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人员登记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到来访人员的及时、准确登记,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来访人员登记的单位。
第三条定义:来访人员指那些需要进入单位进行工作、学习、访问、交流或其他相关活动的人员。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基本原则:便利、安全、规范、保密。
第六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负责来访人员的登记、审核、发放证件、场内值守和日常工作。
第二章登记流程第七条来访人员登记须填写登记表,包括个人信息、来访事由、来访期限、个人签名等内容。
第八条来访人员登记表分为两份,一份由来访人员填写,一份由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保留。
第十条来访人员登记表需由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审核,并在24小时内发放工作证件。
第十一条来访人员需佩带工作证件进入单位,并将工作证件交还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
第十二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负责记录来访人员的登记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十三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登记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确保信息安全。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四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应设立相应工作岗位,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五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负责接待来访人员并提供相关服务。
第十六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应做好来访人员的初步安排,包括住宿、用餐等安排。
第十七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应向来访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确保其能够顺利进行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九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应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改进,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保密条款第二十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需对来访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非授权人员。
第二十一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需对来访人员的来访事由进行保密,不得向未经批准的人员透露。
第二十二条来访人员登记管理办公室需对来访人员的登记信息进行保密,不得随意提供给任何人员。
来访登记制度一、背景介绍来访登记制度是指为了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和安全控制,确保组织内部秩序和安全的一项制度。
通过来访登记制度,可以对来访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了解来访目的,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组织内部的工作和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二、适合范围来访登记制度适合于所有进入组织内部的来访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外部客户、供应商、合作火伴、媒体记者、访问学者等。
三、登记程序1. 来访人员到达组织大门后,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按照门卫人员的指引进行登记。
2. 门卫人员将核实来访人员的身份证件,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单位、来访目的、估计停留时间等。
3. 门卫人员将为来访人员发放暂时访客证,并告知其佩戴访客证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4. 来访人员需佩戴有效的访客证,并在进入组织内部时再次出示身份证件进行核实。
5. 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有权对来访人员进行随机检查,确保其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访客证管理1. 访客证由门卫人员负责发放和收回,每张访客证仅限一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2. 来访人员在离开组织后,需归还访客证给门卫人员,并进行登记。
3. 若来访人员需要多次进出组织内部,可向门卫人员申请长期访客证,有效期不超过一个月。
4. 长期访客证过期后,需重新申请并进行登记。
五、安全措施1. 来访人员进入组织内部时,需经过安全检查,包括行李和随身物品的检查。
2. 对于特定敏感区域,来访人员需进行额外的身份核实和安全审查。
3. 组织内部设有监控摄像设备,对来访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
4. 若来访人员的行为异常或者威胁到组织的安全,工作人员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要求其离开组织。
六、保密原则1. 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将来访人员的信息泄露给外部。
2. 来访人员的信息仅限于组织内部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或者个人行为。
七、违规处理1. 若来访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组织有权拒绝其进入或者要求其离开,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访人员登记制度范本一、总则为加强单位来访人员管理,确保单位内部安全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来访人员的登记管理。
二、来访人员登记内容1. 来访人员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来访地址等。
2. 来访人员证件信息: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
3. 来访事由:明确来访目的,如业务办理、咨询、洽谈等。
4. 来访时间:具体来访日期和时间。
5. 被访人员信息:被访人员的姓名、部门、职务等。
6. 来访人员车辆信息:如有车辆,需登记车牌号码、车型、颜色等。
三、来访人员登记流程1. 来访人员到达单位门口,主动向门卫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
