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合价的定义初中化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化合价这个概念。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价态或结合能力。
化合价的确定是为了描述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荷情况,有助于预测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合价的定义有两种:传统化合价和最可能化合价。
传统化合价是根据元素的电子数和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来确定的。
最可能化合价是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实际电荷分布情况来确定的。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其化合价等于其电子层外层电子数。
例如,氧气的化合价为2,因为氧气的外层电子数为6。
氯气的化合价为1,因为氯气的外层电子数为7。
而碳的化合价为4,因为碳的外层电子数为4。
然而,并不是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可以通过外层电子数来确定。
对于过渡金属元素来说,它们的外层电子数并不固定,因此传统化合价并不能准确描述它们的化合价。
这时就需要使用最可能化合价来确定。
最可能化合价是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实际电荷分布情况来确定的。
它可以通过化合物的结构和元素的电负性来推测。
电负性是一个衡量元素吸引外层电子能力的指标,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倾向于吸引更多的电子。
在化合物中,通常正电荷为阳离子,负电荷为阴离子。
根据电荷平衡原则,化合物中正负电荷的和应该为零。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元素的电负性来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
由于氯的电负性较大,它倾向于吸引电子,因此可以认为氯离子的化合价为1,而钠离子的化合价为+1。
又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由于氧的电负性较大,它倾向于吸引电子,因此可以认为氧原子的化合价为2,而碳原子的化合价为+4。
化合价的确定对于预测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非常重要。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可以帮助我们平衡反应方程式,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通过了解化合价,我们可以预测元素在反应中的行为,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结起来,初中化合价的定义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价态或结合能力。
初中化学之化合价知识点
化合价
含义:由于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所以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化学式中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标记,一般把“+”“-”写在前,价数写在后。
如
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②在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示-2价
③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和金属元素化合时,通常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Fe有+2、+3价,S有-2、+4、-6价
备注:这里介绍两种化合价口诀供给同学们记忆:
口诀1: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莫忘单质为零价。
口诀2: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正一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
【必背离子】。
判断化合价的方法1. 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荷数。
它是描述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2. 化合价的意义化合价的确定对于理解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判断化合价,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电子结构,进而预测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性质。
3. 判断化合价的方法3.1 电子结构法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合价。
主要根据以下规则进行判断:•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其主族号。
•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根据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通过填充或脱掉电子使其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3.2 氧化态法化合价与氧化态有密切关系。
氧化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数。
通过判断氧化态,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合价。
常见的氧化态规则如下:•氧的氧化态通常为-2。
•单负离子的氧化态等于其电荷数。
•单正离子的氧化态等于其电荷数的负数。
•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态通常为负数。
•氢的氧化态通常为+1。
3.3 元素周期表法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合价。
主要根据以下规则进行判断:•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主族号。
•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根据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通过填充或脱掉电子使其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3.4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判断化合价的直接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数。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观察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荷变化来确定化合价。
•光谱分析:利用光谱仪等仪器,通过测量元素的能级跃迁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4. 判断化合价的注意事项在判断化合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化合价是相对的,同一个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不同。
•化合价的判断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和经验,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
•判断化合价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化合物的性质、元素的电子结构等。
判断化合价的方法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表现出的价态。
在化学中,判断化合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元素在反应中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判断化合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电子层模型法:电子层模型法是判断化合价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据该模型,原子的电子层分为K层、L 层、M层等。
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判断其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化合价。
例如,氧元素处于周期表第16族,其电子层结构为[K]2[L]6。
氧原子一般会通过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来稳定自身的电子层结构。
由于氧元素的L层中有六个电子,因此氧一般会与其他元素共享两个电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合价为-2。
例如,在H2O(水)中,氧元素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使得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二、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金属性元素(如钠、铜等)与非金属性元素(如氯、氧等)倾向于通过电子转移形式形成化合物。
