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于园》《黄鹤楼》复习题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黄鹤楼》详解(复习版)《黄鹤楼》详解(复习版)原文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一、读准字音:西南隅(yu2) 费祎(yi1) 返憩(qi4) 巃嵸(long2zong1)上倚(yi3) 四闼(ta4) 坐窥(kui1)二、解释加点字1.州城西南隅:角落2.有黄鹤楼者:表肯定语气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曾经;骑;休息;在4.遂以(之)名楼:于是;用;命名5.事列《神仙》之传:记载6.迹存《述异》之志:事迹;保存7.观其耸构巍峨:它;矗立的楼宇;高大雄伟8.高标巃嵸:矗立的楼宇;高耸的样子9.上倚河汉:靠着;银河10.下临江流:临近11.重檐翼馆:两层;古代建筑的飞檐12.四闼霞敞:门;高大宽敞13.坐窥井邑:远看;城乡14.俯拍云烟:低头15.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山川胜迹;的;最好的事物三、翻译句字。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4.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5.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它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人)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短文两篇》难点解析与精读精练【难点解析】《短文两篇》难点解析1.《黄鹤楼》中用精美的语言描写了黄鹤楼的结构特点以及雄伟高大,那么作者是如何借助描写将之表现出来的呢?[解析] 《黄鹤楼》中具体描写黄鹤楼的语句是:“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这段描写十分生动,从空间上看,由上而下,由外而内。
作者首先引导我们从外部,观察黄鹤楼,“耸构巍峨”可见其雄伟的外形,“上倚河汉”耸入云天,在夸张中极写其高大;“下临江流”矗立江边,表现其地理位置之险要。
再者是走进黄鹤楼的内部,看其结构特点,飞檐翘起,四门大敞。
然后是写在黄鹤楼中所见之景,“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黄鹤楼“高大雄伟”这一特征进行描写的。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既有比喻,也有夸张。
从表达方式上看,既有生动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
2.学习《于园》一课时,有同学认为“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两处可以删去,因为它们并没有具体描写于园的建筑艺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解析] 不可删去。
我们知道《于园》这篇短文主要表现园林工匠高超的建筑艺术,突出了磊石三奇。
这可以说是正面描写。
那么作者为什么又要交代上面两段文字呢?这其实是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交代了“我”之所以能够成游的原因。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如果不是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投名帖,是不能够进入园子的。
进入于园,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就衬托出园子的与众不同,可见其在瓜洲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再看“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更是将于园与其他诸园进行对比,进一步写出了“我”游于园之后的感受,进而表现于园建筑之奇。
这两段话言简意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古文复习2 《黄鹤楼》《于园》一、给加点字注音。
隅.()祎.()深邃.()檐.()闼.()井邑.()绝壑.()槛.()憩.()啾.唧()二、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西南隅.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巃嵸..倚.闼.霞敞..______________..耸构坐窥井邑..之最.也__ _____ ...形胜瓜洲步.所园.非显者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缘.坡绝壑....槛.外蒙丛颓然..诸...碧窈俱.以假山显.可无憾.矣三、翻译下列句子。
1.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2.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3.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4.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
1.《黄鹤楼》节选自,作者是代的。
黄鹤楼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
黄鹤楼的美景由“”字总领。
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于园》节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著有、、。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文章按照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来介绍于园。
1.《于园》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2.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请默写其中的两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复习1 《赵普》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苏教版七(下)《黄鹤楼》《于园》精品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西南隅.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耸构巍峨巃嵸倚.河汉重檐翼.闼.霞敞坐窥.井邑形胜之最.也瓜洲步.所园.非显者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缘.坡后厅临.大池绝壑槛.外蒙丛颓然碧窈诸.俱.以假山显.可无憾.矣二、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以以.空奇之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俱以.假山显主人处处款之.上.倚河汉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上于人不得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观其.耸构巍峨非显者.刺其者坐其.中有黄鹤楼者.三、翻译下列句子。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6、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7、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8、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四、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4、富人于五所园也五、填空。
1、《黄鹤楼》节选自,作者代。
黄鹤楼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
本文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于园》节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
3、费祎,字,(时期)蜀汉大将军。
4、清王士禛《瓜洲于园二首》诗:“,。
六、阅读。
(一)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
2、黄鹤楼的美景由“”字总领。
