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6怀念母亲
- 格式:ppt
- 大小:809.50 KB
- 文档页数:33
《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对生身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悟爱国情。
3.体会文章的写法上的特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并应于与日后学习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并应于与日后学习中。
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对生身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同学们打开课文21页,《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
下面我们看关于季羡林先生的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
在6岁那一年,他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叔父把他接到济南上私塾。
一直在外地求学,其中只回过两次家,1935年夏入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
1945年秋,季羡林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
同学们想,季羡林爷爷从六岁开始离开父母,又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长达十年之久,他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是多么的想念,多么的思念啊。
(二)初读课文: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想念,这样的思念大声朗读课文3遍之后,完成学习单第一个问题(多音字)第二个问题(易错字写三遍)。
时间为5分钟。
五分钟倒计时3、2、1开始!奔丧咽夹频凄好的,端正的坐姿已经告诉老师你完成了,现在,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个小组3号同学请起立,请把你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其他成员请你们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他改正错误,取长补短,整理出你们小组的统一的答案。
时间为3分钟。
3分钟倒计时3、2、1开始!3分钟时间到,刚才这一个小组讨论,订正的最认真仔细,他们用眼神偷偷告诉我,他们只能管理好答案了,下面有请他们组的小组长上台给大家展示他们组的答案。
首先,请你告诉大家你们组是的名字?恩,真是个响亮的名字,好,老师想跟大家约定,以后不管哪个小组上前面回答问题,我们都先说出跟大家打个招呼,说出自己小组的名字好吗?好,你先试试,(大家好,我们组是什么组,)你是来干什么啊?对了,你是来个大家展示答案的,来回答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说(下面我来展示我们小组的答案,或者下面由我给大家讲解这一题)恩,我们清楚你到前面来的目的了,好,我们大家都想,你说话的时候,你给大家讲题的时候希望大家怎么做呢?(哎对了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先尊重别人,我们可以跟同学们说,请大家认真倾听,仔细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明白得意思,一部份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琢磨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一样高贵的敬意和真挚的倾心之情。
4、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进程】一、读题导入读题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请一个同窗来读一下课题。
走近季羡林:咱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但是,当咱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觉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确实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二、失母之痛──读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无你不懂的词。
请同窗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同窗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同窗们自己读了,也听他人读了,相信同窗们必然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此刻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学生依照自己的明白得谈,能够是“悔”,能够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如何的恨?悔恨他恨什么?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址你看到了那个“恨”字?学生任意谈自己的明白得与感受:重点明白得: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补充资料深切明白得。
资料补充:资料一:我悄悄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当即迎养母亲;但是……──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我回抵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学生读资料,深切明白得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窗们必然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楚的文字: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人教版六年级上《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怀念”是什么意思吗?(3)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怀念”的意思。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5.学习生字词(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6.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享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6、怀念母亲(A案)教学分析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怀念母亲》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这篇课文是季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地的怀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亲自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相互映衬。
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季老先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流露于文章朴实的字里行间,所以,课文表达语文人文性一面的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工具性一面则是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蕴的思母、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资源准备:1、相关作者的资料;2、自制教学课件;3、歌曲《我的中国心》4、作者的相关著作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生为主,以读位本,以导促学。
重点体会文本语言、感悟语言情韵。
通过亲近和品读语言文字,去体会文字含蕴的意韵,带着这种体会反过来又去亲近和品味语言,感受朴实的语言之妙,积淀语言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课件:播放颁奖现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以前我们以前学过他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好课题(从节奏和情感两个方面去指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3.2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结构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5.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怀念之情?6.感受作者情感6.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7.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8.课堂小结8.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知识。
9.作业布置9.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图4.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6课《怀念母亲》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散文(sǎn sàn)沮丧(sānɡsànɡ)浓淡(nónɡnònɡ)类似(sìshì)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班()廷()挚()幻()斑()延()擎()幼()四、填字释义。
()不安席:__________ ()不下咽:__________ ()来入梦:__________ ()望灰天:__________ 终天之():__________ 可见一():__________ 五、添枝加叶(扩充词语)。
()的怀念()的感情()的条件()的工程()的神情()的回击()的敬意()的心情()的思念六、分清敌友(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凄凉()真挚()忍耐()反义词:沮丧()怀念()甜蜜()七、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
()2.孤独无依,寂寞无聊。
()3.寂静,没有动静。
()4.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5.心情跳跃、涌动。
()八、句子加工。
1.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母亲的思念我都记写在日记里了。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用上加点词,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希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了。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的课堂笔记整理
一、主题与背景
本课围绕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怀念母亲》展开,这篇文章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思念。
文章背景为季羡林先生成年后,回忆起童年时光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二、重点词汇与短语
1. 重点词汇:频繁、朦胧、可见一斑、真挚、崇高、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
2. 短语: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
三、句子解析
1.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暗示了母亲的离世给作者带来的巨大痛苦。
2.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
四、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1. 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中间通过具体事件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 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母亲的日常生活和细节的描写,表现出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3. 语言质朴: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五、思考与讨论
1. 你如何理解“怀念母亲”这个主题?它与你的生活经历有什么联系?
2. 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触动你的心弦?为什么?
3. 你认为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与练习
1. 背诵课文指定段落,默写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1.会写“挚、寝”等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可见一斑”等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
山东省临清人。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
他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2006年,曾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重要作品:《朗润集》《天竺心.影》《印度简史》《牛棚杂记》等真挚(zhì chi ) 寝不安席(qǐn qing ) 频来(pín bin ping )√√√.奔bēn (奔跑)bèn (奔跑)丧sāng(丧事)sàng(丧失)夹jiā(夹住)jiá(夹衣)薄báo (薄片)bó (单薄)bò (薄荷)咽yān (咽喉咽头)yàn (咽气吞咽)yè (呜咽哽咽).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挚zhì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短,第九笔横长,第十笔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组词:真挚 挚爱造句: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寝qǐn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短,第九笔横长,第十笔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组词:真挚 挚爱造句: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频pín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稍长,第八笔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频繁 频频造句:老师频频告诫我们做题要细心,不要马虎。
.朦mé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弯钩斜中取正,三撇布白均匀。
结构:左右组词:朦胧造句: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小村子。
.胧ló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竖弯钩圆润有力。
结构:左右组词:朦胧造句:大雾中,近处的景色都是朦胧的。
.凄qī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均匀,最后一笔横长托住上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小学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反思1、小学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反思那天我执教《怀念母亲》这篇课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接着,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
的情感是很深沉的,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过程并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深入体会深层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段,在指导朗读时我范读,竟然读着读着读不下去了。
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难以弥补的悔恨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情不自禁抹起了眼泪。
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对我从小到大无私地呵护,想到了自己对自己女儿的爱,想到早晚有一天会骨肉分离孩子们抬起头看着我,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学生嘲笑我不争气的眼泪。
我努力恢复平静,说: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我们的母亲都还健在,我们的母亲是怎样爱着我们,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你能理解季教授此时此刻的心情么?你也会像季教授这样深深地怀念自己的母亲吗?他们默默地点头,他们也被感染了,我没有多说什么,情感激发得自然而然,这节课他们朗读都特别动情。
老师在课上哭了,这算不算失态?情动于衷,我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学生不会见笑,自己也不用不好意思。
2、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小学思品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怀念母亲教案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怀念母亲教案11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怀念母亲教案11篇《怀念母亲》教案,供大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