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38 KB
- 文档页数:4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前预习案)【复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说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预习内容】萨顿的假说:内容:基因是由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上。
依据:基因与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2)在体细胞中基因存在,染色体也是的,在配子中的基因只有,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
2.实验材料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对是常染色体,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型的,用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型的,用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4.美国生物学家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上呈排列。
【自我检测】1、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以上叙述都对3、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A.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4、下列关于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B.在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C.在雄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D.在果蝇体细胞中各对染色体都含有各自的等位基因5.下列叙述是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杂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杂种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C.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同基因随姐妹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7、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的体细胞中,A和a称为基因,位于,A和B、b,a和B、b称为基因,位于。
高一生物导学案第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海导航】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理解类比推理方法,并尝试运用它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自主预习】一、萨顿的假说1.实验材料:。
2.内容:基因是由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上。
3.推理:①独立性: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
③来源:体细胞中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4.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将看不见的与看得见的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提出的假说。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设计:(1)实验者:。
(2)实验材料:,尝试说出这种实验材料的优点。
2.实验现象P:红眼(雌)×白眼(雄)↓F1: (雌、雄)↓ F1雌雄交配F2 : 红眼(雌雄)(雄)1/4 3/43.实验结果解释:实验表明果蝇的眼色为显性性状,F2中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为,表明眼色的遗传符合,并且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测方法:荧光标记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多个基因。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1)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和是互不干扰的。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一、课文内容梳理
1.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讲解了基因如何组成染色体,并形成染色体中的遗传信息。
另外,这一节还介绍了基因扩增及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2.本节第一段讲述了基因是怎样在染色体上组成的。
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复制中可以看出,每条染色体都由基因的“赫夫曼”字符(通常称为碱基对)构成。
此外,染色体还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蛋白质将DNA拉成线,使整个染色体得以形成。
3.第二段讲述了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基因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系统性基因,表达性基因,同源重复基因,不稳定结构基因及未知基因。
其中系统性基因为物种的基础基因,表达性基因负责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源重复基因可以抵抗生物的遗传变化,不稳定结构基因直接参与基因组的结构变化,未知基因有可能控制物种的进化。
4.第三段讲述了基因扩增。
基因扩增是指一个单细胞组中某一特定基因的数量比另一个组的增加。
它可能是由于多拷贝基因的扩增,也可能是基因的重组,例如基因重排。
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1.染色体由基因片段的“赫夫曼”字符(通常称为碱基对)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2.基因组结构可以分为系统性基因、表达性基因、同源重复基因、不稳定结构基因和未知基因。
3.基因扩增是指一个单细胞组中某一特定基因的数量比另一个组的增加。
三、指导思想
1.学习本节课文,要理解基因如何在染色体上组成,并了解染色体中的遗传信息的构成;
2.要熟练掌握基因组结构,以及每种基因组结构的功能;
3.学会解释基因扩增的概念,以及多拷贝基因和基因重排所引起的基因扩增。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 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1.萨顿发现什么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 萨顿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基因的行为染色体行为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对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他的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
3.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类比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推理应当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思考:(1)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2)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3.摩尔根的假设:(1)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类别及分类依据观察图2—9 图2—9常染色体:染色体(同型的):雌性果蝇中性染色体(异型的):雄性果蝇中(2)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4.实验验证方法----- ;写出遗传图解:5.研究方法-----6.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通过测定基因位置,确定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排列。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基础知识】问题1:将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答案: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2.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
一、萨顿的假说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相似性,大胆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问题2: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请你在课本图中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题2答案: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1909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并利用它做了如下实验: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相对性状明显、繁殖速度快、易饲养、雌雄易辨。
高中生物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预习案下图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示意图(○代表着丝点)。
请在下图右侧画出该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配的各种可能组成示意图(无交叉互换)。
(1)根据你画出的染色体各种组成图,写出该图可能形成配子的基因型。
(3)同源染色体是指:。
(4)【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这个替换(是、否)可行的。
这种替换说明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问题: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似乎是一致的。
那么,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资料: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
看来,基因与染色体不可能一一对应了,那么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探究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二、学习过程(一)萨顿的假说1、萨顿发现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萨顿做出了哪四个假说?(1)____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______在____形成和____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_____成对存在,______也是成对的;在____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_______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___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__________也是如此(4)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___________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3、他的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类比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推理应当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实验及结果分析:P红眼(雌)白眼(雄)红眼(雌、雄)F1雌雄交配F1红眼(雌、雄)白眼(雄)F23/41/41、根据那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符合分离规律吗?是否与性别有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 染色体上,你能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图解吗?4、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假设,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设计?为什么?5、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b.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a.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实验证据。
3.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要点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b.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a.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答案 C5.讲述:指出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法,引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做了果蝇红白眼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1.简介摩尔根一开始对待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抱不相信、怀疑的态度,认为以上两个学说是主观的臆测。
但他没有批评、挖苦,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最终果蝇红白眼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事迹。
2.引导学生回顾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简介摩尔根实验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果蝇: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
3.介绍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知识方面)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能力方面)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能力方面)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习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过程】
知识准备
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
2、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一、萨顿的假说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完成任务
任务1:分析孟德尔的假说中(等位)基因(遗传因子)的动态变化(P5页)
任务2: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和数目)变化(以精子的形成为
(类比推理----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小故事: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
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
”)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相似性,大胆推论:基因是由携带着从
传给的,也就是说,基因在上。
练一练: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材料:果蝇
观察图2-9,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
注: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
2、摩尔根的实验:
实验过程及现象:
讨论与推测:如果按照萨顿的理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呢?如果在性染色体上,那又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上,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写出果蝇可能的基因型:红眼雌蝇、白眼雌蝇
红眼雄蝇、红眼雄蝇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测交验证)
得出结论:证明了基因在上。
3、进一步思考:
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一条染色体上有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具有一定的性;在减数分裂形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分离
或组合是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彼此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练习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3、在XY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
A、精子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4、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的
B、F1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5、如图所示某生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
请回答
(1)同源染色体是;
(2)非同源染色体是;
(3)等位基因是;
(4)非等位基因是;
(5)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是;
(6)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
(7)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