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穿刺技巧(1)
- 格式:ppt
- 大小:7.51 MB
- 文档页数:29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近年来,随着科室小儿住院人数的增多,小儿静脉穿刺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又因小儿皮下脂肪多,血管较细,不清晰,加之小儿哭闹不配合,造成穿刺难度较大。
故本人就自身在此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了穿刺前期的准备工作、穿刺过程中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技巧。
标签:小儿;静脉穿刺;方法技巧1 工作人员准备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胆怯心理。
穿刺中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
2 与家属的配合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穿刺前告知家长切不可喂奶或食物,因有的家长看到小儿哭闹心庝,小儿哭就喂奶或食物,这样及易引起小儿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如进行头皮穿刺,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一定要压好),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兒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
四肢静脉穿刺要压好肘关节和膝关节,如遇到特别躁动的小儿也可先行固定。
3 血管的选择选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面对小儿的静脉穿刺,一定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血管,多观察,选最有把握的。
应避免在骨龙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
(1)2岁以下小儿尽量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所以头皮静脉可以顺行和逆行进针。
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一般为首选,其次是颞前静脉——耳后静脉(1)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2)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婴幼儿需要静脉输液的情况。
而婴幼儿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和固定技巧,是确保输液顺利进行的关键。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心得。
一、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1.头皮静脉:头皮静脉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穿刺部位,因为婴幼儿头部血管丰富,且头皮较薄,容易穿刺。
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颞浅静脉、额浅静脉和枕静脉。
2.手足静脉:手足静脉也是常用的穿刺部位,尤其是手腕和脚踝处的血管。
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手足静脉较细,穿刺时要谨慎。
3.股静脉:股静脉位于大腿内侧,血管较粗,但穿刺难度较大。
若婴幼儿其他部位血管条件较差,可以考虑选择股静脉。
4.颈静脉:颈静脉穿刺难度较大,不建议作为首选部位。
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二、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技巧1.充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血管较细,皮肤较薄,穿刺时要轻柔、准确。
2.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根据婴幼儿的年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头。
一般而言,新生儿和婴儿可选择24G或22G的针头,幼儿可选择20G或18G的针头。
3.穿刺部位消毒:在穿刺前,要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感染。
4.穿刺操作:穿刺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进行穿刺。
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角,缓慢进针,见到回血后,降低针头角度,顺血管方向继续进针少许。
5.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固定针头,避免针头脱落。
三、婴幼儿静脉输液固定技巧1.使用透明敷料固定:透明敷料具有粘贴牢固、便于观察的特点,适用于婴幼儿静脉输液固定。
在固定时,要注意将敷料覆盖住针头和穿刺部位,避免针头暴露在外。
2.使用无菌纱布固定:无菌纱布可以吸收汗液和血液,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在固定时,要注意将纱布覆盖住针头和穿刺部位,然后用胶布固定。
3.使用夹子固定:对于活泼好动的婴幼儿,可以使用夹子将输液管固定在衣物上,避免婴幼儿拔出针头。
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此项技术使之达以较高水平,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医患纠纷,还能为成功抢救危重患者赢得时间,我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总结,现就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加以介绍。
1.常规准备及技巧正确评估患者和环境。
评估患者是否配合治疗,首先热情接待,做好解释工作;环境是否清静、光线是否明亮等,减少无关人员在场。
选择静脉时注意远离关节、骨突处,尽量避开皮肤瘢痕、丘疹等各种皮损部位。
老年体弱及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小儿要注意区分动静脉,根据血管的外观和手指的触摸有无搏动进行区别。
血管显示不清,根据血管分布和走向耐心细致地查找静脉。
轻轻按摩局部皮肤,使血管充盈暴露。
一般不主张拍打,尤其在扎好压脉带后,拍打局部皮肤可增加患者疼痛感。
根据血管的粗细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和针头。
持针柄两种手法:一为拇食二指分别捏住针柄上下两面;一为拇食二指分别执住针柄前后两缘。
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有人报道,前者穿刺成功率更高。
夏季因气温高,皮肤易出汗,影响胶布粘度。
胶布粘度好的,宜固定两根横的,一根斜的,采用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
胶布末端不要紧贴皮肤,以免增加拔针的难度,也可以减少疼痛。
胶布粘度差的,也可以绑绷带式的粘一圈,能避免因胶布松脱导致针头移位。
还可将软管用一条胶布粘在穿刺上方几厘米处。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用手固定针柄,用拇指固定针柄即可;患儿动得厉害的持软管固定针头。
有些老年患者,为防止穿刺侧手部活动较多导致针头穿入皮下引起液体渗漏,可以用硬纸板(注射器包装盒和药盒都可)固定局部,效果较好。
在撕胶布的同时按压针柄,以免牵扯针头,引起疼痛。
顺毛发的生长方向撕胶布,手背的汗毛由内向外生长。
所以由内向外下方向撕可以减轻疼痛。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完后,拔针后撕胶布时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撕,减少小儿的哭闹,拔针后将棉签棉花端折断,用短胶布横向粘好[1],再按压片刻,叮嘱回家后撕掉。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技巧作者:马燕刘真云李心伟王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4期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强的操作,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对于如何做到做到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无痛,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现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1 护理配合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有时患者因恐惧而不合作,给操作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小儿患者。
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掌握患儿的心理,使患儿能配合治疗。
首先要取得患儿的信任,医护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接待他们,要给他们的母亲一样关心,使自己在他们心理上得到承认,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其次,要善于引导他们,操作前给他们讲一些鼓励的话,使他们有信心战胜恐惧,并且配合我们的操作。
成人患者一般都能配合治疗,但部分患者还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恐惧紧张的心理会导致四肢循环变不良,血管充盈度差,从而给穿刺成功带来困难。
因此在操作前,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
