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传统儿歌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甘肃方言童谣
源源流长的陇东童谣,传唱了几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甘肃方言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甘肃方言童谣一
罗罗面面,油馍串串,
猪肉扇扇,蜂蜜罐罐,
我娃是个福蛋蛋!
福里生,福里长,
从小就能把福享。
甘肃方言童谣二
月亮月亮跟我走,一下走到场门口,
场门口,一斗麦(mei),
送到石畏(wei)子没人推,
公鸡推,母鸡簸,剩下鸡娃拾麦颗,
老鼠擀面猫烧火,(麦娃)坐在炕上捏窝窝!
甘肃方言童谣三
车子莫铃,压人不疼,
车子莫闸,不准带娃。
勾坐莫蒙字,缠些烂绳子,
后带磨花子,别个烂卡子!
甘肃方言童谣四
月明夜,亮晃晃,开开城门洗衣裳。
洗得干干净净的,捶得邦邦硬硬的,
打发哥哥穿整齐,提上馍笼走亲戚。
和古蔺有关的童谣篇一:标题:和古蔺有关的童谣正文:古蔺是中国四川省南部的一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古蔺,有着许多与童谣有关的传统和文化,这些童谣不仅传承了古蔺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了古蔺孩子们学习和传承美德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与古蔺有关的童谣:1. 古蔺民歌《小二郎》:这是一首流传于古蔺地区的传统民歌,歌词描述了一个小二郎的故事,表现了小二郎勇敢、聪明、善良等美德。
这首歌谣至今仍是古蔺孩子们耳熟能详、喜爱演唱的歌曲。
2. 古蔺花灯《茉莉花》:这是一首著名的古蔺花灯歌,歌词描绘了一朵美丽、芬芳的茉莉花,表现了茉莉花的纯洁、高贵和美丽。
这首歌谣曾经被誉为中国花灯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古蔺花灯的代表曲目之一。
3. 古蔺童谣《捉迷藏》:这是一首流传于古蔺地区的传统童谣,歌词描述了一个儿童捉迷藏的游戏,表现了儿童们的机智、勇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首歌谣至今仍是古蔺孩子们喜爱的童谣之一。
除了以上三首童谣外,古蔺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童谣,如《上学歌》、《月亮船》等等,这些童谣不仅传承了古蔺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了古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资源。
拓展:除了童谣外,古蔺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古蔺花灯、川西竹编、川西竹琴、川西锅碗瓢盆加工技艺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不仅代表了古蔺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古蔺人民勤劳、智慧、朴实的象征,是古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蔺童谣是古蔺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承了古蔺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了古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资源。
古蔺人民通过童谣传承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和习俗传递给了后代,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
篇二:标题:和古蔺有关的童谣正文:古蔺是一个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
在古蔺当地,有许多童谣是关于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的,这些童谣不仅有趣,而且表达了对古蔺的深厚感情。
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一些著名的古蔺童谣。
滕州⽅⾔⼩时候的⼉歌-总是让⼈难以忘记!1、你不带我玩,我带⽕车玩,⽕车⼀拐弯,恁妈⼀点点2、⽉朗娘,打淌淌,割了渼,请姥娘,姥娘不吃⼤锅饭,刷刷⼩锅炒鸡蛋,不吃不吃叨两块,鸡蛋⾹,炒⼲姜,⼲姜苦,炒⽼虎,⽼虎⼀瞪眼,七个碟⼦⼋个碗。
3、铛铛铛,上课了,班长的⿐⼦碰破了。
4、⼭咂⼦以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5、睡觉喽睡觉喽,⽼⽑猴⼦来到喽,睡醒喽睡醒喽,⽼⽑猴⼦跳井喽……。
6、⿊⾖⽪,黄⾖⽪,恁爹搂着恁⼆姨,吃噶吃噶磨肚⽪!7、蹲级⽼油⼦,上⼭摸蚰⼦,摸了⼀裤裆,漏了⼀茶缸!8、你不带我玩,我去家后盖屋玩,屋塌了楼倒了,把你爹把你娘砸跑了。
9、⼤⽪鞋咔咔叫,上⽕车不要票。
10、家⾛喽,回家喽,家⾛福头带花喽。
11、⼩⽼副,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买个馍馍引下来!12、⼩⽩树开⽩花。
媳妇爱我我爱她。
媳妇爱我长的好。
我爱媳妇⼀枝花。
13、七七芽满地爬,⼩俩⼝打架因为啥;因为⼉⼦吃妈妈(吃奶),多⼤了?⼗⼋了,可把这⼩爹惯瞎了。
14、⼀步拉拉秧两步喝⾯汤三步调⾲菜四步接起来!15、新年到、新年到,闺⼥要花、⼉要炮,⽼嘛嘛要个新⼿拈、⽼头⼦要个新毡帽。
16、⼀个的顶好、两个的顶坏、三个顶的丑⼋怪、四个顶的尿嘘罐。
17、⾛的⾛,散的散,后边剩个王⼋蛋。
18、你的头像⽪球,⼀脚踢到南⼭头,南⼭头卖⽪球,越看越像你的头。
19、乌楼⽜,爬墙头,爬地⾼,⽼鸹叨,爬地矮(读yai),⼩孩逮。
