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案) 袁小倩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为:通过讲述狮子和兔子的故事,帮助学生懂得“自命不凡,自大自傲必然失败”这个道理,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复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3.学生能够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4.学生能够领悟到不自量力、自负、高傲等负面品质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兔子》为教材。
故事简述如下:大雨之后,一位狮子在树林中迎来了一只兔子。
兔子故作镇定地对狮子说:“放心大胆地过来吧,这里没有人比你更有本领,我们都是好朋友。
”狮子闻言大为愤怒:“你这个小东西,你玩我!”于是,狮子撕咬了兔子,但是兔子奇迹般地逃脱了。
兔子逃脱后,向自己的动物朋友们大声宣传这个教训:“如果不自量力,后果就会很严重。
”2. 教学环节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参与猜词活动,猜出与故事相关的动词和名词。
•正文阅读:老师朗读故事,并重点讲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发现故事中的感悟和启示。
•教师提问: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情节进行思考和描述,帮助学生总结教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故事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写下与故事相关的几个动词和名词,告诉学生这个列表中有与故事有关的单词。
2.让学生分组,以团队形式猜测单词列表与故事有关的动词或名词。
2. 正文阅读1.老师讲述故事并解释故事中的关键性格特征。
2.让学生一起阅读故事。
3. 教师提问1.帮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理解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教训并客观表达。
小学二年级语文《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兔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认识生字词,学习朗读和表达,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故事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故事寓意,懂得爱护动物,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动物,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2)学生交流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故事寓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指导改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字词:狮子、兔子、森林、国王、智慧、勇敢等。
3. 故事情节:狮子与兔子的三次比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为家人讲述故事情节。
(2)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造句。
(3)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答案:(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情节。
(2)学生能正确使用生字词造句。
(3)学生能理解故事寓意,懂得爱护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023《狮子和兔子》教案五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狮子和兔子》教案1 活动目标1、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2、能理解故事画面的连续性、大胆想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能理解故事画面的连续性、大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狮子和兔子》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狮子和兔子》教案1 活动目标1、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2、能理解故事画面的连续性、大胆想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能理解故事画面的连续性、大胆想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难点:能根据图标提示较完整的讲述故事情节,尝试讲出角色间的心理活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看图讲述的经验,知道狮子是食肉动物。
物质准备:1、自制看图讲述《狮子和兔子》PPT课件2、幼儿人手一份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故事师:今天辛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不过我想请小朋友通过一个谜语来猜一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谜语:此物老家在非洲,力大气壮赛过牛,血盆大口吼一声,吓得百兽都发抖(打一动物)二、基本部分——讲述故事(一)讲述图1,引导幼儿分析图1情节,引导幼儿讲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初步积累讲清楚故事情节的经验。
1、引导幼儿集体阅读并讨论情节与角色间的心理活动。
师:(出示图1)(1)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2)你看到谁?它正在哪,做什么?(3)狮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2、结合图标,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一个情节的方法。
狮子和兔子的教案教案标题:《狮子和兔子的教案》教案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和比较狮子和兔子的不同特征和生活习性。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狮子和兔子的基本特征,例如外貌、体型、生活习性等。
-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来描述狮子和兔子的不同特点。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比较描述。
- 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与狮子和兔子相关的问题。
-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并提出关于狮子和兔子的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心与爱护之情。
-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狮子和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使用适当的词汇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准备:- 图书或图片关于狮子和兔子的信息。
- 学生小组合作技巧指导材料(如小组合作规则、讨论技巧等)。
- 比较表格模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狮子和兔子的印象和了解。
- 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知识建构(15分钟)- 提供关于狮子和兔子的相关信息,例如外貌、体型、生活习性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狮子和兔子的不同特点,并使用词汇进行简单描述和比较。
3. 小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关于狮子和兔子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狮子是肉食动物而兔子是植食动物?或者其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 每个小组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关于狮子和兔子的观点。
4. 分享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 老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进一步探讨和比较狮子和兔子的不同特点和生活习性。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提供一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狮子和兔子。
- 学生可以继续讨论狮子、兔子或其他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狮子和兔子》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狮子与兔子之间的三次对决,通过兔子机智勇敢的表现,展示了弱者如何凭借智慧战胜强者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词、生僻字,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狮子与兔子的性格特点,理解兔子如何运用智慧战胜狮子。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词、生僻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注意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生僻字,让学生做好笔记,巩固记忆。
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狮子和兔子的性格特点,讨论兔子如何运用智慧战胜狮子。
5.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阅读理解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词、生僻字3. 狮子和兔子的性格特点4. 兔子战胜狮子的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智慧与勇敢”的作文。
答案示例:智慧与勇敢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品质。
正如《狮子和兔子》故事中的兔子,虽然体型弱小,但他凭借智慧与勇敢,三次战胜了强大的狮子。
