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4.38 MB
- 文档页数:81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重点)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难点)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分类方法[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教材整理2 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特别提醒]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1交叉分类法(1)用交叉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请连线)【提示】(2)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提示】交叉关系,如对Na2SO4进行的交叉分类:探究2树状分类法(1)请用树状分类法对初中所学过的化合物类型进行分类。
【提示】(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提示】有并列和从属关系两种,如物质的分类中:(1)并列关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2)从属关系:[认知升华]升华1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区别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升华2物质的树状分类[题组·冲关]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答案】 D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导学号:95432022】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解析】HNO3应属于酸、含氧酸、强酸、挥发性酸、一元酸、一种化合物等。
【答案】 B3.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认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学会对常见物质分类。
(宏观辨识)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①N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钠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碳酸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盐②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微点拨: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属交叉关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二、分类方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⑦CaO举例写出有关序号的一种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①2Ca +O 2===2CaO ;化合反应。
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
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
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⑦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O +CuO=====△Cu +CO 2是置换反应吗?提示:不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交叉分类法是对一种物质的多角度分类法。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
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
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重点) 2.学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 3.感受分类法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分类及常见的分类方法1.分类及其意义2.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②举例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②举例1.利用交叉分类法,说出Na2CO3的类别。
【提示】盐,正盐,钠盐,碳酸盐等。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物质类别之间有几种关系?用数学集合关系举例说明。
【提示】 有并列和从属关系两种,如物质的分类中:①并列关系:②从属关系:3.有①O 2 ②S ③CO 2 ④Fe ⑤NaCl ⑥NaOH 6种物质(1)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2)气体的有________,固体的有________。
【提示】 (1)①②④,③⑤⑥ (2)①③,②④⑤⑥二、分类方法的应用1.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如:―①―②―③―④―⑤―⑥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①2Ca +O 2=====点燃2CaO ,化合反应;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4.3CO +Fe 2O 3=====△3CO 2+2Fe 是置换反应吗?【提示】 不是5.NaCl +AgNO 3===AgCl ↓+NaNO 3是什么反应类型?【提示】 复分解反应1.判断(1)Na 2SO 4、KNO 3都是含氧酸盐。
《必修Ⅰ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第1课时)高一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标要求】1.了解分类法以及分类方法的意义;2.了解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实践对所学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方法运用的实践,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新课导学】阅读教材P24-25思考: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问题导入】1、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以分为,,三态。
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归为一类。
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
2、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元素和元素;其中Na、Mg 、Al 、Fe、 Cu、Zn等属于元素,O、 S、 N、 P、 Cl等属于元素。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
【探求新知】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可以分类进行学习,从而认识他们的性质。
同类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举一反三,不同类的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海水②蒸馏水③氨水④食盐水⑤汞⑥液溴⑦硝酸溶液⑧硝酸银⑨纯碱⑩烧碱⑾乙醇⑿生石灰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1、交叉分类法定义: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例:①根据某些盐的交叉分类作出有关连线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Na2CO3碳酸盐 Na2 SO4钠盐K2SO4硫酸盐 K2CO3钾盐Na2CO3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
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
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请看一些你生活中物质的分类——播放PPT——各种分类。
板书物质的分类1. 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会怎样?板书并讲述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交流与讨论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25“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
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金属单质:按组成分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A组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当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氧化物B.盐C.碱D.金属或合金解析:铁、铝、铜属于金属,D正确。
答案:D2.中国科学技术高校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马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转变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4+4Na C+4NaCl,由此可知B、C、D正确;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不正确。
