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读
- 格式:docx
- 大小:51.88 KB
- 文档页数:5
研读文献的意义和作用
研读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1、丰富知识。
有人说的好:“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阅读大量文献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丰富专业知识,开阔眼界。
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让自己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
2、了解研究方向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通过看文献,可以知道自己想做的课题,是否已经有人做过,同一领域其他专家学者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做,自己能不能做,是否值得做,从中也能看出自己从事的研究,在学术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以及我们做了之后是否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3、了解别人的研究思路。
设定了一个从来没有人做过的研究,苦于不知道怎么下手好,或者自己知道的研究思路很多,无法取决的时候,可以求助于文献。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我们可以制定出多种研究方法、实验计划,从自己最有兴趣的方法入手,最终应该能够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从文献学角度对某一本书进行研读的步骤从文献学角度对某一本书进行研读的步骤分为四步,初筛文献讲效率,略览文献抓关键,精读文献看重点,整理文献需标记。
1、初筛文献讲效率初步筛选文献是要在较短时间内将研究相关的论文归整出来。
按照题目和关键词判断文献与自己研究旨趣的符合程度,这个大家都会,不用多说。
但是如果要提升初筛的效率,降低接下来精读的工作量,则必须在初筛时多花几十秒钟时间把文献的摘要和结论看完。
不要检索完文献后,就一顿下载保存啊!因为你这是在祸害自己。
很多学生就是这样把自己累得吐血的哦!记住,摘要和结论一定要顺便看一看,这几十秒也许意味着你后面精读文献能节省3分钟。
100个3分钟就是大半天时间,想想看!2、略览文献抓关键略览文献的意义在于:判断这篇文献有没有支撑咱们自己研究的核心观点,是不是值得精读?既然略览文献是评判文章质量,那就可以直捣要害。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看文献的图表。
高质量的文献必定有高质量的图表,毋庸置疑。
你一看是用Word画的图表,那基本就是新手写的文章。
看完图表后,可以再回头看看图表的支撑策略与结论梗概,进一步了解文献的内容和目标,最终确定该文献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研究思路,是不是值得精读。
3、精读文献看重点精读文献并不是意味着每个字都要嚼透,没有必要,比如,文献的引言部分在你决定精读这篇文献时就已经认同了,看了基本属于浪费时间。
如果你是写作新手,想看看别人怎么从背景引出问题的,那看看也可以。
所以,精读时要深挖文献的结论与讨论部分,关注文献的实验(论证)设计与过程操作,这都是可以参考、借鉴,给自己研究提供支撑的关键部分。
4、整理文献需标记阅读文献,光看不记,等于白看。
俗话说:一颗好脑袋不如一根烂笔头,从小学老师都是这么告诉咱们的。
因为,当时读文献时咱们思如泉涌,如果不马上记录下来,过后就是天马行空成过眼云烟了。
所以,这一步就是帮助咱们把对文献的当时理解与思维火花记录保存下来,标记出文献中对自己有启发的核心信息,便于后续的研究中快速精准定位所需的文献。
临床文献研读会必备的四个实施环节【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临床文献研读会的四个实施环节1.选择合适的文献2.制定详细的研读计划3.开展有效的研读活动4.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三、结论正文【引言】在医疗行业中,持续学习和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文献研读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
为了确保临床文献研读会的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实施环节。
本文将介绍临床文献研读会的四个实施环节。
【一、选择合适的文献】选择合适的文献是临床文献研读会的基础。
首先,需要明确研读会的目的和主题,以便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献。
其次,要选择近年来发表的高质量文献,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还要考虑文献的难易程度和阅读时间,确保参与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文献的阅读。
【二、制定详细的研读计划】制定详细的研读计划可以帮助参与者更高效地进行文献研读。
研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研读时间:为了保证参与者能够充分参与研读活动,需要合理安排研读时间,避免与其他工作冲突。
2.设定阅读目标:明确每次研读活动的目标,以便参与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3.分配角色:为参与者分配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报告人、讨论组长等,以提高研读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三、开展有效的研读活动】开展有效的研读活动是实现研读目标的关键。
首先,要确保参与者按时完成文献阅读,并对阅读内容进行充分理解。
其次,研读活动应包括报告、讨论和总结等环节,以便参与者充分交流和分享心得。
此外,可以借助现代化工具,如在线视频会议、网络问卷调查等,提高研读活动的效果。
【四、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消化吸收文献内容,形成共识。
首先,要鼓励参与者积极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次,讨论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归纳研读活动的主要收获和发现,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此外,可以将研读成果整理成论文或报告,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分享。
研读文献范文文献研读范文。
文献研读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研读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关于文献研读的范文。
文献研读范文。
Title: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Mental Health。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with people spending more and more time on platforms such as Facebook, Instagram, and Twitter. While social media has brought about many positive changes in the way we communicate and connect with others,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about its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mental health,an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risk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is technology.Literature Review。
Severa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mental health, with mixed findings. Some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excessive use of social media can lead to negativ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low self-esteem. For example, a study by Kross et al. (2013) found that frequent use of Facebook was associated with declin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Similarly, another study by Primack et al. (2017) report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young adults.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o suggestthat social media can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For instance, a study by Frison and Eggermont (2016) found that social media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levels of 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among adolescents. Additionally, some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social media can be a valuable tool for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and providing support to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health issues.Discussion。
