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105
砌体结构1 一般规定1.1砌体结构可采用粘土实心砖和多孔砖及非粘土类烧结砖,如页岩烧结砖、粉煤灰烧结砖,和蒸压类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以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石料等。
粘土类烧结砖,除240mm×115mm×53mm实心砖以外,应优先选用多孔砖,如KP1型(240mm×115mm×90mm)和M型(190mm×190mm×90mm)模数多孔砖。
蒸压类砖仅限采用240mm×115mm×53mm的实心砖,其抗剪强度较烧结类砖低30%,多孔和空心砖不得用于承重墙体。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导块型为390mm×190mm×190mm,以及与此相匹配的辅助块型。
不得采用非标准的混凝土砌块。
砌体块材的强度等级,砖不应小于MU10,砌块不应小于MU5;对烧结类砖和石材宜采用普通砂浆,蒸压类砖宜采用粘性较好的专用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大于块材的强度等级。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武汉地区已禁用粘土类制品,但在其他部分地区仍有采用,故应根据当地法规选择适合的砌体材料。
1.2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在施工图中加以说明,其中B级即相当于我国目前一般的施工水平,当采用其它等级时,应对砌体的强度指标进行调整。
1.3考虑到大部分地区均有抗震的要求,建议不采用对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及构件,如多层多排内框架结构、墙梁等。
1.4多层砌体及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遵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l(2008年版)中的规定,详见该规范表1.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及其注。
关于层数和总高度的几点具体规定:1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以及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必须严格按规范1.2条控制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
其中横墙较少一般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40%-80%以上者;横墙很少一般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故当涉及到多层教学楼、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应特别注意。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对砌体结构设计进行规范和规定,以确保砌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和使用寿命的设计指南。
下面是一份大致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供参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 砌体结构:指以砖、石块、混凝土块等为主要材料,通过一定方式组合成的建筑结构。
2. 砌体墙体:指砌体结构中的墙体部分,可分为承重墙体和非承重墙体。
3. 外墙体:指砌体结构中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墙体。
4. 分隔墙体:指砌体结构中用来分隔空间的墙体。
5. 非承重墙体:指不直接承受上部荷载作用的墙体。
6. 承重墙体:指直接承受上部荷载作用的墙体。
7. 砌体材料:指砌体结构中所使用的砖、石块等材料。
二、设计要求1. 砌体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并经过结构计算和验算。
2. 砖砌体结构的垂直度、水平度、尺寸偏差等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要求。
3. 砌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上部荷载的作用。
4. 砌体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5. 砌体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性能。
6. 砌体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防潮性能。
7. 砌体结构应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寿命。
三、材料选择和使用1. 砌体结构中所使用的砌体材料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要求。
2. 砌体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强度、耐久性、隔热性能、吸水性能等因素。
3. 砌体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的要求。
4. 砌体材料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损坏和质量问题。
四、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1. 砌体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结构的要求进行,包括墙体的尺寸、位置、开口等设计。
2. 砌体结构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墙体的砌筑、砂浆配制、墙体的抹灰等施工工艺。
3. 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要求,包括墙体的垂直度、强度、尺寸偏差等要求。
4. 砌体结构的施工应注意防水防潮措施,避免渗漏和潮湿问题。
五、砌体墙体的设计要求1. 承重墙体的厚度和强度应按照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砌体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3-2011【13条】之五兆芳芳创作3.2.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计较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时,应按照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辨别按下列法则采取: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1采取.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 采取.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取.注:当采取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取.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取.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办法确定: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该低于Cb20,且不该低于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较: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5 采取.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6 采取.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辨别乘以调整系数1.4 、1.2 和0.8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取. 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较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合适下列法则:1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时,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2 采取:2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g应按下式计较:式中: fg——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注: 1 对于用形状法则的块体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1 时,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取;2 表中数值是依据普通砂浆砌筑的砌体确定,采取经研究性试验且通过技巧判定的专用砂浆砌筑的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其抗剪强度设计值按相应普通砂浆强度等级砌筑的烧结普通砖砌体采取;3 对混凝土普通砖、温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表中的砂浆强度等级辨别为:≥Mb10 、Mb7.5 及Mb5.● 3.2.3 下列情况的各类砌体,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1 对无筋砌体构件,其截面面积小于2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对配筋砌体构件,当其中砌体截面面积小于2时,为其截面面积加;构件截面面积以“m2”计;2 当砌体用强度等级小于 M5.0 的水泥砂浆砌筑时,对第3.条各表中的数值,γa 为;对第3.2.2 条表3.2.2 中数值,γa 为;3 当验算施工中衡宇的构件γa 时,为.● 6.2.