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价与调价的心理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3
如何进行产品市场价格调整?——基于顾客心理感知价格阈限的案例分析关键词:价格调整顾客心理感知价格阈限边际利润感知函数感知逆转自由价格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价格是市场竞争最灵活、最激烈的手段,更是市场经济最难决策、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一、欲使利润变化,变化价格最重要麦肯锡咨询公司一项开创性研究的结论表明:“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更好的定价管理是增加利润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
”选取边际利润(率)进行研究分析,假设某企业目前的边际利润率为1%,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单价、销量及单位变动成本变化对边际利润及边际利润率的影响效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提升产品单价对边际利润效果最好;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对边际利润率效果次之;效果最差的是销量提升。
而事实是如何通常认为价格变化往往导致产品销量成比例变化,二、呢?1.微量变化不会引起顾客感知,企业可获取超额利润赫兹汽车租赁公司率先使用复杂90年代初期,20世纪案例1:使一些产品价格即通过频繁小幅度改变产品价格,的定价优化系统,上涨,同时另外一些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取得巨大收益。
在这之前,赫兹和其他国内汽车租赁公司一样,很少改变价格。
无论何时,只要甚至更大幅度地其他汽车租赁公司都会立即跟进,有一家公司降价,降价,从而引起整个行业的价格战。
1112盎司减少到2:Bohemi啤酒公司将每瓶啤酒容量从案例8.3%。
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增加广告,销量增加一倍。
盎司,降幅约适度降价可提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2.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改以往行业旺季涨:19973案例级低速货车整车产品500KG价的惯例,采取旺季突然降价策略。
当时,使竞争3%元,降幅约500元左右,每辆车降低17100销售价格在.者措手不及,迅速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取得低速货车全国销量第一。
案例4:1994年,联想电脑实行降价策略,每台从15000元降到10000元,降幅达33.3%,销量迅速提升。
类似案例还有小米手机,每台从3000元降到1999元,降幅达33.3%,销量同样迅速提升。
商品销售定价技巧和策略商品销售定价是商家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定价不仅能促进销售。
还能提升品牌形象和利润空间。
以下是一些商品销售定价的技巧和策略:一、定价技巧1.成本加成定价法:●原理:基于产品的成本,加上一定的百分比(通常是利润)来确定最终售价。
●应用:适用于大多数商品,特别是成本结构较为稳定的商品。
例如,一条牛仔裤的成本是80元,加上20元的利润,售价为100元。
2.心理定价法:●尾数定价:利用消费者求廉的心理,将价格定为带有零头的数字,如9.99元,给人以便宜感。
●整数定价:对于高档商品或礼品,采用整数定价可以显示商品的品质和价值,如定价为100元而非99.9元。
●价格分割:将较大的价格单位分割成较小的单位。
以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
例如,将每公斤10元的大米报成每50克0.5元。
3.差异化定价:●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购买数量. 购买时间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对会员提供折扣,或在节假日推出特价活动。
4.价值定价法:●基于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价值来定价。
考虑品质工艺、原材料和独特设计等因素。
例如,高档珠宝品牌根据其品质和设计定价。
5.竞争定价法:●参考竞争对手的售价来定价,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在价格敏感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尤为适用。
二、定价策略1.高价策略:在新产品上市初期,采用高于成本的价格定位。
以迅速收回投资并获取高额利润。
这适用于具有独特性或高附加值的产品。
2.低价策略:●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商品,以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通常用于促销、清仓或吸引新客户。
3.折扣定价策略:●在原价基础上给予一定折扣,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折扣方式多种多样,如满减、买赠、会员折扣等。
4.捆绑销信策略:●将多种商品组合在一起销售。
并给予-定的价格优患。
这种策略可以促进商品之间的联动销售。
提高整体销售额。
5.分期付款策略:●对于价格较高的商品,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以减轻消费者的购买压力。
这有助于提升销售转化率并促进销售增长.6.限时促销策略:在特定时间段内推出优惠活动,如限时折扣、秒杀等。
简述新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新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撇脂定价:这种策略是在新产品上市初期,利用消费者“求新”、“猎奇”的心理,将价格定得较高,以快速收回产品开发的投资并获取高额利润。
2. 渗透定价:这种策略与撇脂定价相反,利用消费者“求实惠”的心理,在新产品上市初期将价格定得低于预期价格水平,以迅速扩大市场销售,待市场稳定后再逐步提高价格。
3. 整数定价:这种策略适用于高档或某些名、优商品,往往会使购买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 尾数定价: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求廉心理,使消费者感觉价格低,甚至还会认为是价格计算十分精确。
5. 声望定价:这种策略主要针对某些消费者追求名店、名牌和自身地位显示的心理。
6. 招徕定价:针对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求廉心理,可以有意降低某些商品的价格以吸引大量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
7. 分级定价:把不同品牌、规格、型号的同类商品划分为几个档次,为每个档次的商品制定一种价格,一方面使企业的价格、进货、销售等项管理工作简单化;另一方面也较好地适应了消费者的求便心理,比较符合消费习惯。
8. 习惯定价:适用于消费者已经习惯购买某类商品的价格。
9. 反向定价:先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然后反向推算出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10. 打折定价:通过打折促销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11. 综合定价:综合考虑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多个因素来确定最终价格。