古代历史文献的研读与解析古代历史文献是了解和研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的研读与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出历史的真相与内涵。
然而,古代历史文献的研读与解析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研读古代历史文献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了解文献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献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读《史记》这样的古代史书,就需要了解到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以及历史事件的背景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记载和论述。
其次,研读古代历史文献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献学知识。
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包括古代文献的鉴定、整理、校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文献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献的特点、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从而更好地进行文献的研读与解析。
例如,古代文献中常常存在着错讹、缺漏等问题,通过文献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对文献进行校勘,还原出原始的文献内容,避免对历史的误解。
另外,研读古代历史文献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学知识。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学科,它包括文字的形态、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文字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和语言,揭示出文献中的隐含信息和含义。
例如,古代文献中常常使用典故、象征和修辞等手法,通过文字学的解析,我们可以揭示出这些手法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此外,研读古代历史文献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代文献常常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和观点,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例如,对于一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我们需要通过对文献的内外部比较、对文献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逻辑思维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析古代历史文献中的信息和观点。
最后,研读古代历史文献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
临床文献研读会必备的四个实施环节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诊疗水平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临床文献研读会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立的。
本文将从临床文献研读的重要性、四个实施环节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在医学领域,临床文献研读会作为一种有效的学术交流形式,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还可以促进医学知识创新、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对临床文献研读会的四个实施环节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二、临床文献研读的重要性1.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临床文献研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诊疗方法,从而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降低医疗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促进医学知识创新临床文献研读会让我们了解医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有助于推动医学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3.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临床文献研读会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使我们能够分享心得、交流经验,拓展人际关系,形成学术网络。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三、四个实施环节1.选题与检索(1)明确研究问题:在进行临床文献研读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确保研读的文献与我们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根据研究问题,选择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CNKI 等。
(3)制定检索策略:利用关键词、主题词等,制定精确的检索策略,以获取大量相关文献。
2.文献阅读与评价(1)筛选相关文献:根据研究问题,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保留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
(2)评估文献质量:对选定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所选文献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
(3)提炼核心观点:从文献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文献研读遇到的问题
研读文献时,研究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建议:
1.文献获取问题:
问题:在获取需要的文献方面可能遇到访问限制、付费障碍或文献不存在的情况。
建议:尝试使用学校、图书馆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库和资源。
此外,向同事请教或使用学术社交网络也可能有助于获取特定文献。
2.文献理解问题:
问题:有时文献可能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某些专业术语或复杂的统计学和方法学。
建议:寻求同领域专家或老师的帮助,使用专业词汇的词典或解释性文章,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有时,反复阅读和笔记也是帮助理解的有效方法。
3.文献综述问题:
问题:如何将文献综述组织得清晰、连贯,确保不漏掉重要的研究成果?
建议:制定一个明确的文献综述计划,按照主题或时间线来组织文献。
在综述中强调不同研究的关键发现,并尝试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4.文献质量问题:
问题:如何评估文献的质量,确保选取的文献是可靠和具有代表性的?
建议:注意文献的来源、作者资质、研究方法和实证结果。
选择来自著名期刊、有高引用率的文献,并确保作者有相关领域的专业资质。
5.文献更新问题:
问题:领域知识不断更新,如何保持对最新文献的了解?
