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比较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茶花女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比较“文献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8级2班作者:陈艳指导老师:吴童在信息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运用大众网络媒体广泛参与到对生活与社会现象的评论中,这既是扮演着受传者又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
爱情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复杂多变,人们更渴望得到纯真与完美的爱情,但是并非那么简单容易,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诱惑与罪恶。
茶花女与杜十娘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典型的妓女形象,她们的爱情悲剧结合当时的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全面地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从国外到国内,从过去到现在,实现横纵对比研究,启发我们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情价值观,同时,深刻剖析中法两个国家在对待妓女这一社会角色上有什么异同,感悟中法两个社会价值取向带给我们对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从而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去审视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得与失。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资料地收集,主要借助CNKI期刊网和维普期刊网。
利用学校的团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一方面在图书馆查阅小说研究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打开CNKI期刊网和维普期刊网搜索引擎,输入“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悲剧比较”“茶花女的悲剧之因”“杜十娘的悲剧命运”等主题词进行搜索,得到相关期刊论文数十篇,对本课题研究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期刊论文也不少,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一、研究课题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不断研究不断获得新的体会。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又有着相似性,就具有了可供比较的参考意义。
在比较作品的同时,结合当代的社会现状,引起人们的深思。
1、人物形象比较江苏省如东县栟茶中学的徐杰老师的写的题为“哀其不幸叹其争——杜十娘和茶花女形象之比较”的论文对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形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
作者用的是平行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人物。
作者认为比较人物,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比性。
这两个人物有很大的可比性。
法郎的巨额花费,她仍然不得不强装欢笑接待其他情人,因此,她的内心比起杜十娘来更为痛苦。
杜十娘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与杜十娘相比,茶花女显得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有余,坚决反抗的斗争精神不足。
她能摆脱公爵、伯爵和纨绔子弟的控制和威胁,坚决卖去一切奢侈品而和阿尔芒隐居乡下,这是她反抗精神的表现。
但是茶花女心肠太软,过于舍己为人,对于门第等级观念又太忍让屈从,以致在跳出火坑之后重又折回,最后,用慢性自杀的方式含恨而死。
这种懦弱性格只能引人怜悯,却缺乏杜十娘那种刚烈坚强的鼓舞人们起来抗争的力量,令人悲叹。
悲剧命运的深思: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受尽凌辱,饱尝辛酸。
茶花女本是贫穷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巴黎谋生,不幸堕入红楼中。
她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入风尘花柳中。
这就是悲剧!不同的是,杜十娘是在毁灭中一直守侯着爱情,茶花女只是在毁灭里偶然邂逅了爱情。
爱情一旦来临,她们便开始了新的人生。
杜十娘与茶花女生活在同样肮脏的环境中,遭受到同样非人的待遇。
可是她们始终保持着“只有香如故”的心灵和美好的人生理想。
在她们被玩弄的躯体里,始终深藏着“不教泥淖陷渠沟”的灵魂。
茶花女虽出身卑贱,但却能坚决地拒绝“用不着对她讲礼貌”的诸多男人的纠缠,显示了她高尚的自尊;当杜十娘得知自己刚跳出火坑又将陷入虎口之时,她失望于李甲,绝望于尘世,毅然怒沉百宝箱,纵身清流中。
死,成了她最后的自尊。
杜十娘与茶花女最终都选择为爱情牺牲自己。
但是,杜十娘是被负心汉离弃后在轰轰烈烈中香消玉殒,魂归天国,显示了如火的个性;茶花女是在遭心上人误解后痛不欲生抑郁而终,表现了她情柔似水的品性。
李甲是不是后悔了呢?他悔的是“十娘椟中有玉,自己有眼无珠”,最终仍然无非一个“钱”字;阿尔芒是不是也后悔了呢?他悔的是“除了他的侮辱是他始终爱她的证据外他还给她什么?”杜十娘和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她们共有的肮脏职业与美好心灵,下贱身份与聪明才智,屈辱地位与坚强人格,执着的美好追求与勇决的自我毁灭,形成一系列的巨大反差,震撼人心地控诉了罪恶社会,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和惆怅。
2000年第6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Dec.,2000第22卷 第6期Journal of S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22 No.6收稿日期:2000-10-20作者简介:王 珊(1971-),女,湖南新邵人,邵阳师专讲师,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王 珊(邵阳师专中文系,湖南 邵阳 422000)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东西方两个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在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这一点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出迥异。
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又是性格悲剧,蕴含着主人公们对某种超前合理性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74(2000)06-0042-04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u Shiniang's and Margaret's TragediesWang Shan(Chinese Depa rtment ,Shao ya ng Teacher s 'college ,Shaoya ng ,Hunan 422000)A bstr act : Du Shiniang and Margaret are different images of prostitute in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They have similar trag edies on the point that they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of be-ing a prostitute from struggle to death ,but they hav e different character .Du Shiniang and Mar-garet are both social and character tragedies because the culture of patriarchy throttles female's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hero ines are in pursuit of a certain leading and rational value.Key words: Du Shiniang ;Margaret ;social tragedy ;character tragedy 杜十娘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女主人公;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小说《茶花女》的女主人公。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比较
