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9
《乙醇》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以乙醇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二、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看、闻、触”等活动,感知乙醇的物理性质。
2.通过模型搭建、探究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认知乙醇的分子结构,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概念。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掌握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
4.了解乙醇的用途,学会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感受乙醇带给社会的重要价值三、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乙醇》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第1课时,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乙醇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十分广泛,学生十分熟悉,在学习了乙烯及碳碳双键的基础上,结合乙醇的模型搭建、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深入学习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并从官能团转化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看,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特点,本课设计多次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了乙醇汽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情景剧“交警与红脸司机”等引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第3 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 课时乙醇【教学目标】1.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会书写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认识乙醇的官能团羟基。
2.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以及断键位置和了解乙醇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断键位置。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通过“酒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和调味剂,我国酒的文化源远流长,从最早杜康酿酒的传说到古代诗词歌赋中都有很多关于酒的描写。
大家能想起哪些含有酒的古诗呢?”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接触到的含有酒的古诗。
学生能够说出来几句,同时我给学生展示几首,让他们读一读,感受一下古诗的美。
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古诗中的酒如此之美,那么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对了,乙醇,俗称酒精。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让学生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根据问题,探究新知首先,让学生观察试验台上的无水乙醇,找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
那么乙醇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呢?并给出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并让学生对比乙烷的结构,让学生猜想乙醇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构?学生能够想出有两种,我引导学生观察钠与乙醇的反应视频,让学生总结现象。
同时,和钠与水的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乙醇中有氢氧基按,所以明确了乙醇的结构式。
我让学生来黑版上写出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我进行纠正和完善,并讲解羟基。
我用球棍模型来展示,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所取代的产物。
下面学习化学性质。
首先,让学生写乙醇和钠的反应方程式,注意断裂化学键的位置。
又结合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现象的不同,分析出水中的H 活泼性大于羟基中的H。
我用大家熟悉的酒精灯为例介绍乙醇能够燃烧,还可以做乙醇汽油,让学生写乙醇燃烧的方程式。
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给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用品,并注明注意事项。
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试验,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够正确区分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对待饮酒行为。
二、重点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乙醇,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
2. 学习(30分钟):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4. 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交流思考,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醇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思考乙醇的环境影响和使用范围。
3.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及试剂:酒精灯、醋酸乙酯、硫酸、碱液等;2. 教学课件:乙醇的结构和性质;3.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碳原子的四价成键及醇类的基本概念,引出乙醇的介绍。
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1. 展示乙醇的结构式,介绍其分子式、化学名称和分子结构;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讨乙醇的溶解性、密度、沸点等特性。
三、乙醇的制备方法:1. 介绍乙醇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2. 展示乙醇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乙醇的应用:1. 给学生介绍乙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2. 引导学生探讨乙醇的环保意义和社会影响。
五、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乙醇的制备实验;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3. 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和注意事项。
六、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对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和思考。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展示乙醇的应用范围和环保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对乙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题7.3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乙醇.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依据乙醇的组成、结构,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而且能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学科德育通过乙醇的学习,了解乙醇对人体的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酒后驾驶的危险性,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习这一课,既稳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半年多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构造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两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摸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学习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学习重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学法指导以“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从乙醇的结构出发,学习乙醇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到乙醇的用途,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第一节: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概述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气味:有特有的刺鼻气味
3. 沸点:78.3℃
4. 密度:0.789 g/cm³
5. 溶解性: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 燃烧性质:可燃,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的外观和气味
2. 测定乙醇的沸点
3. 测定乙醇的密度
第二节: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概述
1. 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氧气→乙醛+水
2. 乙醇的酸碱性:乙醇能和碱反应生成乙醇钠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2. 利用乙醇和碱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第三节:乙醇的应用与环境影响
一、乙醇的应用
1. 工业上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溶剂制备中
2. 医药行业中用作药物溶剂和消毒剂
3. 饮料行业中用作酒精饮料成分
二、乙醇的环境影响
1. 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温室气体含量
2. 乙醇生产中可能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和环境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乙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乙醇化学反应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的化学反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2.掌握乙醇的常见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
3.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的描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掌握乙醇的燃烧、氧化及酸碱中和等主要化学反应。
3.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乙醇的物理性质介绍
2.乙醇的化学性质介绍
3.乙醇的燃烧反应实验
4.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
5.乙醇与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手段:
1.教材资料
2.实验器材和药品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评价方法:
1.实验报告
2.反应方程式的填空与分析
3.课堂小测验
七、教学反馈:
1.及时总结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以上是高中乙醇化学反应教案的范本,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案(修定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存在和用途。
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教学方法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的反应。
采用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从乙醇推导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等教学过程:[引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相关也不少,同学能否举些例子, 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当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这节课来学习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板书]一:乙醇(一)物理性质: (屏幕展示)提出两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H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26们学过的碳大家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提示:C四价,H 一价,O二价。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设问】到底哪一种是乙醇的结构呢,【引导】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差异,(A)中含有-OH此类物质有何典型性质【教师设疑】如何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呢,【学生】激烈讨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燃烧火焰是否为淡蓝色(有学生补充)还得在火焰上罩干冷的一半涂石灰水的烧杯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实验探究] 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观察现象。
人教版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初中化学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以及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机物,学生会自然的产生探究欲望,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又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甲烷、乙烯、苯的结构和性质,已经具备了初步学习有机物的知识,但对官能团影响性质的学习还刚刚接触,因此可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来加深对反应机理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乙烷、水与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2、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3、了解酗酒造成的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七.教学准备教学媒体:乙醇分子球棍模型、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视频、教学PPT药品:乙醇、蒸馏水、钠、铜丝仪器:烧杯、酒精灯、试管、镊子等八. 教学过程2. 通过鉴别你能总结出乙醇的哪些物理性质呢【实验】请同学们将酒精涂你的皮肤上,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闻到了什么【板书】一.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总结】无色、有特殊香味、具有挥发性信息整理能力。
高中化学乙醇的教案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课将讲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应能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出问题:你知道乙醇是什么物质吗?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可以接触到乙醇的产品?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乙醇的性质(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2.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乙醇的用途(15分钟)1. 讲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消毒酒精、酒精饮料等。
2. 讲解乙醇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乙醇的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互相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在家里寻找包装上标明含有乙醇成分的产品。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并强调乙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学生对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了解乙醇的相关知识。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教案(修定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存在和用途。
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
2.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
教学方法
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的反应。
采用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从乙醇推导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等
教学过程:
[引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相关也不少,同学能否举些例子?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当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这节课来学习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 [板书]
一:乙醇
(一)物理性质:(屏幕展示)
提出两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2H6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大家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提示:C四价,H 一
价,O二价。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设问】到底哪一种是乙醇的结构呢?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差异,(A)中含有-OH 此类物质有何典型性质
【教师设疑】如何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呢?