这些心理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以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种策略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价格策略和调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正确的价格策略和调整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定价和灵活的价格调整,企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份额的增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等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价格策略和调整,旨在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节:定价策略的选择与制定】1.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制定价格。
在制定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时,企业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市场定价调查: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格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的价格水平和价格弹性,以此为依据进行定价;(2)价值定价: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并根据这个价值进行市场定价;(3)成本加成定价: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利润,形成最终的定价。
2.差异化定价策略差异化定价策略是指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不同的产品特性或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差异化定价策略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价格的差异化竞争。
在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时,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设置不同价格,满足消费者对不同特性的需求;(2)区域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水平,灵活调整价格;(3)促销策略:针对不同促销活动和渠道,制定相应的价格优惠。
3.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是指通过价格的精心设计和营销手段,调动消费者的心理,使其对产品有更高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
常用的心理定价策略包括:(1)套餐定价:将多个产品或服务组合起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吸引消费者的眼球;(2)折扣定价:通过打折的方式,制造购买欲望,提高产品的销量;(3)限时促销定价:设立时间限制,促使消费者抓紧时间购买,激发紧迫感。
【第二节:价格调整的策略与实施】1.成本导向的价格调整当企业的成本发生变动时,需要相应调整产品价格,以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
成本导向的价格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成本加成法:在原有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形成新的价格;(2)固定费用分摊法:将固定费用按产品数量进行分摊,以实现价格调整;(3)成本效益法: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
产品定价与调价的心理策略引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产品的定价和调价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一环。
正确的定价和调价策略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还可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策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产品定价和调价策略。
1. 定价心理策略1.1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产品定价中,可以运用群体心理策略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群体心理策略:1.1.1 定价整数化人们更容易接受整数价格,因此在定价时,将产品价格设置为整数,如99元、100元,而不是99.99元。
这样可以给人们以较低的价格感知,提升购买欲望。
1.1.2 定价比较将产品价格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可以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性价比。
例如,将产品价格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强调自己产品的优势,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是更划算的选择。
1.2 心理价值心理价值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评价,不仅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相关,还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期望和体验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价值策略:1.2.1 奢侈品定价将产品定价设置为高昂的价格,可以给消费者一种奢侈品的感觉。
许多消费者会将价格与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因此高价格的产品会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产品。
1.2.2 价格策略与品牌定位不同的产品定价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品牌定位。
例如,高端品牌可以采用高价策略,以强调其高品质和独特性;而在低价市场中,采用低价策略则可以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2. 调价心理策略产品调价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调价策略,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价心理策略:2.1 引导消费者认知变化通过引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变化,调整他们对产品价值的认识。
例如,通过降低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认为产品更具性价比;或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认为产品有更高的品质和价值。
2.2 分阶段调价将产品的调价分为多个阶段,逐步提高或降低价格,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心理冲击。
价格心理和心理定价策略一、从消费者来说,判断一种商品价格高低,并不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价值,而取决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判断。