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该小于80mm ,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且同时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该小于100mm ,并应按下列办法进行连接:1 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该小于7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该低于 C25 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2 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该小于10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该低于C25 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3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入现浇板中进行连接后,再浇筑现浇板.● 6.2.2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代处宜沿竖向每隔400mm~500mm 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 墙厚良多于1 根直径 6mm 的钢筋,或采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代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小于500mm ,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 6.4.2 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该低于MU10.●7. 1. 2 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衡宇应按下列法则设置圈梁:1 砖砌体结构衡宇,檐口标高为 5m~8m 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矮小于8m 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 砌块及料石砌体结构衡宇,檐口标高为 4m ~ 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矮小于5m 时,应增加设置数量;3 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产业衡宇,当未采纳有效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7.1.3 住宅、办公楼等多层砌体结构民用衡宇,且层数为3 层~4 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当层数超出4 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多层砌体产业衡宇,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衡宇,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7.3.2 采取烧结普通砖砌体、混凝土普通砖砌体、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和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墙梁设计应合适下列法则:1 墙梁设计应合适表7.3.2 的法则:注: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 高度处.2 墙梁计较高度规模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高度,对窗洞取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该小l oi ,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该小于.●9.4.8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机关配筋应合适下列法则:1 应在墙的转角、端部和孔洞的两侧配置竖向连续的钢筋,钢筋直径不该小于12mm;2 应在洞口的底部和顶部设置不小于 2φ10 的水平钢筋,其伸入墙内的长度不该小于 40d 和600mm;3 应在楼(屋)盖的所有纵横墙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宽度和高度应等于墙厚和块高,圈梁主筋不该少于4φ10 ,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该低于同层混凝土块体强度等级的 2 倍,或该层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不该低于C20;4 剪力墙其他部位的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问距不该大于墙长、墙高的1/3 ,也不该大于900mm .5 剪力墙沿竖向和水平标的目的的机关钢筋配筋率均不该小于0.07% .●10.1.2 本章适用的多层砌体结构衡宇的总层数和总高度,应合适下列法则:1 衡宇的层数和总高度不该超出表 10.1.2 的法则.注: 1 衡宇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 时,衡宇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 Om;3 乙类的多层砌体衡宇仍按当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削减一层且总高度应下降3m;不该采取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2 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衡宇,总高度应比表10.1.2 中的法则下降3m ,层数相应削减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衡宇,还应再削减一层;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 4.2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 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 4.2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 且开间大于4.8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 以上为横墙很少.3 抗震设防烈度为6 、7 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衡宇,当按现行国度尺度《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 法则采纳增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10.1.2 中的法则采取;4 采取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衡宇,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秸土砖砌体的70% 时,衡宇的层数应比普通砖衡宇削减一层,总高度应削减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衡宇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砖衡宇.10.1.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砌体结构构件,其截面承载力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 10.1.5 采取.当仅计较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取1.0 .10.1.6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衡宇抗震设计时,结构抗震等级应按照设防烈度和衡宇高度按表10.1.6 采取.注: 1 对于四级抗震等级,除本章有法则外,均按非抗震设计采取;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结合衡宇不法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标准,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建筑的抗震、抗风、抗震动性能,以及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整体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以下是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的主要内容。
1. 材料选择: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砖、砂、水泥等建筑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
对于特殊条件下的砌体结构,如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震性能更好的材料。
2. 砌筑工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采用合理的砌筑工艺,确保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要求在墙体砌筑过程中加强检查和验收,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 墙体布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根据建筑的功能、荷载和结构要求,合理布置砌体墙体,确保墙体的承重和抗震性能。
要求在墙体布置中考虑到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变形特性,合理安排水平和竖向的砌筑缝。
4. 钢筋加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在特殊的结构和工况条件下,使用钢筋加固技术,提高墙体的整体抗震性能。
要求根据结构的荷载特点和砌体墙体的布置情况,合理设计钢筋配筋和加固方式。
5. 抗震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要求根据建筑的重要性、结构形式和地震区域,合理确定设计用地震动参数和抗震设防烈度。
