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站仪放样精度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全站仪坐标放样注意事项
1. 嘿,一定要检查全站仪的设置啊!就像你出门得先确认带没带钥匙一样,要是全站仪的设置错了,那后面的工作不就全乱套啦!比如上次我和小李一起干活,就差点因为这个出大错呢!
2. 注意棱镜常数要设置对呀!这可不是能随便乱来的,不然就像跑步比赛你跑错了赛道,能到达正确终点吗?我记得有一回就是因为这个常量没设置对,浪费了好多时间重新来过。
3. 测站点坐标可千万不能弄错哟!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地址都搞错了,还能找对地方吗?上次我们组的小王就是因为这个弄错了,被领导狠狠批了一顿!
4. 放样的时候角度得看准喽!就像射箭得瞄准靶子一样,稍有偏差那可就谬之千里啦!那次我自己放的时候就不小心偏了一点点,还好及时发现修正了。
5. 别忘了随时复核啊!这多重要呀,就像走楼梯得时常回头看看走得对不对。
有一次我就偷懒没复核,结果差点出大问题!
6. 天气不好的时候更要小心啊!大风大雨的,全站仪也会受影响呀,就像人在恶劣环境下也会不舒服一样。
记得那次下暴雨的时候,我们硬是等雨小了才继续。
7. 仪器要爱护好呀!这可是我们的宝贝,要是弄坏了可不好办了。
就像你爱惜你的手机一样,得好好对待全站仪。
我可是每次用完都小心翼翼地放好呢!
总之,全站仪坐标放样一定要认真仔细,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全站仪精度分析资料全全站仪数字测图在城市测量中的误差估计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使测绘工作正从传统的测绘技术手段向现代数字测绘过渡,全站仪在现代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大。
因此,有必要对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的误差产生及大小做分析。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电脑处理器于一体,因此,它也兼具经纬仪的测角误差和光电测距仪的测距误差性质。
本文分别对这两项误差在城市测量中的大小进行分析,然后综合两方面的影响对地面点的点位误差进行分析与估算。
最后单独分析全站仪的高程误差。
、全站仪测图点位中误差分析1、全站仪测角误差分析检验合格的全站仪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主要有:①仪器本身的误差(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一般可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来消除或减低其影响,但在全站仪测图中对角度的观测都是半测回,因此,这里还是要考虑其对测角精度的影响。
分析仪器本身误差的主要依据是其厂家对仪器的标称精度,即野外一测回方向中误差M标,由误差传播定律知,野外一测回测角中误差M i测= M标,野外半测回测角中误差M半测= M i测=2M标。
②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在《测量学》教材中有很详细的分析其公式为M中=p X S AB/S 1S2其中e为偏心距,熟练的仪器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对中偏心距一般不会超过3mm,这里取e=3mm。
S i在这里取全站仪测图时的设站点(图根点)至后视方向是(另一通视图根点)之间的距离,S2取全站仪设站点至待测地面点之间的规范限制的最大距离。
由公式知,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与两目标之间的距离S AB成正比,即水平角在180时影响最大,在本文讨论中只考虑其最大影响。
③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测角的影响,《测量学》教材推导出的化式为m偏=p /2 XV(e i/S i)2+(e2/S 2)2,S i、S2的取法与对中误差中的取法相同,e i取仪器设站时照准后视方向的误差,此项误差一般不会超过5mm,取e i=5mm ,e2取全站仪在测图中的照准待测点的偏差。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随着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逐渐提高,精密全站仪在施工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于平面和高程测量。
本文以Leica TS30全站仪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精密全站仪在工程测量定位的精度,证明了通过采取一定的观测措施精密全站仪可以达到亚毫米级的精度。
标签:工程测量测角误差测距误差全站仪1引言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大型工程建构筑物的出现,对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光学仪器很难满足高精度工程的施工要求。
因此各种高精度的仪器应运而生,它具有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
对精密全站仪进行性能测试,研究影响其精度的各种因素,是提高精密全站仪测量精度的前提。
2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全站仪测量的主要要素有方位角、垂直角、水平距离等,因此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是全站仪测量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此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光线、温度、测站稳定性、仪器对中误差、照准误差以及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对全站仪的测量定位结果也会带来一定影响,下面针对各种观测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2.1测角误差的影响全站仪的测角误差主要由仪器自身测量误差和照准误差引起。
当进行高精度观测时,可以采用正倒镜观测,进一步提高测角精度。
测量工作中测距误差忽略不计,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测角误差对测量定位结果的影响,假定观测距离固定为20m,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不同测角误差引起的测量定位误差,详细信息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测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尤其是在长距离测量定位中,测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显著增大,因此在精密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中,对于长边的观测,一定要想办法减小测角误差。
2.2测距误差的影响全站仪的测距误差包括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
仪器测距的固定误差包括测距周期误差、加乘常数误差等。
测距周期误差和加乘常数误差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重复性,采取一定的观测方法可以相互抵消可不予考虑。
