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
- 格式:pptx
- 大小:931.17 KB
- 文档页数:46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什么是控制?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答: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地控制频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二、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一:确立标准。
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1)确定控制对象2)选择控制的重点3)制定标准的方法二:衡量工作成效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三、计划与控制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为什么在控制的过程中“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答: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以前就检查企业是否已经或能够筹措到在质和量上符合计划要求的各类经营资源。
如果预先检查的结果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那么就必须修改企业的活动计划和目标,改变企业产品加工的方式或内容。
已经或将能筹措到的这些经营资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取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需要?这种利用预测方法对经营成果的事先描述,并使之与企业的需要相对照,也是事先预测的一个内容。
如果预测的结果符合企业需要,那么企业活动就可以按原定的程序进行;如果不符合,则需要改变企业经营的运行过程及其投入。
“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衡量什么说通俗点就是考核什么,其实是对员工的具体要求,你要求他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这就是衡量的内容,员工有了目标,方向才能制定计划且符合衡量内容的计划,衡量的内容如果错了,就等于说给员工指错了方向,那么员工即便再努力,再认真负责,也是事倍功半的。
管理学17章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并持续改进。
本文将从控制的定义、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来了解管理学中控制的概念与作用。
一、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指通过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要求管理者对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使组织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
二、控制的过程控制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确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测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首先,确定控制目标是为了明确组织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和细化。
其次,建立控制标准是依据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和指标,以便衡量组织的表现。
然后,测量绩效是对组织在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监测,以发现问题和改进。
最后,采取纠正措施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控制的方法1.预算控制:通过预先制定的预算,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
预算控制能够帮助管理者合理分配资源,衡量绩效,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标准化控制:通过标准化组织的各项流程和规范,对组织的运作进行控制。
标准化控制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质量,并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3.财务控制: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对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财务控制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4.反馈控制:通过对组织活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反馈控制通过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促使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5.统计控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组织进行控制。
统计控制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的绩效表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控制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进行监测和调整,可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并持续改进。
管理者需要在控制过程中明确目标和标准,测量绩效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使组织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并持续发展。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名词解释1.控制★★★: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由于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等客观因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那么为了保证企业实际作业动态与计划相一致,就必须要依赖控制职能及时发现偏差,找出偏差原因然后就正偏差,或者及时调整计划,以便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2.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的性质,如计划编制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3.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缴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4.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值Z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的函数。
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他们往往要根据过去时刻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已经达到的状态,凭自己的分析、判断、经验、预感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
5.最佳控制★★★: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径控制运输路线等。
6.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为了保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以前就检查企业各项资源在质和量上都符合经营要求。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控制与控制过程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教学要点1、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的基本原理。
3、种种类型控制的概念。
4、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成果控制的内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有效控制有的基本特征。
6、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
7、如何选择控制的重点?8、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9、纠偏措施应满足的要求。
10、关键名词:控制、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统计性标准、工程标准、评估性标准、二、习题(一)填充题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1、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A. 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B. 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C. 收集及时的信息D. 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