6. 框架填充墙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框架填充墙的设计,确保砌体墙体在框架结构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要求根据框架和墙体的相互作用,合理设计填充墙的尺寸、布置和配筋。
7. 渗透性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渗透性设计,确保墙体具有一定的防水和防潮性能。
要求根据建筑的使用环境和区域气候条件,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工艺。
8. 砌体结构验收: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最新版要求进行砌体结构的验收工作,确保砌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要求加强对砖、砂、水泥等材料的验收,墙体砌筑质量的检查,以及加固工程和防水工程的验收。
167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加固设计金根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房地产处摘 要:砌体结构是房屋建筑常见的形式,在承受建筑物的轴心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房屋基础结构的稳固处理中也发挥了良好的固定效果。
伴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持续改革,许多先进的墙体组合方式不断应用,传统砌体结构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房屋墙体开裂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损坏墙体完整性的同时也埋下了建筑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点,本文结合了砌体房屋开裂的具体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加固设计方法。
关键词:砌体结构;开裂;成因;加固设计砌体结构是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
由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目前,砌体结构主要运用于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
房屋墙体开裂是砌体结构的常见问题,设计单位要针对裂缝形成的具体因素,制定有效的加固设计方法,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1 砌体结构房屋的优缺点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①容易就地取材。
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②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③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特殊的保温措施[1]。
④砖墙和砌块墙体能够隔热和保温,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围护结构。
砌体结构的缺点是:①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②砌体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劳动量大。
③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砖、石的抗压强度也不能充分发挥;抗弯能力低。
④粘土砖需用粘土制造,在某些地区过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2]。
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地基是房屋建筑处于地下的基层结构,主要作用是保持地面房屋的牢固性,增强其抗震抗裂的强度性能。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
容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结构材料选择:砌体结构房屋通常使用砖块或石块作为承重墙体,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高强度、轻质的材料,以提高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
2. 承重墙的布置:砌体结构的房屋通过墙体来承受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合理的承重墙布置。
通常采用对称布置的原则,保证墙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均匀,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
3. 墙体连接方式:为了增强墙体的整体刚性和抗震性,需要在墙体与柱、梁的连接处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钢筋混凝土止口墙、承台托砖墙等,这些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地传递地震力,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4. 水平力分配:为了减少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分配水平地震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选择抗震墙体的位置,使地震力能够在房屋各个部位得到良好的传递和分散,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5. 抗震设备的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中还需考虑设置一些额外的抗震设备,如地震防护器、阻尼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缓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减小房屋受到的地震力,从而保护房屋和居民的安全。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包括材料选择、承重墙的布置、墙体连接方式、水平力分配以及抗震设备的设置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保障人们在地震中的安全。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89年9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88)建标字第383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进行了修订,改名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 BJ3-88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于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修订说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系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会同国内有关单位,对《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组织了国内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按统一计划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砌体结构可靠度、房屋空间工作、偏心受压、局部受压、墙梁、挑梁和配筋砌体等专题科学研究工作;调查和总结了国内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有关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七章和七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补充了近年来我国广泛采用的中型、小型砌块房屋的设计和考虑空间工作的多层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增加了墙梁和挑梁的设计和构造;修改了砌体的基本强度表达式和偏心受压长柱的计算以及局部受压和配筋砌体的计算公式等。
本规范必须与按1984年国家批准发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国家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3-88)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29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4条、第5章有3条、第6章有6条、第7章有6条、第8章有1条、第9章有2条、第10章有7条;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砌体材料:引入了新型砌体材料及砼小型空心砌块灌孔砌体的计算指标;补充了以重力荷载效应为主的组合表达式,对砌体结构的可靠度作了适当调整;引进了与砌体结构可靠度有关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调整了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偏心距取值;增加了无筋砌体构件双向偏心受压的计算方法;补充了刚性垫块上局部受压的计算及跨度≥9m的梁在支座处约束弯矩的分析方法;修改了砌体沿通缝受剪构件的计算方法;提高了砌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增加了砌体夹芯墙的构造措施;加强了砌体结构房屋的抗裂措施,特别是对新型墙材砌体结构的防裂、抗裂构造措施;补充了连续墙梁、框支墙梁的设计方法;补充了砖砌体和砼构造柱组合墙的设计方法;增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增加了砌体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取消了原标准中的中型砌块、空斗墙、筒拱等内容。
