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气象灾害的手段。
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手段入手,探讨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概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指利用人工手段改变大气环境,以影响天气和气候,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包括人工降雨、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技术手段,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或云系结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原理主要包括云的物理过程、云的微物理过程和大气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
在云的物理过程中,通过向云中喷洒云雾剂或冷凝核,可以造成云中的水汽凝结和成云,从而促进降水的发生。
在云的微物理过程中,通过改变云中的微小水滴的半径,可以促进云滴的凝结和增长,使降水发生。
在大气环境条件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增雨作业需要有较高的大气湿度和低层垂直运动,以促进云系的形成和增长。
这些原理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手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降雪等多种技术手段。
人工增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
人工增雨是通过向云中喷洒一定类型的云雾剂或冷凝核,促使云中的微小水滴凝结和成云,从而促进降水的发生。
人工防雹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抗冻核或冷凝核,改变云中的冰核数量和结构,减少或抑制冰雹的产生。
人工降雪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抗冻核或冷凝核,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和成冰,从而促进降雪的发生。
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工增雨等手段,可以调控降水的时空分布,减轻干旱或洪涝灾害的影响。
在干旱地区,人工增雨可以补充土壤水分,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灌溉水源。
在洪涝地区,人工增雨可以减少持续降雨的强度和时长,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方式及应用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自然气象系统中的某些过程或参数,以达到调节天气或降雨的目的。
它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干旱:人工影响天气可以通过增加云量或降雨来解决干旱问题。
常见的方式包括云种植、雾化减温、云雾增强等。
通过人工增加云量,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和强度,从而有效缓解地区的干旱状态。
2. 防止洪水:洪水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通过定向降雨或改变降雨时机来减少降水量,从而减轻洪水的危害。
人工降雨还可以引导降水集中在某个地区,减少水灾的范围和影响。
3. 减少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暴雨和冰雹是极端天气事件,对农田、城市和人民生活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通过改变云构态和降雨过程,减缓降雨速度或改变雨滴的大小,从而减少暴雨和冰雹的发生。
4. 舒缓高温天气: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更为危险。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通过雾化喷雾、增加云量等方式减轻高温天气的不适感,降低气温,提供一定的舒适度。
5. 阻止冰雪灾害:冰雪灾害对交通、电力和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通过改变降雪形态、降雨时机或降雪量来控制冰雪灾害的发生,减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精确度不高、影响范围有限等问题。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掌握和应用将会更加成熟和广泛。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和实验,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并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服务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天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在现代社会,人工影响天气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话题。
人们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来改变天气的现象,以期望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将从略论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应用、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们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改变大气环境条件,从而影响天气的现象。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降雨、云雾消散、减灾救灾等。
人工降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
人工降雨主要是通过人工干扰大气中的水汽的运动和凝结,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最终促使下雨。
通过控制气象条件和云层的物理化学过程,实现人为干预天气的目的。
1. 增雨人工降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缺水地区。
在干旱的季节,适时的人工降雨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不仅可以解决因干旱而导致的农作物缺水歉收问题,还能够改善土壤墒情状况,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2. 防雹在一些冰雹频发的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也可以用来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
通过人为干扰云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减少或消除降雹过程,减小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3. 控温在一些寒冷地区,人们也可以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来控制气温,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季节。
通过增加温度,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解决气候条件不利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在干旱和高温的地区,人工降雨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湿度。
它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在降雹的地区,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来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
通过人工技术手段,人们可以控制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分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指人们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技术手段,可以对天气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影响的活动。
