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护理房间隔膨出瘤的收获及感悟
护理房间隔膨出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收获和感悟:
1.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并记录下来。
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减轻他们的痛苦。
3.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及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4.团队合作精神: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护理任务。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护理房间隔膨出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细心观察、良好沟通、团队合作等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膈肌膨升症患儿的术后护理
蔡彩琴;郑彬彬;潘彩平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03(017)015
【摘要】@@ 小儿膈肌膨升症属膈肌无力类疾病,是由于膈肌肌纤维发育不全或膈神经麻痹而造成某部分或某侧膈肌不正常的升高,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及其他并发症,且病情隐匿,变化迅速.我院自1990年-2001年共收治22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909-910)
【作者】蔡彩琴;郑彬彬;潘彩平
【作者单位】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膈肌膨升症患儿的术后护理 [J], 郑彬彬;潘彩平;蔡彩琴
2.膈膨升症行腹腔镜膈肌折叠术1例并文献复习 [J], 马胡赛;马菊花
3.采用人工疝补片行膈肌重建治疗膈肌膨升症23例分析 [J], 朱吉海;李勇;武建英;李忠诚;杨永良
4.走进人们视线的少见病——膈肌膨升症 [J], 尹俊滨;刘勇世;杨恩德
5.胸腔镜下改良膈肌折叠术治疗膈肌膨升症2例体会 [J], 莫靓;韦兵;贺大璞;聂军;梁任技;谢首智;阳志;吴生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巨大纵隔肿瘤的护理体会吴小萍;丁洁【摘要】文章总结了1例巨大纵隔肿瘤护理体会,认为:术前护理干预大出血的可能,术后严密观察、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等可预防复张性肺水肿及血气胸的可能、维持循环与呼吸的稳定,达到预期护理目的.【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3(033)004【总页数】3页(P318-320)【关键词】巨大纵膈肿瘤;护理;干预【作者】吴小萍;丁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浙江杭州31000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浙江杭州3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巨大纵隔肿瘤常因巨大瘤体压迫气管、肺、心脏等重要脏器或肿瘤压迫上腔静脉造成上腔静脉综合征而加重病情,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使术后护理面临严峻挑战。
2012年10月18日,我科收治1例左巨大纵隔肿瘤患者,通过术前精心制定护理预案和术后细心周到的护理干预,使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患者,女,65 岁。
因“体检发现左纵隔肿块30年,气急1年”入院。
患者30年前体检CT 发现左肺下野肿块,当时3 ×3 cm 大小,无明显症状,12年后复查,肿块14 ×14 cm 大小,仍无明显症状未就诊。
1年前出现活动后气急明显,伴腹胀,下肢水肿,症状明显加重,一年来体重下降6 kg,目前仅35 kg,遂来就诊。
我院CT 提示:左肺巨大软组织团块伴大量胸腔积液,畸胎瘤首先考虑,恶变可能,右下肺感染病灶。
肺功能检查提示: 重度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极重度降低。
心电图示顺钟向转位。
查体气管右偏,颈静脉充盈明显,左侧胸廓膨隆,左肺呼吸音低,心浊音界向右侧移位。
以“左巨大纵隔肿瘤”收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术前用三线抗生素泰能抗感染治疗,经全科两次重大疑难病例讨论。
于11月4日行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左纵隔,压迫左上下肺组织,并压迫心脏至右侧,肿瘤蒂部位于后下纵隔部位,切下的瘤体组织大小约25 ×18 ×10.5 cm,重5 kg,有分叶,质韧偏硬,有包膜,与肺组织粘连。
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美兰;邹红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恶性心包积液渗出较快,需要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及引流,做好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收治的9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11月收治9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
男6例,女3例;年龄39岁~69岁;其中乳癌2例,支气管肺癌2例,食道癌2例,肝癌3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后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王美兰;邹红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25000;325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周敏魁;叶惠坚;谢小群
2.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0例护理体会 [J], 刘燕梅
3.微创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2例护理体会 [J], 亓红伟;李雪
4.深静脉穿刺导管用于恶性心包积液引流的护理体会 [J], 彭薇;张娜;罗会红
5.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护理体会 [J], 方翠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膈膨升患者的护理个案研究膈膨升,又被称作为是膈肌膨出症,主要是指膈肌由于麻痹、发育不全或萎缩引起的膈肌位置异常上升。
正常呼吸情况下,空气吸入总量中由于膈肌运动产生的占比在75%-80%,膈膨升患者因为膈肌较为松弛、抬高,导致同侧肺组织受压,这会对肺通气功能、灌注造成影响,且膈肌反常运动会致使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者表现出气促、咳嗽、活动后胸闷加重、呼吸困难等[1]。
此外,因为膈肌上抬,会影响到胃食管角正常解剖结构,促使患者出现嗳气、泛酸、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且会导致心脏和纵隔向对侧移位,进而影响静脉回流。
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及时给予膈膨升患者治疗,且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现将我院2022年04月25日收治的一例膈膨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综合护理在膈膨升患者中的具体作用,研究结果如下:一、病史摘要患者汤某某,女性,年龄44岁,于2022年04月25日因“发现膈疝”入我院接受治疗。
