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有调研武汉抗战纪念馆筹建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117.96 KB
- 文档页数:1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讲解1.引言1.1 概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昌市的一座纪念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鄂豫皖地区发生的重要革命历史事件。
该纪念馆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的地区,鄂豫皖地区曾经是中国共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
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建立旨在通过展示馆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实物模型等,向人们生动展现鄂豫皖地区丰富多彩的革命历史。
馆内的丰富展览内容涵盖了多个时期的革命历史,从辛亥革命的起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展开,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作为一座历史博物馆,不仅致力于陈列展示,还以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史料资料,向观众传达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它承载着批判思考和深入学习的使命,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现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参观中,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和革命的艰辛。
这里不仅是一座展览馆,更是一座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念地。
通过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人们能够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增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热爱,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作为革命历史与现代社会的桥梁,始终秉持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宗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教育、反思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是革命烈士的丰碑,也是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的象征之一。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存在与发展,将长期激励和引领着我们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将会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和各个部分的组织方式。
下面是关于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讲解文章结构的一种可能描述:2. 正文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讲解文章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展览内容。
2018.1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第一次伟大胜利的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共中央长江局在这场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18年1月1日是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80周年(以下简称长江局)。
长江局从成立到武汉沦陷撤离结束,历时10个月。
在此期间,长江局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现特撰文以示纪念。
长江局的建立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开始。
9月23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武汉组织中共中央长江局,统一领导南部中国各省党的工作。
12月23日,中共代表团与长江局在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决定长江局由周恩来、项英、秦邦宪、叶剑英、王明、董必武、林伯渠(在西安)七人组成。
中共代表团、武汉“八办”开始在汉口安仁里办公,年底迁至旧日租界大石洋行,193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
长江局的业绩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长江局成立后,广泛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各地方实力派的工作,一时出现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各党各派各军各界人士团结抗战的局面。
1938年春,周恩来、叶剑英派张友渔到第一战区正训处开展对程潜的工作。
与些同时,在长江局、周恩来指示下,河南省委同商震、张钫、张轸、刘茂恩、于学忠、刘汝明、冯治安、何基沣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汝阳、洛阳、淮阳、商丘、南阳等专署专员,以及信阳、西华、扶沟、襄阳、桐柏、永城等县县长建立了合作抗日的良好关系。
1938年3月,周恩来、叶剑英派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身份赶赴徐州前线,直接会见李宗仁,建议李宗仁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打一仗,不但可以给日军以打击,还可以鼓舞士气人心。
武汉六渡桥6。
17大血案的概况(胡国基)武汉六渡桥617大血案的杀人凶手概况原武汉工艺雕刻厂职工:胡国基前总书记江泽民号召年青人要了解文革这一段历史,特转贴这一资料。
1967年6月17日,大白天,造反派学生四十余人,到汉口声援被百万雄师围困的大学生宣传据点“民众乐园”,他们乘坐的卡车行至汉口六渡桥铜人像(孙中山铜像)附近,被早已埋伏在此的百万雄师堵住,司机被凶手用太平斧先行砍死,嗣后百万雄师武斗人员对车上赤手空拳的学生进行屠戮,用长矛等武器当场杀死学生二十余人,这是武汉市在文革期间第一场有组织的杀人事件。
死者主要是武汉钢铁公司一技校的学生,友谊路中学的学生和一冶的工人,伤者后来据说是转送到武汉市三医院。
武汉七二○事件过后,因为凶手多数是武汉工艺美术公司人员,因此公司机关造反派组织“机关红司”的徐铁铏,派顾秀清和李甦亲自找到武汉工艺雕刻厂的胡国基,商定组成专案组,联合进行“617血案”的调查工作,担负追查杀人凶手的责任。
专案审查的时间是1967年的8-10月份,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查清楚了百万雄师江汉公园支队的真凶和指挥头目,给每个主要的杀人凶手都设立了专门的案卷。
全部案卷材料原来存放在胡国基家中。
在后来当权派发动整造反派的“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北决扬”运动中间,胡国基被那些罪行累累的当权派非法关押,并派人多次抄胡国基的家,相关人员从胡国基家里抄家搜走全部凶手案卷,丢进伙房的大灶里烧毁了。