3、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4、这篇短文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强调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根据充足,用了“,”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一组对偶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黄鹤楼》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 (2分)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①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 . 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B . 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C . 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D . 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2. (3分)下面句子用了()修辞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A . 比喻B . 拟人C . 夸张D . 对偶3. (3分)读《曹刿论战》,鲁国战胜齐军的原因有()A . 战前对作战部署谋划得周密。
B . 战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C . 军事上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略。
D . 详察敌情以后才下令追击。
4. (2分)下列各句中“之”字与其他几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子墨子闻之B . 愿借子杀之C . 宋何罪之有D . 请说之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B . 阡陌交通(交锘相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C . 妇抚儿乳,儿含乳(喂奶)啼,妇拍而呜之。
(林嗣环《口技》)D . 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6. (2分)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B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 . ①游人去而禽鸟乐②去国怀乡D .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7. (2分)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A . 何以战?B . 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 (2分)“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应译为()A . 完成国君收复中原的天下大事B . 帮助国君打天下C . 把国君治理天下的事都做完了D . 完成我做国君一统天下的事9. (2分)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黄鹤楼》复习卷(附答案)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③历历(分明的样子)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平川,原野)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⑥乡关(故乡)二.理解性默写1.《黄鹤楼》中写远景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黄鹤楼》中写近景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黄鹤楼》中写晚景的句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黄鹤楼》中写日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写作者慕名来到黄鹤楼,可仙人驾鹤而去,眼前是座寻常的江楼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6.《黄鹤楼》中写楼头眺望,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烘托出黄鹤楼高耸的雄姿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黄鹤楼》中描写晴空下草木茂盛的美丽画面,反衬作者内心的惆怅与伤感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日暮后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9.《黄鹤楼》中写艳阳高照,澄空流碧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黄鹤楼》中极具人情味地描写草木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内容理解1.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诗中首联的内容人去楼空。
2.《黄鹤楼》中有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这个词是愁。
3.《黄鹤楼》所表达的情感,用尾联中的两个字概括便是“乡”“愁”(每格1字)4.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茂盛得很。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6.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用了叠音词“历历”、“萋萋”,在诵读时呈现节奏明快,富于乐感的艺术特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试【复习目标】1.强调对生字词语的自觉复习;2.大致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3.复习古文-《于园》《黄鹤楼》【复习过程】一、用n扶、⑷铁()xiā5分)⑴挺拔2)─→西(─→(─→(2)─→(解放战争)(二)《凡尔赛宫》(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这里。
6月n()dìng()(2)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
_______(4)指出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
_______(5)这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其表达作用_________(三)、古文复习-《于园》《黄鹤楼》【共8分)①遂以名楼() 2分)①西南(hâ)____外,④(xiã)①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四)、《巍巍中山陵》: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分)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50余步不等,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___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___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2分)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2分)6.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09贵州遵义)(16分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禄劝马鹿中学 115班姓名: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诗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衬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以声衬静)的手法。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二、《登岳阳楼》杜甫(唐代大诗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黄鹤楼》《于园》复习目标:1、掌握两篇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
2、能正确翻译两篇文章的重点语句。
3、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复习过程:自主复习一、请大家自己看书,从字音、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方面自己先复习,写下不懂的地方。