全站仪配合RTK放样方法应用及精度分析测绘院张雷李永亮摘要:RTK技术进行工程放样,速度快、精度高,但是应用范围受自然条件限制。
全站仪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野外测量仪器,精度高、应用广,但是受通视条件、测量距离等因素限制。
若采用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可大幅度提高放样速度。
经过理论推导,得到此方法的精度计算公式,并经实验证明该方法满足放样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放样全站仪RTK精度分析全站仪因其能够方便精确地测量出角度(水平角和垂直角)、距离(平距和斜距)以及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在施工放样测量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是如果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不能通视,地面起伏太大,附近没有或只有一个控制点时,就需要建立施工控制网。
建网程序繁琐,且速度较慢,放样一个设计点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要2至3人同时相互配合,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
RTK技术的出现使施工放样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不但克服了传统放样法和坐标放样法的缺点,而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特别适合道路等大批量设计点位的放样工作,尤其是道路边桩、征地范围线等放样。
不需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从而减少了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密度,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在对天通视困难的特殊地区,RTK失锁较严重,放样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此,作业时一般用RTK施测较为宽阔地带的放样点,而在RTK失锁较严重和放样精度效果不理想区,用全站仪施测放样点。
这样既避免了RTK测量所发生的特殊地区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又避免了常规的全站仪放样的低效,使得两种仪器在实际测量中相得益彰,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1全站仪配合RTK放样的方法如图1所示,放样点C位于对天通视困难的区域,使用RTK放样精度达不到要求,A、B两点位于宽阔地带,是由RTK实施放样的点位,精度可以达到要求。
然而对于C点,卫星信号严重失锁,无法进行RTK放样,所以此时全站仪测量的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就得以展示。
全站仪点放样实验报告(5篇)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进展奠定根底,是丰富自己的文化学问,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学问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当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与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问应用于实际工程工程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k“ href=“/Special/xuexifangfa/“ target=“_blank“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受有很大益。
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旧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名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把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当留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学问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觉我在平常学习中存在的许多学问漏洞。
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学问都比拟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学问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再次进展指导。
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坚固的把握相关的学问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娴熟、精准程度(比方能够快速对中整平)。
全站仪点放样试验报告二首先感谢学校和教师给以了我这次参与工程实践的时机,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熬炼,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进展奠定根底,是丰富自己的文化学问,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学问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当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与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问应用于实际工程工程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受有很大好处,实习报告《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全站仪在铁路测量中的精度控制摘要:探讨了全站仪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和精度分析,阐述全站仪在铁路测量中的误差精度控制,进一步强化全站仪在铁路测量作业中的运作效率,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全站仪;误差分析;精度控制;铁路测量;引言: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对铁路轨道的测量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在铁路测量中应用全站仪能够有效保证测量效率和精度,为铁路线路的养护维修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另外,全站仪采用的X、Y、H三维坐标可以直观反映线路实际情况,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图形进行灵活处理。
因此,为确保铁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精度的控制,对于铁路测量中全站仪的精度控制研究至关重要。