建议:定期订阅领域内的期刊、会议和学术社交媒体。
使用学术搜索引擎,设置文献推送通知,以确保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文献研读情况汇报最近,我对一些关于文献研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我对文献研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研读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的汇报:首先,我认识到文献研读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在学术研究中,文献是我们获取信息、建立理论框架、证实研究假设的重要依据。
只有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读,我们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并且避免重复前人的工作。
因此,文献研读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次,我学习了一些有效的文献研读方法和技巧。
在研读文献时,我不再是简单地通读文献内容,而是采取了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方法。
比如,我会先浏览文献的摘要和关键词,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然后,我会对文献的结构进行分析,找出文献的逻辑框架和论证思路;最后,我会对文献进行逐段细读,提炼出关键观点和数据。
通过这些方法,我能够更加高效地研读大量文献,提高了我的文献研读效率。
另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有效地整理和管理文献信息。
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会将重要的观点、数据和引用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建立自己的文献数据库。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我在写作时查找和引用文献,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清研究思路,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文献研读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研读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对我的学术研究和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会继续加强对文献研读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献研读水平,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中的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在教案中的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和布置、文献的选取和分析、写作活动的设计和指导等方面来探讨教案中的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开展。
一、教案的设计与布置在进行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布置教案。
首先,教案应突出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教案中的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应与其他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
最后,教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文献的选取和分析在选择文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和学习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取,并确保文献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适应。
选取的文献可包括书籍、期刊、报纸、文献数据库等多种形式,以便学生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
在分析文献时,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理解,对文献中的观点、论证、数据等进行评价和解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写作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在进行写作活动时,教师应设计一系列的指导和辅导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写作技巧讲解、写作语言的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讨论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表达、推理、论证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教案中的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对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教案,选取适当的文献并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研读和写作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文献研读一.文献研读的意义1.1文献记载了学科发展的历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从萌芽到发展、并不断成熟壮大的过程。
在这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潜心钻研,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许多被他们以各种方式记载了下来,从而记录和见证了学科发展的历史。
文献在记录学科内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村料,从而将有为地推动学科继续向前发展。
1.2文献记载了学科研究的课题文献在记录学科发展历史的同时,记载了学科各个领域的大量研究课题。
正是这些研究课题构成了学科发展的基石,丰富了学科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内涵。
通过研读记载了这些研究课题的文献,今天的研究人员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并学习如何发现研究课题、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的方法,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文献指出了学科发展的方向通过全面、认真的文献研读,研究人员还可以发现学科研究中的空白领域。
正是由于这些空白,导致了当前在该学科中依然存在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学科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研究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为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为量。
美国学者威廉·维尔斯曼在论述文献检索的价值时指出:……除了为研究提供内容参考外,它还将有下列一个或所有方面的意义: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3.提出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6.为理解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文献来源2.1书籍:专著、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物–专著:就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系统全面地论述,多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论文集:某位专家或众多专家的学术论文,论题集中,观点各异,信息量大。
–教科书:阐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研成果和有待讨论的问题等,教科书追求学术上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可读性强。
–资料性工具书:就某一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方法与结论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地阐述,不涉及作者本人的见解,类型分明,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如《教育大辞典》,《中国百科全书》等。
–科普读物: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提供实用类信息。
2.2报刊:报纸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信息是小块,但材料分散,不系统,纸质不易保存,但是现在很多报纸都出了电子版,检索已经比过去方便了很多。
2.3教育期刊教育期刊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学术期刊: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
–情报性期刊:文摘及复印资料,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月刊),并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论文的编目索引,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掌握某一特定课题的文献概况。