二、下面是就来检测一下你的自学效果,根据你自己的复习,完成下列的问题.(一)给下列字注音.隅( )遂 ( )袆()憩()翼( )倚()闼( )窥()壑()槛()窈()啾唧( )( )(二)解释加点词语西南隅.()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 遂.以名.楼( )( )事列.《神仙》之传()耸构..( ) 上倚.河汉( )四闼.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携.余往()处处款.之()缘.坡植牡丹( )奇峰绝壑..()卧房槛.外()灌木蒙丛..()瓜洲诸.园亭..()颓然碧窈()俱以.假山显.()( )至于园可无憾.矣()(三)、词类活用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富人于五所园.也()非贤者刺.( )同知..瓜洲( )(四)翻译下列语句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5、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6、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以幽阴深邃奇.7、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用《黄鹤楼》中原句填空。
在文中,“”两句概括了黄鹤楼的整体特征;“”两句对楼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具体描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
“ "一句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2、阅读《于园》第二段,完成习题①本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依次所写的园中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黄鹤楼》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2. (3分)属于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的修辞手法的是()。
A . 对偶B . 夸张C . 拟人D . 排比3. (3分)读《曹刿论战》,鲁国战胜齐军的原因有()A . 战前对作战部署谋划得周密。
B . 战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C . 军事上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略。
D . 详察敌情以后才下令追击。
4.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但辞爷娘去蒙辞以军中多务B .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C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D . 唯闻女叹息闻之笑曰5. (2分)下面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杂然相许(赞同) 域民不以封封疆之界(地域)B . 神弗福也(幸福)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C . 朝服衣冠(衣服) 所识穷乏者得我(同“德”,感激)D . 惠子相梁(做宰相) 劳其筋骨(使……受劳累)6. (2分)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 .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 . 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 . 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 . 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7. (2分)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 . 何以战?B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 甚矣,汝之不惠。
D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 (2分)读课文《马说》,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B . 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C . 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D . 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9. (2分)下列对《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表达方式理解准确的一组是()A . 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有描写。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于园》《黄鹤楼》复习题苏教版
一、解释词义。
(1)隅.()(2)登仙
..()(3)尝.()(4)驾.()
(5)憩.()(6)遂.()(7)名.()(8)耸构
..()
(9)巍峨
..()..()(10)高标()(11)巃嵸
(12)倚.()(13)河汉
..()(15)翼()
..()(14)重檐
(16 闼.()(17)霞敞
..()(18)井邑
..()
..()(19)形胜
(20)最()
二、翻译下列的句子。
(1)事例《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译文: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译文: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三、理解填空。
1.课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代人。
黄鹤楼与、,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这篇短文介绍了的特点,描述了,
交代了,表达了。
2.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请默写其中的两首中的名句。
(1)
(2)
四、问题思考:
1、文章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答:
2、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于园》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步()(2)所园()(3)园()(4)刺()(5)款.()(6)奇.()(7)磊.()(8)缘.()
(9)植.()(10)以()(11)临.()(12)绝壑
..()
(13)槛()(14)蒙丛
..()(15)深邃()(16)颓然
..(
(17)碧窈
..()(18)诸.()(19)俱() (20) 以()
(21)显.() (22)憾.()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译文
(2)坐其中,颓然碧窈。
译文
(3)卧房槛外,一壑旋下落不明如螺狮缠,以幽阴深邃奇。
译文
(4)瓜州诸园亭,具以假山显。
至于园可无憾矣。
译文
三、理解填空及问答。
1、“于园”的主人是_________,于园地处____________。
以磊石奇,文中共写了_____奇,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文章按照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来介绍于园,作者先写前堂的______,石坡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后厅的________,池塘中的_______,再写卧房槛外盘旋下的_______,最后写园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一步一步来写,层次井然。
3、《于园》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幽远意境,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
4、作者介绍水阁及其四周景色时,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答:
《黄鹤楼》答案:三、理解填空
1、《文苑英华》阎伯理唐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2、(1)唐代崔颢的《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2)唐代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四、问题思考:1、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命名的由来、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2、答:这样就给这座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的主旨服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于园》答案:
1、于五瓜州步五里铺三实、空、幽阴深邃
2、答: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极有层次地来写于园。
前后石坡果子松、牡丹、芍药池塘奇峰绝壑沟壑水阁、小河、灌木、禽鸟
3、答:第一段从侧面告诉我们,建这座园子耗资巨大。
强调了这座园子不同寻常,说明了这次游园机会的难得。
4、答:景物有如小船的水阁、小河、灌木丛、啼鸣的禽鸟。
因为有着幽远的意境,给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