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营造法式》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63
宋材三问——兼及认知李诫杜 启 明(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郑州 450002)[关键词]《营造法式》;材分°制;李诫[摘要]北宋国家营造制度《营造法式》中材分°制是否法于古制、为何种设计模数及材等、为何不匀等三个重要问题长期困惑着学术界。
本文从编修《营造法式》的社会背景及目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此三个问题是主持编修者李诫为实现北宋最高统治者严厉打击社会营造侈靡之风而刻意为之的,从中反映李诫智胆过人的另一面形象。
中国建筑体系成熟于有宋,其重要标志,便是产生了全面、科学、系统的营造理论——《营造法式》(下简称《法式》)。
《法式》之最伟大成果,是制订了建筑营造模数制——材分°制,简称材。
这一制度,比欧洲建筑模数制之出现早数百年,且以其独特的丰富内涵,至今仍震憾着世界建筑界。
对宋材分°制之研究,是《法式》研究之核心。
几代学人数十年艰辛,似已释然。
然细究之,却发现在对最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大的遗漏;一些定论,屡现偏颇,难以自圆;对宋材分°制隐含的社会意义,更流于浅尝之弊。
笔者每读《法式》,愈感一些问题不可再回避,乃择其三,借此一隅,与方家共商。
一 宋材为何者祖宋材为何者祖?此问题似绝无疑义。
其证有二:一是《法式》总纲之证。
《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开篇即定材制,其材条曰:“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
材分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之后列各材等尺寸,讲明何规模建筑用之。
文末更详述:“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
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①卷首为总纲,言之凿凿,焉敢疑之。
二是学界先驱之论。
梁思成先生治学严谨,注意到《法式》并未交待材等与建筑规模间之数据关系,推测为先定建筑规模等级,之后取相应等级材等,但每每为二者比例失调,空间安不下梁栿而苦之,却不刻意牵强,坦然遗问题于后人②。
《营造法式》名词解释
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
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期;“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
各有司存,按为功绪。
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櫼栌栱柱之相支,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
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
而斲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长。
弊积因循,法疏检察。
非有“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温诏下颁:呈书入奏。
空靡岁月,无补涓尘。
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
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
官得其人,事为之制。
丹楹刻桷,瑶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
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
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
以至木之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厄而力易以供。
类例相从,条章具在。
研精覃思,故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译文我听说,《周易》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之句,说的是“大壮”的时期;《周礼》“唯王建国,辨正方位”,就是天下太平时候的典礼。
“共工”这一官职,在帝舜的时候就有了;“将作大匠”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
这些官职都有它的职责,分别做自己的工作。
至于千里的首都,以及九重的宫阙,就必须考虑内部宫寝的布置和外部宗庙朝庭的次序、位置;官署要互相连系,按序排列。
枓、栱、昂、柱等相互支撑而构成一座建筑,必须先准备圆规、曲尺、水平仪、墨线等工具。
各种材料都使用,大量的房屋都建造起来。
按时聚集工役,做出屋檐似翼的宫室。
然而工匠的手,虽然很巧也难免做走了样。
主管工程的官,也不能兼通各工种。
他们不知道用“材”来作为度量建筑物比例、大小的尺度,以至于有人用枓的倍数来确定构件长短的尺寸。
面对这种弊病,积累因循和缺乏检察的情况,如果没有对于建筑有精湛的知识,又怎能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呢?皇上下诏,指定我编写一部有关营建宫室制度的书,送呈审阅。
《营造法式》解说
赵冰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我用“营造法式”来表达数字时代空间营造的理念和方法,它和我一直
谈论的“风生水起”,构成了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风生水起”是创意生成的一种体验,而“营造法式”则是创意营造的理念和方法,这里跟穴代李诫谈论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根本的营造法式的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选择“营造法式”一词来表述这套创意营造的思想。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赵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武汉,4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
【相关文献】
1.《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成就及其贡献--纪念《营造法式》发表900周年 [J], 刘
克明
2.《进新修(营造法式)序》研究——《营造法式》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J], 邹其昌