20、咱俩好,咱俩好,咱俩对钱买⼿表。
你戴戴,我戴戴,你是地主的⽼太太!21、咱俩好,咱俩好,咱俩配钱买咾咾。
我牵⼦,你捻⼦,咾咾屙屎你舔⼦!22、三岁的⼩孩来上学,⽼师嫌他年纪⼩,背着书包往家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化,画,画,画地图图,图,图书馆,馆,管,管理员,员,原,原⼦弹弹,弹,弹上天天,天,天安门门,门,门市部部,不,不许说话不许动,谁动就要谁的命。
有些事俗了点,每次看了都会回想起童年开⼼的时刻,那个时候多么开⼼、幸福。
浅谈古浪老调音乐的艺术特征古浪老调是中国古老民歌的一种形式,起源于甘肃省平凉市古浪县。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民间特色和艺术内涵。
古浪老调的艺术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调式。
古浪老调的旋律恢弘悠扬、动人心弦,表达情感深沉。
其调式独特,常采用五声音阶,音调跳跃多变,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朴实自然的歌词。
古浪老调的歌词通常以平凡的生活情景为题材,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人间百态,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
歌词内容真实生动,常常含有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三、传统的演唱方式和技巧。
古浪老调的演唱方式独特,常常由一位歌手独唱,或者由数位歌手合唱。
演唱时,歌手常常采用一种特殊的喊唱方式,将情感投放于歌词中,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
四、民间乐器的伴奏。
古浪老调常常由民间乐器伴奏,如琵琶、二胡、箫等。
这些乐器能够为歌曲增添更加丰富的音乐元素,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五、浓厚的地方特色。
古浪老调是甘肃地方民歌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既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承载着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寄寓哲理的艺术表达。
古浪老调的歌词经常寓意深远,含有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它通过歌曲来传递人生的智慧和对世界的思考,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古浪老调音乐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它通过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和演唱技巧独特等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承了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的传统精髓。
古浪老调音乐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基础上,仍然保持着纯正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拨浪鼓》儿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拨浪鼓》儿歌。
2.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3.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拨浪鼓》儿歌,理解歌曲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课件:播放《拨浪鼓》儿歌视频、歌词展示。
2.教具:拨浪鼓、玩具鼓。
3.学生分组:每组5-6人。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播放《拨浪鼓》儿歌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歌曲里唱的是什么?你们见过拨浪鼓吗?”第二环节:歌曲教学1.教师展示歌词,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学生跟随音乐,集体演唱歌曲,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第三环节:实践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代表演唱歌曲,其他组员用拨浪鼓或玩具鼓伴奏。
2.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第四环节: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歌曲的AB段、副歌等。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意义,如:歌曲中表现了什么情感,歌曲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并表演拨浪鼓伴奏。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拨浪鼓》儿歌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还培养了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但在歌曲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歌曲结构及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落实,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相信我们的音乐课堂会更加精彩!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按照歌曲节奏拍打拨浪鼓。
