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泌尿外科患者入院护理评估不及时率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5.89 KB
- 文档页数:3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应用研究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对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了分析,选定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开展相关质量改进。
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率由 37.5 %降到 9.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降低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尿管;泌尿系感染【中图分类号】R714.2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32-01品管圈(quality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场所或工作组相互关联区域的工作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该活动可把科室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经营管理目标很容易达成。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 临床资料:对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月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留置尿管患者33例,尿路感染 12 例,感染率为37.5 %。
留置尿管是指导尿后将尿管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可避免反复插管引起的感染。
感染原因包括:尿管原因、接头原因、集尿袋原因、操作者原因、病人自身因素及宣教不到位。
2 研究方法:2.1 组织品管圈组织护士学习品管圈特点,活动原则、活动方法,使护士对应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地了解,在大家自愿的前提下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选出圈长一名(主管护师)指导工作,副圈长、辅导员各一名。
2.2 选定主题:通过对2013年护理工作质量调查,利用头脑风暴法等识别现存或潜在风险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小组成员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在介绍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降低漏尿率的方法后,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漏尿率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推广性,并对品管圈活动在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
结论部分指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在综述了研究的主要观点后,得出结论指出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效果观察、降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方法、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一直是医院品质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尿障碍患者的引流,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留置导尿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特别是漏尿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由于漏尿问题的存在,一些医院推行了品管圈活动,以改进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漏尿率。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团队协作、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针对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较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漏尿率的有效方法,提高留置导尿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治疗服务。
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力求找出解决漏尿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观察其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品管圈活动来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漏尿事件的发生频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背景和目的:
在医院里留置导尿是常见的治疗措施,但是留置导尿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漏尿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医院的治疗成本。
因此,我们希望能
够在品管圈活动中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问题,并且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评估活动
的效果。
方法:
本次品管圈活动采用PDCA循环模式,包括定位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避免在留置导尿时对患者尿管的损伤。
医院培训部门通过
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和交流讨论,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防范意识。
2. 采用尿管导管技术,减少留置导尿所导致的患者不适感。
尿包导管的造型结构更
加人性化,减少了尿包压迫导致的病人不适,使得患者更加舒适。
3. 通过严格执行常规清洗和消毒程序,确保留置导尿器的卫生安全。
按照规定的消
毒规范,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改善医疗环境,减少留置导尿期间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发现经过品管圈活动的推动,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明显降低。
通过PDCA模式的运用,结合现实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达到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这次品管圈活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义务
感和职业素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泌尿外科管道标识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8T09:05:11.4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王静黄琛琛马利娟刘静何明霞[导读]王静黄琛琛马利娟刘静何明霞通讯作者(新疆库尔勒市解放军第九五一医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尿路识别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品管圈组织,将品管技术融入泌尿外科流水线护理。
分析了管道标识缺陷产生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进行了改进前后的对比。
结果:管道识别缺陷发生率由25.2%下降至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QCC活动不仅降低了尿路识别缺陷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品管圈;泌尿外科护理;管道标识缺陷发生率在泌尿外科,由于管道的类型和数量,管道识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管道识别使管道易于识别,节省护士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并提醒和警告护士有效防止护理错误和缺陷,确保管道安全。
质量控制圈 (QCC) 是一种向下和向上的管理方法。
许多医院现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错误管理。
我院对高、低风险管道采用红蓝标志,但管道标志缺陷时有发生,已成为护理安全隐患。
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司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品管圈提高管道识别质量,取得了初步成效。
报告如下。
1.目的与方法1.1 学习科目我院19名执业护士自愿组成QCC团队。
团队成员7人,其中组长1人,辅导员(护士长)1人。
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团队在各部门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管道标识缺陷。
1.2 方法1.2.1 对管道标识中的缺陷进行调查分析。
参照医院护理科制定的管道护理标准。
检索自2007年以来有关管道识别的文献。
缺陷分为四类:标签缺失、脱落、内容模糊和内容错误。
下午3点,圈子成员连续7天对部门所有标签进行了调查。
1.2.2 对策根据上述原因,全体成员根据28(80 / 20)方法和5W1H原则制定,即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并评估其能力、可行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