2 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保证。
静脉穿刺过程中操作者一定要沉着、冷静,避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操作者要情绪稳定、精力集中,特别是在进血管的瞬间,只有精力集中才能感到穿入血管的落空感,操作时才能把握住分寸,穿刺才能达到一针见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心理因素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2.1 信心不足工作时间短的护士临床经验较少,基础操作能力较差,遇到急危重患者或碰到熟人、同事或领导,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对穿刺成功信心不足、害怕失败而导致无法一针见血,使静脉穿刺失败。
2.2 信心过胜信心过胜时,操作者往往表现为对静脉穿刺不重视,操作前不做必要的准备,不针对操作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穿刺方式而草率进针,往往容易引起操作的失败。
3 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好部位和血管,避免在骨隆突出、关节部位。
选择血管一般遵循三条原则:①暴露明显的静脉;②长于针头1/2的直行静脉;③宜于固定的静脉。
简述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输液、输血等治疗或检测目的。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静脉较粗大、质地柔软、易于触及的部位。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手腕、前臂、肘窝等。
2.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所需的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输液管、消毒剂等。
确保穿刺器材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3.洗手消毒:进行穿刺前,务必保持双手清洁,并进行必要的手部消毒。
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4.适当的穿刺角度:穿刺时需选择适当的角度,一般为30度至45度。
过浅或过深的穿刺角度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和疼痛感。
5.稳定穿刺手法:穿刺时需稳定手法,保持手部的稳定性,避免因手部抖动而导致的穿刺失败。
6.观察静脉充盈情况:穿刺时需要观察静脉充盈情况,如静脉充盈不良,可通过稍微调整穿刺角度或稍微移动穿刺针来改善。
7.注意穿刺深度:穿刺时需掌握适当的穿刺深度,避免穿刺过深,造成血管穿破。
8.避免过多的穿刺尝试:若一次穿刺失败,应该及时撤销,更换穿刺部位或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
过多的穿刺尝试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9.穿刺后处理:穿刺完成后,需注意及时拔除穿刺针,并用无菌棉球或压力绷带进行压迫止血,避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
10.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部位需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细心操作和高度专业技术的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注意患者的感受和安全。
只有通过正确的穿刺技术和患者合作,才能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并达到预期的治疗或检测效果。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
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
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 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
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
一、准备工作静脉输液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一些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你进行准备:1. 确认医嘱:在开始操作之前,务必核对患者的医嘱,确保准确无误。
2. 患者评估:进行患者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皮肤情况等,以确定最佳插管部位。
3. 材料准备:确保所需的输液器材完整并清洁,包括静脉穿刺针、输液管、酒精棉球等。
4. 洗手和消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务必正确洗手,并对需要消毒的部位进行消毒。
二、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下面是一些穿刺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医学常识,准确确定静脉位置,如手臂内侧的桡动脉旁。
2. 使用适当的装备:选择合适大小的静脉穿刺针,并确保其锋利度和清洁度。
3. 皮肤消毒:使用酒精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4. 角度和深度掌握:根据患者的情况,掌握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以减小穿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液管的接入和固定在完成静脉穿刺后,接下来是将输液管接入患者的静脉,并固定好,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接入管道:将输液管的一端连接到静脉穿刺针上,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2. 流速调整: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的流速,确保药物的适量输送,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3. 固定输液管:使用透明敷料、胶布等固定输液管,确保输液管道稳定且不易脱落。
四、定期观察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观察和护理事项:1. 观察输液速度:定期检查输液的速度是否正常,以确保合适的输液进程。
2. 观察静脉通畅性:注意观察输液管道和静脉通畅性,查看是否存在漏液、局部肿胀等问题。
静脉输液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介绍如下。
1.持针手法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
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
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选血管的技巧(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
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
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3.控制滴速的技巧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静脉穿刺的技巧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各扎1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优点是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大到手背(止血带1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1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1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等的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效果好。
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距约15cm捆扎肢体1分钟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实践探索出种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莫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高。
这两种方法原理是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三是手捏输液器下段法。
方法为: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并挤去前端液体.5ml左右固定好返折处穿刺针刺入皮下后松开返折处按常规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
主要是因为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当穿刺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穿刺易成功。
局部血管扩张法: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或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数次分钟后局部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及不良反应发生。
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