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1221例儿童营养调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儿童营养状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问题逐渐得到了普遍重视。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调查报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营养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果:一、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00名3-12岁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饮食结构、膳食摄入和体质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二、儿童的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000名儿童中,男性儿童占比53%,女性占比47%。
年龄分布方面,3-5岁的儿童占比35%,6-8岁占比40%,9-12岁占比25%。
这一结果说明了我们的样本分布相对均衡,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范围内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状况。
三、饮食结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我们以膳食营养均衡餐标准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实际摄入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显示,儿童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比为60%,蛋白质占比为15%,脂肪占比为25%。
饮食结构中蔬菜、水果、肉禽、鱼类等均能得到一定的摄入,但存在着盐分和糖分摄入过高的问题。
四、膳食摄入状况调查为了准确评估儿童膳食摄入的状况,我们根据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制作了详细的膳食调查问卷。
结果表明,儿童的膳食摄入主要以主食、奶制品、蔬菜和水果为主,而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来源的摄入量相对较低。
同时,儿童在膳食中摄入的食用油、盐、糖等也超过了营养标准的推荐摄入量。
五、体质指标评估为了全面了解儿童的体质发育情况,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BMI等指标的测量。
结果显示,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有一定比例的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
六、儿童营养问题分析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儿童饮食结构相对均衡,但需降低盐分和糖分的摄入。
2.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相对不足,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3.儿童膳食中缺乏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来源,需要加强这些食物的摄入。
7~14岁张家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中医体质特性研究钟鹏飞;秦双件;侯大兴【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8(11)20【摘要】目的分析张家界地区儿童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为儿童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制定7~14岁的《小儿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自填式问卷》(家长或监护人填写),采集调查的数据指标,并结合舌脉以分析判定儿童中医体质类型,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结果 2 000例受调查儿童中,平和体质占5.2%,阳盛体质占25.8%,痰湿体质占28.6%,气虚体质占9.7%,阴虚体质37.5%,阳虚体质3.2%,2种体质以上占84.6%。
7~14岁小儿体质中2种体质以上占比率最高,而单一体质中,阴虚、痰湿、阳盛体质均具有较高比率。
平和体质、阳盛体质、痰湿体质的人数在7岁≤年龄≤10岁中明显高于11岁≤年龄≤14岁的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阴虚、痰湿、阳盛体质是张家界地区7~14岁儿童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且年龄较小的儿童在阳盛体质、痰湿体质所占比率较高,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及加强不同年龄段对阴虚、痰湿、阳盛的辨识干预。
【总页数】2页(P153-154)【作者】钟鹏飞;秦双件;侯大兴【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3【相关文献】1.不同海拔地区、不同民族及饮食结构影响下幼儿体质对比研究——以拉萨市3-6岁幼儿为例2.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体质特点3.不同民族中医体质研究现状4.新疆农村地区不同民族不孕症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5.不同年龄段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留守儿童问题调研分析报告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留守儿童问题调研分析报告一、引言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山区县。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该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该县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深入了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制定了一份针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问卷,以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和意见。
2.深度访谈:我们采访了留守儿童家庭的家长、教师和村干部,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相关信息和观点。
3.统计数据:我们收集了该县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数据,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情况。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家庭经济困难:由于父母在外地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很难提供充分的教育和生活保障。
2.教育资源匮乏:该县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有限,学习环境较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面临孤独、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4.社会关系缺失: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其家庭成员和社会交往方面,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相对贫乏。
四、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原因:家庭经济状况差,迫使父母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以改善生活。
2.教育原因:部分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3.政策原因: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的保障政策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帮助和关爱。
4.父母的知识水平和观念: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
五、影响及风险分析1.教育影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长期以来形成了教育贫困现象。
2.心理健康影响:长期分离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风险: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相对较少,容易成为青少年犯罪、逃学、早婚等问题的高风险群体。
女青少年营养状况及其观念调查分析
徐群英;黄惠明;胡敏;潘小红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教育》
【年(卷),期】2002(018)009
【摘要】目的了解女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及其相关观念.方法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采用SAS(6.0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状况良好占20.8%,79.2%的少女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者没有.而61.1%的被试者希望减轻自己的体重,83.7%的人对自己的体形不满意.女青少年营养知识调查:16.8%的少女经常吃零食,0.5%经常使用营养补品,20.4%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部分少女有偏食行为,81.0%的人对营养知识感兴趣.结论在女青少年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是非常必要而又切实可行的.