–事业性期刊:按领域和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前者如《中国高等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介绍各级各类或各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改革业绩。
–普及性期刊:面向普通读者介绍教育理论与方法,如《父母必读》等,实践性强。
2.4教育档案类教育档案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包括教育年鉴,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
三.文献检索苏联科学家B.A.维诺格拉多夫曾感叹地说:“若想对一门学科多少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话,那他整个一生也未必来得及将这些刊物上的文章浏览一遍。
再加上语言障碍,涉及面广,使用概念和方法的繁杂等原因,哪怕最肤浅地了解这些文献,也是任何一个专家办不到的。
”检索文献,应该有系统地进行,从众多文献中查找出与研究有关的信息,不仅是检索与搜集的过程,也是分析、研究的过程。
3.1文献检索的过程3.2确定检索的主题与范围•1.确定研究概念,必要时还有该概念的外文译法•2.列出可能有关的概念,找出同义词•3.考虑有关文献的潜在标题•4.确定检索范围,如语种分布,地理分布,时间分布,文献类型•5.选择检索手段四.常用检索性工具4.1书目•书目反映某一时期内全国正式出版的图书总目,其著录项目一般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卷册、微本、价格及文献所属学科,部分还有内容提要,以向读者提供文献概况和线索。
•如《中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国教育书录1949-199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版)包括书录及提要、存目、索引(分类号索引、著者索引、主题词索引)•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编的《国家重点图书选题概览1996-200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收录商周至现代(截至1949年)我国历代学术名著,解说内容包括书名、正文、版本、作者、写作经过及成书年代、内容大意、学术影响、研究情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便利。
•《八千种中文辞书类编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录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中文辞书。
4.2索引•索引将图书与报刊中各种事物名称分别摘录并注明出处,是检寻图书资料的重要工具。
•目前教育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报道国内报纸与期刊中研究信息的大型综合性检索刊物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和《报刊资料索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编制的《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每季一期,内部发行。
4.3文摘•文摘是以简洁的形式,准确而扼要地将文献资料的主要论点、结论等进行摘要或全文转载,并按一定著录规则和编排方式系统编辑而成的文献资料。
根据摘要方式可分为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和题录性文摘;根据内容可分为综合性文摘和专科性文摘;根据出版形式可分为期刊性文摘、报纸性文摘和卡片式文摘等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文摘迅速知晓某一学科、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文献,了解其现状,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避免阅读无关紧要的原文,从而提高了检索和使用文献的效率,赢得更多的时间投入科学研究之中。
•如《新华文摘》是反映社会科学内容的综合性文摘;《教育文摘》则是反映教育领域的文献资料。
美国的《教育资料》(Resources in Education),1966年12月创刊,摘录和索引有关成人和业余教育、阅读表达能力、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的文献。
据统计,目前世界文摘刊物有3500多种,我国已有近百种文摘刊物,文摘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检索性文献之一。
五.文献检索方法5.1人工检索方法(1)顺查法:以检索主体的研究发生时间为起点,逐步推进到目前新出版的文献,较费时间,但可查全,有利于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多用于范围较广,所需文献系统全面较为复杂的研究课题以及文献普查。
(2)逆查法:从近年的检索工具查起,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为止,多用于新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
(3)抽查法: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时间。
多用于时间紧张的小型项目研究,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4)追溯法:利用综述或已掌握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从后再从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检,产生滚雪球效果。
多用于没有合适的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齐全的情况,缺点是易受原文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且比较杂乱,缺乏时代特点。
5.2计算机检索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要掌握手工检索方法,还需要运用计算机检索信息,即机检。
5.2.1脱机检索研究人员向计算机操作人员提问,建立用户提问档,按提问档定期对新到文献进行检索,并及将结果反馈给研究者。
5.2.2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现代化情报检索技术,20多年来,在国际上得到蓬勃发展。
它能够跨越国家或地区限制,迅速而准确地获取世界性的文献情报信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情报检索手段之一。
用户利用检索终端,通过卫星通信网络与地球上任何地方与之相联系的情报检索系统联机,运用特定的指令和检索策略与检索系统的电脑进行“人机对话”,从预先编制并贮存好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文献情报。
•其中美国的DIALOG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有280多个数据库,存贮文献达1亿多篇。
包括40多个语种6000多种期刊,占世界机存文献的60%,专业范围涉及综合性学科、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收集的文献类型有:图书、报刊、会议文件、博士论文、研究报告、专刊、政府报告、标准市场行情、统计数据等等。
5.3专题数据库检检索策略•选择有关的数据库,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都基于数据库。
文献型数据库包括文摘、题录或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的书目数据库和存储全文或原始记录等一次文献信息的全文数据库。
如上海图书馆的《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中文报刊资料索引光盘》等为题录型数据库,专供检索文献篇名;《中文报刊资料摘要光盘》为文摘型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光盘》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为全文形式的数据库。
•选择并输入检索词,检索词是人们在编制数据库时赋予每篇文章的检索标识,有些系统会将用户输入的词自动转换成该数据库使用的对应词。
•审查部分命中文献,决定取舍。
•输出检索结果,如检索到的题录形式、文摘形式或全文形式的检索结果,并获得复印文件。
5.4互联网检索•使用互联网检索信息,可以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和主题搜索;也可以去一些教育网站获得教育信息和更多教育网站的信息,许多图书馆还提供了馆藏书目查询,提供电子文献供读者下载。
•网上最大的教育文献数据库是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通过连接其专题数据库进行查询,也可通过提交查询问题,由工作人员在两个工作日内给查询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寄来查询结果,如果查询的摘要有文档编号,则可同其文档复制部门()联系,订购该文档的全文复印件。
六.文献资料的整理在通过文献检索查出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篇名之后,研究者开始进入阅读阶段,先浏览后细读,浏览的时候就要判断某项资料的内容与其研究课题的相关程度,并将资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然后对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总结,并将该信息以适宜的形式保存。
6.1书目登记•对一种阅读过的文献都应做好完全并准确的书目登记,所有书目可按出版年份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有助于研究者在课题完成后编辑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目录,文献登记最好按照标准格式进行,与检索工具所录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