3.解说专业化和专业化解说--浅析体育解说员、主持人的专业化 [J], 吴汉平
4.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办法:《营造法式》初探之四 [J], 潘谷西
5.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五)——《营造法式》平棊形制及彩画探微 [J], 陈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期;“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
各有司存,按为功绪。
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櫼栌栱柱之相支,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
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
而斲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长。
弊积因循,法疏检察。
非有“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温诏下颁:呈书入奏。
空靡岁月,无补涓尘。
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
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
官得其人,事为之制。
丹楹刻桷,瑶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
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
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
以至木之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厄而力易以供。
类例相从,条章具在。
研精覃思,故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译文我听说,《周易》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之句,说的是“大壮”的时期;《周礼》“唯王建国,辨正方位”,就是天下太平时候的典礼。
“共工”这一官职,在帝舜的时候就有了;“将作大匠”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
这些官职都有它的职责,分别做自己的工作。
至于千里的首都,以及九重的宫阙,就必须考虑内部宫寝的布置和外部宗庙朝庭的次序、位置;官署要互相连系,按序排列。
枓、栱、昂、柱等相互支撑而构成一座建筑,必须先准备圆规、曲尺、水平仪、墨线等工具。
各种材料都使用,大量的房屋都建造起来。
按时聚集工役,做出屋檐似翼的宫室。
然而工匠的手,虽然很巧也难免做走了样。
主管工程的官,也不能兼通各工种。
他们不知道用“材”来作为度量建筑物比例、大小的尺度,以至于有人用枓的倍数来确定构件长短的尺寸。
面对这种弊病,积累因循和缺乏检察的情况,如果没有对于建筑有精湛的知识,又怎能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呢?皇上下诏,指定我编写一部有关营建宫室制度的书,送呈审阅。
营造法式-宋-李诫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营造法式第一卷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一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二总释下营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营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营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营造法式》看详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
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
《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以放以从事,犹愈以己。
《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圜方。
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
方者为圜者谓之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
‛《韩非子》: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成方圜。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为准;至如八梭之类,及棱、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
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九章算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为率。
若用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
径一周三,理非精密。
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
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
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
诸径、圜、斜长依下项: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营造法式》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14(13)4
【摘要】《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二年(1100年),将作少监李诫编修,全书三十四卷,概括为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大部,按壕寨、石作、大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分别记述。
该书对建筑设计、施工、计算工料等记述都相当完整,尤其可贵的是详细说明了古代完善的模数制,具体将“材份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了详尽的阐述,【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共工命於舜日,大匠始於汉朝,各有司存,按为功绪。
