
在开展微生物学实验活动前,需要指导学生加强对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技术的学习,做好消毒和灭菌等基本的准备工作。
但是,由于微生物个体比较微小,非常容易被实验室中的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具体的实验中,需要做好基础操作工作。
通常情况下,需要不断优化干热灭菌的流程,提升芽孢的耐热性。
在干热灭菌时,需要稳定在150~160℃,并灭菌1~2h。
同时,实验中的技术人员还要对设备和培养基等进行全面消毒。
1.2生物化学实验在对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时,发现其实验性非常强,再加上生物化学实验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基础,主要包括基础技能等内容,因此,需要在具体的生物化学实验中明确重点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在此实验中,还要深入分析糖还原反应和多糖实验等内容,积极开展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
在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的试剂种类非常多,并且每种试剂所需要的量也比较大,其中的一些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试剂非常容易变质。
因此,实验中的技术人员需要科学配制试剂,保证其精确性。
待配制完成后,需要将其妥善保存在冰箱中,为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