夏侯轩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6)001
【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一个生活在16世纪末封建社会的中国明代,一个生活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却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和生活遭遇.通过分析他们相同的命运和不同的人身自由度、性格气质、爱情观念,认为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爱情悲剧,这都源于男权社
会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因此,她们的爱情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
能实现的.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夏侯轩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人文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5
【相关文献】
1.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 [J], 李宁
2.试论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 [J], 赵欣
3.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之比较 [J], 李惠然
4.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 [J], 王珊
5.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 [J], 王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绝代芳华的消逝——茶花女和杜十娘悲剧形象的比较研究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0915101 李晴摘要:茶花女玛格丽特是19世纪法国巴黎的一代名妓,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明朝的京城最有名的花魁。
她们都是以出卖肉体来维持生存的风尘女子,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
法国的巴黎,明朝的京都,两处都是当时繁华而极具诱惑的地方,不管是黑暗的等级观念还是罪恶和虚伪,都在一派祥和的氛围下暗流涌动。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了这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子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茶花女,杜十娘,爱情,制度,悲剧命运。
一、命运的悲剧性。
作为风尘女子,大多数的归宿是以此终老,或者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做妓院的老鸨。
但是她们或许是风尘女子中的异类,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
她们身份下贱但心比天高,深陷泥淖仍然熠熠生辉。
地位卑微内心却傲如雪梅,身处风尘却能将坚贞进行到底。
陶渊明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茶花女和杜十娘就是这种。
虽然处在泥泞的沼泽中,却依然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和灵魂。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她们生活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国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受不同的教化熏陶。
可是尽管如此,她们还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茶花女和杜十娘,虽然一个在法国巴黎,一个在明朝京城,时间上也相距200多年,但是同样是作为红极一时的京都名妓,受过众星捧月般的娇宠,最后的下场竟然是在青春年少的妙龄阶段,一个得肺病慢性死亡,一个投海自杀。
玛格丽特,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别人谈笑时嗤之以鼻的……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和偏见。
但是,玛格丽特无疑是一个值得人追忆的妓女。
为了奢侈的生活,她放弃了拥有爱情的权利;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自己奢侈的生活;最后为了爱人的幸福,她忍痛结束了自己追慕的爱情。
她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自己的了。
”一直到死,她都无法得到片刻的自由,片刻的安宁。
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摘要: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将十九世纪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永恒的搁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而早他二百多年的中国明代冯梦龙编撰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样塑造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妓杜十娘。
尽管在不同的中西方,随着时间的跨越,但同属京都名妓的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
同是在风月场上走红的人物,都是陷入泥沼而又灵魂高洁。
他们渴望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最终都在命运捉弄下落了个凄惨结局,一个怀抱价值连城的百宝箱葬身江中,一个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肺痨而死。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
本文将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命运做初步的比较。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背景;性格;比较杜十娘是我国古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三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而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怒斥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茶花女》以悲为主线,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杜十娘与茶花女同为风尘女子,都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
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他们却经历几经相同的悲剧命运。