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机枦枅柱之相枝,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
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
而斫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
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斗而取长。
弊积因循,法疏检察,非有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温诏下颁,成书入奏,空靡岁月,无补涓尘。
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
官得其人事为之制。
丹楹刻桷,淫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
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
(臣)孜阅旧章,稽参众智。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
以至木议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而力易以供;类例相从,条章具在。
研精覃思,顾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通直郎、管修盖皇弟外第、专一提举修盖班直诸军营房等编修(臣)李诫谨昧死上。
劄子编修营造法式所淮崇宁二年正月十九日敕:“通直郎试将作少监、提举修置外学等李诫劄子奏:‘契勘熙宁中敕,令将作监编修《营造法式》,至元祐六年方成书。
准绍圣四年十一朋二日敕,以元祐《营造法式》祗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防无术。
三省同奉圣旨,着(臣)重别编修。
(臣)考究经史群书,并勒人匠逐一讲说,编修海行《营造法式》。
元符三年内成书,送所属看详,别无未尽未便,遂具进呈。
奉圣旨:依。
续准都省指挥:只录送在京官司。
窃缘上件法式系营造制度工限等,关防功料,最为要切,内外皆合通行。
(臣)今欲乞用小字镂版,依海行敕令颁降。
取进止。
’正月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
”《营造法式》宋·李诫营造法式看详〔通直朗管盖修皇弟外第专一提举修盖班直诸军菅房等臣李诫奉圣旨编修〕方圜平直取径围定功取正定平墙举折诸作异名总诸作看详◎方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垂,衡者中水。
营造法式-宋-李诫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营造法式第一卷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一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二总释下营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营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营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营造法式》看详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
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
《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以放以从事,犹愈以己。
《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圜方。
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
方者为圜者谓之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
‛《韩非子》: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成方圜。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为准;至如八梭之类,及棱、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
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九章算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为率。
若用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
径一周三,理非精密。
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
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
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
诸径、圜、斜长依下项: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营造法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营造法式》是现存最早的官订建筑专书。
营造法式-宋-李诫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营造法式第一卷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一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二总释下营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营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营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营造法式》看详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
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
《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以放以从事,犹愈以己。
《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圜方。
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
