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命题点
- 格式:docx
- 大小:21.82 KB
- 文档页数:17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实验题大纲一、关键信息1、实验题涵盖的物理知识范围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2、实验题的题型分布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3、实验题的难度比例基础题占比中等题占比难题占比4、实验题的考查重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误差的分析与改进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5、实验题的评分标准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二、协议内容11 力学实验111 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实验原理的应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误差分析112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装置的设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11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的选择与组装探究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结论114 测量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结果的表达1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组装与调节力臂的测量与绘制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12 热学实验121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数据的记录与绘制图像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122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装置的安装水温的测量与记录水沸腾现象的观察绘制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2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控制质量和初温相同测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分析比热容的大小13 电学实验131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除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32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压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处理与结论133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路图的设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处理电阻的计算与分析134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原理的理解器材的选择与连接电功率的计算与比较分析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14 光学实验14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的摆放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测量与记录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光的反射定律14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的选择与放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距离关系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测量实验装置的组装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与记录分析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15 声学实验151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器材的选用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总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题型示例1、选择题下列关于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下列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是()2、填空题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重点物理作为初中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中考中,物理作为一门单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命题的重点和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重点进行分析。
一、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学生对基本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中考命题中,对于这一点的考察常常体现在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
比如,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物理中考命题自然少不了力的计算和运动规律的应用题。
此外,电磁学中关于电路的知识,在中考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生需要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电阻的连接方式和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二、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这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
在中考的物理命题中,常常会要求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考察学生们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还要多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三、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
在中考命题中,常常会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们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物理概念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对于力的概念,学生们不仅要知道力的定义,还要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物理公式的运用在物理学科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考命题中,对于物理公式的运用考察是常见的。
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物理公式,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
比如,对于速度的计算,学生们需要掌握速度的定义以及相关公式,并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正确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总结: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重点可以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公式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重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通过多做练习积累经验,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命题点1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一、选择题1. (2019南通)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第1题图A. 车内的座椅B. 路边的树木C. 窗外的楼房D. 远处的高山2. (2019北京)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慢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2题图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3. 对于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河岸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 以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船舱中坐着的小孩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4. (2018无锡)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 都站在原地不动B. 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 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 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5. 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D.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6.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图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二、填空题7. (2020原创)2019年8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过程中,以捷龙一号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8. (2018株洲)如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第8题图9. (2020原创)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深刻的认识,很多诗词中都有描写,比如“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云不动”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10. 成绵乐高铁开通两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第10题图参考答案及解析命题点1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1. A2. C【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嫦娥四号”停稳在月球表面,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表面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嫦娥四号”是静止的,A错误;“玉兔二号”沿轨道缓缓下行,相对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玉兔二号”是运动的,B错误;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与轨道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玉兔二号”是运动的,C正确;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错误.故选C.3. B4. B5. A6. B【解析】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A错误;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B正确;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C错误;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D错误.故选B.7. 静止运动8. 运动静止【解析】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是静止的.9. 船榆树10. 列车静止。
中考透视 明确航向主要考点和要求:⑴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深刻领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浮力的方向,并能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⑵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⑶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求解浮力大小的方法.⑷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阿基米德原理也是常考的热点.浮力基础常和压强、密度知识拼盘进行考查,难度不大.典例探究 提炼技法考点一:浮力大小的定性比较命题角度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比较【例1】:(2017•来宾)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甲、乙、丙、丁,静止在容器的水中,如图所示.这四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则( )A .F 甲=F 乙B .F 甲<F 丁C .F 乙>F 丙D .F 丙>F 丁例1图 例2图 命题角度2:利用浮沉条件比较【例2】:(2014.济南)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考点二:物体浮沉状态的判断【例3】:(2015•来宾)把体积为2×10-3m 3、重为12N 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 取10N/kg )( )A .漂浮,F 浮=20N B .漂浮,F 浮=12N C .沉底,F 浮=20N D .沉底,F 浮=12N 考点三:浮力大小的简单计算【例4】:(2017•益阳)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1.8N ,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 ,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如将物体再下沉5cm ,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例4图 例5图【例5】:(2017•荆州)将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2N ,当把物【解法技巧】若已知液体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关系,用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公式排液浮gV F ρ=判断。
