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7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先秦史(一)、阶段性特征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地、相互关联的立体化认识。
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
观点:周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论述: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向前演进的趋势,且后者总是吸取了前朝的得失。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文明演进看,商采取内外服制,中央对地方控制程度较弱,而西周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后,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度,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推动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王位传的演进趋势看,商以前在继承方式上采取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方式,易造成统治内部动荡,周亦有所改进,推行了宗法制,这不仅继承了,缓和了继承矛盾,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家族、亲戚、姓氏等,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们应重视先秦文明,特别是周文化的剑基石作用,团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观点: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论述:历史总是处于转型的浪潮中,而春秋战国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且重要的时期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原有的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出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小农经济在各国以不同形式得以确立,从而使我国步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小农社会。
成为封建时代一切存在的经济基础。
经济上的转型也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随着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瓦解,诸侯间出现争霸兼并战争,为了适应这。
各国变法改革为了提高国家正式的运行效率,郡县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文化上的变动更是特殊,为了解决十字路口上的方向问题,诸子百家各抒己见,最终以儒、墨、法、道成为时代主流。
这些学派不仅为当时提供了方向,亦为后世人民心理情感奠定了基础。
综上可知,春秋战国为我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源泉(二)、高频知识梳理之高频点一、分封制1:分封特点:王族最多、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意义:A: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的控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中国古代史一先秦一、考试说明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与儒家思想形成;二、课前预习一.先秦的政治(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2.分封的对象:3.诸侯的权利: 4.诸侯的义务:5.影响:。
(二)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保证王权稳定,巩固西周统治。
2.特点:(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
3.内容: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4.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人教版)5.影响: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
②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人教版)(四)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3、严格的等级制度。
4、。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逐渐瓦解,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开始变法,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一项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起源(如商鞅变法就在秦国推行县制)二.先秦的经济和科技(一)农业1.[耕作方式上]: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骨(木)制耒耜(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青铜农具);井田制(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开始出现2.[土地制度上]:由奴隶制国家所有制(井田制)逐渐转化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如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
中国古代史通史图览世界古代史通史图览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原始社会至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政治上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时代,政治权力的传承实行禅让制。
经济上①农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创制出耒耜等农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②手工业:纺织原料最初为麻和葛,后会养蚕、缫丝、织绸;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文上出现原始的绘画和刻画符号,同时出现原始舞蹈。
2.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①王位世袭制: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首创王位世袭制。
②分封制:西周时盛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以同姓亲族为主体进行分封,在初期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③宗法制:以血缘为依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效规范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对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上①农业: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②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使用;商朝时出现原始瓷器。
③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时手工业和商业均由官府统一管,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文上“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
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经济上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趋向瓦解。
③农业: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改进;重农政策出现。
④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
⑤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