2. 门卫对来访人员进行核验,确认身份无误后,允许进入单位。
3. 来访人员到达被访部门,再次向被访人员出示身份证件,并说明来访事由。
4. 被访人员确认来访人员身份无误后,允许进入部门。
5. 来访结束后,被访人员陪同来访人员至门口,确认离开时间,并在《来访人员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6. 门卫核实离开时间,允许来访人员离开单位。
四、特殊情况处理1. 如有来访人员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门卫应拒绝其进入单位,并告知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再次来访。
2. 如有来访人员出现异常行为,门卫应立即报告单位安保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单位内部安全。
3. 如有来访人员不配合登记,门卫应拒绝其进入单位,并报告上级部门处理。
五、保密规定1. 来访人员登记过程中,涉及的个人隐私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2. 《来访人员登记表》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泄露、损坏或丢弃。
六、制度执行与监督1. 单位安保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单位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保部门,共同做好来访人员管理工作。
3. 门卫、被访人员等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来访人员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来访登记制度一、背景介绍来访登记制度是指为了管理和控制来访人员,确保安全和秩序,以及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和报告,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登记流程和制度。
该制度适合于各类场所和组织,如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等。
二、登记流程1. 登记人员:来访登记制度的实施需要指定专门的登记人员,负责接待来访人员并进行登记。
登记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2. 来访登记表:制定统一的来访登记表格,包括以下内容:- 来访人员姓名:来访人员的真实姓名。
- 来访单位:来访人员所在的单位或者组织。
- 来访事由:来访的目的和原因。
- 来访时间:来访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 被访人员:来访人员希翼拜访的具体人员。
- 联系方式:来访人员的联系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
3. 登记流程:- 接待:来访人员到达后,由登记人员进行接待,并引导其填写来访登记表。
- 登记:登记人员根据来访登记表的内容,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或者手工记录。
- 发放访客证/通行证:根据具体情况,登记人员可以为来访人员发放访客证或者通行证,以便其在内部进行活动。
- 导引:登记人员根据来访人员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导引和服务。
三、制度要求1. 安全性:来访登记制度应确保来访人员的信息安全,避免泄露和滥用。
登记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来访人员信息外传。
2. 数据分析:登记制度应具备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以便进行来访人员的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
相关数据可以用于改进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
3. 信息共享:来访登记制度应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如安保系统、门禁系统等,以便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联动。
4. 培训和宣传:组织应定期对登记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来访登记制度的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定。
同时,应加强宣传,让来访人员了解登记制度的存在和意义。
5. 审查和改进:定期对来访登记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四、制度效益1. 安全管理:来访登记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来访人员,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来访登记制度来访登记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来访者信息的制度,旨在确保来访者的身份安全和访问目的的合法性。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组织,如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等,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来访者的数量和身份。
一、制度目的来访登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组织内部的安全和秩序。
通过记录来访者的相关信息,组织可以更好地掌握来访者的身份背景和访问目的,以便做出相应的安排和措施。
同时,该制度也有助于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提高来访者的满意度和访问体验。
二、登记内容来访登记制度应包括以下登记内容:1. 来访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2. 来访者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等;3. 来访者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4. 来访者访问目的:来访者的具体访问目的和所需访问的部门或人员;5. 来访时间:来访者的到访时间和离开时间;6. 来访者照片:可以通过拍摄或扫描来访者的照片进行登记。
三、登记流程来访登记制度的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 来访者到达:来访者到达组织后,应前往指定的登记处进行登记;2. 提供信息:来访者应提供相关的个人信息,并填写来访登记表格;3. 身份验证:登记处工作人员应核实来访者的身份信息,可要求出示有效证件;4. 访问目的确认:登记处工作人员应核实来访者的访问目的,并将其记录在登记表格中;5. 颁发访客证/通行证:对于需要长时间访问或需要进入特定区域的来访者,登记处工作人员可以颁发访客证或通行证;6. 登记完成:完成以上步骤后,登记处工作人员应将登记表格归档或存档。
四、数据保护来访登记制度涉及来访者的个人信息,组织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来访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应妥善保存,不得用于其他非访问目的,并且在一定时间后应进行安全销毁或删除。