【总页数】3页(P584-586)
【作者】徐群英;黄惠明;胡敏;潘小红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1.4+2
【相关文献】
1.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及营养认知的调查分析 [J], 黄新
2.壮族和瑶族女青少年的性知识与性观念--对广西大化县520名壮族和瑶族女青少
年的调查与分析 [J], 陈媛;王萍;陆焯平;秦桂秀
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青少年碘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J], 韦建英;李春雨;关伟群;李茵
4.包头市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J], 董玉红;许秀举
5.青岛市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J], 李泽民;段海平;纪锋颖;陈暕;常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把食品平安摆在营养改善方案实施的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确保食品平安的各项工作制度,下面是的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欢迎阅读查看。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方案的意见》(国办发【xx】54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方案,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牧区学生安康水平,加快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开展,促进教育公平开展,我市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旗县政府驻地镇就读学生)为国家首批试点县。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79所,其中:小学242所,教学点155个,普通中学8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3所。
现有在校生246324人,其中:小学123981人(其中教学点3697人);普通中学122061人(其中:初中75097人,高中48802人),特殊教育学校282人,幼儿学前教育13171人。
化德县属国家贫困县,又被国家划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方案学校共9所,受惠学生727人。
兴和县着手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早餐“蛋奶工程”。
工程实施范围为20所农村中小学,32个教学点,共计3411名中小学生。
商都县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32个,在校学生1652人,住宿生1083人。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方案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平安、监视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我市于今年3月份对试点县就以上问题进展了调研和督查。
(一)我市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方案实施情况我市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方案国家试点工作于20XX年3月份启动实施,市政府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市长记强为组长,市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为副组长,市财政、监察、审计、发改委、宣传部、农牧业、卫生局、审计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乌兰察布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方案工作领导小组。
1.引言
儿童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健康的营养摄入对他
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的营养
状况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饮食结构、常见营养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2.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儿童少年的肥胖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同时,一些地区的儿童少年又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问题。
这说明我国儿童
少年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饮食结构分析
中国儿童少年的饮食结构主要分为五大类:谷类、蔬菜、水果、肉类
和其他。
然而,大多数儿童少年的饮食结构存在着过多谷类和肉类的问题,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谷类和肉类的过多摄入容易导致儿童少年肥胖,
而蔬菜和水果的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
4.常见营养问题
5.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加强营养教育
通过在学校和家庭开展营养教育,向儿童少年灌输正确的饮食观念和
营养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5.2优化饮食结构
合理平衡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其他食物的摄入比例,适时增加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脂和糖类的摄入。
5.3加强学校餐饮管理
学校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饮,确保学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
5.4加强家庭监督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饮食管理,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食物,避免过
多食用高糖高盐食品。
5.5加强体育锻炼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儿童少年体质,消耗多余的热量,预防肥胖。
6.结论。
湖南省4岁—16岁儿童少年精神卫生问题流行学调查
李雪荣;王明祥
【期刊名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18)001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李雪荣;王明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0.1
【相关文献】
1.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J], 朱雄君
2.湖南省4—16岁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 [J], 罗学荣;李雪荣
3.湖南省7岁—16岁儿童品行障碍的流行学调查 [J], 罗学荣;万国斌
4.农村儿童少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流行学调查 [J], 郭兰婷;向孟泽
5.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 [J], 忻仁娥;张志雄;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膳食营养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膳食营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坪中心幼儿园幼儿的膳食营养状况,提高幼儿的饮食质量,我园于2024年上半年开展了膳食营养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园3-6岁幼儿,共计200名。