患者18年在推拿馆行推拿后出现间断胸闷、憋气4余年,外院CT显示颈部椎间盘突出,没有给予重视。
2021年6月突发晕厥,憋气、无法侧卧、颈椎活动受限、活动耐力较差,给予保守治疗,后卧床3月余,在2022年04月20日上述症状加重,就诊西苑医院,胸部CT显示膈疝可能,建议转院治疗。
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就诊我院门诊,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良好、饮食良好、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有低血糖病史,有抗炎类药物过敏史。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CT检查显示左肺膨胀不全,左侧膈面抬高;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膜增厚;纵隔肿大淋巴结;不均匀脂肪肝。
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术前留置胃管,置入深度42cm,满足手术治疗条件后,在2022年04月27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左胸引流管置入刻度23cm,重置胃管接负压引流减压,置入刻度50cm,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止疼祛痰治疗,指导患者呼吸训练、踝泵运动,协助患者床旁活动,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拔除胃管,给予患者饮食护理。
胸外科护理实习心得总结与成长一、引言在胸外科护理实习过程中,我有幸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病例和护理技术,通过实践和学习,对胸外科护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就我在胸外科护理实习中的经历和心得进行总结,旨在分享我的学习成果和成长经历。
二、病例观察与护理介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胸外科病例的观察与护理介入。
例如,一位患有肺脓肿的患者,我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排痰引流和静脉输液等护理工作。
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病情变化,我学会了如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同时,我也学会了运用合适的护理技术和装置,如导尿管和痰液吸引器等,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团队合作与协调胸外科护理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团队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
在手术室观摩环节,我与手术医生、护士和其他实习生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手术准备和进行术中护理。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良好沟通和密切配合,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团队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从其他团队成员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促使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四、护理流程改进与优化在实习期间,我还积极参与护理流程改进和优化工作。
例如,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流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我提出了改进措施,如合理调整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护理计划,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通过参与这些优化工作,我不仅更加了解和熟悉了护理流程,还提高了自己的护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胸外科护理实习不仅让我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提高了我的护理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胸部护理的基本原则,如如何正确处理创面和导管,如何进行术后疼痛管理等。
通过实施多次的护理操作,如换药、痰液吸引和导尿等,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技巧,并提高了操作的熟练度。
同时,我还学到了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六、沟通与人际关系建立胸外科护理实习不仅考验着我的专业能力,也锻炼着我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
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1、背景介绍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异常渗出液体,常见于心脏疾病、感染和炎症等疾病。
心包积液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患者进行心包积液的护理十分重要。
2、心包积液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出现心包积液时,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或咳痰•乏力和体虚•体重增加•水肿•心率增快或不规则•低血压等3、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进行心包积液的护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监测生命体征心包积液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状况等。
定期测量体温,并注意是否有发热的情况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3.2、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
3.3、卧床休息心包积液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3.4、饮食管理患者需遵循低盐饮食,减少水分摄入,以减轻水肿症状。
3.5、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心力衰竭药物等。
护士应及时给予患者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是否产生不良反应。
3.6、心理支持心包积液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护士需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
3.7、密切监测并防止感染心包积液可能会引发感染,因此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避免感染的发生。