答案:A3.对于下列基本反应类型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CO2+H2O H2CO3化合反应B.Cu(OH)2CuO+H2O分解反应C.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解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C错误。
答案:C4.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氢氧化钙Ca(OH)2B.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CO2C.酸硫酸H2SD.盐烧碱Na2CO3解析:氢氧化钙属于碱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二氧化碳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C错误;烧碱是氢氧化钠且属于碱,Na2CO3的俗名是纯碱,属于盐,D错误。
答案:B5.下列树状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A.纯洁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纯洁物{溶液化合物C.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纯洁物{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解析:纯洁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洁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项错误。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应用。
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Ⅰ.碳酸钠的交叉分类:分类标准 所属类别 组成的阳离子 钠盐 组成的阴离子 碳酸盐 溶解性可溶性盐1.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物质的分类方法Ⅱ.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①K2SO4②K2CO3③Na2CO3④Na2SO4a.钾盐b.钠盐c.硫酸盐d.碳酸盐提示:①—a、c②—a、d③—b、d④—b、c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特别提醒]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标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1.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2.一个本质: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胶粒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3.一个特性: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4.三种方法(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一是加热,二是加入电解质溶液,三是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2.组成3.分类(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 1 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常见的分类法1.分类及其意义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__________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这样,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__________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__________ 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2.常见分类法含义 根据__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交叉 分类法 举例 Na2CO3_____盐(根据阳离子) _____盐(根据阴离子)_____盐(根据溶解性)含义 对________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________的分类法树状 分类法 举例 物质纯净物 _______单质 _______二、分类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如:Ca ① CaO ② Ca(OH)2 ③ CaCO3C ④ CO2 ⑤ H2CO3 ⑥ CaCO3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标准 同类 不同类 2.不同 钠 碳酸 易溶 同类 再分类 化合物 混合物 二、①2Ca+O2 2CaO②CaO+ H2O Ca(OH)2③Ca(OH)2+CO2 CaCO3 ↓ +H2O点燃④C+O2CO2⑤CO2 + H2OH2CO3⑥Ca(OH)2 + H2CO3 CaCO3 ↓ +2H2O一、根据纯净物的组成与性质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举例: ①Mg+Cl2 MgCl2 ②Fe+CuSO4 FeSO4+Cu ③Zn+H2SO4 ZnSO4+H2↑ ④CaO+SiO2 CaSiO3 ⑤CO2+Ca(OH)2 CaCO3↓+H2O ⑥CuO+H2SO4 CuSO4+H2O ⑦NaOH+HCl NaCl+H2O⑧3NaOH+FeCl3 Fe(OH)3↓+3NaCl⑨AgNO3+HCl AgCl↓+HNO3⑩Na2SO4+BaCl2 BaSO4↓+2NaCl典例 1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Na2OB.SO2C.KOHD.H2SO4【答案】A 【解析】碱性氧化物是指溶于水而成碱或与酸反应而成盐的氧化物。
课时作业7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该反应是( )A .3Fe +2O 2=====点燃Fe 3O 4B .CO 2+C=====高温2CO C .NH 4HS=====△NH 3↑+H 2S ↑ 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解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题中A 为化合反应,B 为化合反应,C 为分解反应,D 为化合反应。
答案:C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氨 ⑥KClO 3A .碱—①④B .纯净物—③④⑤C .盐—①⑥D .混合物—②⑤解析:①为纯净物,属盐类;②为混合物;③为混合物;④为纯净物,属碱类;⑤为纯净物;属单质;⑥为纯净物,属盐类;故分类正确的为C 项。
答案:C3.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aCO3B.SO3C.CuO D.KMnO4解析:CO2、SO2均是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故选SO3。
A、D都属于盐;C中CuO属于金属氧化物。
答案:B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解析:A组中Na2CO3不是碱,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组中CO2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
答案:D5.2008年9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查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铵(如图),它对婴幼儿泌尿系统有很大危害,下列关于三聚氰铵所属物质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铵属于单质B.三聚氰铵属于铵盐C.三聚氰铵属于化合物D.三聚氰铵属于混合物答案:C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共2课时) 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3.能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重点难点】学会从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教学过程】【思考】走进超市,“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为什么大家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超市里根据物品的功能和性能将物品分为食品区、生活用品区等,再将食品区分为熟食品区、水果区、零售区等,通过分类后顾客可以轻松购物。
【提问】生活中也有很多分类的例子,请大家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列举几个分类的例子,并说一说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呢?【交流】图书馆的书籍是分类放置的,马路上的车道是分类的、网络中的信息分类、QQ 好友的分类等等。
分类让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生活更有条理,秩序。
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那么在化学的科学研究中要不要运用分类的方法呢?【引入】到目前为止,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经超过3000万种,说到化学反应,那就更多了。
所以说分类法对学习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把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系统化,还可以分门别类地研究这些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1)对物质进行分类(2)对氧化物的分类(3)对化学反应的分类【归纳】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也就是说:将物质进行分类,关键是找出分类的“标准”,而“标准”不是唯一的,所选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