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受尽凌辱饱尝辛酸,茶花女本是贫穷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巴黎红楼绿馆中,他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入风尘花柳中。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
本文将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命运做初步的比较。
一、悲剧性的具体表现从古到今,都有悲剧,都有悲剧性的存在与结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悲惨的遭遇,但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诉说悲剧性的命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万历年间,富家子弟李甲游教坊司院的时候,结识了杜十娘,俩人情投意合,倾心相爱。
杜十娘自己出钱帮助李甲、求得从良,寄希望于李甲,经过波折后,十娘终于让李甲赎出了自己,二人相携离开京城,因李甲惧怕父亲,他们来到苏杭胜地,谁知,途中遇到不速之客富商子弟孙富,他见十娘生得国色天香,美艳无比,顿生歹意,便巧言相劝,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将杜十娘卖给自己,那李甲本是个没主见的人,听了孙富的话,背叛了十娘,十娘万念俱灰,她悲愤地把多年辛苦积攒的百宝箱投入江中,后投江自尽。
从茶花女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看现代女性爱情观摘要:杜十娘和茶花女是穿越时空(应该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并且两者的爱情都以悲剧结束的两个人。
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和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的爱情却都以悲剧结束。
她们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于内外因共同造成的,内因主要取决于两者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外因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同样影响着现代女性的爱情和婚姻(应该是原因和现代女性爱情观的关联)。
我将通过分析研究杜十娘和茶花女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来探讨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现代女性的“门当户对、忽视自我、家长同意”(现代女性爱情观没有考虑门当户对,考虑的是家长的同意,家庭双方的看法,和自己的利益)等爱情观念影响着现代女性的爱情和婚姻,这些观念导致了现代女性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幸福。
针对现代女性所持的这种病态的爱情观,我将作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提出爱就是尊重自己和内在的声音的观点,并希望能对现代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爱情悲剧;现代女性;爱情观一﹑引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二十年间,女主角杜十娘是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有着最不光彩的职业,不幸沦落风尘。
虽然她做妓女很多年,但是从良之志已久,非常渴望重新做人。
当她有幸遇见富家子弟李甲时,则有欲望将自己的终身托付于他。
为了和自己的心上人能够在一起,她克服重重困难,如与鸨母争执,还帮助李甲四处借钱,甚至还拿出自己积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
然而,当事情办妥,两人在乘船回家的途中,与一富家公子孙富偶然相遇。
孙富目睹十娘的美貌,心生贪慕,提出用千斤买她做妾,负心的李甲不仅没有拒绝孙富的要求,反而在脸上还“欣欣然似有喜色”,决定把十娘卖给孙富。
十娘听到这消息后,万念俱灰。
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将宝物一一投入江心,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最后抱箱投江而死!杜十娘以结束生命为代价,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之比较李惠然【摘要】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了杜十娘这一名妓形象,深陷泥淖而保持着高洁的灵魂,得到了千古传颂.放眼世界文学长廊,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与杜十娘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玛格丽特也曾是风月场中的红人,外表看来骄奢淫逸,其内心纠结愁苦,希望早日摆脱泥淖回归普通人的平淡生活.然而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命运都受到了时代的无情捉弄,杜十娘最终怀抱百宝箱投身江中,而玛格丽特在外表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死于肺痨.两人同为风尘女子,作为中西方典型的名妓形象,其结局都以悲剧收尾.以下,本文就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悲剧;玛格丽特【作者】李惠然【作者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河南驻马店 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25作为东西方两种全然不同的妓女形象,杜十娘和茶花女在追求爱情,与命运抗争之后都以共同的悲剧命运收场[1]。
作者对两种妓女形象的塑造,以及相同的命运结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不幸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在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下,其人性的要求与社会实际不相融,是不可能被世俗所接受的。
她们的悲剧既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悲剧,也是她们各自性格的悲剧。
(一)所处时代背景导致悲剧的产生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悲剧产生的原因探寻中,首先应对她们所处的封建门第观念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进行批判。
李甲之父李政、阿尔芒父亲迪瓦尔——对杜十娘与玛格丽特的不满仅仅表现了封建思想观念的一角,显现出的这一部分传统与偏见已经致使杜十娘与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发生。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在封建势力作用下,金钱并不能控制一切。
杜十娘拥有“百宝箱”,然而并不能左右世俗礼教的观念、森严的等级制度、地主阶级政权意识以及孔孟之道的盛行,这一切都注定了杜十娘只能是妓院的一件商品,是鸨儿谋财的一棵摇钱树[2]。
杜十娘与茶花女区别比较论文推荐文章王者荣耀亚瑟符文怎么带比较好热度:高一物理有什么比较优秀的学习方法热度:优秀经典个人语录热度:最新比较好的段子精选热度:比较励志的书籍有哪些热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要是以“怒”为文眼,《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两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性。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篇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的美学比较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是中、法两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因此研究和分析这两部作品具有较大的美学意义。