当消费者认为商品价值与价格相等时,购买力相对增加,商品价值大于商品价格时就畅销,商品价值小于商品价格时就卖不出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很多,不同商品,不同价格,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认识,有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应,这里我举出几种常见的心理价格:1、习惯心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评价商品价格是否合理,往往是根据以往购物经验形成的对商品价格的习惯心理。
置于商品价格的由来、种类、性能差异、消费者并不清楚,在购物时往往是与同类商品的价格或者是其它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在心理上形成对购买商品价格的上低和下低。
价格处于上下低之间时,消费者才会乐于接受。
由于长期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习惯价格心理。
当某种商品由于条件因素进行价格调整时,消费者往往以习惯价格来衡量商品质量的优劣差异,调高了,就会产生涨价感觉,调低了产生怀疑商品质量是否有问题。
所以说这种习惯价格心理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2、高价炫耀心理:一般来说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运动,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价格低需求量就大。
但是由于消费者的经济地位和收入不同,往往使部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价值形成不同的自我意识比拟,来炫耀自我价值,例如:有些消费者热衷于购买高档名牌产品,对非名牌和低档品不屑一顾。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论是从工作还是从家庭实际出发,道不急需轿车和手机,但设法东借西凑来购制这些东西,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赢得别人的羡慕。
来炫耀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知识修养等,并通过这种比拟,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
3、按价论质心理:通常我们说的“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不可能也不具备鉴定任何商品价值和质量的能力。
一般来说,消费者总是希望“物美价廉”。
目前市场上的大甩卖大折扣,五花把门作为消费者对直观商品质量好坏的乐意购买,对从外观上难判断内在质量的商品,降价幅度越大疑虑越深。
心理定价策略及其主要形式心理定价策略及其主要形式一、什么是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是指在商品定价时,根据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习惯,采用一些特殊的价格设置方式,以达到提高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目的。
心理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主要形式1.奇数定价法奇数定价法是指将价格设置为奇数,如19.99元、29.99元等。
这种价格设置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觉价格更低廉,从而增加购买欲望。
同时,在消费者进行比较时,奇数价格也更容易被记住。
2.捆绑销售法捆绑销售法是指将多个商品打包在一起出售,并且给予折扣优惠。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顾客购买多个商品,并且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例如,在购买电脑时赠送鼠标、键盘等配件。
3.降价促销法降价促销法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降低商品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销售量,并且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优惠。
但是,过度依赖降价促销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和利润。
4.高价定位法高价定位法是指将商品价格设置在市场上较高的水平,以体现商品的高品质和独特性。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产品的奢华感和尊贵感,吸引那些愿意为品质付出更多的消费者。
5.限时优惠法限时优惠法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设置折扣或者其他优惠活动,以促进销售。
这种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有一种紧迫感和冲动购买的欲望。
6.心理阈价法心理阈价法是指将价格设置在某个心理上限之下,使消费者认为价格合理并且具有竞争力。
例如,在购买电视时,消费者可能认为3000元以下的价格比较合理。
7.套餐定价法套餐定价法是指将多个商品打包成一个套餐出售,并且给予折扣优惠。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顾客购买多个商品的欲望,并且增加企业盈利。
8.以旧换新法以旧换新法是指在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时,提供一定的补贴或者折扣,以回收旧产品。
这种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地更新自己的产品,并且增加企业的销售量。
三、心理定价策略的优缺点1.优点(1)提高销售量:心理定价策略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到价格更为合理和实惠,从而促进销售。
产品定价时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策略,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价值认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策略:
锚定效应:通过将产品的原始价格或高端产品价格呈现给消费者,来影响其对产品价值的认知。
比如,先展示一个高价的产品,然后再呈现较低的价格,使消费者感觉价格更有吸引力。
价格分割:将产品价格分割为更小的单位,如每天、每月或每季度的支付,使消费者感觉负担更轻,更容易接受。
打造套餐:将多个产品或服务组合成套餐,并给予一定的折扣或优惠,让消费者感受到购买套餐比单独购买更划算。
稀缺效应:通过强调产品的稀缺性或限量性,引起消费者的紧迫感和欲望,促使其更快地做出购买决策。
定价策略:采用心理定价策略,如99元代替100元,或使用奇数价格,让消费者产生价格更低的错觉。
比较定价:将产品价格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通过对比优势和附加值,使消费者感受到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超值性。
捆绑销售:将较低价格的产品与高利润的附加产品捆绑销售,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增加销售额。
限时优惠:设定限时促销活动或特别优惠,创造购买冲动,让消费者觉得错过就会失去机会。
以上策略可以根据产品特点、目标消费者群体和市场竞争情况进行调整和组合,以最大程度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认知价值。
简述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在商品价格上面添加符号、字体、颜色等元素,来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认知,从而达到更有效地促进销售的目的。