1.全站仪的概念及原理全站仪是集光、机、电为一体集合了垂直角、水平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的测绘仪器。
对于一次测量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因此称为全站仪一般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的测量或者监控。
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显示的功能用自动代替了人工光学微读数简化操作步骤避免误差产生因其自动化的功能使得测量时间缩短节约了人力、物力。
全站仪利用了电子经纬仪其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及其读数设置采用了两个编码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根据测角精度的不同可以为0.5”、1”、2 ”、3 ”、5”、10”等几个等级[1]。
2.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分析2.1 轴系误差经纬仪在光学原理上更加突出,具有全站仪不能具备的优势,而全站仪在轴系方面存在更多的误差。
为控制轴系误差,就要正确认识轴系误差产生的原因。
具体来说,全站仪产生轴系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当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变化较大时,尤其是测点间温度和气压差距较大时,全站仪视准轴位置会出现明显波动,视准轴的变动会直接引发轴系误差[2]。
(2)镜头安装调整不当。
在测量时,如果出现全站仪镜头安装与调整不当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全站仪镜头中的望远镜十字丝中心偏离正确位置,进而导致视准轴偏离正确的仪器水平方向,产生轴系误差。
浅析全站仪放样精度及在公路放样中的应用摘要:首先介绍全站仪的基本含义,提出了全站仪应用于公路施工放样的关键,然后论述了道路施工放样原理;论述了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平面精度及高程精度,阐明全站仪在道路施工放样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便利方法。
关键词:全站仪;道路;施工放样;精度一、全站仪简介及其在道路施工放样概述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在工程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传统的测绘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公路建设中,应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计算道路中线桩点坐标、桥涵中心和轴线控制桩坐标是全站仪施工放样的关键。
二、道路施工放样原理施工放样的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标定于实地上,为了标定这些特征点的空间位置,不外乎把已知的水平角度、水平距离和高程三个基本要素测设到实地上去。
测设三个基本要素以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就是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2.1、点的平面位置测设1、直角坐标法:当建筑物已设有主轴线或在施工场地上已布置了建筑方格网时,可用直角坐标法来测设点位。
2、极坐标法:根据一个极角和一段极距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3、角度交会法: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角度的方向交出点的平面位置。
4、距离交会法:根据两段已知距离交会出点的平面位置。
2.2、水平距离、水平角度和高程的测设1、测设已知长度的水平距离根据一已知点A,沿一定的方向,测设出另一点B,使AB的水平距离等于设计长度,称为距离放样,其程序与距离丈量恰恰相反。
2、测设已知角值的水平角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已知的角值,将角度的另一方向测设到地面上。
3、测设已知高程的点测设点的高程是根据附近的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的。
如道路工程中路中心设计标高的测设;建筑工程中室内地坪的设计高程(假定为±0)的测设等均属此项工作。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一、引言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路施工等领域。
全站仪具备测量角度、距离和高程的功能,可以在施工放样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操作流程以及优势等方面。
二、全站仪原理及技术特点1. 全站仪原理全站仪是由角度测量系统和距离测量系统组成的。
角度测量系统通过水平轴和垂直轴对目标点进行精确定位,实现对目标点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
距离测量系统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束发射器发射出来的光束,经过反射后返回到接收器,通过计算光束来回时间差以及光速来计算出目标点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
2. 全站仪技术特点(1)高精度:全站仪具备很高的角度和距离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各种施工放样的要求。
(2)高效率:全站仪的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放样的效率。
(3)多功能:全站仪不仅可以测量角度和距离,还可以进行高程测量、坐标测量、线路测量等多种功能。
三、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1. 施工放样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施工放样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基准点和控制点,以及确定全站仪坐标系和控制点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然后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并将其坐标输入到全站仪中。
之后需要设置全站仪参数,包括单位设置、角度单位设置、距离单位设置等。
2. 施工现场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对目标点进行观测。
观测时要注意保持稳定,并使用三角定位法来确定目标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观测完成后,将目标点与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输入到全站仪中,并计算出目标点与控制点之间的平面距离和空间距离。
