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和语言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儿童言语训练的作用儿童语言发展的早期经验和训练对于孩子未来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言语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交流和自我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首先,言语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发展和改进说话的能力。
从练习语音、语调、语速到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法,言语训练能够帮助孩子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使别人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思。
这可以激励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和人交流和探索。
其次,言语训练对促进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也是有益的。
提高听、说、读、写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知识,增强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此外,言语训练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探险、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再者,言语训练对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锻炼和提高交际能力,促进儿童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对身边人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言语训练还可以帮助儿童学会与人交往的不同方式和技巧,提高情感表达和人际互动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更坚定地自我表达和处理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最后,言语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在未来的求职和人际交往中更为成功地表现。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职场成功至关重要。
言语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能促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总之,言语训练对儿童的言语发展、学习和认知能力、社交技能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和社区资源可以一同帮助儿童实现自己语言能力的潜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实现人生许多目标。
言语的运作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一、语言运作和语言技能训练
1、建立合适的语言环境
建立合适的语言环境是进行语言运作和语言技能训练的前提,有利于
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利用各种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接触语
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首先,在教室里创造和谐的语言环境,让有基础的学生和比较落后的
学生一起学习。
让学生们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见解,避免用贬低他人的
语言去调侃,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交流。
其次,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有利于语言运作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
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体验不同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激发学习兴趣的情
境中学习,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语言练习
语言技能训练主要是注重语言练习,通过对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培
养其语言技能。
首先,要重视说的练习,使用正确的语言语法,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表
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
习如何用正确的口头表达。
最后,注重学生的口头演讲能力的训练,让他
们学会在大众面前口头演讲,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言语疗法第一节言语及语言障碍一、语言和言语概念的区别(一) 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以字型和语音为要素,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结构为规律组成的体系。
包括口语,书面语和姿势语。
口头语言:理解力、表达力; 书面语言:阅读能力、书写能力; 手势语言:手势、表情、姿势。
(二)言语:是人类运用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律以表达思想、感情和影响他人的工具。
是语言的主要内容,是指用声音来进行的口语交流,即说话的能力。
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二、语言形成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一)语言中枢(二)语言形成的三个阶段1、语言感受阶段2、脑内形成阶段3、语言表达阶段(三)完成语言过程的条件1、脑功能正常2、视、听觉功能和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正常3、丰富的环境刺激三、语言障碍(一)定义:是指通过口语、书面、手势等形式来表达个人思想、感情、意见的能力出现缺陷,表现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各功能环节单独受损或两个以上环节共同受损。
(二)常见类型1、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指语言发育没有达到发育年龄应有的水平。
常见于:智能发育迟滞、自闭症、构音障碍、脑损伤以及不良的语言环境。
2、失语症:是语言获得后由于脑血管病或颅脑损伤,损害了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所产生的语言障碍。
如: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等。
3、构音障碍:是构音器官疾病或功能障碍及不流畅而造成的构音不清。
①运动性构音障碍: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构音器官运动障碍而导致发音及构音不清。
如:小儿脑瘫。
②器质性构音障碍:构音器官不存在运动障碍,但由于形态异常而产生的构音障碍。
如:腭裂。