方者为圜者谓之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
‛《韩非子》: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成方圜。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为准;至如八梭之类,及棱、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
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九章算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为率。
若用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
径一周三,理非精密。
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
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
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
诸径、圜、斜长依下项: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营造法式》900年祭
喻维国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03(000)011
【摘要】《营造法式》编修于北宋。
北宋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代。
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
但北宋国力太弱,武功不够。
受北方的辽(契丹族)、金(女真族)以及西夏(党项族)的侵扰不断,加上政府官员腐败。
【总页数】13页(P112-124)
【作者】喻维国
【作者单位】建筑学教授,旅美学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成就及其贡献--纪念《营造法式》发表900周年 [J], 刘克明
2.中国古代木构体系完型之正果--纪念《营造法式》刊印900周年 [J], 杨柳青
3.《进新修(营造法式)序》研究——《营造法式》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J], 邹其昌
4.把握时代精神,再现昔日辉煌——纪念宋《营造法式》刊布900年 [J], 张立柱
5.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五)——《营造法式》平棊形制及彩画探微 [J], 陈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营造法式序》语境解析
成丽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由北宋官员李诫编修并于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是一部侧重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被学界尊为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文法课本”,也曾因“字句古奥”被视为其“天书”.该书开篇所载《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一文,辞句精丽,典故麇集,但其价值意义至今亦未能被充分挖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句考释该《序》的用典出处,力图廓清其背后所映射的文化语境,进一步展现《序》文对于《营造法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裨益于对该书的解读乃至中国古代营造学的深入研究.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成丽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2
【相关文献】
1.宋《营造法式》术语及文本研究史述略 [J], 成丽;丁垚
2.《进新修(营造法式)序》研究——《营造法式》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J], 邹其昌
3.宋《营造法式》测量技术探析 [J], 白成军;王其亨
4.开封古城"城池"系统空间的现代营造法式
——以环城公园体系建设、宋外城遗址公园及一渠六河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J], 朱婕妤
5.宋《营造法式》中3的数理形式的审美文化辨析 [J], 刘思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营造法式》开间、柱高的取值比例及其形式关联
喻梦哲;惠盛健
【期刊名称】《建筑史学刊》
【年(卷),期】2024(5)1
【摘要】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是否存在复杂精密、成熟稳定且可理性解析的立面构成法则,是建筑历史研究中一个经典的命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借由作图验算,以铺作层与柱高、间广赋值间的联动方式为考察对象,探索固有数理比例耦合特定图形关系的内因。
提出以分°值控制铺作总高,继而以其作为基准、以檐高的■定出柱高,再由柱高间广关系扩展至整个立面设计的操作模型,并结合《营造法式》料例、功限章节所载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以期将利用几何或代数方法分别解析宋式建筑立面的两种既有工作统合于同一逻辑框架之内。
【总页数】15页(P121-135)
【作者】喻梦哲;惠盛健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
【相关文献】
1.《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成就及其贡献--纪念《营造法式》发表900周年
2.《进新修(营造法式)序》研究——《营造法式》设计思想研究系列
3.《营造法式》的技术源流及其与江南建筑的关联探析
4.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
——《营造法式》初探之四5.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五)——《营造法式》平棊形制及彩画探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nlightenment Analysis of“Xu”,“Zha Zi”and“Kan Xiang”in YingZao FaShi on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作者: 佘向军[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38-44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5期
