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登记表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高危儿管理规范与指南最新版本年限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在妊娠期、分娩时及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小儿脑成熟障碍,可能出现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癫痫、行为异常及视、听障碍等严重后果的小儿。
有以下情况者可诊断为高危儿:1、母亲或宝宝存在高危因素: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宫内感染病史、早产或过期产儿、极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延迟消退、颅内出血史、手术产儿(如剖宫产、臀位助产、胎头吸引或产钳)、双胎和多胎、惊厥。
2、新生儿的兄姐有严重的新生儿病史或新生儿期死亡。
3、母亲有妊娠中毒症、妊娠感染、妊娠高血压、孕期贫血、先兆流产、及有毒化学物放射线室内装修污染等接触史。
高危儿管理对象(1)早产(胎龄< 37周)或低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 2500克)(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管理方法(1)登记管理:乡镇卫生院为尤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母子保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
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登记表”转诊至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并进行随访。
(2)专案管理:儿保科高危门诊负责接诊高危儿童,并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纳入到专案管理。
(3)结案与转诊: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
儿保科对于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转诊到康复科进行诊断和早期干预。
专案管理内容(1)监测次数:儿保科高危门诊应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每季度至少1次,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育监测密度。
(2)监测方法:应当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如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DDST、DST等)以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评估。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要点今年8月份我院对各乡(镇)卫生院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进行了督导,并结合2010年10月份以来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情况看,各地对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工作还很不规范。
一、各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一)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因妇幼卫生公共项目重点放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大部分的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但工作发展不平衡,有派人参加《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健医师培训班》学习的卫生院,在开展儿童系统管理中工作做得较好,儿童保健门诊工作量较大的有城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岩前、桃溪、万安、中山等卫生院,其余卫生院儿保门诊体检量少或无。
大部份乡镇还是没有按新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二)对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方面各乡镇卫生院儿保科因门诊体检数少,筛查的高危儿数也较少,高危儿筛查率低,并且单一。
普遍存在无高危儿筛查登记表,高危儿专案管理表薄卡填写不规范。
各乡(镇))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及追踪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填写表格不规范,有缺项、漏项,如未填写患儿姓名、保健指导内容、联系电话等。
2.对高危儿诊断的疾病名中有出现“营养不良”等不属于高危儿的疾病范畴。
3.保健指导内容无填写或填写不规范,没有起到对高危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4.对高危儿转归后未能及时结案转归。
5.部分乡(镇)还在使用旧版的体弱儿管理表等现象。
二、规范儿童系统管理和高危专案管理工作要求(一)使用新的体检表《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已于2010年9月份重新制定并下发。
要求全部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统一使用新的《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18月龄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8月龄以上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男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女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还没有使用新的体检记录表应尽快更换使用。
(二)规范填写健康体检表记录1、《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要注意填写访视的时间、次数。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辖区各医疗助产机构: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根据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高危儿童的管理服务,不断提高我县高危儿童的管理工作水平。
附件:1、《***高危儿童专案管理方案(试行)》2、***高危儿转诊存根、通知单、反馈单3、***高危儿转接诊登记本4、***高危儿专案管理记录表5、***高危儿专案管理登记册6、***高危儿信息报送表7、***高危儿管理理质量督导、考核表8、***高危儿筛查管理流程***卫生计生局2018年8月18日附件1:***高危儿童专案管理方案(试行)为促进我县儿童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质量,加强高危儿童的管理,特制定我县高危儿童专案管理方案。
一、目的:制定本方案是为了提高对高危儿童的发现率、及时管理率、转归率,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一)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方案监督管理。
(二)县妇幼保健院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及业务指导。
(三)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均为高危儿筛查机构。
(四)***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高危儿的定点转诊和治疗医院。
各类机构主要职责。
1、县级医疗机构职责:(1)负责本单位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2)开设高危儿专科门诊,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高年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座诊,接受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转诊的高危儿,做好接诊及登记工作。
(3)对转诊高危儿进行体格、运动、心理等发育情况评估,对伴有神经精神、运动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提出干预指导意见。
填写“高危儿诊疗反馈单”报送长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备案。
(4)有条件的单位应成立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训练中心,开展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早期及综合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
(5)在日常门诊中开展高危儿筛查工作。
2、县妇幼保健院职责:(1)负责县、乡级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市高危儿管理方案高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对高危儿矫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健康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进一步做好高危儿管理工作,保障儿童健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1.定期对高危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高危儿童的体格和心理行为发育水平;2.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高危儿童健康发展;3.及时消除影响儿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不利因素;4.早期识别高危儿童的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二、高危儿管理对象和范围(一)对象:辖区范围内0-6岁儿童中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儿。
(二)范围:1.按高危因素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
2.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三、高危儿的管理程序(一)高危儿的筛查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社区或村级医疗保健医生的新生儿访视或者“4、2、1”体检筛查出高危儿,同时在《母子健康手册》的封面上做出高危儿的标识,以便引起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视。
(二)登记、管理、转诊与追访1.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儿均要专册登记(见附件1:市高危儿登记表),及时列入专案管理。
2.Ⅰ类由乡镇卫生院(社区)进行登记管理,Ⅱ类转诊至县区级妇幼保健院,Ⅲ类转诊至市级妇幼保健院。
3.实行首诊负责制,对筛查出的高危儿6月龄内每月检查一次,6月龄至12月龄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到2岁每3个月检查一次,2岁以上6个月检查一次。
可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少检查次数,由高危儿门诊的医生进行随访。
4.分析每例高危儿病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矫治。
应给予早期干预、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5.如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送到上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转出与接诊时应及时填写转诊单(见附件2:市高危儿转诊单),转诊单分为三联,其中第一联做存根保存,二、三联由家长携带到转诊单位,就诊时医生留下第二联,贴在门诊病历后面,并填写好第三联请家长携带送回转出单位。
高危儿干预方案计划(修改版)根据___和财政部颁布的文件以及房县的妇女儿童保健体系建设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为了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发展,房县实施了对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旨在及时发现高危儿,逐级转诊,动态管理、有效干预、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质量,达到降低婴儿死亡率的目的。
筛查高危儿(包括高危胎儿和新生儿),并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提高管理率、治疗率、转归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高危胎儿的干预对象包括高龄产妇、低龄产妇、孕母有异常孕产史、孕期合并内科疾病或并发症、妊娠合并性病、有致畸因素的孕妇及家属。
高危新生儿的干预对象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或多胎、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以及遗传代谢疾病、母亲有患有残疾并影响营养能力者等。
高危婴幼儿的干预对象包括中重度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肥胖等。
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的干预对象包括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和发育偏异。
通过这些干预措施,房县旨在提高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可以监测儿童在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等8项行为发育指标。
了解儿童在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在相应的月龄未通过,就提示可能存在发育偏异。
通过表5中的儿童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可以检查每个月龄段是否存在发育偏异。
儿童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等。
服务流程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儿科(保)医生接诊,筛查高危儿并填写表1高危儿管理登记表。
然后上报乡镇卫生院,卫生院汇总登记上报至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