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1
- 格式:docx
- 大小:19.10 KB
- 文档页数:6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和主旨。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诗词学习历史、文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时间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诗意和主旨。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诗词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冬夜读书示子聿》。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陆游及其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节奏、韵脚。
3. 解析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理解诗意。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4.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鉴赏诗词。
(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2)学生谈收获,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
6.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2)写一篇关于读书心得的短文。
7. 板书设计: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读书重要,珍惜时间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鉴赏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诗句意境的感悟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和主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和主题,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期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和主题。
2.2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典故。
3.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4.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陆游及其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讨论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解决学习难点。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释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5.5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文的节奏和情感。
5.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5.7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抄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并认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和主题,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6.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7.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两个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中经验理解“鲜见”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并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
3. 感受诗句优美的意境,产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
自古以来,有许多品德和学业俱佳的读书人被载入史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朝的著名诗人陆游写给他小儿子的一篇劝勉诗。
教师板书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朗读情况。
出示投影片,抽个别学生朗读,集体评议。
3. 各自轻声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4. 反馈交流:(1)指名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2)投影出示表格,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知道诗人是位父亲,在冬夜读书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来教育自己的儿子的。
那他的感想是什么呢?再读读全诗,用心体会。
三、细读诗句,理解意思。
1. 自由朗读诗句,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学生边读边思考)2. 集体交流:(1)教师出示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意思的理解:同学们真棒!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经验,你们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确实,“学问”就是指读书学习,“无遗力”是说做学问的时候是尽自己的全力。
在冬夜读书的过程中,诗人看到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且是不分昼夜的,这是古人为了学习不知疲倦、奋力进取的精神。
那么作为我们今天的学生为了学习也应该“无遗力”,拿出自己的“少壮工夫”来。
现在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相信自己的感受就更深了。
(学生齐读)(2)还有哪些同学有不同的理解?出示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领悟诗中蕴含的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传达的实践出真知的哲理。
2、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沉的父爱。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诗中的道理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夜,当你们都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在灯下刻苦读书,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南宋的诗人陆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诗歌。
3、理解诗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重点理解以下字词:“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诗句的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背景介绍《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冬夜读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儿子的教诲。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韩愈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点。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2.1.1 课文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韩愈的文风,体会冬夜读书的意境。
2.1.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1.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思考。
2.2 教学步骤2.2.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韩愈的文风。
2.2.2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2.3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分享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读书重要性的短文。
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电子版的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标注。
4.1.2 相关资料:收集与韩愈及其作品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4.2 教学工具4.2.1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4.2.2 笔记本电脑:用于展示电子版的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5.1.1 第1-2课时:课文朗读、解析和讨论。
5.2 时间安排5.2.1 第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共计90分钟。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喜欢古诗词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内容理解。
2. 诗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古诗词鉴赏指导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诗文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诗文的意义和情感。
(2)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优美句段。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出理由。
5. 诗歌朗读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文。
(2)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并尝试背诵。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诗文,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教师推荐一些与《冬夜读书示子聿》主题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
2. 比较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冬夜读书示子聿》与其他古诗词在主题、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一、教案基本信息《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儿子子聿的关爱和期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诗句,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并理解诗文内容。
2. 体会作者的关爱和期望。
难点:1. 诗句的背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朗读。
1.2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诗文2.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2.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寓意,体会作者对子聿的关爱和期望。
3. 感悟启示3.1 学生分享从诗句中汲取的启示,如勤奋学习、热爱读书等。
4. 背诵诗句4.1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句,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2 学生展示背诵成果,互相鼓励、评价。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背诵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句。
2. 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和启示,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够背诵诗句,并掌握其含义。