本文试从美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异同,从而彰显它们的文学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美学美感比较异同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某些相似的人物总是反复出现;而相似的主题也曾在不同的时代、国家、种族,被不同的作家反复采用。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就是相似度很高的两部作品。
虽然在时间上看,由冯梦龙编著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比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早了两百多年,但两者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是:都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因此,从美学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的美学价值既有意义,又很必要。
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就两者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展现两部作品中既相似又不尽相同的文学魅力。
一美丽的容貌杜十娘和玛格丽特分别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前者是生活在中国明代长安城里的青楼名妓,后者是19世纪初活跃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里的交际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开篇,作者就对杜十娘的的容貌做了如下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
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涧。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玛格丽特则如美女仙女一般:“那张美若桃花的鹅脸蛋上,有两道弯弯的细眉,两只又黑又大的眼睛,这简直是只有在图画中才可以看到的;每当她垂下眼睑的时候,罩在眼睛上的睫毛便会在粉脸上投下两排阴影;就连她那细秀挺直的鼻子仿佛也充满了灵气……”从对她们容貌的生动描写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她们倾国倾城的美艳,并且理解为什么许多男人,甚至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族、公子王孙为了得到她们而不惜付出重金。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将十九世纪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永恒的搁在了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而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样塑造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妓杜十娘。
尽管中西遥望,时间跨越两百余载,但同属京都名妓的杜十娘和茶花女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
同是风月场上一度走红的人物,都是深陷泥淖而灵魂高洁,表面骄奢淫逸而内心痛苦,渴望回归“正常人”的轨道,最终都在命运捉弄下落了个凄惨结局,一个怀抱价值不可估量的百宝箱葬身江心,一个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瘁于肺痨。
悲剧命运的产生:杜十娘和茶花女是东西方两个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
她们的命运之所以以悲剧结束,是因为她们的不幸和死亡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体现了一种必然性,她们的人性要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杜十娘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等级森严的地主阶级政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占据着统治地位,金钱还没有能像西方资本主义那样达到控制一切的地步,仍然要依附着封建势力发生作用。
这种浓重的封建道德和等级观念,决定了杜十娘只能是某个妓院鸨儿的活商品、摇钱树,杜十娘和鸨儿之间完全是一种封建式的人身隶属关系。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
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害。
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茶花女玛格丽特所处的法国正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
这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金融资产阶级,通过一切卑鄙无耻的手段和途径,榨取社会财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不得温饱,黄金的铜臭味伴随着资产阶级腐化淫乱的生活方式,充斥着整个社会,败坏了整个社会。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第一篇: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11级文教系汉本班张灿松 51103010017内容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两个著名的妓女形象.美貌绝伦且都红极一时,而最后两人却都香消玉损。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悲惨的结局,她们之间又有哪些异同?本文将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并就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人物形象悲剧原因杜十娘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和茶花女虽然在时间上相隔两百多年(杜十娘1624年,茶花女1848年),在空间上东西方相隔万里,沐浴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她们的生活遭遇却非常相似:同是红极一时的都市名妓,貌美出众,但却饱尝了人间的屈辱痛苦,她们敢于为了争取幸福生活而斗争:两者的命运结局也很悲惨:一个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怀报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满箱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滚的江心:一个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她们天生丽质,才艺超群,虽然身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纯洁的心灵,有着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如果把她们两个放在一块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我们分析下“同”的一方面。