主题词:�营造法式》;建筑遗产;保护;价值阐述;考证研究;传统匠人
摘要:分析了北宋崇宁年间编修的《营造法式》中《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諸子》、《看详》3则短文内容,指出其尽管篇幅不长,却记录了编修者李明仲对古代营造价值理念的继承、对传统建筑术语的考证和对民间匠人经验的重视。
结合当前建筑遗产保护实际,提出了在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应重视遗产的价值阐述、考证研究以及匠人传承的作用。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期;“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
各有司存,按为功绪。
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櫼栌栱柱之相支,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
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
而斲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长。
弊积因循,法疏检察。
非有“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温诏下颁:呈书入奏。
空靡岁月,无补涓尘。
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
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
官得其人,事为之制。
丹楹刻桷,瑶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
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
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
以至木之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厄而力易以供。
类例相从,条章具在。
研精覃思,故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译文我听说,《周易》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之句,说的是“大壮”的时期;《周礼》“唯王建国,辨正方位”,就是天下太平时候的典礼。
“共工”这一官职,在帝舜的时候就有了;“将作大匠”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
这些官职都有它的职责,分别做自己的工作。
至于千里的首都,以及九重的宫阙,就必须考虑内部宫寝的布置和外部宗庙朝庭的次序、位置;官署要互相连系,按序排列。
枓、栱、昂、柱等相互支撑而构成一座建筑,必须先准备圆规、曲尺、水平仪、墨线等工具。
各种材料都使用,大量的房屋都建造起来。
按时聚集工役,做出屋檐似翼的宫室。
然而工匠的手,虽然很巧也难免做走了样。
主管工程的官,也不能兼通各工种。
他们不知道用“材”来作为度量建筑物比例、大小的尺度,以至于有人用枓的倍数来确定构件长短的尺寸。
面对这种弊病,积累因循和缺乏检察的情况,如果没有对于建筑有精湛的知识,又怎能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呢?皇上下诏,指定我编写一部有关营建宫室制度的书,送呈审阅。
现在虽然写成了,但我总觉得辜负了皇帝的提拔,白白浪费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一点一滴的贡献。
皇帝陛下生来仁爱节俭,天赋聪明智慧。
在皇上的治理下,举国像深渊那样平静,百姓十分安定;纲举目张,一切工作做的有条有理,选派了得力的官吏,制定了办事的制度。
鲁庄公那样“丹其楹而刻其桷”的不合理之制度的淫巧之风已经消除;大禹那样节衣食、卑宫室的风尚又得到恢复。
皇帝下诏关心百工之事,还咨询到我这样才疏学浅的人,我一方面观阅旧的规章,一方面调查参入众人的智慧。
按精粗之差,把劳动日分为三等;按木材的软硬,使条理顺当;按远近距离来定搬运的土方量,使劳动力易于供应。
这样按类分别排出,有条例规章作为依据。
我尽管精心研究,深入思虑,但文字叙述还可能不够完备,所以按照条文画成图样,将来对工作也许有所补助。
札子编修《营造法式》所准崇宁二年正月十九日敕:“通直郎、试将作少监、提举修置外学等李诫札子奏:‘契勘查熙宁中敕,令将作监编修《营造法式》,至元佑六年方成书。
准绍圣四年十一月二日敕:以元佑《营造法式》祇是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无防术。
三省同奉圣旨,差臣重别编修。
臣考究经史群书,并勒人匠逐一讲说,编修海行《营造法式》,于元符三年内成书,送所属看详,别无未尽未便,遂具进呈,奉圣旨:依。
续准都省指挥,只录送在京官司。
窃缘上件《法式》,系营造制度、工限等,关防工料,最为要切,内外皆合通行。
臣今欲乞用小字镶版,依海行敕令颁降,取进止。
‘正月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
”《营造法式》目录《营造法式》目录第一卷总释(上)宫阙殿堂附楼亭台榭城墙柱础定平取正材栱飞昂爵头枓铺作平坐梁柱阳马侏儒柱斜柱第二卷总释(下)栋两际搏风柎椽檐举折门乌头门华表窗平棋斗八藻井钩阑拒马叉子屏风露篱鸱尾瓦涂彩画阶砖井总例第三卷壕寨制度取正定平立基筑基城墙筑临水基石作制度造作次序柱础角石角柱殿阶基压阑石地面石殿阶螭首殿内斗八踏道重台钩阑单钩阑、望柱螭子石门砧限地垘流杯渠剜凿流杯、垒造流杯坛水门水槽子马台井口石井盖子山棚脚石幡竿颊赑屃鳌坐碑笏头碣第四卷大木作制度(一)材栱飞昂爵头枓总铺作次序平坐第五卷大木作制度(二)梁额头柱阳马侏儒柱斜柱附栋搏风版柎椽檐举折第六卷小木作制度(一)版门双扇版门、独扇版门乌头门软门牙头护缝软门、合版软门破子棂窗睒电窗版棂窗截间版帐照壁屏风骨截间屏风骨、四扇屏风骨隔截横钤、立旌露篱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第七卷小木作制度(二)格子门四斜球文门、四直方格眼、版壁、两明格子阑槛钩窗殿内截间格子堂阁内截间格子殿阁照壁版障日版廊屋照壁版胡梯垂草惹鱼栱眼壁版裹垘板擗帘竿护殿阁檐网木贴第八卷小木作制度(三)平棋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拒马叉子叉子钩阑重台钩阑、单钩阑棵笼子井亭子牌第九卷小木作制度(四)佛道帐第十卷小木作制度(五)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第十一卷小木作制度(六)转轮经阁壁藏第十二卷雕作制度混作雕插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旋作制度殿堂等杂用名件照壁版宝床上名件佛道帐上名件锯作制度用材植抨墨就余材竹作制度造笆隔截编道竹栅护殿檐雀眼网地面棋文簟第十三卷瓦作制度用瓦垒屋脊