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土地》诗歌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3.34 KB
- 文档页数:2
- 1 - 艾青《土地》诗歌赏析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是会感情的芦苇。艾青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创作了他的许多现实主义诗歌。本文是对艾青《土地》的赏析,欢迎阅读。
《土地》是艾青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这片土地。在面对这片土地时,诗人深刻地感觉到了“天地间只有浑浊与污秽”,然而这却又是现实的真相。不同的是,作为诗人的艾青没有放弃抗争的力量,即使这力量很微弱,甚至也要成为“力所不能及”,但还是要有。于是艾青的灵魂才有了自由的一席之地。
读完诗,我们会更加感动,诗人从未停止对大地的思索,并在诗中表达出来:“我好比一只鹰,孤独而又苍茫,俯瞰着一片焦土。世界,我的悲哀莫过于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艾青虽然饱经苦难,历尽艰辛,但他的心中依旧保持着自由和乐观,他把希望寄托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上,期盼着能够再次拥抱生活。那么,诗人是如何描写那一片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土地的呢?“火焰照彻大地”,烈火无情地吞噬着每一寸土地,原本健康生长的农作物,顷刻间变成了一堆干枯的灰烬,把原本纯净的土地染成一片黑暗。此时的艾青犹如一位盲者,不见得前方是坦途,是光明。我们跟随诗人去感受这浓重的阴影吧。
而在《鱼化石》中,作者又用平静温和的口吻描述了鱼化石曾经的辉煌。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当它流落异乡,无论被带往哪里,都是如此卑贱,被一片沙砾包围,埋入尘埃。它小得如同鹅卵石,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形状不定。时间能改变万物,所有物体都将消失,唯 - 2 - 独这片沙滩上留下的鱼化石不会。不管它流落在何处,总会给世界留下痕迹。或许这就是作者在战争中,看到这片土地满目疮痍,血肉横飞,民不聊生时的心境。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向世界传递他们的悲哀。作者悲伤的表达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些年所遭受的战争。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美好,感恩这片土地。
那些受难的农民,正如艾青所言:“他们生来就在原始的土地上,在它狭窄而坚固的胸膛里沉睡,他们全身像蜡一样发亮,融合在一起,很柔软……”一首诗所展示的,绝非仅仅是一种情绪。作者细腻的情感捕捉和贴近现实的叙事,把握住了战争之后的痛楚。作者在作品中毫不避讳地描写到土地被掠夺、破坏,以及不能养育自己儿女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