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6节 课时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 格式:pptx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75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况(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4.经济特色“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
[思考启迪]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提示:城市化的三个表现:(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城市人口增加。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的标志。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阶段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温馨提示]“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我国早期发展开放的形式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三来一补”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外商提供。
中方进行生产后,用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货款。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珠江水质恶化。
(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解决策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温馨提示]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教材P65(上)活动]1.(1)优点:便于分工协作、便于降低成本、生产规模大,品种全,知名度高,便于销售、便于政府管理等。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3.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述(1)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进程(1)夯实基础阶段:120世纪80年代,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
21989年,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1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2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3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向型经济大机器生产吸纳大量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1.问题(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解决策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66图2—35、图2—36,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哪些?提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位于广东中南部,邻近港澳地区,濒临我国南海,对外经济交往便利,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探究2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提示:沿海、沿河、沿珠江口分布。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了解:世界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城市化水平差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应用: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地协调观:理解国际国内背景和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归纳区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工业化的利弊因素;评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考察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现其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指明发展方向。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1)01珠江下游。
(2)02广州、深圳、03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0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1)(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表现(2)(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居全国前列。
4 [自我探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何关系?[答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阶段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06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07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自我探究] 为什么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答案]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
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
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
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理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
(重点)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3.培养学生树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自主预习·探新知]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①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②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为止,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问题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解决策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正误判断(1)湛江、珠海、深圳、汕头都属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平坦的地势、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特色农业分别是水稻种植业和基塘农业。
()(4)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5)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包括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改善环境。
()【提示】(1)×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980年,我国在南部沿海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一课时(学案)【课程标准】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这个案例的分析,掌握运用地理案例进行学习的方法;归纳、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自主学习】1.在图2-35上找出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江门和中山等城市,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
2.与1983年相比,到2018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图2-35 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2-36 2018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模式转变。
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较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珠三角洲区位条件进行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说一说“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我的疑问】【能力检测】1.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2.读下面我国四大城市群的城市数目增长图,回答(1)~(3)题。
(1)图中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城市数(2)我国四大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特点是A.都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B.都位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C.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都位于矿产资源丰富地区(3)我国四大城市群形成的主要共性区位因素是A.科技 B.交通 C.资源 D.河流3.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区域图及A城市多年某些工业部门产值占进口总值比重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代号代表的城市名称为B , D ; E。
(2)A城市是,C城市是。
(3)图中A城市回归前是人治理,回归后在我国行政区划中属。
(4)从总体趋势看,A城市的工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
(5)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工业由密集型向密集型转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