五、制度宣传为了让来访者了解和遵守来访登记制度,组织应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制作宣传册子、在组织网站或内部通知中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向来访者传达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提醒他们配合和遵守。
来访登记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保障单位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来访登记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来访人员的登记管理,包括单位内部员工、外来办事人员、参观学习人员、采访记者等。
三、登记内容1. 来访人员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来访地址等。
2. 来访人员证件信息: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3. 来访事由:来访目的、来访单位、来访人员与单位关系等。
4. 来访时间:来访人员到达和离开单位的时间。
5. 来访地点:来访人员所在楼层、房间号等。
6. 来访人员照片:来访人员需在登记时拍照留存。
四、登记流程1. 来访人员到达单位后,应在第一时间到接待室进行登记。
2. 接待人员应认真核对来访人员的证件信息,并详细询问来访事由,做好登记。
3. 来访人员需在《来访登记簿》上签名确认,并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4. 接待人员应将来访人员信息及时录入电脑系统,便于查询和管理。
5. 来访人员离开时,应在《来访登记簿》上注明离开时间,并由接待人员核销。
五、管理规定1. 来访人员必须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访问,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2. 来访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离开单位,如有特殊情况需延时,应提前向接待人员申请。
3. 接待人员要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确保来访人员不擅自进入禁止区域,不泄露单位内部信息。
4. 单位安保部门应定期对来访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单位应建立健全来访登记档案,保存来访登记资料不少于一年。
六、违规处理1. 来访人员未按规定进行登记、擅自进入禁止区域的,单位有权拒绝其进入或要求其离开。
2. 来访人员提供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证件的,单位有权报警处理。
3. 接待人员未按规定履行登记职责的,单位应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总则为加强来访人员管理,确保来访秩序,保障单位内部安全与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来访人员。
二、登记室职责1. 负责来访人员的接待、登记、引导工作。
2. 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核实,确保来访人员真实、合法。
3. 对来访事项进行初步了解,做好记录,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负责维护登记室内的秩序,确保登记室整洁、安全。
三、来访人员登记程序1. 来访人员进入登记室,主动向登记员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2. 登记员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核实,确认其身份真实、合法。
3. 来访人员填写《来访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单位、联系方式、来访事由、来访时间等信息。
4. 登记员对《来访登记表》进行审核,确认信息准确无误。
5. 登记员将《来访登记表》存档,并引导来访人员至指定地点。
四、来访事项处理1. 对来访事项,登记员应认真听取来访人员的陈述,做好记录。
2. 对涉及单位内部机密或敏感事项的来访,登记员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3. 对需要相关部门处理的来访事项,登记员应及时转交相关部门。
4. 对不需要处理的来访事项,登记员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引导来访人员离开。
五、登记室工作要求1. 登记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来访人员信息准确无误。
2. 登记员应文明礼貌,热情服务,维护单位形象。
3. 登记员应妥善保管登记资料,不得泄露来访人员信息。
4. 登记室应保持整洁、安全,不得存放无关物品。
5. 登记员应定期对登记室进行消毒,确保卫生。
六、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职责、工作表现突出的登记员,给予表扬或奖励。
2. 对违反工作纪律、玩忽职守的登记员,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
3. 对泄露来访人员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登记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单位保卫部门负责解释。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规范来访人员登记室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单位内部安全与正常工作秩序。
各部门应予以配合,共同维护单位和谐稳定。
来信来访登记制度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__有关政策规定为依据,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
二、处理、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三、对于人民群众来信,要及时拆封,详细阅读,认真登记、妥善处理。
做到不拖、不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具体办法:(一)对询问有关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方面的来信,要按现行政策规定给予及时答复。
(二)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批评的来信,要持欢迎态度,凡属有参考价值的,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并对来信人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对劳动保障部门处理不当,本人申诉理由正当的来信,要立案办理。
(四)对反映紧急重大问题的来信,要及时摘报,附原件送领导阅批,并按领导批示办理。
(五)对一般来信,用转办单位分别转请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本人。
四、接待来访人员要努力做到。
听取申述要耐心,答复问题要明确,处理问题要恰当。
对超越职责范围一时答复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本人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对个别要求过高或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问题,应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五、对____来访应列为重要案件,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做好疏导工作,就地解决问题。