他们的罪行不可能跟随一把火而消逝,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人没有得到正义的惩罚。
现在的这一名单是胡国基根据记忆写下的,留给后人,并公之于世,让他们多少受到一点点世人的谴责,算是告慰死者的上天之灵,也想对苟活者的良知和血性做一点检验。
关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的标题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场所,旨在纪念八路军在武汉的活动,向人们展示革命斗争的艰辛和八路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这座博物馆通过展览,文物收藏和教育活动,为参观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八路军在武汉办事处历史的机会。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办公地点。
这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物保存完好,展示了八路军在武汉的活动和生活条件。
参观者可以参观展览厅,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以及了解八路军在武汉的策略和军事行动。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我们可以了解到八路军如何组织地下活动,与日寇作战,以及他们在武汉地区的重要影响。
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介绍了八路军的组织结构,领导人和战略战术。
此外,展览还包括八路军在当地与群众合作的情况,以及他们在日寇侵略下保护民众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努力。
除了展览之外,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还组织了各种教育活动,如讲座,座谈会和研讨会,以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八路军历史的了解。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人们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八路军的优良传统。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场所,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观这个纪念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八路军在武汉的活动,对抗日寇的英勇斗争,以及他们为实现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激励人们为国家发展和繁荣奋斗的精神引领者。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们可以追溯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个纪念馆的存在将永远铭记着我们的革命历史,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将继续推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工作,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珍视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王震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作者:郑家真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7期郑家真今年是北大荒开发建设67 周年。
历经三代北大荒人的不懈奋斗, 昔日漠漠大荒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而这一切,是与北大荒开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王震分不开的。
抚今追昔, 作为老北大荒人, 我们深深怀念着他。
率“铁兵”挺进三江平原1954 年6 月, 铁道兵司令员王震赶到小兴安岭林区汤旺河畔的洪山车站, 他先向整装待发开赴鹰厦铁路前线施工的第五师官兵作了动员, 随即看望了集结待命的800 多名即将退伍的官兵。
这些人多数是四川、贵州籍的战士,因四川人太多, 贵州又太穷, 都不愿回家, 王震便对他们说:“留在北大荒办农场好啊, 我过去带三五九旅在延安南泥湾开荒, 毛主席表扬我们, 党中央称赞我们是边区‘发展经济的前锋’。
那首《南泥湾小唱》, 唱了十多年了!再说新疆开发才4 年, 眼下有了8 个农业师和43 个农牧场, 硬是把荒滩变成了绿洲。
这里呢?北大荒, 地势平坦, 一马平川, 黑土层厚, 雨量充足……是个兴办机械化农场的好地方呀!”第二天, 王震在广场上向准备复员转业的官兵作了开荒建场的动员报告后, 并专程赴哈尔滨拜访了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
欧阳钦说:“你去的汤原还不是大荒原。
大荒原在三江流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形成的冲积平原。
那里荒草齐天, 渺无人烟, 光密山县那一带荒地, 就够你开发的了。
它相当于好几百个南泥湾哩!”王震面露喜色说:“我带兵进你的地盘,欢迎不?”欧阳钦说:“ 我双手欢迎。
你要是去密山, 就会看到县城火车站前立着一个三五九旅烈士纪念碑。
战士为解放密山献出了生命, 如今在流过血的土地上屯垦建场,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王震回到第五师师部所在的汤原县营地, 对第五师副师长余友清说:“办农场的事就这样定了, 你带领先遣队去密山、虎林一带亲自踏查, 今年冬天就进去, 明年好开荒生产。
你们师是铁道兵部队打头阵的, 是去点火的, 得搞个样子, 以后要大发展, 要‘母鸡下蛋’!”余友清遵照王震的指示, 带领先遣组踏查了王震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2篇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上)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纪念馆,其意义在于纪念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该纪念馆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展览内容等方面的信息。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前往中国第一大农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必经之地武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技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假山。
该假山以武汉作为革命重镇的地理特点为创作灵感,将武汉三镇(汉阳、汉口、武昌)的山势、水势等元素融入其中,象征着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纪念馆内部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具有独特的主题和展示内容。
其中,主展厅以陈列革命历史文物为主,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先驱人物的事迹和中国各地爆发的起义运动等,向观众展示了辛亥革命的全貌。
展厅内的文物包括青铜器、古代武器、历史文书等,这些文物生动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英勇斗争。
除了主展厅外,纪念馆还设有特展厅和教育基地等。
特展厅经常举办临时展览,聚焦于辛亥革命的某一方面或个别先驱人物的生平事迹,以期更细致地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