在气象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天气,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及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作用机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的热量和湿度分布,从而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形成过程。
在云雾处理中,通过喷洒云雾处理剂或者电磁辐射的方式,可以改变云雾中的微物理过程,促使云雾消散或加速降水的形成,达到减少大雾对交通和生产的影响效果。
在人工降雨中,通过喷洒促降剂或人工激发降水的方式,可以改变云中水滴的凝结和降水形成过程,促使云中的水滴在较短时间内降落到地面上,减少干旱和缺水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防雹作业中,通过释放云中的过冷水滴或者喷洒防雹火箭,影响云中的水滴凝结过程,降低雹子的形成率,减轻农作物和建筑物受到的损害。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通过调整天气,减少干旱、水灾、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在干旱地区,通过人工降雨可以提供水源,解决缺水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在洪涝地区,通过调整降雨量和强度,减少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降低洪水对农田、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2. 保障农业生产。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通过调整天气,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干旱地区,适时人工降雨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水源,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在雹灾频发地区,通过防雹作业可以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损失,保障农民的收入。
3. 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通过调整天气,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一、引言人工影响天气,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手段,改变或控制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气象灾害的防治、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涉及到大气物理学、云物理学、气象动力学等多个学科,本文将从这些学科的角度,探讨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
二、云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云物理学是研究云的形成、演变和降水过程的学科。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云物理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方法之一是云雾消散,即通过释放人工催化剂或云中的颗粒物,改变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的大小和浓度,从而促使云雾消散。
这种方法利用了云物理学中的凝结、蒸发、降水等过程,通过改变云中微粒的特性,影响云的形成和稳定性,从而实现云的消散。
三、气象动力学与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动力学是研究大气运动的学科。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通过改变大气运动,可以影响天气的形成和演变。
例如,人工降雨是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等参数,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滴,并逐渐增长为降水粒子,从而实现增加降雨的目的。
这种方法利用了气象动力学中的大气稳定性、辐射传输、湍流等过程,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实现对天气的影响。
四、大气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的性质和现象的学科。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通过改变大气中的物理性质,能够影响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从而影响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人工增雪是通过在云中投放冰核,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为冰晶,进而形成降雪。
这种方法利用了大气物理学中的凝结过程,通过改变云中冰核的浓度和大小,从而实现增加降雪的目的。
五、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气象灾害防治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可以用于减轻干旱、抑制冰雹、防治霜冻等。
在农业生产中,人工影响天气可以用于增雨、增雪、抑制台风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可以用于调控降雨分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作用分析导言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与天气紧密相连。
天气对于农业生产、资源利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天气也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具有相对的不行猜测性和不稳定性。
在面对自然灾难时,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时,人类往往无能为力。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尝试通过人为手段来影响天气,以期减轻灾难的影响。
这就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应用。
一、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概述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又称为人工气象技术,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大气中水气和气候因素的分布和运动,从而影响天气变化的一种技术手段。
主要包括云雾探测、人工降雨、人工排云和人工防雷等相关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天气形势,减缓灾难的发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二、云雾探测技术云雾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元素,了解云雾状况对于猜测降水量和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云雾探测技术通过利用雷达、卫星等设备,观测云雾的动态变化,从而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
该技术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准确的降水猜测:通过探测云雾的类型、高度、厚度等信息,可以猜测降水的强度、范围和时间,对防范洪涝、旱灾等天气灾难具有重要意义。
2.监测空气污染:云雾的成分和形态变化可以反映气象污染程度。
通过云雾探测技术,可以准时监测大气环境的变化,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参考。
3.预警天气灾难:云雾探测技术可以提供各类天气状况下的预警信息,包括雷暴、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给民众提供准时的防灾减灾建议。
三、人工降雨技术人工降雨技术是人为干预降水过程,以增加降水量或引导降雨的一种技术手段。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投放云雾中的气溶胶(云雾凝固核)或改变云雾中的物理条件,使云雾中的水气以较快的速度凝固成为云滴或冰晶,从而达到增加降水量的目标。