这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成功。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智慧与勇敢的故事,拓展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一章《狮子和兔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使用新句型。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型的掌握,故事的复述。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狮子和兔子手偶。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兔子的手偶,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狮子和兔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吗?”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学习生字词,掌握新句型。
c.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a. 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b.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答题技巧。
c.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用新句型造句。
c. 复述故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字词:狡猾、智慧、勇敢、机智3. 句型:因为……所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用新句型造句。
c. 复述故事,家长签字。
2. 答案:a. (略)b. 例如:因为我努力学习,所以成绩提高了。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学习”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复述故事,家长签字”。
《狮子与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并理解寓言故事《狮子与兔子》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学会提炼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教学准备:-《狮子与兔子》的故事内容。
-课堂板书。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插图,其中包含狮子和兔子,并让学生观察插图,猜测故事的内容。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和印象。
2.故事阅读(10分钟)-对《狮子与兔子》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
-请学生合作,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以确保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故事理解(10分钟)-提问学生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例如:-狮子和兔子是不同种类的动物,你觉得它们可能会是朋友吗?为什么?-兔子为什么要帮助陷入困境的狮子?你认为这种行为对兔子有什么好处?-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认为故事的寓意是什么?4.道德教育探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在黑板上列出以下问题:-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兔子为什么要帮助狮子?-兔子对狮子的帮助有什么好处?-我们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进行小组讨论。
5.思维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如果你是兔子,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狮子,你会怎么感受?-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你是如何解决的?-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6.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如兔子、狮子、朋友等。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编写并演绎一个小短剧,内容围绕着《狮子与兔子》中的寓言故事展开。
7.演出和讨论(15分钟)-让每个小组在班级前演出他们编写的小短剧。
-演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
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每个小组表演中的亮点和可改进之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狮子和兔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道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狮子和兔子的玩偶、故事课件、画纸、画笔。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舒适的故事角,便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狮子和兔子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狮子和兔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故事讲述教师根据课件讲述故事,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细节。
3.故事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道理。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狮子和兔子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他们是如何关心和帮助彼此的?”4.情境体验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狮子和兔子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教师观察幼儿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想象创作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关心和帮助朋友的?”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师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这个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1.在情境体验环节,部分幼儿对角色扮演较为紧张,需要教师更多鼓励和指导。
2.在想象创作环节,部分幼儿的作品较为简单,需要教师更多引导和启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情感,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这种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在情境体验和想象创作环节中,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狮子和兔子》教案《狮子和兔子》教案1知识与技能:多形式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过程与方法:1.随文理解重点词:“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并从中体会狮子和兔子的表现。
2.学习顿号的用法。
3、学习动词的用法,并进行仿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多形式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随文理解重点词语,并从中体会狮子和兔子的表现。
3、随文说话、仿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到童话王国认识了一只狮子,那谁能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2、师:在这只狮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只狮子身上爬上了红蚂蚁,在一只兔子提醒下,跳进了水里,让水把红蚂蚁冲走的事。
)3、师:对,这只狮子很凶猛,却没法对付小小的红蚂蚁,兔子是怎样帮助它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狮子和兔子》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二、读懂课文,随文读写师:这只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一群红蚂蚁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
)师:狮子是怎么对付这个问题的?谁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读读?(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找出狮子的动作,标上小三角号。
生默读,找动词,指名反馈。
师:你们发现在这一段话,有一个标点符号是我们以前不经常用的?生:顿号。
师:你们的眼睛真尖!那你们知道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用到这个符号的吗?让生尝试说说。
师:我们一般在词语并列时可以用。
比如“吼着”“蹦着”“翻滚着”这三个词字数差不多,它们都是狮子做的动作,前后的位置可以交换,你也可以说“狮子蹦着、吼着、翻滚着”师:现在我们来看几个句子,试着填一填。
(出示课件)春天来了,园林里的果树上的花开放了:桃花梨花苹果花……争奇斗艳,美丽极了!超市里文具区的货架上摆满了货物,有__、__、__和__,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成都市全兴小学袁小倩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写的是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
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
因此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
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六、教学流程:
(一)巩固识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动物朋友,它们是(指向课题)——生:狮子和兔子。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词,老师想先来考考
大家的掌握。
听写本准备。
(师听写词语:讨厌、咬人、解决)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同桌交换检查订正)
(课件出示词语:讨厌、咬人、解决、筋疲力尽、脾气、提醒、叮咬、恼羞成怒、凭借、蹲下、晒太阳、笑嘻嘻、纵身、百兽之王、又疼又痒)师:现在词语宝宝全都来到我们的课堂,咱们一起来和他们打招呼。
(生齐读词语。
)
(二)由“笑”切入,质疑问难
师(过渡):孩子们真能干,不仅能读准字音,还能读出很有节奏。
现在瞧一瞧,谁来了呢?(课件出示兔子)生:兔子来了。
师:他在干嘛?生:他在笑。
师:他在怎样地笑?生:他在偷偷地笑。
他捂着嘴巴笑。
他在哧哧地笑。
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这只兔子?
生:兔子,你在笑谁?/兔子,你为什么要笑呢?
师:我也想问问兔子,你笑的结果怎么样?