3.8、及时沟通和协调护士应与医生密切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护士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总结心包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护士在进行心包积液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提供心理支持,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膈膨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膈膨升是指先天性膈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因膈神经麻痹所引发的膈肌异常抬高,致使患侧肺受压,常伴有患侧膈肌的反常运动,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护理常规】1.术前(1)病情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精神、哭声及腹部情况,有无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排便等情况,判断患儿有无肠梗阻。
观察呕吐明显者有无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并且记录24h 出入量。
观察患儿有无循环系统症状,如心力衰竭。
(2)呼吸道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饮食与营养:病情严重,反复呕吐者应禁食、保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呕吐不明显,全身情况好者可进食,应注意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营养不良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4)体位与活动:患侧半卧位休息,以改善呼吸状况。
2.术后(1)病情观察及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情况,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
观察腹部体征,注意患儿有无腹胀及腹痛等情况。
(2)呼吸道的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
(3)饮食与营养:禁食患儿给予静脉营养,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输注全血或血浆。
患儿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宜采取逐渐增加的原则,给先予温水少许,若患儿无呕吐、腹胀,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4)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前取去枕平卧,麻醉清醒 6h后,可协助患儿取半卧位,卧床休息期间定时协助患儿翻身。
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防止引流管滑脱。
(5)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执行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
(6)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经胸手术注意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积气。
8例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集束化临床护理作者:龚迎秋杜晓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的临床护理。
方法收集2008年 1 月~ 2012 年12 月本科收治的成人膈肌膨升并肺膨胀不全患者8例,在全麻胸腔镜下行膈肌折叠术,术后给予集束化临床护理。
结果本组8例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有效拍背、适度咳嗽,促进肺复张;持续胃肠减压3~5 d,减轻腹胀、呕吐;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预防胸腔积液;充分氧疗,预防低氧血症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成人膈膨升症;术后;集束化护理膈肌膨升又称膈肌膨出症,指膈肌因麻痹、发育不全或萎缩所造成的膈肌位置异常升高。
成人膈肌膨升临床少见,该病发病率为0.7‰~0.07‰,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左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8~9:1)。
由于正常呼吸状态下,空气吸入总量中因膈肌运动产生的约占75%~80%,膈膨升的患者由于膈肌极度松弛和抬高,造成同侧肺组织受压,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和灌注,同时膈肌的反常运动会造成通气功能障碍,从而患者出现气促、咳嗽、呼吸困难、活动后胸闷加重等呼吸系统症状。
此外,由于膈肌的上抬,造成了胃食管角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可造成腹胀、返酸、嗳气、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并使心脏和纵隔向对侧移位,影响静脉回流[1],膈膨升症可有明显的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症状。
现回顾性分析 8 例成人膈肌膨升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该疾病的术后护理特点。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 1 月~ 2012 年12 月本科收治的成人膈肌膨升并肺膨胀不全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 3 例;年龄21~59 岁,平均40.5岁。
均为左膈肌膨升,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症状,伴有咳嗽 5 例,呼吸困难4例,胸痛2例,恶心、呕吐3例,反复发作的肺炎3例,腹胀、消化不良3例。
纵隔脓肿合并心包积液护理体会
谭艳辉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17
【摘要】我科于2011年2月收治1例纵隔脓肿合并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诊断及护理过程复杂,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35-135)
【关键词】纵膈脓肿;心包积液;护理
【作者】谭艳辉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介入治疗小儿咽后壁、食管穿孔合并纵隔脓肿六例体会 [J], 吴刚;王家祥;韩新巍;杨合英;江南;马骥;王怀立;禚志红
2.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外科治疗体会 [J], 王沂涓;李鹏飞;马福刚;付帅伟
3.儿童咽后壁或食管穿孔合并纵隔脓肿介入治疗的护理 [J], 李春霞;王玲;刘延锦;勾清淼;韩晓利
4.1例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J], 李亚晶;李
红梅
5.1例食管异物致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护理 [J], 潘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及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亚晶李红梅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07期
【关键词】膈肌膨出症;心包积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7..02