人工降雨技术的作用如下:1.缓解旱灾:在干旱的地区,通过人工降雨技术可以补充水源,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农作物的浇灌和人畜饮水需求。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探讨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变、控制大气环境从而影响天气现象的行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在农业生产中,天气因素对作物生长、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调节气候环境,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原理、应用效果和潜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一、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主要通过种子云的制造和播种、云的模拟和控制、雷达和人工降雨等手段来实现。
最为常见的是人工降雨技术,通过在云层中播撒化学物质或引导空中水汽凝结成雨滴,促使降水的过程,从而达到增雨的目的。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还包括了空间天气干预技术、激光天气控制技术、电离层干扰技术等多种手段,均可通过人为手段来影响天气环境。
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1. 人工降雨技术的应用人工降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缺雨或干旱地区。
通过人工降雨技术,可以人为增加降水量,补充土壤水分,提高作物产量。
在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地区,定点人工降雨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
2. 云的模拟和控制技术云的模拟和控制技术通过干扰和改变云层结构,影响降水的时间和地点,从而达到调节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在农业生产中用于合理调控降水分布,减少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 空间天气干预技术空间天气干预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大气环境的热、湿、风等条件,影响天气发展的进程。
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空间天气干预技术调节气象条件,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问题尽管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积极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农业生产和天气调节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天气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社会大众和各个行业对天气、气候的敏感性逐渐增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也不断完善。
本文在探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具体应用,并给出了几点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质量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应用对策前言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局部天气过程进行影响,进而实现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等目的活动。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有效降低干旱、冰雹、雾霾等天气带来的危害,是确保水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1.1暖云人工增雨的原理整个云体温度超过0℃的云称之为暖云,虽然云顶温度在0℃以下,但云顶因过冷却云滴组成的云也被称之为暖云。
对于这种类型云的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气流在上升过程携带一定量的水汽进入到云中,通过凝结而形成云滴,在凝结与碰并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雨滴,最终则会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降水天气。
暖云降水是凝结与湍流的碰并后,会有较大的水滴出现在云内,之后较大水滴因重力的碰并,体积迅速增加就形成了雨滴。
若是云内因缺乏大水滴而不能降水或者降水强度较小,通过人工方式引入大水滴或者是产生大水滴的物质就能产生降水天气或者增加降水强度,这就是暖云人工增雨的原理。
1.2云的动力催化原理在冷云催化的作用下,会有大量的冰晶出现在云中,该过程中会有潜热释放出来,进而对积云的宏观动力进行改变,之后则会出现降水天气。
云内、云外间的温度差会产生浮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积云中上升气流速度。
尤其是对于发展较为旺盛的积雨云来说,其内涵盖的过冷水滴数量较多。
若是将大量成冰的催化剂播撒到这种云中,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过冷水滴冻结,并释放大量潜热,在冰粒表面凝华的水汽也会释放潜热。
探究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应用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局部天气过程实施影响,实现增雨、防雹、消雾、防霜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主要集中在增雨、防雹、消雾等几个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繁、干旱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增雨、防雹作业,不仅是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的需要,也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服务;原理;应用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在预防以及减轻气象灾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撤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的可靠基础,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
本文主要围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1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原理1.1冷云人工增雨天气的原理冷云是指温度低于0℃的云。
在这类云中过冷水滴、冰晶和水汽三者共存,产生降水的关键是云中冰水转化。
早在1935年贝吉龙(Bergeron)就提出如下的理论假说:由于同温度下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当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之间时,过冷云中的冰晶将不断夺取空气中多余的水汽,水滴则不断蒸发,冰晶则通过凝华迅速增长,此即冰晶效应。
这种水滴不断蒸发、冰晶不断长大的过程,即冷云中冰水转化过程,称为贝吉龙过程,也称作蒸凝过程,它是冷云降水的核心,是近代人工影响冷云降水的物理基础。
在温度0~30℃的过冷却云中播撒催化剂,可以生成大量人工冰晶,人工冰晶通过贝吉龙过程可形成降水,从而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1.2云的动力催化原理通过冷云催化使云中产生大量冰晶,所释放的潜热将改变积云的宏观动力过程而增加降水。
积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主要决定于云内外温差造成的浮力。
在发展旺盛的积云内,存在着大量过冷水滴。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及应用
作者:唐作佳邓树荣唐小琴
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8年第03期