③机能性构音障碍:构音器官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和形态异常,但发音存在异常。
预后最好,训练后可治愈。
如:语言环境不利造成的异常发音。
④发声障碍:是由于产生声源和呼吸的喉头调节存在器质或功能性异常。
如:喉癌、喉反神经麻痹等。
⑤口吃:构音和发声不存在异常,但重复前面的单字不能流畅的讲话。
护士在康复科护理中的语言康复和言语训练引言在康复科护理中,语言康复和言语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患有语言障碍、言语困难或吞咽困难的患者,通过语言康复和言语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言语和交流能力,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康复科护理中承担的语言康复工作,并分享一些常用的言语训练方法。
语言康复的重要性语言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其语言和交流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在康复科护理中,语言康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因语言障碍而带来的交流困难和精神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康复。
护士在语言康复中的作用在康复科护理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语言评估和交流能力评估,了解患者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然后,护士会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语言康复计划,包括言语训练、言语矫正、音韵训练、口腔肌肉训练等,以帮助患者逐步改善和恢复其语言和交流能力。
同时,护士还负责教导患者和家属关于语言康复和言语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例如正确发音、表达技巧、呼吸训练等。
护士还会与其他康复科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综合的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常用的言语训练方法在康复科护理中,有许多常用的言语训练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发音训练:通过练习正确的发音,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语音能力。
这可以包括舌头和口腔肌肉的训练、发音练习、声带训练等。
2.语言矫正:对于患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纠正发音错误、语法错误和语言习惯等,帮助他们逐渐改善语言表达能力。
3.呼吸训练:对于患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通过呼吸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改善吞咽功能。
4.社交技巧训练:对于患有社交障碍的患者,通过社交技巧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结论在康复科护理中,语言康复和言语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护士的专业指导和关怀,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语言康复和言语训练,提高其言语和交流能力,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浅谈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对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进行康复教育,要针对其不同的障碍类型,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矫治措施,并选择适当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1.对构音障碍的儿童,家长和老师需要配合,让儿童经常练习韵母构音的训练、声母构音的训练,经常练习听自己和别人的言语,练习发音,练习在社会性言语交往中学习语言。
开始时,先让儿童模仿发音,当模仿正确时,训练其自发地发出正确的音,可从单音词到词组到句子;当儿童能够很容易发出正确音时,可通过朗读和对话形式进行,如与他人交谈等。
训练应循序渐进,以调动儿童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对发声障碍的儿童,首先要让儿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嗓音需要加以改变。
可利用录音磁带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克服的是什么;然后教给儿童正确发音、学会控制声音,对于经常大声叫喊、说话的儿童要帮助他们减少大声叫喊、说话的次数,降低声音的响度,并让他们认清滥用声带这种不良习惯的后果。
可以运用行为矫治法改正这一习惯,如有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喜欢大喊大叫,教师可让他暂时停止游戏活动,告诉他按平常的声音说话,矫正后再去玩。
3.对口吃儿童,首先应消除引起口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父母、教师及其他人不要过分注意或议论儿童的语言缺陷,不要模仿、嘲笑或谴责他们甚至严厉地强迫他们矫正。
这样既可消除儿童口吃产生的焦虑、恐惧的紧张情绪,避免口吃加重,也可以减少环境的强化作用,让口吃自行消退。
如果此法仍不能制止口吃,则应有目的地进行言语矫正训练,要求儿童放慢语速,有节奏地说话,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口吃的毛病。
可给儿童一定的任务,如要他们打电话,到商店买东西,向陌生人请教等。
当口吃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变得轻松自如并能流利地说话时,要及时奖励,加以强化。
4.对语言发展迟缓儿童,应先弄清病因,如果是医学方面的原因必须先进行医学治疗,倘若存在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应先让他们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然后再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包括认知训练、词语训练、语法训练、会话训练及礼貌用语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5篇)语言表达力量训练(5篇)语言表达力量训练范文第1篇(1)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
依据课程方案,现在学校低班级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后都有“口语交际”,旨在训练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
老师要充分运用好这个环节的教学,一方面要指导同学完成教科书上的口语交际,培育同学与人沟通的意识、力量和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支配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同学进行训练。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围绕这句话来说一句话,循序渐进。
老师可以出示事物,让同学产生的爱好,使他们树立信念,由不说到敢说,从乱说到说好。
(2)注意引导同学回答问题。
低班级同学有一个年龄特征――瞬时记忆。
他们记忆快,遗忘也快。