Nursing experience of an adult patient with diaphragmatic enlargement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after operation
LI Ya-jing,LI Hong-mei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CCU,Beijing 100029,China)
膈肌膨升又称膈肌膨出症,指膈肌因麻痹、发育不全或萎缩所造成的膈肌位置异常升高,成人膈肌膨升临床少见,该病发病率为0.7‰~0.07‰[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左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8-9:1)。
膈膨升患者由于膈肌极度松弛和抬高,造成同侧肺组织受压,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和关注,同时膈肌的反常运动会造成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气促、咳嗽、呼吸困难、活动后胸闷加重等呼吸系统症状[2]。
此外,由于膈肌的上抬,使心脏和纵膈向对侧移位,影响静脉回流,我科近期收治一例膈膨升术后合并心包积液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
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5岁,因“胸闷、憋气9天,头晕1天”入院。
患者9天前(2018年6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咳嗽,咳黄白粘痰,偶有畏寒,未测体温,急诊来我院就诊,考虑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噻肟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左侧胸腔穿刺引流,胸闷憋气症状无明显减轻,并出现左侧胸部压迫感,程度进行性加重,1天前站立后出现头晕,自测血压90/60 mmHg,6~10急诊就诊,心包积液,较前增多,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大量心包积液,给予心包穿刺,抽出血性积液350 mL后症状有所减轻,血压升至105/65 mmHg,为进一步诊治以心包积液收入院。
既往18年前因左膈膨隆行左侧膈膨隆术,2018年05月17日全麻下行左膈肌折叠补片加强术。
高血压病史6年,平素口服拜新同及博苏,2天前因血压偏低停药,患者于5月17日行左侧膈彭升术后一直有左侧胸腹部胀痛,无呼吸困难及发热。
收入CCU共引流血性心包积液1100 mL,6月19日复查超声心动提示心包积液少量,遂拔除引流
管。
化验心包积液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结核等未明确心包积液原因,胸外科会诊不考虑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与手术相关。
患者入院查胸部CT提示双侧胸水,左侧包裹性胸水,左膈略抬高,下肺少许实变影。
患者入院后开始出现低热,体温最高38.3摄氏度,给予莫西沙星+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呼吸科会诊考虑患者目前发热不除外左下肺压迫性不张合并感染所致,患者目前感染指标有所下降,CRP波动,目前无病原学依据,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建议复查胸片,如肺内病变好转,可考虑停用抗生素,但仍需监测患者感染指标、腹部体征等变化;患者无呼吸困难、头晕,血压正常,病情相对平稳,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
治疗。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入院后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及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有发烧,严密监测体温变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及控制心衰药物,严格遵医嘱控制患者出入量,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促进肺复张
膈肌复位后嘱患者咳嗽时不要用力增加腹压,协助患者变化体位,及早下床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活量,防止肺部感染[3]。
2.2.2 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
2.2.3 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2天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早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增加肠蠕动,减轻肠胀气。
2.2.4 加强术后随访
了解症状改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2.3 心包引流管护理
该患者留置心包引流管,可缓慢持续引流,无需反复多次穿刺引起患者痛苦,妥善固定管路,防止脱落,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协助医生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如有发热及穿刺局部
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保持管路通畅[4],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患者血压稳定,引流液连续两天未引出,医生超声心动度检查无心包积液给予拔除。
拔除后知道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防肺不张。
2.4 生活护理
予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蛋白质的新鲜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控制饮水量。
保持患者二便通畅。
2.5 心理护理
患者因膈膨升症行两次手术,术后半月余出现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并有胸闷憋气等症状,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守护在病人身边,创造安全、信任的环境,同时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知治疗情况,使患者减轻焦虑,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并发症。
3 小结
膈膨升治疗原则是通过恢复膈肌的正常张力和解剖位置,使胸前基底和纵膈稳定,来维持正常肺容量及通气,最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成人患者发病时间较长,术后恢復缓慢,指导患者术后康复,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给予患者精细化护理,在医护患共同努力下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en.Dreventration of diaphragm[J].Thorax,1959,14:311-319.
[2] 江南,关颖.成人膈肌膨升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80-81.
[3] 龚迎秋,杜晓霞.8例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集束化临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03-204.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