(教师板书:谁?为什么?结果?)
(三)释疑解疑,品读“笑”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兔子在笑谁?生:兔子在笑狮子。
师:((课件出示狮子))看看图,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的眼睛真亮。
那课文里的那头狮子是怎样的呢?请打开课本第68页,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么写这只狮子的?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段落)(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生:一只力气大、脾气大的狮子。
(师板书:力气大脾气大。
)
师:你能读出这两个特点吗?
(生读句子,师点评引导)(学生齐读。
)
师:很好。
那么除了力气大、脾气大,还有什么特点?
生: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师引导学生概括特点:骄傲自大,并板书。
生读句子,师点评引导)
师:这是一只力气和脾气都很大,还骄傲自大的狮子。
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弄明白了兔子笑谁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兔子为什么要笑?请大家默看课文2、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兔子笑的原因。
(课件出示段落)(指名回答)
师:我们的狮子被红蚂蚁咬得怎样?生:又疼又痒
师: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指名回答)
师:被咬得又疼又痒的狮子都干了些什么呢?
生: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师:对。
我们来读读。
生: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师:孩子们都来当当小狮子。
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学生开心地带动作读)
师:我现在要来采访采访你们这些小狮子。
(走到学生中间,随机采访学生体会狮子的所有动作的目的)
师:做了这一切动作之后,我们的狮子怎么了?生:筋疲力尽
师:那谁能读出筋疲力尽的感觉?(学生读句子,师点评引导读出狮子的无力感)
师:好,我们把这个感觉读到句子中去。
(生齐读)
师:孩子们看,此时此刻,狮子累得?生齐:筋疲力尽。
师:可结果是?生齐答:赶不走蚂蚁。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在狮子旁边,你会说什么?(指名回答)
师:难怪此时此刻兔子蹲在一边?
生:哧哧地笑。
师:我最想了解的是,兔子笑的结果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生:狮子恼羞成怒。
师:这个恼字,就是心里很生气,所以有个什么旁?
生齐:竖心旁。
师:狮子为什么而生气?(指名回答)
师:是啊,既生自己的气,又生兔子的气。
我们再看这个羞字,就是不好意思。
狮子为什么会觉得不好意思呢?(指名回答)
师:也就是它在兔子面前出了丑。
大家看,这个“羞”字下面是一个什么字?
生齐:丑。
师:狮子生气、不好意思最后都变成了什么?生齐:怒。
师:愤怒,一股怒气从他的心底升了起来。
大家看,这个“怒”字下面是个什么?生:心字底。
师:谁能读读狮子发怒时说的话?(抽读,师随机点评。
生齐读。
)
师生对读:(师)狮子恼羞成怒:(生)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
师:狮子是如此愤怒,可是兔子却并不和他计较。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瞧,此时他的表情是?生:笑嘻嘻。
师:谁来笑嘻嘻的读读兔子说的话?(生读,师点评引导)
师生对读:(师)兔子笑嘻嘻地说:(生)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
师:这是兔子在教给狮子赶走红蚂蚁的办法。
兔子笑嘻嘻地说:(生再次齐诵)
师:这是兔子主动把自己的方法跟狮子分享,绝不是在嘲笑狮子,而是善意的?生:提醒他。
师:“醒”是后鼻音,再读。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提醒”,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孩子们看这个醒字。
左边是个酉字旁,在古代像酒壶,里边有一条?生:短横。
师:这一短横,就像酒壶里装的酒,两边都得悬空。
右边是个什么字?
生:“星“字。
师: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醒“字。
(师板书示范且提醒结构技巧,生书空)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师:请孩子们想象,听了兔子的提醒,狮子会想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狮子想了这么多之后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生齐读:一句话提醒了狮子,他纵身跳进了河里……
师:听了兔子的提醒,狮子是怎么做的?生:纵身跳进河里。
师:兔子的办法管用不管用?生齐说:管用。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立即冲走。
师:看来兔子的办法真管用啊。
我们再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
(四)由“笑”深入,理解寓意
师:兔子的办法真管用啊。
兔子不仅帮助狮子解决了问题,他还告诉了狮子一个道理呢。
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用波浪线把这个道理勾画出来。
(生读、勾句子。
师巡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勾的是哪句话?(生汇报)
师:我们来读读这个道理。
(课件展示):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师:我们回头来看看狮子的表现。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清楚)
师:这样看来,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怎样?生齐说:动脑筋
(五)联系生活,启发动脑
师:好了,孩子们,看来这个兔子笑的结果呀,不仅帮助狮子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教会了狮子——生:动脑筋。
师:短短一节课,孩子们提出了问题,又动脑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真了不起。
师: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袁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孩子们。
在以前,你有没有像狮子一样凭力气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指名回答)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交流,咱们2.7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个个都能成为爱动脑筋、会动脑筋的孩子。
附: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谁?力气大脾气大动脑筋
为什么?骄傲自大
结果?红蚂蚁
跳吼蹦翻滚跳进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