3. 学生对于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文文本。
2. 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4. 课后作业的模板或指导。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避免只是机械地背诵。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5套)《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1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在冬天的夜晚读书时生发了感想,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小儿子子聿,全诗的主要内容是他要求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努力,才能在长大后有所收获,同时他还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在学习时不光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十分的注意亲身的实践和感受,要在实践中去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经验。
全诗通过文言的形式写出来的,所以教学时应当说和白话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个生字“聿”,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读书要从小开始努力和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锻炼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步:我设计了一个复习的过程,让孩子们背诵一下之前在课堂内外学过的诗,向他们复习介绍一些诗人,同时在复习一下今年刚刚学的《示儿》,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我设计了指导朗读一个环节,让学生们知道古诗的朗读方法并尽量读好古诗,还让他们明白古诗的压韵和朗读要有节奏这一特点。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地朗读,解决字词的读音一关。
第三步:引导大家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主要抓住“示”“遗力”“始”“终”“浅”“绝知”“躬行”等关键词的理解,特别是在学生在理解有困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以已知的知识,通过组词,对比找出最好答案,从而代入诗句来理解,对于一些自己实在没法解决的就还可以通过工具书来解决等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理解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在部分学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以后,我就让学生们充分地说,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说一下,力求做到全班同学都能够真正理解和说出诗句的意思,为下面的揭示诗的含义做好准备。
因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四步:我就让孩子们从每句话中结合实际来说可以得到什么体会,指名说说,最后通过写一写的方法,让大家知道从全部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重要性的阐述。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重要性的阐述。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
(2)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2. 学生准备:(1)预习《冬夜读书示子聿》,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2)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等。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抽象概念。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5.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 写一篇关于读书心得体会的短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1一、设计思路《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四、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法作品、投影仪、《悬梁刺股》Flash六、教学过程(一)�p轻松谈话,巧妙揭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书法作品,(先出示后粘贴于黑板)你觉得这上面的字写得怎么样?(生畅所欲言)它是顾老师的一个学生写的,几年前,这个学生就特别喜欢欣赏字帖,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反复阅读字帖,但是她写的字却非常难看。
有一天,我送她一首诗,读过之后,她恍然大悟,从此,这个同学变了,再后来,她就能写出今天这样的作品呢!1.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她所写的内容,有这么神奇吗?赶快读读吧!(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2.对于这首诗,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呢?(预设: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二)�p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内涵。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前准备:今日古诗:《劝学》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诗人的名字。
有这样一位诗人,你知道是谁吗?【课件出示】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交流:陆游【课件出示】
2、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他写的一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生背诵,师板书:示儿)【课件出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
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
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则常被世人津津乐道【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对比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1、对比一下,这两首诗从题目上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讲解:子聿,陆游的幼子。
)
交流:相同点:都有“示”字,都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的。
不同点:“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示”不仅有“把事物摆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更含有“指示、训示、教育”的意思。
【课件出示】
2、从题目上你还知道了什么?(交流)时间:冬天的一个夜晚;诗人在读书时生发了感想……
3、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诗人陆游非常爱看书。
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
于是,写了一首诗来教育小儿子。
4、再读课题。
过渡:陆游教育小儿子子聿了些什么呢?
三、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课件出示】自学古诗:(1)读通顺、流利;(2)以小组猜猜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试着解释诗句意思,做出简单的批注。
2、检测朗读。
个别——集体
四、深入理解,交流感悟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重点字词意思:【课件随机出示】
①“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②“遗”: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③“始”:才。
(2)诗句意思【课件出示】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联系实际:
A、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B、你知道哪些人都是青少年时代花费了工夫,到后来取得了成就呢?(王羲之、岳飞、玄奘、司马光、包拯、唐伯虎……)
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比如我们以前在学习《滴水穿石》这一课时,认识了一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5)小结: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板书: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6)齐读前两句,边读边想诗句意思。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重点字词意思:【课件随机出示】
①“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②“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③“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2)诗句意思【课件出示】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联系实际:
A、历史上曾经发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动人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
【课件出示】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B、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C、教师启发: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
D、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课件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俗语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出真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古波斯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子思
(4)提示:“觉”“绝”音同义不同,写得时候要注意。
(5)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后两句中陆游告诉小儿子子聿一个什么道理呢?
交流小结: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板书:真正的学问=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6)齐读后两句。
五、整体把握,熟读背诵
1、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教师随机检测学生对于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3、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1)听范读。
(2)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古诗吧。
4、快速背诵。
5、总结全诗,点明这首古诗与课前诵读的《劝学》都是寓理诗,告诉了人们一些道理。
六、课堂检测【课件出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儿子子聿。
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
(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
(2)一个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这句诗。
与“实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七、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默写这首古诗;
2、读一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真正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