这就打算了老师在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多加引导,多给鼓舞,留给同学思维的余地。
多用“别慌,渐渐来”、“再说一遍,老师信任你能说好的”等话语,引导同学大胆、正确的回答问题,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把同学的答案加以整理通顺,让同学跟着说一遍。
敬重同学的自尊心,使同学树立起自信念,赐予同学语言表达的机会。
(3)做同学的知心伴侣,擅长发觉“闪光点”。
教育是爱的共鸣,“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浆”。
只有付出真挚的师爱才会有真诚的回报,才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有了情感同学才不怕老师,才会和老师沟通。
而沟通的过程,则是对同学进行语言表达力量训练的一个好机会。
本班有一个同学的性格有些孤僻,不愿与其他同学谈话、嬉戏。
通过观看,我发觉他每天穿戴非常整齐。
课间,我就坐到他身旁,问“是谁给你洗的衣服呀?真洁净!”他低头回答我说:“是妈妈。
”……开头我问一句,他答一句,慢慢地,他肯告知我他家里的一切,我也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告知了他。
通过长期交谈,我们成了伴侣,他也爱说话了。
有时放学,他还会等我一起回家。
我借此机会,鼓舞他多和其他同学交往。
现在,课堂上他回答问题乐观了;课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和同学嬉戏的身影。
(4)创设交际情景,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生动、逼真的情景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同学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剧烈欲望。
言语训练的作用
言语训练是指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 提高口语流利程度: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模仿,可以提高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并加强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
言语训练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口吃、结巴等口语障碍,使得语言表达更加自如。
2. 增强清晰度和准确度:言语训练可以纠正个体的发音错误,例如音标读错、发音不准等问题,使得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和准确。
这有助于提高交流有效性,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
3. 培养语调和语音语调的修饰:言语训练可以帮助个体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语调的修饰,使得语言表达更加自然、生动和有韵律感。
这有助于提高说话的吸引力和沟通的效果。
4. 增强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言语训练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个体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增强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这对于日常交流、演讲、面试等场合都非常重要,可以使个体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更加自信和有力。
总的来说,言语训练对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加强语言沟通能力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提高个人形象
和吸引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个人和职业目标。
幼儿园语言表达:诗歌朗诵与言语训练方案在幼儿园阶段,语言表达是孩子们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通过诗歌朗诵和言语训练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并激发对语言的兴趣。
本文将从诗歌朗诵和言语训练两方面展开探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设计幼儿园语言表达课程。
一、诗歌朗诵1. 诗歌的魅力诗歌是幼儿园语言表达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满了韵律和美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韵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诗歌朗诵,可以帮助幼儿感受语言的美妙,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
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幼儿能够模仿诗歌的语调和节奏,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选择适合的诗歌在进行诗歌朗诵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芳龄和发展水平的诗歌。
诗歌的内容要简单易懂,语言要生动活泼,有助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还可以选择一些带有韵律感的儿童诗歌,让幼儿在朗诵中感受到音韵之美,激发幼儿对诗歌的热爱。
3. 创设朗诵环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诗歌朗诵,需要创设良好的朗诵环境。
可以利用音乐、图书、布景等辅助工具,营造出温馨而富有趣味的朗诵氛围。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诵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激发幼儿对诗歌朗诵的兴趣和热情。
二、言语训练方案1. 听力训练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听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言语训练方案中的听力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听故事、听唱歌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倾听,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需求。
2.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言语训练方案中的口语表达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
3.词汇扩展通过词汇扩展训练,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新词汇,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语和语言训练(中)第一节韵母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指导一、发音要领所谓的发音要领主要是发音部位和发音的方法。
发音部位是发言时气流收到阻碍的位置。
发音方法主要是指发音时的如下三点:①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式②声带振动与否③气流呼出的形式或气流的强弱汉语语音的发音要领,主要指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要领。