中考物理实验命题点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命题点:1.器材的选取(温度计、石棉网等)2.使用水浴法加热(保证物质受热均匀)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4.分析实验数据或熔化图像,判断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熔点及吸放热情况,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与是否含杂质有关,还与外界压强大小有关.实验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命题点:1.温度计的选用、使用及读数2.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加上一薄纸板(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提高,影响实验结果)3.水中气泡的大小及数量变化(在沸腾前先是少量,且是下面的大,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下面的小)4.缩短加热时间的办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水的沸点,描绘或分析沸腾图像6.撤去酒精灯,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7.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外界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实验结论:水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物质种类有关,还与水面上气压有关,水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实验三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命题点: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液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实验结论:液体的蒸发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实验四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命题点:1.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两纸板与镜面垂直)2.纸板的作用(可显示光线的路径)3.偏折纸板能否看到反射光线(不能,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判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判断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只能从一个方向上观察到,漫反射可以从四面八方观察到)6.光路的可逆性(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7.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入射角(两角相等);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实验五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命题点:1.水中光线的显示(在水中加牛奶来显示光路)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3.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4.光路是否具有可逆性(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入到水中的传播路线,而另一束光可以逆着过来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入到水中的传播路线而另一束光可以按这条路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5.实验时常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常多测几组数据,使实验数据更具普遍意义)6.将法线一侧的光屏固定,而将另一侧的光屏分别向前和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结论:在折射现象中,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当光线从空气入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实验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命题点: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作用)2.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3.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4.让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5.实验中确定像的位置时,当观察光屏上的像比较清楚时,然后对比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蜡烛可以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目的是让所成的像稳定并容易对比大小)6.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变暗些,像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因为物体各个部位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总有一部分透过凸透镜到另一侧,成像在光屏上)7.成像规律及其应用8.实验操作和结论分析实验七测量固体的密度命题点:1.实验原理2.天平的正确使用(调平和读数)3.量筒的读数4.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时测量值偏大偏小的判断(分析在测量过程中m和V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运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即可)5.计算物质的密度或写出密度的表达式6.实验方案的选取和完善7.特殊测量法:对于在液体中漂浮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体积,对于不易与液体接触的物体,可以用固体小颗粒代替液体进行体积测量实验结论:测密度的实验原理是密度的计算公式即用天平测出质量,再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的总和(游码以左边缘对准的刻度为准).实验八测量液体的密度命题点1.实验原理2.托盘天平的使用(调平)和读数3.量筒的使用和读数4.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方法5.实验步骤补充6.误差分析(测体积时要注意被测液体是否全部倒入量筒,如果容器中粘有液体会使测量结果偏大)7.在测量液体密度时要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将液体倒入量筒后再测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实验九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斜面小车实验)命题点:1.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在水平桌面上铺材料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2.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小车在不同情况下所受的阻力不同)5.实验中阻力大小表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6.假设水平面无阻力会出现的情况(小车速度将不会减小,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结论:1.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越远;2.推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命题点:1.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等于木块的摩擦力)2.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此时拉力和摩擦力共线,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3.控制变量(在探究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使弹簧测力计固定,匀速拉动物体下面的长木板,这样便于准确的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更为准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同时与其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接触面积均无关.实验十一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命题点: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体现(海绵的凹陷程度,这里用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转换法”)(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结论:当压力的作用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十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命题点:1.对压强的认识2.实验过程中改变探头的方向的目的(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使用前若U形管中的液面不平,调节的方法(拆除橡皮管,再重新安装)4.使用时若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橡皮管破裂)5.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 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漏气,两液柱高度始终相同)6.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边液面的高度来体现压强的大小)7.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深度,不同方向进行实验;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同一方向,不同的深度进行实验;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的深度,相同的方向,不同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一样.实验十三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命题点:1.如何测得浮力的大小(通过称量法得到.即F浮=G物-F;排开的水重G排=G总-G桶)2.探究时,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哪些后果(使所测物体排开的水重偏小)3.探究过程中,为什么要先测量物体的重力和空杯的重力(如果物体浸入水中后再测其重力,会因为物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如果在杯中倒入水后再测空杯的重力,会因为杯内壁沾有水而使测得的空杯的重力偏大)4.实验中,物块的选择有什么要求(不能太重,以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物块不能吸水,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5.实验过程中,要缓慢、匀速下放被测物体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读数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实验十四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命题点1、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2、让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的目的(控制质量相同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3、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控制速度相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4、控制变量的应用5、实验推理与假设(当小球运动到斜面底端时!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实验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实验十五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命题点1、实验目的(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2、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依据(观察物体落下时沙地或泥地的凹陷程度,或者篮球落下时的形变程度)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高度相同,作法是是让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做法是使用同一小球)实验结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在质量相同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在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反之亦然.实验十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命题点:1.杠杆的平衡调节(调节平衡螺母,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F1L1=F2L2)3.要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方便测出力臂)4.选择杠杆中间为支点的原因(减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5.实验应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一次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6.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实验十七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命题点:1.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坡度有关,与斜面的长度、物体的重力等因素无关)2.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判断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不变;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度和物体的重力不变;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力不变)4.机械效率、总功的计算5.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楼梯、盘山公路等)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倾斜,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物体的重力无关.实验十八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命题点:1.电路连接;2.连接和拆除电路时,开关都要断开;3.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4.电路故障判断(如果短路,则电流表有示数且很大,如果电流表没示数,则可能某灯泡烧坏,用导线将灯泡逐个短接,看看接到哪个灯泡两端时另一灯发光,则这个灯泡断路了);5.实验中更换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保证总结得出的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和正确性);6.实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