3. 施工放样的优势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具有以下优势:(1)高精度:全站仪具备很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2)高效率:全站仪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放样的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3)多功能:全站仪不仅可以测量角度和距离,还可以进行高程测量、坐标测量、线路测量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施工要求。
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引言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在施工测量和放样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全站仪在测量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全站仪在施工测量和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提高在施工测量和放样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的误差来源测量环境全站仪的测量精度受到测量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影响: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会使测量误差产生变化;2.湿度影响:全站仪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会出现雾气或水珠,影响测量精度;3.光线影响:测量现场的光线强度对全站仪的测量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仪器本身误差全站仪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标定误差:全站仪在标定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标定不准确会影响测量精度;2.仪器本身精度:全站仪的精度是有限的,精度越高的仪器,成本也越高;3.仪器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全站仪所存在的误差会逐渐增加,仪器需要定期检测和校准。
操作和人为因素测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造成误差,如:1.操作不当:全站仪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当会影响测量的精度;2.视野问题:在测量中需要注意视野的影响,避免盲点等问题。
如何避免全站仪误差标定和调校为了提高仪器精度,我们需要进行标定和调校。
首先对全站仪进行标定,包括水平标定和垂直标定。
接着需要对全站仪进行调校,操作方法为:1.拿出校准器,使用校准器进行调校;2.进行水平标定;3.进行垂直标定;4.进行电气转角标定;5.进行其他标定。
操作注意事项除了标定和调校之外,正确的测量操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清洁全站仪表面和望远镜:在使用前需要清洁全站仪表面和望远镜,以保证精度;2.安装三脚架:安装三脚架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安装位置和高度,仪器必须处于水平状态;3.遮阳处理:全站仪需要进行遮阳处理,以保证可以在强烈阳光下使用;4.视线注意:在测量时需要注意视线的范围,避免视野被遮挡;5.环境条件:在施工测量和放样中需要注意环境条件,避免雨天、大风天等影响测量。
全站仪的校正与精度评定方法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上各种参数的仪器。
它的功能包括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以及用于测量和记录坐标数据、高程数据等。
全站仪的准确性对于测绘和工程测量非常关键,因此校正和精度评定是确保全站仪正确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校正方法1. 水平校正全站仪的水平校正是保证水平视轴和水平转轴水平的关键步骤。
一种常见的校正方法是使用平面望远镜法。
首先,将全站仪设置在一个稳定平整的基础上,然后利用调整螺旋和气泡水平仪使水平转轴水平。
接着,在两个相距较远的测站上放置一个参考标志物,并使用全站仪测量这两个点的水平角。
如果两个点的水平角相等,则表明水平视轴和水平转轴已经校正到了正确的位置。
2. 垂直校正垂直校正是校正全站仪测量垂直角所需的步骤。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挂线法。
首先,在一个参考点上悬挂一根铅垂线,并使用全站仪测量这根线对应的垂直角。
然后,将全站仪移至另一个点上,再次测量该点对应的垂直角。
如果两个测得的垂直角相等,则说明垂直视轴已经校正到了正确的位置。
二、精度评定方法全站仪的精度评定是确定其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精度评定方法。
1. 闭合路线法闭合路线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闭合路线获取全站仪精度的方法。
首先,在一条闭合路线上设置若干个控制点,并使用全站仪测量每个控制点的坐标。
接着,回到起点,再次测量其坐标。
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全站仪测量结果的误差。
根据测量结果的误差来评定全站仪的精度。
2. 比对法比对法是通过与高精度测量工具进行比对来评定全站仪精度的方法。
将全站仪测量结果与其他精度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对比,例如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距离比对、使用全站仪测量标准角度进行角度比对等。
根据比对结果来评定全站仪的精度。
三、结论全站仪的校正和精度评定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水平校正和垂直校正是校正全站仪的关键步骤,确保水平和垂直视轴位置正确。
闭合路线法和比对法是常用的精度评定方法,通过测量闭合路线或者与其他高精度测量工具进行比对,来评定全站仪的精度。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放样也成为了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全站仪作为现代测量仪器中的一种,其精准性和高效性在施工放样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全站仪的概念、特点、原理、应用等方面全面阐述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一、全站仪的概念及特点全站仪是一种集高精度、高效率于一体的现代测量仪器。
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光学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其中光学测量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角度测量利用电子角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距离测量则通过激光测距功能实现。