对一些涉及面大、情况复杂的重大疑难____案件,处理有困难的,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共同采取措施处理。
六、全体工作人员要加强本职业务学习,全面掌握有关政策规定,以便在解答和处理有关问题时,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七、办公室具体负责来信来访的登记、转办、催办、督办、回访、复信、结果上报、立卷归档等工作。
八、严守党和国家的____、遵守纪律,不得扩散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来信来访登记制度(二)一、转办交办信访案件(一)、人秘股转经局领导签批(二)、按局领导签批意见交由具办部门____人员进行初步调查。
所需材料1、调查材料;2、与信访人见面并形成谈话笔录;3、涉及外单位的要与外单位联系并有书面沟通材料;4、形成初步答复意见要有依据,并加盖具办部门公章或部门负责人签字。
来访登记制度一、背景介绍来访登记制度是为了加强对来访人员管理,维护单位的安全和秩序,确保来访人员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适合于各类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等。
通过来访登记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来访人员的数量和身份,提高单位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二、来访登记制度的目的1. 确保单位安全:通过登记来访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及时掌握来访人员的身份背景,减少安全隐患。
2. 维护秩序:通过登记来访人员的来访事由和估计停留时间,可以合理安排来访人员的活动,避免因过多来访人员而导致的混乱。
3.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登记来访人员的信息,可以方便后续跟进工作,提高单位对来访人员的管理效率。
4. 保护来访人员权益:通过登记来访人员的基本信息,可以及时提供匡助和保护来访人员的权益。
三、来访登记制度的实施步骤1. 登记点设立:单位应在进入单位的主要入口处设立来访登记点,配备专人负责登记工作。
2. 登记表格设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来访登记表格,包括来访人员的姓名、单位、身份证件号码、来访事由、估计停留时间等信息。
3. 登记流程:a. 来访人员到达登记点后,由登记人员主动迎接,并向来访人员说明登记制度的目的和要求。
b. 登记人员提供登记表格给来访人员填写,并核对来访人员的身份证件。
c. 来访人员填写完整登记表格后,登记人员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并将登记表格存档。
d. 登记人员为来访人员发放来访证件或者贴上访客标识,以便后续管理和辨识。
4. 来访证件管理:单位应建立来访证件的管理制度,包括来访证件的发放、归还和丢失补办等流程。
5. 来访人员的陪同:对于需要陪同的来访人员,单位应要求陪同人员进行登记,并提供相应的陪同证件。
四、来访登记制度的执行要点1. 严格执行:单位应将来访登记制度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位来访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进行登记。
2. 信息保密:单位应对来访人员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或者滥用来访人员的个人信息。
来访登记制度来访登记制度是一种管理和监控来访人员的制度,旨在确保组织或者机构内部安全,并提供便利的访客服务。
该制度要求来访者在进入组织或者机构之前进行登记,并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描述了来访登记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一、背景介绍来访登记制度是为了确保组织或者机构内部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并提供优质的访客服务。
该制度适合于所有来访者,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供应商、合作火伴、访问学者等。
二、登记流程1. 来访者到达组织或者机构时,需前往接待处或者指定的来访登记处。
2. 来访者需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并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等。
3. 接待人员将核对来访者的身份证件和个人信息,并录入系统进行登记。
4. 来访者将被发放一张访客证或者暂时通行证,作为身份凭证。
5. 来访者需佩戴访客证或者暂时通行证,并按照组织或者机构的规定进行访问。
6. 在离开组织或者机构时,来访者需归还访客证或者暂时通行证,并在系统中登记离开的时间。
三、安全措施1. 组织或者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来访登记处或者接待处,并配备专业的接待人员。
2. 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应妥善保存,仅限于内部使用,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组织或者机构应定期对来访登记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合性。
4. 在必要时,组织或者机构可以要求来访者进行安全检查,如行李检查等。
四、访客服务1. 接待人员应友好、礼貌地对待来访者,并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匡助。
2. 组织或者机构可以提供来访者停车位、歇息区等便利设施。
3. 对于重要的来访者,组织或者机构可以提供专人陪同和协助服务。
五、制度宣传1. 组织或者机构应向所有员工和来访者宣传来访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和流程。
2. 可以通过内部通知、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确保所有人员都能遵守该制度。
六、制度执行1. 组织或者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来访登记制度的执行。
2. 可以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管理来访登记制度的运行。
来访人员登记制度
1、需要进入客房的来访人员,经服务员认真查验来访者的身份,并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征得被访人同意后,准予进入客房会客。
没有有效身份证明的,不准进入客房会客。
2、来访人一天内多次来访同一住客,经查验证件无误,但应在不再重新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其第一次来访登记表“备注”栏内注明来访次数和来访、离访时间。
3、来访人员离访时,要在《来访人员登记表》的“来访时间”栏内准确填写时间,来访人员离访时,住客没送行的,服务员应及时查看被访的客房。
4、本酒店不同楼层住客互访,经理验持有本店住宿凭证的,可免填来访登记,但服务员必须作互访记录。
5、举行会议,如主办单位有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并征得酒店保安部门同意,来访人员可不需要登记。
6、晚上23时至次日7时,来访人员不准进入客房访客。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