2.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幼儿的饮食习惯、膳食结构、营养摄入等方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幼儿饮食习惯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的饮食习惯良好,能够按时吃饭,不挑食、偏食。
但仍有部分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现象,尤其对蔬菜和豆类食物的摄入较少。
2.膳食结构幼儿的膳食结构较为合理,以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为主。
但部分幼儿的饮食中,肉类摄入较多,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
3.营养摄入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幼儿的营养摄入基本满足需求,但仍有少数幼儿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
其中,缺乏维生素A、钙、铁等营养素的情况较为普遍。
4.幼儿园膳食管理幼儿园对幼儿膳食的管理较为严格,食堂工作人员均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食材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均符合卫生标准。
但部分家长反映,幼儿园的餐食口味较为单一,有待改进。
四、改进措施1.加强膳食营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家长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幼儿膳食营养的认识,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
2.优化膳食结构根据幼儿的营养需求,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幼儿膳食的均衡。
3.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烹饪技术和服务水平,确保幼儿餐食的口味和质量。
4.加强膳食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膳食监督与管理机制,定期对食堂卫生、食材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幼儿饮食安全。
通过本次膳食营养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坪中心幼儿园幼儿的膳食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幼儿的膳食营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前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儿童膳食营养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解中国儿童膳食营养的现状,进行本次调查报告,为改善儿童膳食营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儿童膳食营养的摄入情况,评估他们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营养成分分析的方法,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抽样调查。
1.问卷调查2.营养成分分析收集到的儿童饮食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样本中的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三、调查结果1.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的主食摄入量较多,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相对较少。
大部分儿童喜欢食用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品,如零食和快餐。
2.膳食结构调查发现,部分儿童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过高,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同时,钙、铁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也较低。
3.膳食营养缺乏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儿童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等关键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的缺乏可能导致儿童身体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4.进食时间和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的进食时间和频率不规律,忙于学习和其他活动,常常忽略饮食的重要性。
有少部分儿童存在饮食过量的问题。
四、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改善中国儿童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1.广泛宣传营养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儿童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儿童和家长的营养意识和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的选择和摄入食物。
2.促进儿童多样化膳食鼓励儿童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各类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和谷类等等,以满足他们全面的营养需求。
3.控制饮食均衡指导儿童控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并合理安排蔬菜、水果和主食的比例。
同时,鼓励适量服用补充剂,以补充关键营养素的不足。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儿童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避免过量进食和偏食。
张家界市1221例儿童营养调查分析
李美菊,陈劲琳
摘要:目的为了解张家界6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制定的中、重度营养不良调查表进行询问,身高、体重的评价采用WHO推荐0~6岁儿童正常身高、体重标准值为参考值进行评价,中、重度营养不良率采用χ2检验。
结果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年龄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3~6岁组中度营养不良率最高,6个月至1岁中度营养不良最低。
重度营养不良率小于6个月最高,3~6岁组重度营养不良率最低。
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更为密切,出生体重<2.5kg有42人,中度营养不良16人,率为38.1%,重度营养不良8人,率为19.05%;出生体重>2.5kg有1179人,中度营养不良122人,率为10.39%,重度营养不良5人,率为0.43%,经χ2检验,中度营养不良χ2=31.26,P<0.01,重度营养不良χ2=133.45,P<0.01,差异均非常显著。
结论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城市和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高与低、出生体重的低与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儿童;出生体重;营养不良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辖二县二区,102个乡镇,总人口168万,为了解张家界市6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6~10月对张家界市管辖内的城市和农村的5所幼儿园0~6岁的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和询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要求在张家界市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城市的区、街道、居委会抽1所幼儿园,在慈利县、永定区的乡镇幼儿园各抽2所幼儿园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0~6岁的儿童。