以此保证了全站仪的精准性和准确性。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精度:全站仪能够实现毫米级别的测量,极大提高了施工放样的准确性与精度;2.高效率:全站仪可以同时进行多方位的测量,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操作简便:全站仪的操作非常简单易懂,便于施工人员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全站仪的原理全站仪的测量原理主要分为光学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三个方面。
其中光学测量利用的是光学原理,这是全站仪实现高精度测量的核心。
角度测量则利用了电子角度传感器,通过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度测量,计算出设备所在位置的坐标。
最后,距离测量则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精准地测量出与设备之间的距离,以此计算出施工点的坐标。
三、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方位角标定:全站仪可以通过对施工场地实现360度的方位角标定,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水平放样和垂直放样等工作;2.施工控制点测量:通过计算控制点坐标,确定设备放置的位置,为后续的放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3.测量立交桥等大型建筑物结构尺寸:全站仪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测量,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4.测量道路、桥梁等公路交通工程:通过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准确计算道路、桥梁等公路交通工程的长度、宽度、弧度等参数,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全站仪测量放样的精度浅析山东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刘洋摘要:本文分析了利用全站仪进行桥梁墩台就位和高程放样时各种误差对放样精度的影响,讨论提高放样精度应采取的措施,并给出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全站仪墩台定位高程误差精度全站仪尚未广泛应用之前,桥位放样一般由经纬仪交会法完成,尽管在技术规范中对“交会误差三角形”有一定的限差,但它的放样速度和精度仍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要求。
实践证明,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墩、台定位测量是一种最为迅速、方便的先进方法,只要墩台中心处可以安置反光镜,而且测距仪与反光镜能够通视,无论有无水流障碍皆可采用。
那么,在全站仪测量放样中精度是如何控制的呢?笔者仅就个人经验浅谈如下:一.全站仪墩台定位放样1、全站仪墩台定位放样。
第一步就是确定后视方位角,在测站上支全站仪,在后视点架设棱镜(最好是三棱镜)来实现。
2、在支后视棱镜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一定用长边控制短边,即后视距离一定要大于前视距离。
3、定完后视后,可以顺便检验一下后视点的位置是否被别人动过,确保放样工作万无一失。
4、在放样过程中随即检查定位是否准确:如图,按“极坐标法”放样出P点位置后,可利用全站仪的“座标测量(NEZ)”功能,再测出已放样的P点座标,并与其设计座标值相比较,按公式f=√Δ2X+Δ2Y计算偏差值,即可验核放样点的精度是否满足桥梁墩位放样精度(一般为±2cm 即|f|≤2cm)的要求。
5、在一个控制点上也可进行多个墩位的放样,其定位精度取决于离控制点的远近。
在以往的测量放样中,经纬仪在测站上需要观测两个以上的方向时,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
为了检核水平度盘在观测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动,往往在瞄准A方向两次水平度盘读数之差称为半测回归零值。
同样在全站仪多目标放样完成后也需“归零”。
方法为:后视三棱镜在施工放样过程中不要挪动,放样完成后,全站仪重新照准后视三棱镜,进行“归零”校核工作,我部京杭运河特大桥采用GTS-311S全站仪,半测回归零差应控制在12″,一测回2C互差应控制在18″,这样墩台放样精度和准确度就大大提高了。
关于全站仪放样精度的分析
摘要:全站仪广泛用于工程测量实践中.根据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的原理,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放样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全站仪放样误差精度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已经相当普及而且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功能在目前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
许多新技术运用到全站仪的制造和使用当中,如无反射棱镜测距、目标自动识别与瞄准、动态目标自动跟踪、无线遥控、用户编程、联机控制等。
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1仪器精度的选择
为了能够满足施工中测量精度,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技术文件规定的测角和测距精度要求匹配的原则进行仪器选用:
式中mβ、mγ为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方向中误差(″);ms为测距中误差m;S为测距边长m;ρ为常数,ρ=206265″。
例如: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6S),平均测距长度S为按500m计,按照精度匹配原则有:mγ=ms/S×ρ=5/500000×206265=2″,因此,当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6S)时,应选用测角精度为2″级经纬仪。
2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精度估算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其精度估算公式为:
(1)
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差、仪器本身的测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由式(1)可得(2)
顾及
因此(3)
式(3)表明,对一定的仪器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误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圆心为测站A。
因此对每一个放样控制点A,可以根据点位放样精度m计算圆半径S,在半径范
围内的放样点都可由此控制点放样。
由式(1)可看出,放样点位误差中,测距误差较小,主要是测角误差。
因此,操作中应时注意提高测角精度。
3全站仪三角高程的精度估算
设仪器高为i,棱镜高度为l,测距仪测得两点间的斜距为S,竖直角α,则AB两点的高差为:
hAB=Ssinα+i–l(4)
式(4)是假设的水平面来起算的,实际上,高程的起算面是平均海水面。
因此,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在高差计算中加两差改正,即:
(5)