摘要为了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带给人们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影响,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原理及在增雨、防雹、消雾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服务;技术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3-026-02
DOI: 10.19383/ki.nyzhyj.2018.03.010
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or reduce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ain enhancement,hail suppression and fog dissip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Weather modificatio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echnical principle; Application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局部天气过程实施影响,实现增雨、防雹、消雾、防霜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主要集中在增雨、防雹、消雾等几个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繁、干旱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增雨、防雹作业,不仅是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的需要,也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1 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原理
1.1 冷云人工增雨天气的原理
冷云是指温度低于 0℃的云。
在这类云中过冷水滴、冰晶和水汽三者共存,产生降水的关键是云中冰水转化。
早在1935年贝吉龙(Bergeron)就提出如下的理论假说:由于同温度下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当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之间时,过冷云中的冰晶将不断夺取空气中多余的水汽,水滴则不断蒸发,冰晶则通过凝华迅速增长,此即冰晶效应。
这种水滴不断蒸发、冰晶不断长大的过程,即冷云中冰水转化过程,称为贝吉龙过程,也称作蒸凝过程,它是冷云降水的核心,是近代人工影响冷云降水的物理基础。
在温度0~30℃的过冷却云中播撒催化剂,可以生成大量人工冰晶,人工冰晶通过贝吉龙过程可形成降水,从而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1.2 云的动力催化原理
通过冷云催化使云中产生大量冰晶,所释放的潜热将改变积云的宏观动力过程而增加降水。
积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主要决定于云内外温差造成的浮力。
在发展旺盛的积云内,存在着大量过冷水滴。
在这种云中播撒大量成冰催化剂时,能使过冷却水滴冻结而释放潜热,水汽在冰粒表面凝华时也释放潜热。
估计这两种潜热足以使云中局部温度升高0.5℃左右,这将加大浮力而促使某些积云的上升气流速度增大,云体扩展,生命期延长,结果使进入云体的水分总量增大而增加降水量。
1.3 暖云人工增雨的原理
暖云是整个云体温度在0℃以上的云,通常也把云顶温度虽在0℃以下,但云顶还是由过冷却云滴组成的云称作暖云。
在这类云中,自然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上升气流携带水汽入云,以凝结核为核心,通过凝结过程生成云滴,并通过凝结和碰并过程增长为雨滴,然后下落至地面形成降水。
由于暖云降水的形成过程是先由凝结和湍流碰并等过程在云内产生一批较大的水滴,然后这批大水滴靠重力碰并过程而迅速长大为雨滴。
因此,在因为缺乏大水滴而不能降水或降水强度不大的云内,人工地引进大水滴或可以产生大水滴的物质就可以诱发降水或增大降水的强度,这是暖云人工增雨的原理。
1.4 人工防雹原理
1.4.1 过量播撒催化剂冰雹生长区位于冰雹云的中上部,因为这里的累积带存在含量很大的过冷却水。
气流在累积带的上升速度极慢,且温度极低,所以导致雹胚的产生。
雹胚经过与过冷水滴多次碰撞后逐渐变大。
雹胚受强大上升气流的影响,经几次沾裹液态水而最终形成冰雹。
只要在这个累积区大量引入人工冰雹胚胎,降低累积区的水分浓度,冰雹的形成就会受到抑制。
1.4.2 云中爆炸将人工增雨防雹炮弹发射至云中使之炸裂,爆炸过程中形成的冲击波使形成中的冰雹发生震动,同时也使存在于云层中的过冷却液态水减少,进而使冰雹变软并阻止冰雹的继续增长。
2 人工影响天气的重点应用
2.1 人工防雹消雹,避免和减轻农作物受损
除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冰雹灾害发生较少外,我国各地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天气,特别是在北方的山区、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
猛烈的冰雹会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
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工防雹消雹作业来减轻自然灾害,各地区结合自身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需求,合理地进行作业点的布控,形成固定作业点和流动作业点相结合的防雹系统,结合准确的天气预报,及时进行防雹作业,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减轻冰雹对农作物所造成的灾害,实现稳产增收。
2.2 人工增雨,保持农业增产稳产、降低森林火灾
在旱多涝少的区域和季节,常常利用农作物灌溉来缓解旱情,但是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人工降雨就可以实现节水型的灌溉。
人工增雨投入小、见效快、收益大,这种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可以充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干旱季节,部分地区地表水不足,河道锐减,甚至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此时可通过人工降雨转移水资源而不至于影响农业产量和居民生活。
在山林地带,秋冬季节极易引发火灾,提前在火灾高发季节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杜绝森林火灾,从而避免林业方面的损失。
2006年1月,平顶山市各地降水严重不足,干旱频发,林业火险处于较高的等级,市气象局根据有利天气情况,针对性地实施人工增雪作业,及时降低了林业火险等级,解除了火灾高危状态。
2.3 人工消减云雨雪,有利于大型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对天气有特殊的要求,在技术条件、天气条件和后续保障物资设备均具备的情况下,可适时通过人工影响作业实现消减云雨,满足重大社会活动顺利进行所需求的天气条件。
2.4 人工影响作业的其他应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人工影响作业在机场、高速公路等人工消雾上也有一定的应用;目前已探究并逐步开展了人工防霜、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空气温度等试验和服务活动,逐步拓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
3 结语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尤为重要,能够达到较好的增雨、抗旱等目的,还能降低冰雹危害,对恶劣天气进行预警,使农民可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恶劣天气对农作物的破坏,有效进行防灾减灾。
因此,研究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业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保侠.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方法及操作[J].北京农业,2015 (35):145-146.
[2] 邓北胜.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与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152.
[3] 李大山.人工影响天气现状与展望[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
[4] 王桂红.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20):232.
责任编辑: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