二、汉语语音中的韵母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类。
按其开头的元音发音的口型分: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和合口呼“四呼”三、单韵母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指导1舌位的高低2舌位的前后3圆唇和不圆唇四、复韵母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指导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复韵母的发音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就形成了复韵母发音的主要特点。
故此复韵母又叫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复韵母有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腹是每个复韵母必有的,一般由aoe充当,iuv也可以做韵腹,韵头和韵尾在二合元音中不一定都有,如果第一个元音是iuv,则它们是韵头也叫介母,其后跟的是韵腹,没有韵尾。
如果开头的是其他的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紧接着的元音则是韵尾,没有韵头。
在三合元音中全有,其中间的元音为韵腹。
汉语普通话中复韵母中共有13个,前响复韵母有4个:ai ei ao ou后响复韵母有5个:ia ie ua uo ve中响复韵母有4个:iao iou uai uei1 、复韵母的发音要领:a.复韵母的发音从一个元音快速的过度到另一个元音,其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同时气流不中断,所发的要要要音形成一个整体。
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一、基本概述二、特殊儿童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1、理论框架2、评估与训练3、治疗三、语训教学模式1+X+Y(1)集体课教学(可观看教学实录视频)(X)个别训练(语训治疗流程框架)(Y)家庭康复训练四、小结:浅谈你对言语康复和语言康复的认识与看法。
基本概述: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不一样语言(language):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
代表性的语言障碍有语言发育迟缓和失语症。
在我校主要有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训练。
语言能力包括对符号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其接受和表达的方式包括书写、阅读以及肢体语言和哑语等。
言语(speech):言语是有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
为使口语表达声音响亮,发音清晰,需要有与言语产生相关的神经和肌肉参与活动。
当这些神经或肌肉发生病变时,就会出现说话费力或发音不清的现象。
代表性言语障碍有构音障碍和口吃。
在我校主要有构音矫治以及结合了¡°器官训练方法¡±的五大模块为主的言语矫治训练。
言语康复主要包括了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五大模块的训练。
基本概述:2、言语与语言的关系言语和语言即相互依存,又各自区分。
语言存在于言语活动中,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离开了语言,就不会有个体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言语,语言就发挥不了作用。
“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主要是为了使言语治疗人员能够正确的理解各种言语和语言障碍,并进行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
基本概述:3、言语康复基本概述言语康复的定义是指对特殊学生的呼吸、发声、共鸣、构音和语音功能进行评估和训练。
(我校可使用启音博士构音评估与训练仪)言听治疗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其中对言语障碍患者进行专业评估、诊断、治疗的言听治疗师,又称ST。
华东师范大学有我国教育部下设重点实验室°言语听觉科学,领航者为黄昭明、孙喜斌等人。
特殊儿童言语语言训练教案教案主题:特殊儿童言语语言训练一、教学目标:1. 帮助特殊儿童改善和提高他们的言语和语言能力。
2. 培养特殊儿童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特殊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展特点。
2. 使用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运用多种教具和材料开展有趣的言语语言训练活动。
三、教学步骤:1. 了解特殊儿童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进行语音训练,包括发音、音量和节奏的掌握。
3. 进行词汇训练,通过图片、实物和游戏等方式帮助特殊儿童记忆和理解词汇。
4. 进行句子训练,通过示范和模仿帮助特殊儿童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
5. 进行对话和交流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活动提高特殊儿童的交流能力。
6. 进行听力训练,通过听音辨识、听写和听力游戏等活动提高特殊儿童的听力能力。
7. 进行阅读训练,通过朗读、理解和趣味阅读等活动培养特殊儿童的阅读能力。
8. 进行书面表达训练,通过写字、作文和绘画等活动提高特殊儿童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使用个案评估和观察记录法评估特殊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展状况。
2. 根据个案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 进行课堂观察和作业评分,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教学资源:1. 特殊教育教材和教具:如特殊儿童语音、词汇和句子训练教材、语音录音机、白板、绘图纸等。
2. 多媒体设备:如电视、电脑、投影仪等,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源。
3. 游戏和玩具:如拼图、卡片游戏、角色扮演道具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课后延伸:1. 鼓励特殊儿童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加语言和言语的实践机会。
2. 提供家庭作业,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
3. 充分与家长沟通,了解特殊儿童在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共同制定家庭辅导计划。
七、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特殊儿童的学习情况和进展,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幼儿园儿童言语训练方案一、概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制定有效的言语训练方案,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言语训练的基本原则、言语训练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1. 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其语言交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丰富幼儿的词汇积累:帮助幼儿建立起丰富的词汇体系,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语音语调: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发音和语调,使其表达更加地清晰和流畅。