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与其元素原子数相同。
例如,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负数。
例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在电子转移形式中,金属性元素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非金属性元素会获得这些电子,使得它们的电子层结构更加稳定。
三、简化法:简化法是一种快速判断化合价的方法。
根据该方法,元素的化合价取决于其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需取得或失去的电子数。
通过观察元素原子数和所需电子数,可以快速判断其化合价。
例如,氧元素需要获得两个电子才能满足其L层的8个电子的填充规则,因此其化合价一般为-2。
铝元素有3个价电子,而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因此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通过简化法,我们可以快速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提高化学问题的解答效率。
化合价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初中化学化合价详细讲解一、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是由一定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化学键的数量。
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外围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是分层运动的,化合物的各个原子是以和化合价同样多的化合键互相连接在一起的。
化合键有两种:因为惰性气体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了2个或8个,所以惰性气体(现统称稀有气体)一般不能和其他物质化合。
各元素的化合价参考元素氧化态列表。
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核外电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
学习化合价时你应该了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化合价是化合物物质中的原子得失的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数目。
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时原子的得失电子的数目。
化合价也是元素或根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注意: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
比如Zn、C、H等。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1、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Mg2+、O2-。
试区别与Ca2+,与S2-中数字的含义。
表示钙元素显+2价(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硫元素显-2价。
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S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2)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3)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元素在不同(或相同)的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4)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如何判断化合物中化合价的大小
书写化学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都会用到化合价。
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为零。
中学阶段,化合物的化合价的判断方法如下(有先后顺序):
1、金属的化合价都是正价,主族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如锂钠钾铷铯钫+1价,铍镁钙锶钡镭+2价,铝+3价。
主族金属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变价,最高价仍然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并且遵循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的原则。
如金属铊(读ta)+1 、+3价,锡铅+2 、+4价。
副族元素通常有变价,常见的有铜+1 +2价,铁+2 +3价,锰+2 +4 +6 +7价,铬+3 +6价,
有些也无变价,如锌+2价。
2、氢元素与金属结合(或者硼元素如NaBH4)显示-1价,如NaH,其余显+1价。
3、氟元素仅显示-1价。
4、氧元素,正常显-2价,有些时候显-1价,不好计算的时候前面的判断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计算可得。
如OF2中氧显+2价。
5、氮元素的化合价很多,常见的有-3,+1,+2,+3,+4,+5 。
6、硫元素的化合价也很多,常见的有-2,+2,+4,+6。
7、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并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
8、有些物质同一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如Fe3O4,NH4NO3等。
9、有机物以及化合价不好判断的如Fe3C,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中,可以认为所有元素均为零价。
初中化学化合价的应用一. 化合价的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二. 化合价的规律1. 在化合物中,情况如下:氧为—2价;氢为+1价;金属元素为正价;非金属元素为负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氧为—2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为正价。
2. 两个零: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元素的变价: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但在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价态。
三. 化合价在化学式中的应用1.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例如:在化合物中,己知铝显+3价,氧显-2价,则其化学式为Al 2O 3。
2. 根据化合价判断复杂化合物的具体组成规则: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四. 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1. 依据元素所显化合价判断其氧化性、还原性规则:某元素若处于最高价时,则只表现氧化性;若处于最低价时,则只表现还原性;若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如:Fe 3+、S 2-、Pb 2+三种离子中,只表现氧化性的是Fe 3+,只表现还原性的是S 2-,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的是Pb 2+。
2. 依据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规则:反应后元素化合价升高了的反应物为还原剂,对应产物为氧化产物;反应后元素化合价降低了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对应产物为还原产物。
例:H CuO Cu H O 22++∆氢元素的化合价从H 2中的O 价升高到H 2O 中+1价,故H 2为还原剂,在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H 2O 为氧化产物。
铜元素从CuO 中+2价降低到Cu 中的0价,故CuO 为氧化剂。
在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Cu 为还原产物。
3. 依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规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升高总价数=降低总价数例如:Zn +2HCl =ZnCl 2+H 2↑反应中每1个Zn 原子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数为2,等于Zn 的化合价升高(2-0);2个氢原子共得到2个电子,等于其化合价降低总数2|(0-1)|。
初中化学化合价口诀化合价就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价。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化合价的规律性和计算方法,而化合价口诀则是辅助我们记忆化合价的一种工具。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常用的化合价口诀。
