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断及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50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1. 确认心律失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脉搏是否快速或缓慢、规律或不规律。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采取行动。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说明患者的情况和怀疑的心律失常症状,以便他们提供指导并尽快派遣救护车。
3. 让患者保持安静:安抚患者情绪,让其保持安静躺下,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4. 检查呼吸和循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5. 给予氧气:如条件允许,给予患者纯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6. 不要尝试除颤:除颤是一种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的治疗方法,不应在无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尝试。
7. 协助救护人员: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尽可能提供相关信息和协助,如患者病史、用药情况等。
8. 避免诱发因素: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刺激性饮料、咖啡因等。
以上是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但请注意,在处理心律失常情况时,尽量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以上方案仅供参考。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诊治疗鲁中凡定义: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称为恶性心律失常,也叫致命性心律失常。
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室性颤动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类: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
病因:房室双径路及房室旁道(占90%)、器质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不良嗜好(烟、酒、咖啡、浓茶)。
心电图表现•频率在150—25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群大多保持窦性心律时形态•逆行P波,P与QRS保持固定关系•突发突止,通常有房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延长。
治疗:直流电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间过长或药物治疗无效。
禁忌:已应用洋地黄。
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器质性心脏病。
1、兴奋迷走神经:深呼吸、刺激咽喉、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
2. 维拉帕米:5mg iv,2-3min内;必要时15min后重复一次。
5ug/kg·min ivdrip 维持。
(病窦、心功能不全、宽QRS未确诊时,禁用或慎用)3. 普罗帕酮:35-70mg(1-1.5mg/kg)加40-60ml液体iv,5-7min iv完。
无效后20min后再加量35mgiv。
转复后0.5-1mg/min ivdrip维持。
总量不超过280mg(350mg)。
(负性肌力、抑制传导)4、腺苷:6-12mg快速iv,或ATP 10-20mg。
副作用:胸闷、面红、窦缓。
半衰期短(6s),可重复。
(严重窦缓、哮喘禁用)5、β-b:普萘洛尔2-5mg iv,20-30min后可再5mg iv。
艾司洛尔2.5-5mg iv。
禁忌:心力衰竭、低血压、哮喘。
6.西地兰:合并心力衰竭时首选,0.4mg iv,起效慢。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特开展本次恶性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演练地点我院急诊科四、演练对象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护士长、科室主任五、演练背景患者,男,45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
入院后,患者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情危急。
六、演练流程1. 病例报告与启动应急预案(1)值班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2)医生接到通知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为恶性心律失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救治(1)医护人员迅速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类型。
(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3)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
(4)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 病情观察与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
4. 沟通与协调(1)及时向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2)与相关科室(如心内科、ICU)进行沟通,协调患者转诊。
5. 演练总结与反馈(1)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
(2)对参演人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七、演练内容及要求1. 病例报告与启动应急预案(1)要求值班护士在接到患者病情变化通知后,立即报告医生。
(2)要求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恶性心律失常。
2. 紧急救治(1)要求医护人员在紧急救治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病情观察与记录(1)要求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
(2)要求医护人员在记录过程中,注意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4. 沟通与协调(1)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2)要求医护人员与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协调患者转诊。
三甲医院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吸氧。
二、描记全导联EKG和长Ⅱ联EKG,确认诊断,准备心电监护仪和除颤器。
三、建立静脉通道。
四、查血气、电解质、心肌酶。
五、紧急处理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阻滞:遵医嘱纠酸、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静滴,通知普内科会诊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2.房颤、房扑: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电复律。
3.室上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甲氧胺、β-受体阻滞剂、异博定、洋地黄。
4.室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β-阻滞剂、电复律。
5.尖端扭转型室速: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6.洋地黄中毒:用苯妥英钠。
7.纠治低钾低镁血症:支持疗法并纠正水酸碱失衡加强监护。
8.营养心肌药物。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以及心律不整等病症。
这些病症可能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急诊科中,对于急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至关重要,接下来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一、室速室速是指由心室产生的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
在急诊科急性心律失常处理中,对于室速的处理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控制:对于症状明显的室速,应考虑使用药物进行快速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当室速持续时间较短或患者病情较重时,应考虑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处理基础疾病:在治疗室速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治疗,如控制心肌缺血、降低心室负荷等。
二、室颤室颤是一种高度紊乱的、快速而无序的心室活动。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科中对于室颤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电复律:室颤是一种需要立即进行电复律的紧急情况。
应该立即采取除颤设备进行除颤,并尽快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2. 心脏衰竭支持:同时,对于室颤引起的心脏衰竭,急诊科还需提供有效的心脏衰竭支持,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节律快速不规则,心室率不稳定。
对于急诊科中的心房颤动患者,处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室率过快的情况,需要采取药物来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存在较高的栓塞性并发症风险,所以对于适合抗凝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凝治疗。
四、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加快,心律逐渐加快超过100次/分钟。
在急诊科中,窦性心律过速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