心理定价策略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阶梯定价法:将产品价格以奇数或者“99”结尾的数字定价,消费者会觉得价格比整数价格更划算。
2. 套餐定价法:将多种商品组合成套餐,以较低的价格进行销售,消费者会觉得整体价格更实惠。
3. 限量定价法:将商品限量销售,消费者会觉得商品存货紧缺,自然对商品更加珍惜。
4. 折扣定价法:以折扣的形式促销商品,消费者会觉得商品价格更具吸引力。
5. 品质定价法:通过产品包装、材料、颜色等元素来展现商品的高品质,从而获取更高的价格。
心理定价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但需要注意的是,商家不应采取欺诈性的定价策略,一旦消费者发现被骗,将会对商家形成不良的口碑影响。
商品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学分析商品定价是商业活动中的一项核心工作。
在现代市场中,定价存在多样性,各种定价策略层出不穷。
在实际运用中,大多数商家会根据市场反响进行后续调整,有的会采用打折、组合销售等手段吸引消费者。
但是商品定价不单是价位,它还包括了营销宣传,商品本身的品质,甚至颜色、大小等微小差异,这些都对价格起到影响,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因素。
一、认知心理学在定价中的应用商品价格是消费者决策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那么消费者会怎样评判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呢?很多人认为价格越高的产品品质越好,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这一错误来自于现有的认知结构,人们容易将高价格与高价值、优质等因素联系在一起。
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表明,事件表现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的期望和信念的影响。
因此,商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将高价格与高价值联系起来,提高产品的信赖度和心理效益。
例如,一款价值不过100元的普通钢笔,如果在其外观细节上进行设计,施加一些高贵、华丽的饰品和花纹等,可以使消费者的感知得到优化,将其感性评价提高到更高的级别,最终提高其商品价格。
渐渐地,这款普通钢笔就变得不再平凡。
这种营销手段有大量实例,如名牌商品、豪华餐饮等,都可以通过指定的装潢进行定价,从而实现品牌的企业价值。
二、情绪心理学在定价中的应用情绪心理学认为情感与财富价值有一定关系,在定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直接关注消费者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考虑到并满足其需求、愿望和期望。
一个积极的体验可以为商家带来良好口碑,从而加快销售速度,增加收益。
因此,商家将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商品差异化策略,既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带来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比如,商家可以将鲜花定价于一个很高的价格,因为鲜花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爱、感激、祝福等情感,消费者购买花束不仅仅是购买一种商品,更是购买了一种感性的体验。
因此,商家可以通过花卉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提高其价格,加速商品的销售速度。
此外,奢侈品、情人节礼物等,这些东西本身就已经超出了消费者正常的经济范围,但价格却不是限制他们购买的因素,因为消费者的情感占据了心理领域的绝对优势。
价格心理和心理定价策略一、从消费者来说,判断一种商品价格高低,并不取决于生产者成本价值,而取决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判断。
当消费者认为商品价值与价格相等时,购买力相对增加,商品价值大于商品价格时就畅销,商品价值小于商品价格时就卖不出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心理因素很多,不同商品,不同价格,不同消费者有不同认识,有多种多样心理反应,这里我举出几种常见心理价格:1、习惯心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评价商品价格是否合理,往往是根据以往购物经验形成对商品价格习惯心理。
置于商品价格由来、种类、性能差异、消费者并不清楚,在购物时往往是与同类商品价格或者是其它商品价格进行比较,在心理上形成对购买商品价格上低和下低。
价格处于上下低之间时,消费者才会乐于接受。
由于长期购买某种商品价格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习惯价格心理。
当某种商品由于条件因素进行价格调整时,消费者往往以习惯价格来衡量商品质量优劣差异,调高了,就会产生涨价感觉,调低了产生怀疑商品质量是否有问题。
所以说这种习惯价格心理一般是不易改变。
2、高价炫耀心理:一般来说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运动,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价格低需求量就大。
但是由于消费者经济地位和收入不同,往往使部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价值形成不同自我意识比拟,来炫耀自我价值,例如:有些消费者热衷于购买高档名牌产品,对非名牌和低档品不屑一顾。
现实生活中有人不论是从工作还是从家庭实际出发,道不急需轿车和手机,但设法东借西凑来购制这些东西,来获得一种心理上满足,赢得别人羡慕。
来炫耀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知识修养等,并通过这种比拟,来满足心理上欲望。
3、按价论质心理:通常我们说“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造成这种心理原因主要是消费者不可能也不具备鉴定任何商品价值和质量能力。
一般来说,消费者总是希望“物美价廉”。
目前市场上大甩卖大折扣,五花把门作为消费者对直观商品质量好坏乐意购买,对从外观上难判断内在质量商品,降价幅度越大疑虑越深。
产品和价格策划书3篇篇一《产品和价格策划书》一、产品策划1. 目标市场:确定产品的目标市场,包括目标客户群体、市场规模和潜力等。
2. 产品定位:明确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包括产品的特点、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点。
3. 产品特点和功能:详细描述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强调产品的独特之处和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方面。
4. 产品线规划:制定产品线规划,包括产品的种类、规格和款式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5. 产品生命周期: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营销策略。
二、价格策划1. 定价目标:明确产品的定价目标,如利润最大化、市场份额最大化、产品形象塑造等。
2. 成本分析:进行成本分析,包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以确定合理的价格水平。
3. 价格策略:根据定价目标和成本分析,制定价格策略,如定价方法(成本加成定价、市场定价、竞争定价等)、价格调整策略(折扣、促销、涨价等)。
4. 价格定位:确定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定位,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