一.美丽的外貌,不幸的出身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相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这样写道:那名姬姓杜名十娘,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至于茶花女,小仲马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的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由以上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貌美出众,国色天香.可是,无论在哪个社会,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对穷苦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她们不幸而又自然地落入红楼绿馆中,成了糟人蹂躏、受人践踏的风尘女子.二.美好的理想,勇敢的奋斗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风流场,处在公子王孙、公爵伯爵的纠缠中,长期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但她们纯洁的心灵没有被肮脏的环境所污染,虽然她们身处青楼,从事着为人所唾弃的低贱职业,但她们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纵情声色并不是她们所向往的生活,她们渴望逃离青楼,跳出火坑,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命运的主人,过上快乐、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她们灵活机智,重情舍财,忍辱负重,同阻碍自己实现美好愿望的恶势力作了勇敢的斗争.三.生命的终止,思想的永恒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结局都是悲惨的,她们都选择了为爱情而牺牲自己.杜十娘虽然逃出了京城教坊,摆脱了妓女生涯.但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李甲抵挡不住萍水相逢的盐商孙富的一番挑唆和一千两银子的诱惑,而将她卖与孙富.面对这刚刚脱离又遭唾弃的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她虽然伤心绝望,但没有痛苦流涕、呼天抢地,她没有心存任何侥幸心理,没有丝毫委曲求全之态,更没有用箱中的百宝去换取李甲的回心转意.她深知,乞求讨不来做人的尊严,金钱买不来真正的爱情.在痛恨自己的痴迷,仇恨造物主的捉弄,诅咒礼法的虚伪之悲愤难当之时,她只是冷笑一声,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复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俗话说,悲莫大于伤心,哀莫大于心死.杜十娘在爱情失败,人生理想破灭,生存希望无存三重打击下,怀抱莫能定其价之多少的百宝箱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阴曹水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杜十娘和茶花女为了爱情而不惜放弃一切,甚至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真情难觅的现代社会,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她们的生命虽已终止,但她们的精神却永驻人间.第二篇: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两个著名的妓女形象,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上演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而杜十娘的悲剧发生在明代中国京城的“教坊司”。
课程论文AS1001123 梁思莉试比较茶花女和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摘要:茶花女和杜十娘,都是姿色出众的名妓,她们曾勇敢地追求过世俗的爱情,但都以自我的殉情来作结短暂的一生。
茶花女以基督徒式的救赎完成了生命的优美转身,杜十娘则以跳江的义举来维护从良的愿望。
一句话,无论这类烟花女子如何努力如何挣扎,终究逃不出社会道德的偏见和“贞节牌坊”的压力。
最后,让我们探寻一下她们出走后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词:茶花女、杜十娘、人物性格、社会伦理道德、中西方妓女的自我救赎、妓女的出路妓女也有真爱,你相信吗?我这里要说的就是跟妓女有关的故事,并将从这些故事延伸到女子贞洁的话题。
“她们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表明自己的真心。
这些可怜的姑娘也一样,虽然她们爱得很认真,但由于她们说了太多的谎言,别人不愿再相信她们,她们后悔莫及地葬送在自己的爱情当中。
”(《茶花女》原话)。
可见,社会对妓女有偏见是有着共同的心理认识的,大家只愿把她们当成一种供人玩弄的商品,一台不知廉耻赚钱的机器,她们没有良心,毫无道德感,为整个社会所痛恨所鄙视。
但茶花女或者说像她一样的烟花女子是个例外。
茶花女,一名巴黎名妓,淡雅纯洁,在浮世繁华中邂逅了一份世俗真爱,曾以为彼此可以走到天长地久,但最终逃不出社会伦理的诅咒,花开一刹转眼凋零,令人扼腕。
我有时在想,如果阿尔芒的父亲没有出现,如果茶花女没有接受这位道貌岸然者的一番话,她是不是就可以跟心爱的阿尔芒远离尘嚣,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呢?我们知道,阿尔芒曾一度把茶花女当做她圣洁的妻子来看待,并发誓要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个渴望世俗情爱,一个渴求至真烂漫,你情我愿,互相慰藉。
但浪漫过后终究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家族伦理的信条。
茶花女的悲惨结局,体现了男权社会里妓女的卑微和男人对女人贞洁的偏执。
由茶花女我想到了另一个名妓——杜十娘,她是冯梦龙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人物。
尽管杜十娘生活在16世纪的明代,但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追求正常人的幸福,但不幸的是不被当时的社会伦理所允许,受到道德和金钱的制约,只能香消玉殒。
2000年3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M ar .2000第18卷第2期Jou rnal of A nhu i In stitu te of Educati onV o l.18N o .2[收稿日期] 2000-01-19[作者简介] 李本红,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界》编辑。
悲怜 痛惜 疾恶——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之比较李本红(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肥 230051) 摘 要:茶花女与杜十娘的形象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
她们的身世之所以构成悲剧,是因为她们的不幸和死亡表现了一定社会矛盾冲突,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她们的人性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们的命运并不仅仅代表她们自己,所以这才有了读者长久不衰的审美感动和体验。
关键词:茶花女;杜十娘;悲怜;痛惜;悲剧快感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0)02-0043-04 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剧命运文学应该同情弱者。
出身卑微的普通人的不幸命运应该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仲马的《茶花女》与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两部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优秀的悲剧作品。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个如花似玉的京城名姬杜十娘,怀抱满盒熠熠闪光的珠宝,纵身跳入波涛翻腾的江心;1847年——时隔两个半世纪后的法兰西七月王朝。
在巴黎,恰好也是一位红极一时的首都名妓茶花女,在留下五万法郎遗产的房间里,被她自己执意加重的绝症——肺结核吞噬了。
悲剧发生的时间都是两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人物都是沦落风尘的贫家女子。
她们所企求的不过是一个能以身相托的男子,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血泪钱和对男方至诚的爱,幻想去打动对方父亲的恻隐之心,从而能过寻常女子最起码的爱情生活,到头来却偏偏“万种恩情,化为流水”,只得以一死了之,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毁灭给人们看。