4. 提高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言语训练的基本原则1. 兴趣为先:言语训练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
2. 真实体验: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真实的语言交流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3. 循序渐进:言语训练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循循渐进地开展。
4. 多元化教学:言语训练要多样化,采取听说结合、歌曲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习语言。
四、言语训练的具体内容1. 听力训练:通过播放有声故事、儿童歌曲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听力注意力和听辨能力。
2. 语音训练:以舌尖挑水、吹蜡烛等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重复发音,纠正发音错误,提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
3. 词汇积累: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词汇积累,拓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语法训练: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单复数变化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5. 口语表达:让幼儿在日常交流中,多次重复、加以模仿,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6. 听说训练:设置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言语语言训练(下)第一节言语技能训练一、发音器官与言语技能发音器官包括动力部分、振动部分、构语部分和共鸣部分。
发音器官的好坏与发音器官的形状质量有关,更与发音器官的运用方式有关。
这突出表现在气流的控制、声带的运用、空腔的变化,以及舌与软腭的活动等方面。
因此,这些都是言语技能训练的重点。
二、言语呼吸功能训练言语呼吸功能训练的作用在于帮助聋儿学会控制气流,振动声带,根据发音说话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气流呼吸功能的训练包括:①深呼吸训练。
如闻香、闻花、闻自己喜欢闻的气味,诱导儿童进行深呼吸②训练蓄气。
如组织吹蜡烛,吹肥皂泡,吹气球等。
③训练聋儿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语呼吸:组织吹羽毛比赛,吹纸蟋蟀打架,吹喇叭、唱音练习和练习说多个音节。
如让儿童说出123,1234,1234567,等数字(或字词),可扩展一口气呼气的长度。
训练儿童低声说话或耳语,根据距离掌握一定音量喊人,玩声控玩具。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可适时让儿童用手触摸自己和老师的胸部,以感知胸部的震动。
如果儿童发音时胸部没有振动,则可能导致发假音。
下面介绍几节呼吸训练操: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姿势:立正动作:两臂伸直由前向上举,向后用力,两手手心向前,左脚同时前移半步成弓箭步,同时吸气,为一二拍、三四拍呼气并恢复立正姿势。
五六七八拍同前,换右脚前移。
如此进行4个八拍。
第二节扩胸运动预备姿势:立正动作:前臂弯曲平放胸前,手心向下,翻掌向后扩胸两次,同时吸气。
然后恢复立正式,为一二三四拍。
同样进行为五六七八拍。
如此进行为四个八拍。
第三节提气发声预备姿势:身体直立,两腿分开与两肩平行眼睛注视前方。
动作:两手手心向上,由下腹提至胸肋,同时徐徐吸气,为一二三四拍。
然后将双手移至口边成喇叭形向前伸开,缓缓发出a音,为五六七八拍。
如此反复四个八拍。
第四节蓄气冲音预备姿势:同第三节,两手叉腰动作:一二三四拍作深呼吸,五六拍充气发papa两声,七八拍休息。
如此进行4个八拍操后可以原地踏步,自由呼吸几分钟。
言语语言训练(上)
第一节语言与语言
一、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特有象征,是人类用以思维进行社会交往、智力开发的工具。
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语言的基本功能语言的结构特征反应了语言的本质。
二、什么言语
通俗地讲,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是运用语言来表达某种意思的过程。
它是一种个体活动,是个人意志和智力的行为表现。
言语不只是动动嘴唇和舌头,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因为言语交际是一条联结说话人头脑与听话人头脑的许多链条。
三、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言语带有一定的个人因素,语言则是从语言中概括出来的规则体系。
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语言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言语总是产生在语言之前。
由于语言是言语的存在形式,语言存在与言语之中,存在于社会交往之中,两者既有区别又是一个统一体,必须相互依存。
第二节儿童有声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一、儿童有声语言形成和人发展的规律
有声语言的形成,主要在人类的婴幼儿时期。
5岁左右,孩子就差不多可以成为有声语言社会的公民。
一般来说,两岁左右的孩子即开始形成语言,四岁左右,基本形成语言。
到了五岁左右,儿童的语言日趋完善,并开始向成人语言发展。
有声语言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从听到说,理解先于表达。
它要求在生理上学会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精确的协调位于嘴、脸、颈、腹等各个部位相应的五六十块肌肉的运动。
而这种运动都受着储藏在大脑中信息的指挥。
二、儿童有声语言发展的进程
0--6个月,是形成语言基础的时期,即形成感受语言的最初能力。
哭叫声是小孩最初的语言形式。
6--12月,幼儿接受性语言率先发展,能把听到的话与相应的动作、事物联系起来,用指点的形式,用对命令句做出反应的形式表现出他理解了某些话,即由仅能辨别声音到开始能辨别和听懂词义。
12--18个月,幼儿开始说话了。
这个时期,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断加强,能从画中指出某个事物,认识身体的某个部位,服从简单的命令,听懂简单的句子。
“像声词”和“叠词”是具体的泛化特征。
18--24个月,幼儿的小儿语明显减少,词汇量大量增加,可达300个左右;出现大批的词语组合,并多以词序表达语法关系。
2--3岁,儿童在运用语言和词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词汇增加的速度很快,可增加到上一阶段的3倍,即900左右单词
3--4岁,儿童可掌握大约1500个词汇,能听懂大人给他讲的一些道理,爱听故事,经常提问题,与大人交谈。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