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滴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27.99 KB
- 文档页数:2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液系纯中药抗菌剂,特别对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喜爱。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该药共405例,其中84例用药后5~10 min 出现全身发冷、颤抖、面色发白,皮肤无明显发绀,症状酷似输液反应。
考虑与输液速度有关,现将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双黄连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1 ml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405例。
其中年迈体弱,婴幼儿及心功能不全者共246例,滴速在40滴/min以下,无1例发生此反应。
青壮年及无心功能障碍者共159例,滴速在60~80滴/min,输完后出现此反应的共78例,其中20例未经治疗约经15min自行缓解,其余50例肌内注射抗过敏药效果不明显,此过程持续20 min。
给发生不良反应者再次静脉给药,滴速在60滴/min以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2 分析此反应出现在输液5~10 min后,虽有类输液反应症状,但不等于输液反应。
因为所用双黄连注射液为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产品,输液操作均是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的,一次性输液器在使用前均再次经过我院热原检查合格,药检葡萄糖注射液为合格产品,可以肯定无致热源。
滴速控制在60滴/min以下,无不良反应出现。
不良反应症状轻重与输液速度成正比。
故可以肯定此反应因滴速所致,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此反应药典无说明,文献报道罕见,故医护人员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一定要减慢滴速,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双黄连注射液主要用于各种急性感染,尤其对外感高热不退者、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者、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迅速见效。
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细粒沉淀,并注意澄明度,有沉淀或澄明度不好者停用。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良药,故为君药:黄芩苦寒。
长于清肺热与上焦实火,并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味苦,性微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表达邪,长于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二药共为臣药。
全方配合,药少而力专,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之功。
1药理毒理集抗病毒、抑菌、提高免疫功能为一体,功效明显强于其他抗病毒类中药剂。
1.1广谱抗病毒作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对流感病毒A1、A2,副流感病毒1和3,柯萨奇B组病毒Ⅲ型,单纯疟疾病毒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腺病毒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艾可病毒Ⅱ型引起的感染,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1]。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抗病毒作用不仅在细胞水平上得以证实,即能显著的抑制细胞病变和延缓细胞病变出现,在整体治疗水平上也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对柯萨奇病毒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有着较好的疗效。
双黄连抗病毒作用机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双黄连作用是多途径的,不仅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都有抑制作用[2]。
1.2广谱抑菌作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具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A群、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宋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喉杆菌、变型杆菌等6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3]。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双黄连注射剂为黄连、黄柏、黄芩、黄芪、金银花、连翘等中草药提取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剂型分水针剂与粉针剂,主要成份为绿原酸,芩苷和连翘酸等,具有广谱抗菌和较强的抗呼吸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等作用,具有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无耐药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有利于临床用药,现就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 过敏性反应1.1 过敏性皮炎赵氏等[1]报告2岁女孩因上感静滴双黄连10ml,静滴过程中,面部发红,全身出现充血性大小不等突出皮肤的皮疹,伴外阴水肿。
停止输液,对症处理2h后皮疹消退。
李氏等[2]报告5例成年患者因上感静滴双黄连粉针剂,用药10-30min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丘疹,轻者仅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重者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色丘疹,伴面部潮红瘙痒等。
停止输液对症处理,30min至1h后症状均渐缓解。
古氏[3]报告2例6岁和8岁男孩因上感给予双黄连静滴,分别约15min—20min之后出现红色风团,高出皮肤伴瘙痒,烦躁不安,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渐缓解。
王氏[4]报告成年男性因上感静滴双黄连注射液,约4min后患者颈部、胸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点状皮疹,并有发胀和痒感,脱敏治疗后,继续静滴约30min后,患者面部肿胀疼痛,双目难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并有躁热瘙痒难忍等症状。
立即停药,积极对症处理3d后,全身丘疹及面部肿胀渐消,继续治疗3d症状好转,1周后康复。
1.2 过敏性静脉炎毛氏[5]报告1例成年女性因上感给予双黄连注射6d后,患者自诉注射血管疼痛,皮肤发红。
停药后给予超短波照射理疗1d后,症状消失。
1.3 药物性高热张氏等[6]报告肺气肿患者以双黄连静滴,用药6d后,出现心慌、胸闷、气喘明显加重,T高达40℃,伴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代氏[7]报告7例男性患儿在静滴双黄连约30min后,均出现畏寒、发热、全身发抖、心率加快,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渐缓解。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成份】连翘、金银花、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每次每公斤体重60毫克,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临用前,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有患者呼吸系统可出现胸闷、憋气。
唇及指端发绀,四肢抽搐,严重时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个别出现血尿。
静滴时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血管刺激性疼痛,减慢滴速后症状可消失。
偶发为静脉炎。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可以与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先锋V)及激素类(地塞米松)等药物配伍使用,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本品与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产生混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沉淀并注意澄明度。
在葡萄糖注射度等PH值低于药典标准3.2时,溶解本品后易产生混浊或沉淀,切勿使用。
本品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静脉滴注过程中偶见轻微血管疼痛,减慢滴速后可消失。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可以与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先锋V)及激素类(地塞米松)等药物配伍使用,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静脉滴注过程中偶见轻微血管疼痛,减慢滴速后可消失。
【药理作用】经体外及动物实验,其结果显示,本品对包括引起肺炎的流感病毒(AI)在内的八种病毒,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在内的十二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具有解热和抗炎效应。