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1],在妓院里整整度过了七年任人凌辱的悲惨生活。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研究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在杜十娘与茶花女这两个形象中,可以从她们的背景、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命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
杜十娘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北宋时期杜太真的别名。
她是一位英勇、智慧、机敏的女性,她具有李逵一样的武艺和萨镇冰一样的悲歌壮志。
茶花女是法国小说家小仲马创作的《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卖艺为生的女性。
她来自贫寒家庭,被迫进入红尘,成为了一位妓女。
其次,杜十娘和茶花女的性格特点也存在显著的不同。
杜十娘勇敢坚毅,敢爱敢恨,她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江湖之中,和宋江等人并肩作战,为正义而战。
她是一个独立自主、敢于追求自己真爱的女性形象。
而茶花女则是一个深情如水、优雅高贵的女性。
她虽然命运多舛,但在面对爱情时,她坚持自己的真爱,不为金钱和社会地位所动摇。
她用自己的坚持和牺牲,展现了一份悲壮而纯真的爱情。
此外,杜十娘和茶花女的社会地位也存在差异。
杜十娘作为宋江的妻子,拥有高贵的身份,虽然江湖中烟火气重,但她秉持着武林正义之心,维护着他们的婚姻和家庭。
而茶花女则处于社会底层,是一个卖艺为生的妓女,她没有地位和尊严,只能靠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华为生活。
最后,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向。
杜十娘最终在水泊梁山战死,她以自己的英雄气概和正义之心,成为了水浒英雄的一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敬佩和怀念。
而茶花女则以自己的爱情悲剧告终,她在得知自己患有白花风时,选择将自己的命运与那些深爱她的人随风而逝。
综上所述,杜十娘和茶花女这两个形象在背景、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命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杜十娘是一个英勇、正直的女性形象,她追求正义、保护家人,最终为正义而战。
茶花女则是一个深情如水、纯洁高贵的女性,她在生活中面对悲剧选择守护自己的爱情和尊严。
这两个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她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她们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和人生境遇。
茶花女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比较“文献综述”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8级2班作者:陈艳指导老师:吴童在信息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运用大众网络媒体广泛参与到对生活与社会现象的评论中,这既是扮演着受传者又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
爱情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复杂多变,人们更渴望得到纯真与完美的爱情,但是并非那么简单容易,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诱惑与罪恶。
茶花女与杜十娘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典型的妓女形象,她们的爱情悲剧结合当时的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全面地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从国外到国内,从过去到现在,实现横纵对比研究,启发我们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情价值观,同时,深刻剖析中法两个国家在对待妓女这一社会角色上有什么异同,感悟中法两个社会价值取向带给我们对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从而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去审视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得与失。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资料地收集,主要借助CNKI期刊网和维普期刊网。
利用学校的团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一方面在图书馆查阅小说研究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打开CNKI期刊网和维普期刊网搜索引擎,输入“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悲剧比较”“茶花女的悲剧之因”“杜十娘的悲剧命运”等主题词进行搜索,得到相关期刊论文数十篇,对本课题研究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期刊论文也不少,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一、研究课题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不断研究不断获得新的体会。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又有着相似性,就具有了可供比较的参考意义。
在比较作品的同时,结合当代的社会现状,引起人们的深思。
1、人物形象比较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中学的徐杰老师的写的题为“哀其不幸叹其争——杜十娘和茶花女形象之比较”的论文对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形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
作者用的是平行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人物。
作者认为比较人物,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比性。
这两个人物有很大的可比性。
研究这个课题可以进一步比较中西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作者认为这两个人物在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还是有一些内在的、本质的差异。
小仲马的《茶花女》和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对各自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上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她们同为妓女,都以悲剧结束生命。
两部作品都借助故事来体
现她们的善良。
但是,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
辽宁绥化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夏宛琦写的题为“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之比较”的论文,对茶花女与杜十娘的形象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她们悲剧的异同,以及形成悲剧的原因进行了比较。
作者认为她们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两个都是貌美如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但是同样具有美好的心灵。
她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坚韧和执着,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勇敢前进。
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她们生活的国度不同,时间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因此她们的形象也具有不同点。