1.2方法按照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制定的中、重度营养不良调查表进行询问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采用统一规定的杠杆称,身高刻度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50g。
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0~6岁儿童正常身高,体重均值为参考值进行评价。
1.3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参照人群为标准,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价,界值点为x±2SD,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准差者为中度体重低下(中度营养不良);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重度营养不良)[1]。
按卫生部统一要求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按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值进行评价。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标准体重的70%为重度营养不良[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年龄组的关系在1221名儿童中,检出中度营养不良138例,占体检总数的11.3%,其中3~6岁儿童376人,中度营养不良57人,率为15.16%;1~3岁儿童441人,中度营养不良57人,
率为12.93%;6个月~1岁儿童303人,中度营养不良13人,率为4.29%;0~6个月的儿童101人,中度营养不良11人,率为10.89%。
以6个月~1岁儿童中度营养不良率最低(χ2=21.61,P<0.01),见表1。
在1221名儿童中检出重度营养不良13人,占体检总数的1.06%,其中0~6个月出生儿童101人,重度营养不良7人,率为6.93%;6个月~1岁儿童303人,重度营养不良1人,率为0.33%;1~3岁儿童441人,重度营养不良4人,率为0.91%。
3~6岁儿童376人,重度营养不良1人,率为0.27%。
以3~6岁重度营养不良率最低(χ2=37.00,P<0.01),见表1。
表1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年龄组的关系
年龄组检查人数中度营养
不良率% 重度营养
不良
率%
<6个月101 11 10.89 7 6.93
6个月~1岁303 13 4.29 1 0.33
1~3岁441 57 12.93 4 0.91
3~6岁376 57 15.16 1 0.27
合计1221 138 11.30 13 1.06
2.2中度营养不良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城市检查311人,中度营养不良18
人,率为5.79%;农村检查897人;中度营养不良120人,率为13.38%,经统
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χ2=13.05,P<0.01)。
农村中度营养不良率高
于城市。
2.3 中度营养不良与家庭人均收入关系 经调查家庭人均收入在400元
以下检查745人,中度营养不良105人,率为14.09%;在500元以上人均收入家庭检查463人,中度营养不良33人,率为7.1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χ2=13.53,P<0.01)。
2.4 出生体重 0~6岁出生体重<2.5kg者42人,检出中
度营养不良16人,率为38.1%,重度营养不良8人,率为19.05%;出生体重>2.5kg者1179人,检出中度营养不良122人,率为10.39%,重度营养不良5人,率为0.4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χ2中度营养不良=31 26,χ2重度营养不良=133 45,P<0 01),见表2。
表2 出生体重与中、重度营养不良关系
3 讨论 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年龄组关系,本次共调查1221名儿童,中度营养不良138人,重度营养不良13人,年龄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
表明小年龄组0~6月婴儿中、重度营养不良为17.82%(18/101),特别是重度营养不良占其他年龄组的53.85%(7/13)。
3~6岁组中度营养不良率最高,6个月至1岁中度营养不良率最低,重度营养不良0~6个月营出生体重kg
检查人数 中度营养不良
率% 重度营养不良 率% <2.5
42 16 38.1 8 19.05 >2.5
1179 122 10.39 5 0.43 合计
1221 138 11.30 13 1.06
养不良率最高,3~6岁组重度营养不良率最低。
中度营养不良城市与农村比较,农村高于城市。
中度营养不良与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关系密切,家庭人均收入高,中度营养不良率低,家庭人均收入低,中度营养不良率高,表明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与中度营养不良成反比(χ2=13.53,P<0.01)。
从出生体重研究,出生体重低于2.5kg者,中度营养不良率38.1%;重度营养不良率19.05%。
出生体重高于2.5kg者,中度营养不良率10.39%;
重度营养不良率为0.43%。
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小于0.01。
低出生体重儿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出生体重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Barker等首次报道了男女冠心病死亡率随出生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美国对8万名护士的研究也表明,低出生体重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高出生体重者的2倍[3]。
所以,加强孕期保健工作是提高孕妇的营养水平,是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重要措施,各级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应重视妇保、儿保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让科学育儿的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千家万户。
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鼓励家长了解哺养知识,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添加所需的辅食及卫生保健营养品,为降低营养不良适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从儿童的营养素质摄入量看,还是从儿童生长发育的增长看,中国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我国的贫困地区1998年5岁以下儿童中度营养不良为28.2%[5]。
为制定和建立儿童营养保障制度,有待儿童营养卫生保健方面的专家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 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12,53-93.
[2]李蕾,王菊,应焕友,等浙江仙居农村175外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分析[J].中
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191-192.
[3]罗刚成人期疾病、胎儿期“播种”[N] 第四版健康报,2005-10-17.
[4]文秋生贵阳市农村0~6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
健,2004,19(1):72.
[5]林良明,刘玉林,张新利,等辅食添加与儿童营养[J] 中国儿童保健杂
志,2000,8(4):241-243.
(收稿日期:2005-12-12)004
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4月第13卷第2期PracticalPreventiveMedicine,Apr.2006,Vol13,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