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取6371km,h球、h气为大气折光系数。
一般来说,两差改正很小,当两点间的距离小于400m时,可以不考虑。
由式(5)可知:
(6)
由于α角一般比较大,因此,测距误差ms对测定高差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若采用对中杆,仪器和棱镜高的测量误差mi,ml大约为1mm,竖直角的观测误差mα对高差测定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大气折光系数误差mk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正是影响高差测定精度的两项主要误差。
因此,除了要保证一定的竖直角观测精度外,更要采取克服大气折光影响的措施,并限制一次传递高程的距离。
如图1所示,三角高程测量的传统方法为: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
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 得到B点的高程HB。
图1传统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图中D为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а为在A点观测B点时的垂直角;i为测站点的仪器高;t为棱镜高HA为A点高程,HB为B点高程;V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Dtanа)。
首先假设A,B两点相距不太远,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
为了确定高差H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跟踪杆,观测垂直角а,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
则HAB=V+i-t。
故HB=HA+Dtanа+i-t(7)
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为:假设B点的高程已知,A点的高程为未知,这里要通过全站仪测定其它待测点的高程。
首先由
(7)式可知:
HA=HB-(Dtanа+i-t)(8)
上式除了Dtanа即V的值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出外,i,t都是未知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仪器一旦置好,i值也将随之不变。
同时选取跟踪杆作为反射棱镜,假定t值也固定不变。
从(8)可知:
HA+i-t=HB-Dtanа=P(9)
由(9)可知,基于上面的假设,HA+i-t在任一测站上也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可以计算出它的值P。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仪器任一置点,但所选点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点通视。
(2)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测出V的值,并算出P的值(此时与仪器高程测定有关常数如测站点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为任一值。
施测前不必设定)。
(3)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P,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即可。
(4)照准待测点测出其高程。
下面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结合式(7),(9),
HB′=P+D′tanа′(10)
式中HB′为待测点的高程;P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高程;D′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а′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观测垂直角。
从(10)可知,不同待测点的高程随着测站点到其的水平距离或观测垂直角的变化而改变。
将(9)代入(10)可得:
HB′=HA+i-t+D′tanа′(11)
按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可得:
HB′=P+D′tanа′+i′-t′(12)
将(9)代入(12)可得:
HB′=HA+i-t+D′tanа′+i′-t′(13)
这里i′,t′为0,所以:
HB′=HA+i-t+D′tanа′(14)
由(11),(14)可知,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4测量操作注意事项
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应重点提高竖直角测量精度,尽量控制测距边长在规范规定的有效距离以内。
为提高放样精度,在操作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放样之前应对点位进行检查,检查点位位置是否正确,检查点位坐标资料是否正确,将实测的导线点距离和角度与计算值比较。
(2)仪器整平对中要仔细、认真,要用光学对点器对中,整平误差以长水准泡偏离不超过1格为限差。
(3)后视点和放样点立棱镜杆要平、稳、正,尽量使用三角架立棱镜,现在放样一般都用棱镜对中杆(强制对中杆),其上有圆水准器,照准目标测角时,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
(4)距离测量应加气象等改正,计算值应加高斯投影等改正,还要保证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在范围内;选择测距边时,应顾及所用测距仪的最佳测程,一般测线长度不得超过测距仪的有效测程。
在特别困难的地区,可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段观测;测线应高出地面或远离障碍物,一等边为6m,二等边为2m;测线与35kV以上的高压输电线平行时,测线应远离高压输电线50m以外,测站不应设在有磁场影响的范围内。
(5)阳光对着镜头照射时,成像视差较大,要尽量调节物镜与目镜焦距使得视差较小,应尽量避免视线过低、视线跨塘和沿线地形严重不对称等情况;光电测距的最佳观测时间与大气稳定度、空气中的能见度、地形条件、地面覆盖物、气象因素等有关,一般最佳观测时间段为日落前2~0.5h,或日出后1~2.5h;在全阴天可放宽观测时间,一般连续观测时间上午不超过2h,下午不超过3h,在
气温突变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观测。
(6)每测站结束时,应检查后视方向归零差,不得超过±12″(2″经纬仪)。
实际操作中,考虑同时控制三角高程精度,一般情况下放样距离控制在仪器的有效范围之内。
5结束语
在施工区域内要合理、均匀地进行控制点加密工作。
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加密控制点的控制作用,更重要的是使放样点精度得到了保证。
一般点的放样,精度亦可适当放低;但涉及到结构控制点施工放样,应该适当控制放样距离,精度亦需加以控制。
如果放样点作为重要结构部件尺寸的放样点,则必须严格控制放样距离,确保放样精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编号JTJ061-99).
[2]陈永奇《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