用鸱尾用兽头等泥作制度垒墙用泥画壁立灶转烟、直拔釜镬灶茶灶垒射垛第十四卷彩画作制度总制度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三晕带红棱间装附解绿装饰屋舍解绿结华装附丹粉刷屋舍黄土刷饰附杂间装炼桐油第十五卷砖作制度用砖垒阶基铺地面墙下隔减踏道幔道须弥坐砖墙露道城壁水道按甑口马台马槽井窑作制度瓦砖琉璃瓦等炒造丹黄附烧变次序垒造窑第十六卷壕寨功限总杂功筑基筑城筑墙穿井搬运功供诸作功石作功限总造作功柱础角石角柱殿阶基地面石压阑石殿阶螭首殿内斗八踏道重台钩阑单钩阑、望柱门砧限将军石、止扉石螭子石地垘石流杯渠坛水门水槽马台井口石幡竿颊赑屃碑笏头碣第十七卷大木作功限(一)栱、枓等造作功殿阁外檐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楼阁平坐补间铺作用栱、枓等数枓口跳每缝用栱、枓等数把头绞项作每缝用栱、枓等数铺作每间用方桁等数第十八卷大木作功限(二)殿阁外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殿阁身内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楼阁平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第十九卷大木作功限(三)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城门道功限楼台铺作准殿阁法仓廒、库屋功限其名件以七寸五分材为祖计之,更不增减。
常行散屋同常行散屋功限官府廊屋之类同跳舍行墙功限望火楼功限营屋功限其名件以五分材为祖计之拆修、挑、拔舍屋功限飞檐同荐拔、抽换柱、垘等功限第二十卷小木作功限(一)版门双扇版门、独扇版门乌头门软门牙头护缝软门、合版软门破子棂窗睒电窗版棂窗截间版帐照壁屏风骨截间屏风骨、四扇屏风骨隔截横钤、立旌露篱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第二十一卷小木作功限(二)格子门四斜球文门、四直方格眼、版壁、两明格子阑槛钩窗殿内截间格子堂阁内截间格子殿阁照壁版障日版廊屋照壁版胡梯垂草惹鱼栱眼壁版裹垘板擗帘竿护殿阁檐网木贴平棋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拒马叉子叉子钩阑重台钩阑、单钩阑棵笼子井亭子牌第二十二卷小木作功限(三)佛道帐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第二十三卷小木作功限(四)转轮经藏壁藏第二十四卷诸作功限(一)雕木作旋作锯作竹作第二十五卷诸作功限(二)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第二十六卷诸作料例(一)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竹作瓦作第二十七卷诸作料例(二)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第二十八卷诸作用钉料例用钉料例用钉数通钉料例第二十九卷总例图样圜方、方圜图壕寨制度图样景表版第一水平、真尺第二石作制度图样柱础、角石等第一踏道、螭首第二殿内斗八第三钩阑、门砧第四流杯渠第五第三十卷大木作图样(上)栱、枓等卷杀第一梁、柱等卷杀第二下昂、上昂出跳分数第三举折屋舍分数第四绞割铺作栱、昂、枓等所用卯口第五梁额等卯口第六合柱鼓卯第七砖缝襻间第八铺作转角正样第九第三十一卷大木作图样(下)殿阁地盘分槽第十殿堂等八铺作副阶六铺作、双槽斗底槽准此、下双槽同、草架侧样第十一殿堂等七铺作副阶五铺作、双槽草架侧样第十二殿堂等五铺作副阶四铺作、单槽草架侧样第十三殿堂等六铺作、分心槽草架侧样第十四厅堂等自十架椽至四架椽间缝内用梁柱第十五第三十二卷小木作图样门、窗、格子门等第一垂鱼附平棋、钩阑等第二殿、阁、门、亭、牌等第三佛道帐、经藏第四雕木作制度图样混作第一栱眼内雕插第二格子门等腰华版第三平棋华盘第四云栱等杂样第五第三十三卷彩画制度图样(上)五彩杂华第一五彩琐文第二飞仙等第三骑跨仙真第四五彩额、柱第五五彩平棋第六碾玉杂华第七碾玉琐文第八碾玉额、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第三十四卷彩画制度图样(下)五彩遍装名件第十一碾玉装名件第十二青绿迭晕棱间装名件第十三三晕带红棱间装名件第十四两晕棱间内画松文装名件第十五解绿结华装名件第十六解绿装附刷饰制度图样丹粉刷饰名件第一黄土刷饰名件第二Q二卷雕作制度混作雕插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碾玉琐文第八碾玉额、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第三十四卷彩画制度图样(下)五彩遍装名件第十一碾玉装名件第十二营造法式》看详《营造法式》看详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
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
《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以放以从事,犹愈以己。
《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圜方。
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
方者为圜者谓之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
”《韩非子》: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成方圜。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为准;至如八梭之类,及棱、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
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九章算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为率。
若用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
径一周三,理非精密。
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
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
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
诸径、圜、斜长依下项: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圜径内取方,一百中七十有一;方内取圜径,一得一。
定功《唐六典》:凡役有轻重,功有长短。
注云:以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为长功;以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为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