5. 价格弹性:分析产品的价格弹性,了解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以便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三、实施计划1. 产品研发和生产:制定产品研发和生产计划,确保产品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供应市场。
2. 市场营销: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包括广告、促销、公关、销售渠道等,以推广产品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3. 价格执行:按照制定的价格策略执行价格,确保价格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监控和评估: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产品和价格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四、风险管理1. 市场风险:分析市场变化对产品和价格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竞争风险: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3. 成本风险:控制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以应对价格波动和成本压力。
4. 法律法规风险: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价格问题引发法律纠纷。
简述心里定价策略所谓心里定价策略,就是当顾客需求一种产品时,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特征或社会影响力来评价该产品,从而在顾客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概念——这种产品比较适合我。
当他再次购买同类产品时,便不再考虑其它因素,只认准“我”这一特定概念。
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皇帝说这衣服怎么好,太阳下山了,别人看不到,你怎么知道没有?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并把这件事当做笑谈。
这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倾向,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心理定价策略是指一种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对某些事物评估的一种主观倾向。
由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利用人们的心理定价策略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而获取较多的市场份额。
1。
心理定价策略应用于市场营销过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应用于各个环节,如设计、生产、销售等。
什么叫心理定价策略呢?就是当顾客需要一种产品时,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特征或社会影响力来评价该产品,从而在顾客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概念——这种产品比较适合我。
当他再次购买同类产品时,便不再考虑其它因素,只认准“我”这一特定概念。
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皇帝说这衣服怎么好,太阳下山了,别人看不到,你怎么知道没有?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并把这件事当做笑谈。
这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倾向,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2。
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有以下几种:(1)头衔定价策略。
将产品命名为不同头衔,借此让顾客选择最合适的头衔。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为其生产的饮料赋予不同的头衔。
在中国市场上,可口可乐将自己命名为“欢乐分子”,表示该产品能带给消费者更多欢乐。
(2)第一印象定价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是通过塑造良好的形象,让顾客在选择产品时,有一种明确的偏爱,促进他们购买某种产品。
如IBM笔记本电脑,当笔记本电脑质量不过关时,会受到IBM笔记本电脑的驱逐,但若IBM笔记本电脑质量出色,则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定价与调价的心理策略在产品定价和调价中,心理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策略旨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利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策略:1.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通过将产品的定价与一个较高的价格进行比较,消费者可能会感觉产品的价格更具吸引力。
例如,将原价标注为100美元,然后打折至80美元,消费者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交易。
这种策略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价值上的获取。
2. 奢侈品心理(Luxury Brand Psychology):高价定价的产品往往会给人一种奢华、高质量的印象。
这种策略利用了人们对品牌和质量的偏好,使消费者认为高价意味着更好的产品质量和独特性。
这种策略适用于高端产品或者特定市场定位的产品。
3. 分期付款心理(Monthly Payment Mentality):将产品价格分解成易于承担的月付款项,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通过强调低月付款,产品的价格显得更加合理和可负担。
这种心理策略可以减少购买阻力,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意愿。
4. 珍稀性心理(Scarcity Mentality):限时促销、限量发售等手段可以引起购买的紧迫感和追逐的欲望。
当消费者感知到某个产品具有稀缺性时,他们往往会更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种心理策略培养了消费者的紧迫感和产品的独特性。
5. 社会认同心理(Social Identity Mentality):定价策略也可以与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认同相关联。
通过将产品价格定位在特定目标群体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消费者可能会感到价值与自我身份的共鸣。
这种心理策略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产品调价策略中,心理策略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心理策略:1. 价格连续性策略(Price Continuity Strategy):在调价过程中,将价格调整幅度分解成多个较小的增量,消费者可能会感觉调价并不显著。
这种策略可以减少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认知,并减少他们的反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