教育基地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的场所,通过现场讲解和互动式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总体而言,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
它通过展示革命历史文物,向人们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重要历史。
同时,纪念馆还通过专门的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
总的来说,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展览内容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武汉市红色遗址现状调查报告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调查发现,武汉革命遗址遗迹级别高,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武汉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中共中央迁到武汉,一批中共领导人也来到武汉。
在武汉保存下来的众多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中央领导人故居,以及在武汉召开的中央级会议等旧址。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带有标志性重大事件的遗存,在武汉都能找到光辉足迹:除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外,武汉在建党时期,有董必武、陈潭秋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旧址,京汉铁路大罢工旧址;解放战争时期,有刘邓大军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二纵独立旅攻克李集时牺牲的将士修建的纪念碑等等。
据调查,武汉党史遗址总数175处,其中,党史遗址遗迹146处,其他遗址遗迹29处。
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50处,重要历时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7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0处,烈士墓19处,纪念设施30处。
2011年7月,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起了以“发扬辛亥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为主题的寻找红色遗址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队员们查阅相关资料,走街串巷,走访各地居民,探访出一条武汉革命遗址的红色路线。
针对这些红色遗址的现状,我们可作如下分类:第一类重要历史事件和机构旧址及纪念馆这类遗址主要分为革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旧址和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事件而修建的纪念馆以及某些革命领导的故居,供后人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当时的革命背景和发生及发展过程,例如,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八七”会址纪念馆以及保存完好的毛泽东旧居就是这一类遗址的典型。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地处武昌中华路街都府堤“农讲所红色旅游区”。
1927年3月7日,在董必武的支持下,毛泽东等人在当时的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恽代英、李立三、瞿秋白、方志敏、彭湃、夏明翰等一批共产党人在此讲课和演讲,培养了一批有马列主义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能领导农民运动的优秀干部,农讲所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民运动的摇篮”。
武汉红色遗址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报告通过对武汉市红色遗址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搜集,对武汉市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对武汉市红色遗址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调研,发现在武汉市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红色遗址,其中包括革命旧址、纪念馆、纪念碑等多种形式。
这些遗址充分展现了武汉市在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和丰富人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对武汉市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遗址的保护工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将这些遗址纳入到了文物保护范围内,并进行了修缮和整治工作。
同时,还利用这些遗址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
最后,我们对武汉市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红色遗址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创新性地将红色遗址和现代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提升这些遗址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要加大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这些遗址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综上所述,武汉市作为具有丰富革命历史的城市,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武汉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革命遗址。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红色遗址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这些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激发公众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纪念活动等形式,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遗址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将红色遗址打造成为具有教育意义和感召力的纪念地。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红色遗址的科学保护和修缮工作,注重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以确保这些遗址能够历久弥新。
在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时,应该注重历史原貌的保留和再现,力求在保护的同时不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