以下是一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童谣:
1. 《打盹儿》:流行于山西省运城市一带,用来哄孩子入睡的童谣。
2. 《火儿上城楼》:流行于辽宁省大连市,用来玩耍和唱跳的童谣。
3. 《娃娃起排排坐》:流行于江西省南昌市,用来唱跳的童谣。
4. 《拐磨儿》:流行于四川省遂宁市,用来唱儿歌和玩游戏的童谣。
5. 《打卦儿》:流行于山西省吕梁市,用来玩耍和娱乐的童谣。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童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童谣,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的简单儿歌
少数民族的简单儿歌有:
1.《阿西里西》:阿西里西,阿西里西,丘冬作那的丘冬作,小朋友,小朋友,大家一起来做游戏。
2.《梦中的额吉》: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您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了安祥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快来吧额吉。
3.《栽秧歌》:大田栽秧行对行,先栽我屋你莫忙,心急火燎栽不好,一行短来一行长。
4.《转活路》:今天我屋栽秧,你来帮忙煮莽莽,明天你屋打谷,我来帮忙烧腊肉(ru),大家都转活路,热心热肠好大度。
除此之外,还有《阿蓬江》《新娘子》《小娃娃盼过年》《扳起指姆数大山》《赞黔江》《背猪草》《放牛歌》《老太婆》等。
幼儿园七彩云南儿歌介绍幼儿园七彩云南儿歌是一套特色鲜明的儿童歌曲,旨在帮助孩子们通过音乐欣赏、歌唱和舞蹈等形式,了解云南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
这套儿歌包含了多样化的内容,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到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从传统乐器的演奏到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
儿歌列表以下是幼儿园七彩云南儿歌套装的精选歌曲:1. 《彩云之南》•歌词示例:彩云之南好风光,远离喧嚣是个乡。
有大山有水天真好,云南是我家的乡。
这首歌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歌颂了云南的美景和纯朴的农村生活。
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云南的大山、大水和蓝天白云,领略云南的风土人情。
2. 《彝族的花脸》•歌词示例:彝族的花脸,五颜六色彩绘。
红黄蓝绿亮丽,打扮得像个小丑。
这首歌曲通过歌颂彝族的花脸面具,介绍了彝族文化中的独特艺术形式。
孩子们可以通过歌曲了解到彝族花脸的多样化和艳丽的色彩。
3. 《茶马古道》•歌词示例:茶马古道长又宽,马队一字排开。
背着茶叶走千山,换取财富真不寒。
这首歌曲以儿童易理解的方式,介绍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意义。
通过这首歌曲,孩子们可以了解到茶叶运输中的困难和茶叶对云南经济的重要性。
4. 《采茶歌》•歌词示例:拿着篮子来采茶,一片片绿叶儿夹。
小朋友手巧巧,采得茶叶笑哈哈。
这首歌曲是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通过歌唱的形式教会孩子们如何采摘茶叶。
通过唱歌的同时,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采茶的快乐和劳动的价值。
5. 《丽江古城》•歌词示例:丽江古城风光美,小桥流水人如织。
太阳下山,灯火通明,穿越时空的旅行。
这首歌曲介绍了云南丽江古城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歌曲的明快旋律和流畅的歌词,感受到丽江古城的美丽与神秘。
舞蹈配套除了以上的歌曲,幼儿园七彩云南儿歌还提供了相应的舞蹈动作。
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舞蹈,与歌曲相结合,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云南的文化魅力。
舞蹈动作示例:•《彩云之南》舞–动作1:双臂上下摆动,模拟飞舞的彩云。
–动作2:双手高举,向两侧伸展,模拟山脉的延伸。
民歌童谣篇一:常熟传统童谣经典吟诵常熟传统童谣经典吟诵叶黎侬1、常熟是民歌之乡,白茆山歌作为吴歌的代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熟的童谣也是丰富多彩。
说“徒歌曰谣”。
徒歌,无丝竹相和。
史书大多会收录童谣。
这样的儿童歌谣往往也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抗战时期,沙家浜阳澄湖畔的小麻子会有怎样的境遇呢?请欣赏。
小麻子,吃粽子,打碎一只小盆子,席(拾)着一粒西瓜子,炒炒一镬子,撒撒一裤子,阳澄湖里扣(去)汰裤子,碰着一个洋鬼子,一打打仔三棍子。
2、童谣在儿童教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小朋友从简单的音韵节奏到表达的有趣味的词意中获得快乐。
同时也可以看到隐含其中的传统的教育理念。
请欣赏和。
排排坐,吃果果,爹爹转来割耳朵,割只耳朵秤秤看,二斤半。
吃一半,剩一半,剩到明朝斋罗汉。
