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电子备课教案《山中访友》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课《山中访友》课题: 1、山中访友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型:精读课文学习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本文的学习重点: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准备:生充分预习课文,师准备教学课件预习导学:1、阅读单元主题导读,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1、熟读课文(学法指导: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字词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注音了!()()()()()邀请俯身身躯瀑布陡峭()()()津津乐道蕴含侠客我是这样记住这些生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 (hè hé) 树冠 (ɡuā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扎进(zā zhā)细数(sh ǔ shù)②在预习课文时我理解的生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梳理内容①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山中访友》,通过预习我知道实际上作者拜访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导学稿【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4、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合作探究】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他们都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3、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
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我的收获】【主题阅读】海韵1936年的夏天,我在青岛住了一个星期……我每天的生活总是到海边去散步,拾蚌壳,或者默坐,遥对着海景。
海风拂拂地吹到我的脸上,虽然带着一点腥气和咸味,然而阻止不了我对于海的倾慕,对于海的陶醉。
我刚到青岛的那天,便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黄昏时候,火车渐渐地走得缓慢起来,浩瀚的大海便展开在我们的眼前了。
参差不齐的帆樯严密地排在海边。
太阳不见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动着。
天连水,水连天。
云翳在辽阔的天空中幻变成各式各样的形体: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层叠的山峰……”这是青岛海景第一次给我的印象。
次日早晨,空气异常潮湿。
在细雨蒙蒙的飘飞中,我一个人便跑到海滨去散步。
一出门,走不上几步,我的眼镜便被雨打湿了,简直辨不出路径来。
终于走到海滨公园,我坐在一张褐色的石桌前,面对着大海。
桌下便是一带嶙峋的岩石,有几个日本女孩在那里寻找海蟹与海螺,跣着脚跑来跑去,好像在平地上走路的样子。
海上的左岸的轮廓,比较分明,迤逦着房舍的行列,红顶黄墙堆积在绿树丛中,由海边蔓延到高坡上去。
山峦起伏在灰色雾縠(hú,有绉纹的纱)里面,景象极其迷蒙。
对面是一片镶嵌着绿色的小岛,左边海水茫茫,望不到涯涘(sì,水边)。
“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上册语文1 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课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自测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 (hè hé) 树冠. (ɡuān ɡuàn) 旋转. (zhuàn zhuǎn)蕴.含 (yùn wēn) 湛.蓝(zhàn shèn)栀.子(zhī zī)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上)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合作探究任务一:自主学习生字词1、按字音、字形、字义、形近字比较、同音字比较、组词运用分工,用5分钟时间小组内完成自主学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3、其他小组点评并提问。
任务二: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自主朗读课文,生字、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小组内其他同学。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任务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1.山中访友(第1课时)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课文中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走进大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本课将进山观赏景物比作山中访友的新奇构想。
2.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巧妙之处,体会访友的心情。
三、知识梳理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1.自学指导(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1)作者到山中拜访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3.小组讨论对疑难问题组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1、展示汇报教师设计的问题1、2。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1、给加点字注音汩汩.( ) 嗅.到( )犬吠....( )..蕴藏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清爽( )依然( )宁静( )蕴藏( )陡峭( )热切( )奥秘(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陡峭的山崖!你好,悠悠的白云!( )(查一查、评一评)1.山中访友(第2课时)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王春莲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3.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并引导学生品析句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班级:学习小主人:学习小组: 学习时间:年月日课题 1.山中访友课时2课时(1)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2)体会写法: 句中把“”比喻为“”,不但写出了桥的,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之情。
2.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还拜访了哪些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2)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边默读边画出语句,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
)探究三:亲近山中景物,升华感情1.走近你喜欢的山中朋友,与它们对话。
(1)_______的百灵鸟,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的,?3.你从众山中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探究四:走出山中,提升感悟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2.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学习首尾的写法(你感受到了什么?)3.发挥想象,感悟写法。
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
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可以同学互相配合,一位读原文,一位进行相应的想象)●导学航线: 1.独学 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3.组内展示 4.全班展示【自我评价】1.我展示了() 2.我补充了() 3.我质疑了() 4.我点评了()课型学+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蕴含、德高望重”等词语;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词汇与语法: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 表达与运用: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词汇与语法: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3. 表达与运用: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山中访友场景。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去山中游玩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与语法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进行练习。
4. 表达与运用: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山中访友场景,并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文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流利程度和理解能力。
2. 词汇与语法:通过测试或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表达与运用: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和写作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 对于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细致的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课
堂
元
素导学流程
课
堂
元
素
导学流程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课堂
元素
导学
流程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丰镇市小学语文课改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六班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六班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纳联想和想象,给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
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六班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知识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育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
(情感目标)4.学习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美妙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六班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化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仿照,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石方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课题:1,山中访友第 1 课时一、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重点、难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二、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思路: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四、预习检测:听写生字词语;阅读课文.五、导学案(读、思、练):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六、巩固训练: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七、板书设计: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我的知己八、教学反思:“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