1. 原子量倒过来,顺带电价忘。
这是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适用于一些常见元素,如氢(H),氯(Cl),铜(Cu)等。
例如铜的原子量为63.5,其化合价为+1或+2。
如果倒过来读,就是5.63,不用记忆其化合价,因为是固定的。
2. 一族(周期)内,化合价相同,芯层电子也求退。
这是一句长一些的口诀,适用于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相似,电子结构类似的元素。
例如,第一周期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第二周期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第三周期元素的化合价为+3或+5等等。
而同一周期内的原子,化合价相同,则说明其外层电子的数量相同,而内层电子的数量则会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
3. 恋爱、结婚、离婚,化合价+1、+2、+3。
这是一句比较形象的口诀,适用于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如对于氢、锶、硼等元素,其化合价分别为+1、+2、+3。
4. 氧化氢一看就,复原不会愁。
这句口诀适用于第一周期元素二氧化氢(H2O)的化合价为-1和+1,氢氧化物(OH-)中氢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的化学式。
对于这些常见化合物,只要记住这个口诀,就能避免忘记其化合价。
5. 小如原子,大似物质,无机化学要掌握。
这句口诀强调了无机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原子尺寸小,但其形成的物质却可能很大,如金刚石、石墨等,其化学性质均与原子相应的化合物有很大区别。
6. 电子共用结合,价电子多集合。
这句口诀适用于共价键形成的情况,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对于一个原子,其形成的价键数量越多,其化合价也就越高。
7. 阴阳相等电荷消,合一共二并两三。
这是一句比较长的口诀,适用于配位化合物中的常见配位数,对于一些复杂的配位化合物,可以运用这个口诀进行记忆,以便更好的掌握化合价的规律。
初中化合价1. 化合价的定义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格,用来表示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化学价值。
化合价是元素间相互结合的一种数值化表示。
2. 化合价的确定方法化合价的确定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2.1. 通过化合物的化学式确定化合价化合物的化学式包含了元素的符号和其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通过观察化学式中不同元素的符号和其在化学式中的个数,可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例如,对于化合物H₂O,化合价的确定如下: - H₂的化合价为+1,因为氢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氢原子,可以确定其化合价为+1; - O的化合价为-2,因为氧的化学式中有两个氧原子,根据电中性原则,氧原子的化合价为-2。
因此,H₂O中氢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
2.2. 通过元素周期表确定化合价元素周期表可以指示元素的化合价范围。
一般来说,元素的化合价最多可以到达其电子层中未被填充的电子数。
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推测其可能的化合价。
例如,氧的电子结构是1s² 2s² 2p⁴,其中p轨道上有4个电子。
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我们可以推测氧的化合价最多为4。
2.3. 通过离子电荷平衡确定化合价在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需要平衡,通常通过化合价来实现电荷平衡。
根据离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数来求解化合价。
例如,对于化合物MgCl₂,镁的化合价可以通过离子电荷平衡来求解: - 氯离子的化合价为-1,因为氯在化学式中只有一个氯原子,根据电中性原则,氯的化合价为-1; - 镁的化合价为+x,因为镁在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镁阳离子,根据电中性原则,镁的化合价为+x。
根据电荷平衡,有2个氯离子和1个镁阳离子,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平衡方程:- (+x) + (-1) + (-1) = 0 - x - 2 = 0 - x = 2因此,Mg的化合价为+2。
3. 化合价的意义化合价的意义在于表示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化学组合关系和化学价值。
确定元素化合价方法例析中学化学中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从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考虑的。
例如,确定K2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从K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入手,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确定出Mn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笔者认为,除了熟练常握上述确定元素化合价的方法以外,还应学会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一.根据物质的结构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例1.用稀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溶液中,加入乙醚后液体分层,再加入少量重铬酸钾溶液并振荡,在乙醚层中出现深蓝色,这是因为生成的CrO5溶于乙醚所致。
CrO5的结构如右图。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4H2O2+2H+=2CrO5+5H2O。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r2O72- 被氧化成CrO5 B.H2O2被还原成H2OC.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Cr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
本题容易错误地把CrO5中O元素的化合价确定为-2价,从而得出Cr元素为+10价,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为C。
其实,Cr元素与O元素形成共价键时,Cr元素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弱于O元素,从CrO5的结构不难看出,Cr与O共形成了6个价键,且有2个过氧键。
因此在CrO5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其中1个O为-2价,4个O为-1价,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改变。
故答案应为A、B。
又如异氰酸(HNCO),其结构是H-N=C=O,由于N元素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强于C元素,由结构可看出其中N元素为-3价,C元素为+4价。
例2.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
指出NH5中元素的化合价,并写出其电子式。
分析:N原子、H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可推知N原子应为八电子结构,H原子应为二电子结构,即在NH5中N原子与4个H原子应形成3个共价键,1个配位键,成为铵根离子,另一个H原子应成为阴离子。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
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如果仅仅从从简单的形式上去判断是比较的简单的,如果从本质上去认识一个元素的化合价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化合价基本有两种形式电价和共价
通过电子的得失而表现的价态为电价,得电子的为负价,得一个电子为-1价;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一个电子表现为+1价。
通过共用电子对表现出来的价态为共价,共用电子对有非极性、极性和配位等几种形式,非极性键由于双方各提供相同的电子在双方原子间平等的享有,表现为不偏不依,这样就不产生化合价!任何一个非极性键都可以认为不表现价态!
极性键是双方提供的电子,但是由于两个原子之间的非金属性(电负性)不同,使得电子对在共用时有偏移,向着非金属性(电负性较负)强的一方偏移,如果一个原子提供一个电子参与共价键,而这个电子是偏离自己的一方,,该原子的元素就表现为+1价,对方的就表现为-1价!如此去计算!
对于配位键是由一方完全提供电子对,这样就看这一对电子有没有偏离自己的结果,如果是电子对偏离了自己,就表现为+2价,对方表现为-2价(H2SO4中两个配位O)!如果没有偏离自己的一方而是偏向自己的,就不表现化合价(NH4+)!如果是通过配位键形成的类似于非极性键,电子对没有偏移的情况出现!那么就相当于该原子无偿的提供了一个电子给了对方,这样提供电子对的就表现为+1价,对方表现为-1价(如Na2S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