罗汉勿吃荤,带毛小鸡囫囵吞。
敲鼓柱,落鼓柱,鼓柱落了深沟里,撩也撩勿起,捞也捞勿起,挖也挖勿起,只好吃点小坑蛆。
3、童谣的自然发展也有一定的次序,依次而进,往往母亲会发挥相当的导向作用,学术上称为“母歌儿戏”。
这样的童谣是母亲或者大人一起参与其间的。
唱童谣时,家长和小孩子相对而坐,手和手拉在一起,然后边唱边模仿牵磨。
非常和谐的一幅天伦图。
请欣赏。
依呀呜,牵豆腐,牵个豆腐水露露,养个伲子棒柱大,步槛底下直钻过。
娘话道刚丢脱则吧,老子话道勿舍得个,牵牵豆腐也好个。
咕嗞咕嗞??4、儿童的认知阶段,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转而认识身外之物。
那就让我们去见识一下指纹吧,一双手,指纹的变化里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请欣赏。
一箩巧,二箩拙,三箩回勿转,四箩拖捧柱,五箩富,六箩穷,七箩相公,八箩长工,九箩撑黄伞,十箩十畚箕,堆满老宅基。
5、时光流逝,时光也许抓不住,但童谣却能回味那些岁月的馈赠。
把一至十月间的每个月的各自的特点都表述得很准确。
这首歌谣主要训练儿童的月令意识。
而民俗之纯也依然是贯穿其间的。
正月正,一朵梅花两盏灯;二月二,篇二:四川民谣童谣年级齐诵童谣:1、扯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
赞美古蔺家乡的儿歌古蔺,这个美丽的家乡,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素有“川南明珠”之称。
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更有许多美丽动人的儿歌,让人心驰神往。
古蔺的儿歌通常以山水和农田生活为题材,歌词简单朴实,旋律欢快动听,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儿童天真无邪的童趣。
比如《大山里的小花朵》,这首儿歌以描绘山中许多小花朵的形象,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歌词中有“大山上的小花朵,开在云雾间,五颜六色像彩虹,真是好看!”这样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野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古蔺的儿歌还有一些是以农田生活为题材的,这反映了古蔺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
《妈妈种瓜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歌词中描绘了妈妈辛勤耕耘、播种、浇水的过程,歌颂了妈妈的辛勤和爱心。
这首儿歌用朴实的语言和欢快的旋律,让孩子们了解到农田劳作的艰辛,也激发了他们的对家乡农田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古蔺的儿歌还有一类是以民间传说和神话为题材的,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
这首儿歌通过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情节,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园林艺术,同时也传递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类儿歌在幼儿园中常常用来教育孩子们传统文化和美德,深受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喜爱。
古蔺的儿歌不仅在本地广为流传,还通过广告、电视节目等媒体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些儿歌以其朴实动人的歌词和欢快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同时也传递了古蔺这个美丽家乡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区,这些儿歌都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娱乐和交流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人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蔺的儿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和乡土文化的丰富。
这些儿歌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还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意识。
它们是古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古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儿歌,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长久地传唱下去。
赶牦牛
爹,爹,你给我给个铁牛鞭,我给你赶个好牦牛。
人家赶上的好牦牛,
我们赶上的瘸牦牛。
瘸牦牛,拉椽椽,
人家拉上的好椽椽,
我们拉上的折椽椽。
折椽椽,盖房房,
人家盖上的好房房,
我们盖上的草房房。
草了草,娶媳妇,
人家娶上的麻媳妇。
麻了麻,养娃娃,
人家养下的好娃娃,
我们养下的土娃娃。
抱到天上夸去吧,
老鸦过来鹐死哩;
抱到路上哭去吧,
骆驼过来踢死哩;
抱到地下,
变成青蛙;
抱到房上,
月亮两个半月亮月亮两个半,
亲娘妈妈养了我,
后娘妈妈作践我。
我来了给我的爷爷说,爷爷的胡子一撅。
我来了给我的奶奶说,奶奶的勾子一跌。
我来了给我的爹爹说,爹爹长的个面耳朵,揪掉一个又一个,
下到锅里团团转,
舀到碗里油旋还,
咽着肚子里香得很。
拉者后圏臭得很!