【贮藏】密封,遮光,置阴凉处保存。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3854【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地址:哈市哈双北路5公里处。
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一)【关键词】双黄连注射剂;过敏反应双黄连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无菌粉末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现收集了2005~2008年有关双黄连粉针剂静脉输注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完整的病例资料,现将其中6例典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过敏性休克患者,男,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00ml,10%葡萄糖液200ml,青霉素400万u,双黄连1.0g,分别静脉滴注。
青霉素皮试(-)。
青霉素静滴过程中患儿病情平稳;青霉素输完后静滴双黄连,进液约20ml后患儿突然烦躁,手足麻木,寒战、高热,测BP13/9kPa (1kPa=7.5mmHg)。
皮肤湿冷花纹,呼吸急促,口唇稍发绀,心率156次/min,律整,经抗过敏性休克抢救,症状缓解。
2呼吸系统反应患儿,男,2个月,诊断为气管炎(有青霉素过敏史)。
给予洁霉素0.2g 肌注,每日2次,口服小儿咳喘灵。
3天后症状不减,改用5%葡萄糖液200ml,双黄连300mg静滴,药物用至一半时患儿咳嗽,喘加重,4h滴完,患儿呼吸困难,连咳不止。
急吸氧,予以氟美松4mg肌注,症状明显缓解。
3胃肠道反应患者,女,36岁,因上感伴发热咽痛2天入院,给予双黄连粉针36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60滴/min,每日1次,共7天。
每于液体滴入约30min时,患者即感恶心,甚则呕吐少量黏液及胃内容物。
停用双黄连,恶心、呕吐未再发生。
4皮肤过敏反应患者,女,54岁,因急性支气管炎住院。
给予氨青霉素5g,双黄连粉针2.4g分别溶于10%葡萄糖500ml中,分别静脉点滴,每日1次。
用药前氨青霉素皮试(-),患者自诉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用药10天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面部呈水肿性红色斑片,渐向下扩展到全身,进而结痂,大片脱屑。
立即给予抗过敏治疗,5天后症状缓解。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简介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中成药,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乙肝等。
但是,双黄连注射剂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通过对其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双黄连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种类胃肠道反应双黄连注射剂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双黄连注射剂的味道和口感有关,这种药物较为苦涩,容易引起胃肠道刺激。
过敏反应双黄连注射剂的过敏反应相对较为严重,不过发生率并不高。
过敏反应的表现包括皮疹、瘙痒、哮喘、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过敏性休克。
肝损害双黄连注射剂也会引起肝损害,包括肝功能损害、黄疸和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此种情况可能与双黄连注射剂的成分有关。
其他双黄连注射剂的其他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主要包括头痛、头晕、口渴等轻微不适感。
原因分析加药过程中交叉感染双黄连注射剂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加药和混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就会导致注射剂中的细菌含量增加,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药品质量问题如果双黄连注射剂的药品质量不良,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物质或化合物,会引起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的问题用药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例如,注射的方法不正确,或者是用药的剂量不合理,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加强生产管理对于双黄连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细菌等问题进行加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控制成品质量严格控制双黄连注射剂的药品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药品添加和污染。
控制剂量在用药过程中控制双黄连注射剂的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确保注射方法正确注射方法正确也是预防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关键。
要求医务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注射方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结论综上所述,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有可能发生。
通过对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摘要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因此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时应了解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预防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
但在临床的用药当中时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结合文献就其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概述如下。
1 不良反应类型1.1 过敏性休克最早1min,最迟30min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肢端发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昏迷、四肢抽搐,皮肤黏膜紫绀;甚者可致死亡。
1.2 药物性皮炎双黄连注射液可引起多种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样药疹、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药疹,严重者可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
1.3 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嗳气、纳减或腹部持续性绞痛;腹胀难忍、口泛清涎、恶心欲吐、大便稀溏等。
1.4 喉头水肿双黄连注射液致敏反应可表现为卡他性黏膜性反应,主要症状为打喷嚏、鼻塞、咽部不适、呛咳、声音嘶哑、舌体活动受限、说话不清、呼吸困难,失声等。
1.5 急性左心衰有报道因静滴双黄连注射液突然出现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咯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双肺可闻喘鸣,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6次/min,心音低钝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1.6 精神症状因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可引起精神症状。
1.7 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有报道双黄连注射液20mL+青霉素800万u联合输液,30min后患者高热41℃,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
立即停止输液并抢救,恢复正常。
静滴双黄连针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黄秋云;叶宗希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6(018)006
【摘要】静滴双黄连针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福州市公费医疗第二门诊部黄秋云叶宗希双黄连针剂为新型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临床应用效果好。
但从1995年以来在应用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简介几种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一、几种常见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黄秋云;叶宗希
【作者单位】福州市公费医疗第二门诊部;福州市公费医疗第二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87
【相关文献】
1.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不良反应3例 [J], 王敏;赵春玲
2.静滴双黄连致不良反应6例分析 [J], 刘淑荣;许晓梅
3.静滴双黄连针剂所致不良反应 [J], 张继算
4.静滴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15例 [J], 翟向京
5.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报告 [J], 赵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