【学生】激烈讨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燃烧火焰是否为淡蓝色(有学生补充)还得在火焰上罩干冷的一半涂石灰水的烧杯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
[实验探究] 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观察现象。
【师生共同归纳】根据实验探究发现金属钠与水反应并生成了氢气,所以乙醇的分子结构应为(A)式而不是(B)式
【教师反问】产生氢气就能证明是羟基上的氢而不是烃基上的氢?
【教师点拨】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学生】煤油中
【教师继续点拨】煤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煤油是各种低级烃,所以钠不能置换出烃基中的氢
【过渡】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探究过程正是科学家们探究过程的重现!
【板书】(二)组成与结构式
(1) 表示式:①.分子式:C2H6O ②结构式:
③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屏幕展示)
[讲述]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一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得到。
一氯甲烷可以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
l,2-二溴乙烷既可以看成是乙烯的衍生物,又可以看成乙烷的衍生物。
硝基苯可以看成是苯的衍生物。
由此我们可以将烃的衍生物定义为: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是由烃衍
变而来的有机物,这类有机物叫做烃的衍生物。
[ 过渡]当烃分子上的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它决定了这个物质的化学特性。
所以在化学上把这种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板书]
(2)官能团:能够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给出常见的几种官能团。
【过渡】我们知道乙醇是由羟基和乙基相连而成,-OH是乙醇的官能团,比较活泼,决定了乙醇分子可以看成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也可以看成是H2O中的H被乙基取代,那么我们可推导出乙醇有那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
(三)、化学性质
1:与钠(等活泼金属)反应:
2Na+2CH3CH2OH 2CH CH2ONa+H2
对比钠与水反应现象差异
【结论】乙醇比水还难电离酸性 CH3CH2OH小于H2O
【设问】乙醇与钠反应时断裂和生成的键是那一条?
【学生回答】羟基中的
【设问】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什么?燃料?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燃烧 CH3CH2OH+ O2==CO2
(说明)乙醇可作内燃机的燃料
乙醇在其他条件下是否与O2反应呢?
[学生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以下要点:
变黑的铜丝插入乙醇后,颜色如何变化?反复操作后,试管内液体的气味有何变化?
②催化氧化
2Cu+O2==2CuO
CuO+C2H5OH Cu+H2O+CH3CHO
③强氧化直接氧化
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指出相应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条件也影响了生成物,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课件给出小结表。
课件给出3道练习题。
【布置作业】P76 1,2,3。
[板书计划]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物理性质:
(二)组成与结构式:
(1)表示式:
(2)官能团:
(三)、化学性质:
1:与钠(等活泼金属)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③强氧化直接氧化
评课提纲
自评:
我是2号(郝卫萍),这节课成功的方面:
1。
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时间把握较好。
2。
对本节课重点乙醇结构和化学性质的讲解能由浅入深,思路清晰。
3。
教学中,注意提问,引导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1。
钠与乙醇实验中,H2检验和证明未进行,
对整个实验有些影响。
2..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讲解,若配有动画课件,效果更好。
互评:
1号(宝工)教师:优点:教学内容较好地完成,知识点都讲到。
不足:知识准备有些仓促,整节课思路比较乱,重点不突出。
3号(金台)教师:优点:知识讲解清楚,实验效果好。
不足:整节课时间把握不好,前松后紧,简单内容应少讲,重点可深入展开。
练习题应与课堂内容配合。
4号(实验):优点:语速适中,语言规范,知识讲解力求准确。
不足:引课过长,物理性质讲解太多,本节课重点不突出,最后使得整堂课教学内容未完成。
5号(金台)教师:优点:能把握课堂节奏,完成教学内容,实验效果好。
不足:个别环节安排可前后调整,乙醇氧化为乙酸的短键方式讲解不够准确。
课后反思
郝卫萍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尽可能体现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从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的结构,能由浅至深。
讲解重点时,注意引导,关键知识点充分强调。
分解难点,易于学生掌握。
遗撼不足之处,钠与乙醇实验准备应更宠足一些。
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讲解,若配有动画课件,效果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还要尝试,摸索。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乙醇说课稿
石油中学郝卫萍
教材在介绍各类烃后,安排学习乙醇和乙酸这两种重要烃的衍生物是为了让学生对有机物能全面地,较系统的认识。
但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对乙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要求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并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
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由生活实例入手,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的结构。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性质。
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法指导: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释疑,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设想学习态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想着问题要学习,最后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