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下列砌体的结构设计: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无筋和配筋砌体;砌块砌体,包括砼、轻骨料砼砌块无筋和配筋砌体;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砌体。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3章“材料”之强制性条文:第3.1.1条: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和MU10;砌块的强度等级:MU20、MU15、MU10、MU7.5和MU5;砂浆的强度等级: M15、M10、M7.5、M5和M2.5。
(2)第3.2.1条: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下表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表3.2.1-1摘录)砖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砂浆强度M15 M10 M7.5 M5 M2.5 0MU20 3.22 2.67 2.39 2.12 1.84 0.94MU15 2.79 2.31 2.07 1.83 1.60 0.82MU10 - 1.89 1.69 1.50 1.30 0.67(3)第3.2.2条、第3.2.3条:(略)。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24一、概述该规范的概述部分介绍了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等。
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规范适用于所有使用砖、石和混凝土砌块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砌体结构。
二、材料和构件规范中详细列举了不同材料和构件的技术要求。
例如,对于砖的技术要求包括砖的尺寸、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使用要求等。
对于石材和混凝土砌块也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三、设计规定该部分是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砌筑结构的整体设计原则、构件受力分析与设计、拱的构造设计、墙体结构设计以及地基与基础设计等。
其中一些要点包括:1.对于结构间隔较小且悬臂砖柱较长的墙体,应增加构造墙、加筋墙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形式,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刚度。
2.对于高砌筑比和特殊结构形式的墙体,应进行构造墙和分段施工等设计措施,并进行强度分析和变形计算。
3.对于拱的设计,应按照受力分析和变形计算要求进行强度设计,并合理选择拱的形状和尺寸。
4.对于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根据地质、地基承载力和墙体受力等要素进行设计,确保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四、施工质量控制该部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其中包括对材料的质量检验和控制、砌筑工艺的控制、砌筑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等。
规范要求进行砌墙垂直度、强度和墙体厚度等方面的检查,并通过试验、抽样和检验等方式进行质量验收。
五、检验与评定规范第五部分介绍了砌体结构的检验与评定方法。
包括对砖、石材和混凝土砌块的抽样检验和试验、墙体结构的荷载试验和变形观测、地基与基础承载力的测定等。
规范要求对砌体结构的验收检查结果进行评定,并提供相应的评定标准和方法。
总结。
砌体结构中的墙体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是建筑领域中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其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砌体结构中的墙体抗震设计,重点介绍设计原则、关键考虑因素以及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护。
一、设计原则1. 墙体的连续性:在砌体结构中,墙体应当具有足够的连续性,以确保在地震时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墙体的间隔宜保持合理,以减少不必要的集中荷载。
2. 强度和刚度:墙体的抗震设计应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
强度要足以抵御地震荷载,而刚度要足够,以减小变形。
3. 墙体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砌体材料,如砖块或混凝土块,以确保墙体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 节点设计:墙体与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节点应得到特别关注,确保节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裂缝或失稳。
二、关键考虑因素1. 地震区域:首先,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震活动性质和地震烈度,以便确定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
2. 结构类型: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砌体结构,确定墙体的定位和尺寸。
3. 荷载计算:进行地震荷载计算,考虑墙体承担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以便确保墙体足够强壮。
4. 基础设计:墙体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基础的设计,确保墙体能够稳定地传递荷载到基础上。
三、抗震设计方法1. 剪力墙设计:对于高层建筑,通常采用剪力墙作为抗震结构的一部分。
这些墙通常位于建筑物的核心部分,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荷载。
2. 框架墙结构:在砌体结构中,框架墙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它包括水平和垂直的框架,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3. 加强措施:对于现有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加固墙体的方法,如外加碳纤维增强材料或添加加固梁,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4. 抗震连接件:在墙体与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处,使用抗震连接件,如地震锚栓,以提高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总结砌体结构中的墙体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总结砌体结构目录一、工程概况1、简况(层数、高度、高宽比)2、伸缩缝3、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二、工程条件1、设计使用年限2、安全等级3、雪荷载4、风荷载5、地面粗糙度6、场地类别7、设防烈度8、设防类别三、计算及假定(整体及抗震)四、荷载取值1、恒荷载2、活荷载五、设计部位及构造1、墙(1>计算:受压计算;局部受压;梁端部受压;高厚比;抗震横墙间距;墙段局部尺寸限值;2>构造)2、圈梁(1>布置原则及位置;2>构造)3、过梁(1>计算;2>构造)4、挑梁(1>计算;2>构造)5、构造柱6、楼屋盖7、楼梯间8、砌块房屋砌体结构《北京细则》4.1.1:砌体结构指实心砖和多孔砖以外,还包括非粘土类烧结砖,如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粉煤灰烧结砖;另外还包括蒸压类砖,如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以及砼小型空心砌块等。
非粘土类烧结砖,除240×115×53实心砖外,应优先选用多孔砖,如KP1型(240×115×90)和M 型(190×190×90)模数多孔砖。
蒸压类砖仅限采用240×115×53实心砖,多孔和空心砖不得用于承重墙体。
砼小型空心砌块的主导块型为390×190×190,以及与此相匹配的辅助块型。
不得采用非标准砼砌块。
《北京细则》4.2.3:多层砌体房屋,防潮层以上墙体宜采用混合砂浆砌筑。
若用水泥砂浆时,应按有关规范折减强度。
一、工程概况:1、一层地下室,地下一层为5级人防,高度为2.80m;建筑总长为81.24m,总宽为15.34m,总高为14.22m<18m,层数为5层<6,室内外高差为0.30m;高宽比为0.93<2.0。
《抗规》7.1.7条: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m a s o n r y s t r u c t u r e s G B50003-200 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9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8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03-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1、3.2.1、3.2.2、3.2.3、5.1.1、5.2.4、5.2.5、6.1.1、6.2.1、6.2.2、6.2.8、6.2.10、6.2.11、7.1.2、7.1.3、7.3.2、7.3.12、7.4.1、7.4.6、8.2.8、9.2.2、9.4.3、10.1.8、10.4.11、10.4.12、10.4.14、10.4.19、10.5.5、10.5.6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1月10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8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 进行全面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新型砌体材料结构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审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