作者用了平行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女性的异同。
除了她们形象的不同外,作者还对她们悲剧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作者认为她们的悲剧有相同,她们都是当时社会中的名妓,都为了追求爱情付出了生命,以悲剧结束。
再看她们悲剧的不同,她们悲剧的表现形式不同,杜十娘是在得知自己被卖了愤怒地投江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茶花女则是放弃求生的意志,让病魔折磨致死。
一个是为爱牺牲,尽管我们觉得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是感到惋惜与心痛;一个是刚烈地报复,让人为此精神振奋,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也就完全不同。
最后作者还分析了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
作者认为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是时代,她们终究只是女子逃不过时代的洪流,逃不过世俗的偏见,逃不过礼教的束缚,逃不过大家对金钱的崇拜与依赖。
杜十娘生活的明代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刚刚萌芽,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金钱和利益所动摇,人们开始追求金钱和利益,不惜一切手段。
封建道德交织着金钱利益关系,杜十娘的爱情最终被扼杀。
而玛格丽特生活的法国,正是资本主义由上升而转向没落的时期,这一时期金融资产阶级占据着统治地位,他们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决定了茶花女的爱情是不能成功的,最终只能失败。
2、文学的价值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界》编辑李本红写的题为“悲怜、痛惜、疾恶”的论文中写到文学应该同情弱者,赞扬美好和揭露腐恶。
出身卑微的普通人的不幸命运应该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仲马的《茶花女》与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两部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优秀的悲剧作品。
作者通过对杜十娘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生活遭遇、处世态度、抗争精神和悲剧结局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探析了中西文化在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女性在物欲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在男权格局下的尊严等方面的差异。
作者指出,她们两个都是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极其严重。
当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人都被当做男子的附庸。
杜十娘和茶花女都用她们的血与泪写就这种命运的不公平待遇。
同时,她们虽深处泥沼,内心却保留着难得可贵的品质。
杜十娘聪明、能干,有远见有胆识,最后在得知自己的命运时不甘就此被命运玩弄,她刚烈地同命运抗争,用生命反抗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的丑恶。
茶花女心地善良,为了爱人甘愿付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李本红认为,她们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应该赞扬。
并且作者也认为文学应该揭露丑恶的东西。
《茶花女》是对当时法国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愤怒反抗,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见利忘义、寻欢作乐后的始乱终弃进行直白的揭露。
不同的社会性质下,不同的阶级却有着相同的令人发指的卑劣行为,应验了现今社会的一句话:上流社会喜欢做下流的事。
二、研究课题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悲剧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关于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悲剧研究的各个部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随着各种形式与分类地提出和划分,各类研究在广度与深度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以茶花女与杜十娘的爱情为切入点,对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研究重心也在广度和宽度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深入透彻。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地资源,使我从中获得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不应该“认命”而应该积极争取的启发。
,
虽然,前人研究成果在今天已经更加完整完善,但毕竟关于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研究的各类题材参差有别,内容各异,其结论并不一定会每方面都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因为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对于研究要求和研究方式的标准无法统一,且相互之间独立性较强,相对沟通交流较少。
在某些方面也还少有独特的视角涉及,关于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悲剧研究,理应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分析二人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根源和从中得到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M]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 小仲马.茶花女.[M]王振孙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0.
[3] 周榕.浅论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9):31-32.
[4] 李本红.悲怜、痛惜、疾恶。
[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43-46.
[5] 李宁.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125-126,136.
[6] 夏宛琦.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J]科技致富向导,2010(14):12,29.
[7] 赵欣.试论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34.
[8] 唐定芝.论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4-105.
[9] 周榕.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玛格丽特——茶花女的悲剧色彩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83-84.
[10] 崔显艳.荆棘路上的不屈灵魂——杜十娘悲剧解读.[J]名作欣赏,2011(2):88-90.
[11] 薛新萍.论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成因.[J]文学教育,2011(5):78-79.
[12] 杨慧.盛装的尊严:浅谈刘兰芝和杜十娘.[M]中学语文,下旬,2011(3):86-87.
[13]徐杰.哀其不幸叹其争——杜十娘和茶花女形象之比较.[J]语文教学研究.2005
(7 ):27-38.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