梭罗罗树
梭罗罗树,吊擀杖。
养下的娃娃会放羊。
耳缝里听着狼吃羊,
翻起身来就数羊。
差的什么羊?
差的白()。
一撵撵到峨博里,
拾了些踢踢耳朵子。
再撵撵到干河里。
拾了些皮皮索索子,
望着望着怪着气,
拿到家里补皮裤。
打箩箩
打箩箩,揉面面,
舅舅来了做饭饭,
擀白面,舍不得,
擀黑面,舅舅笑话哩,
杀公鸡,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飞到草垛上,围下了一伙老和尚。
和尚和尚摇头头,
点脚板
点,点,点脚板,
脚板脑儿过三年,
三年三,讨花钱,
有钱的哥哥买着吃,没钱的哥哥挑出去!
搓捻捻
搓,搓,搓捻捻,
东门楼子西湾湾。
这个庄子是谁家?
是王家!
王哥王哥开门来!
开门干啥哩?
抓个你的花花狗娃哩! 狗娃儿还没有下哩。
娃们玩来
娃们娃们玩来,
天上掉下个羊来。
掉到谁家锅里了?
掉到张家锅里了。
你一碗,我一碗,
留下一碗接农官。
农官不扎红头绳,
我是天上的夜流星。
夜流星不拿花叶棒,
我是天上的一支虹。
天爷天爷大大下天爷天爷大大下,
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
爷爷吃了上不动山。
奶奶吃了把炕压塌。
嚎笑
嚎,笑,
嚎,笑,
嘴上掉了个白泡,
出门去了丢掉了,
上炕去了压烂了。
刮黄风,下黑雪
你一我一,双手合一;
你两我两,豆角子成双;
你三我三,三古路油伞;
你四我四,有饭同吃;
你五我五,插个红旗;
你六我六,去看舅舅;
你七我七,没有脾气;
你八我八,八宝菊花;
你九我九,双手提斗;
你十我十,张果老骑驴;
你十一我十一,跟上爷爷上坟去;你十二我十二,抱个芦花大公鸡。
刮黄风,下黑雪,
王母娘娘摘豆角,
摘一升,打一石,
十个骆驼驼不完!
精勾勾,坐板凳
精勾勾,坐板凳,
老鸦过来鹐眼睛,
眼睛鹐得红红的,
跟上奶奶上坟去,
半路上见了个驴蹄蹄,
拾上吧,脏得很,
不拾吧,香得很。
放到柜里,奶奶睡哩;
放到锅里,奶奶摸哩;
放到房上,变成娘娘;
扔到磨塘子里,格叽格叽推磨哩。
砂锅沙
砂锅沙,炒茴香,
大哥起来念文章,
二哥起来扫地方,
嫂嫂起来进厨房,
奶奶起来补裤裆;
这儿找,那儿找,
找不到那个大补丁,
爷爷的帽帽补上吧。
爷爷起来找帽帽,
奶奶吓得挤尿尿,
挤了半碗,卖了两串,
给爷爷买了个红缨大帽帽,爷爷戴上哈哈大笑了。
当格子当
当格子当,当格子当,
你搭梯子我上房,
上者房上瞭哥哥,
哥哥拉的白骆驼,
一拉拉者窑湾里,
妹妹要个毛蓝里,
今年的毛蓝贵得很,
喜鹊喜鹊喳喳
喜鹊喜鹊喳喳,
门上来个姑妈。
姑妈姑妈你坐下,
我给你说个唠叨话,
昔日有个清凉寺,
沙弥和尚把武习。
那一年,你一日,
乌云遮日妖魔出,
杀了和尚烧了寺,
灰堆上长出了一棵树,
夜长干,日长叶,
十年枝叶冒墙过,
柏香飘飘万家乐。
长城长,烽墩高,
来了一只鹁鸪鸟,
白日蹲树枝,黑夜咕咕叫。
咕咕叫,咕咕叫,
金钱财宝等着哩,
谁能修起清凉寺,
给他九井八涝池,
罗罗墩下去取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