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和调价的心理策略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7
价格心理和心理订价策略一、从消费者来说,判断一种商品价格上下,并不取决于出产者的成本价值,而取决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判断。
当消费者认为商品价值与价格相等时,购置力相对增加,商品价值大于商品价格时就畅销,商品价值小于商品价格时就卖不出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操心理的因素很多,不同商品,不同价格,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认识,有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响,这里我举出几种常见的心理价格:1、习惯心理:消费者在购置商品时评价商品价格是否合理,往往是按照以往购物经验形成的对商品价格的习惯心理。
置于商品价格的由来、种类、性能差别、消费者并不清楚,在购物时往往是与同类商品的价格或者是其它商品的价格进行比拟,在心理上形成对购置商品价格的上低和下低。
价格处于上下低之间时,消费者才会乐于接受。
由于持久购置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习惯价格心理。
当某种商品由于条件因素进行价风格整时,消费者往往以习惯价格来衡量商品质量的优劣差别,调高了,就会发生涨价感觉,调低了发生疑心商品质量是否有问题。
所以说这种习惯价格心理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2、高价炫耀心理:一般来说需求与价格呈反标的目的运动,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价格低需求量就大。
但是由于消费者的经济地位和收入不同,往往使局部消费者对不同商品价值形成不同的自我意识比拟,来炫耀自我价值,例如:有些消费者热衷于购置高档名牌产物,对非名牌和低档品不屑一顾。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管是从工作还是从家庭实际出发,道不急需轿车和,但设法东借西凑来购制这些东西,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博得别人的羡慕。
来炫耀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常识修养等,并通过这种比拟,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
3、按价论质心理:通常我们说的“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廉价,廉价没好货〞,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不成能也不具备鉴定任何商品价值和质量的能力。
一般来说,消费者总是但愿“物美价廉〞。
目前市场上的大甩卖大折扣,五花把门作为消费者对直不雅商品质量好坏的乐意购置,对从外不雅上难判断内在质量的商品,降价幅度越大疑虑越深。
如何进行有效的价格策略和调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正确的价格策略和调整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定价和灵活的价格调整,企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份额的增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等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价格策略和调整,旨在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节:定价策略的选择与制定】1.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制定价格。
在制定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时,企业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市场定价调查: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格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的价格水平和价格弹性,以此为依据进行定价;(2)价值定价: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并根据这个价值进行市场定价;(3)成本加成定价: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利润,形成最终的定价。
2.差异化定价策略差异化定价策略是指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不同的产品特性或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差异化定价策略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价格的差异化竞争。
在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时,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设置不同价格,满足消费者对不同特性的需求;(2)区域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水平,灵活调整价格;(3)促销策略:针对不同促销活动和渠道,制定相应的价格优惠。
3.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是指通过价格的精心设计和营销手段,调动消费者的心理,使其对产品有更高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
常用的心理定价策略包括:(1)套餐定价:将多个产品或服务组合起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吸引消费者的眼球;(2)折扣定价:通过打折的方式,制造购买欲望,提高产品的销量;(3)限时促销定价:设立时间限制,促使消费者抓紧时间购买,激发紧迫感。
【第二节:价格调整的策略与实施】1.成本导向的价格调整当企业的成本发生变动时,需要相应调整产品价格,以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
成本导向的价格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成本加成法:在原有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形成新的价格;(2)固定费用分摊法:将固定费用按产品数量进行分摊,以实现价格调整;(3)成本效益法: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
产品定价与调价的心理策略引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产品的定价和调价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一环。
正确的定价和调价策略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还可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策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产品定价和调价策略。
1. 定价心理策略1.1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产品定价中,可以运用群体心理策略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群体心理策略:1.1.1 定价整数化人们更容易接受整数价格,因此在定价时,将产品价格设置为整数,如99元、100元,而不是99.99元。
这样可以给人们以较低的价格感知,提升购买欲望。
1.1.2 定价比较将产品价格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可以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性价比。
例如,将产品价格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强调自己产品的优势,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是更划算的选择。
1.2 心理价值心理价值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评价,不仅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相关,还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期望和体验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价值策略:1.2.1 奢侈品定价将产品定价设置为高昂的价格,可以给消费者一种奢侈品的感觉。
许多消费者会将价格与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因此高价格的产品会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产品。
1.2.2 价格策略与品牌定位不同的产品定价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品牌定位。
例如,高端品牌可以采用高价策略,以强调其高品质和独特性;而在低价市场中,采用低价策略则可以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2. 调价心理策略产品调价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调价策略,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价心理策略:2.1 引导消费者认知变化通过引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变化,调整他们对产品价值的认识。
例如,通过降低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认为产品更具性价比;或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让消费者认为产品有更高的品质和价值。
2.2 分阶段调价将产品的调价分为多个阶段,逐步提高或降低价格,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心理冲击。
第十章价格策略教学内容一、价格的心理功能二、消费者的价格心理三、定价的心理策略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学习价格的心理功能;2.掌握消费者的价格心理;3.学习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及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4.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技能目标】1.掌握消费者的价格心理;2.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2. 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3. 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
教学难点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课时数2课时导入案例用“新“十元店”——名创优品”的实例导入,说明名创优品中的商品变贵了,花10元能买到的商品越来越少,有人说名创优品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十元店”了,少数高单价商品为699~999元。
正如其提出的新口号:“相信美好生活,就是与价格无关。
”第一节价格的心理功能一、价值认知功能从理论上来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应该以商品的价值为尺度来判断是否购买。
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不具备鉴定每一种商品价值和质量的能力,因此,会把价格高低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和品质优劣的尺度。
二、自我意识比拟功能第一,社会地位的比拟。
第二,文化修养的比拟。
第三,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比拟。
三、调节需求功能商品价格和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供求规律的作用,消费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变动呈相反的趋势: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实践中,价格对需求的调节还会受到需求弹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强度和价启发思考:1.你是否购买过名创优品的商品?其商品和价格具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名创优品能保持低价?如果名创优品提高了价格,你认为它是否还拥有同样的竞争力?格心理预期的制约。
第二节消费者的价格心理一、习惯性心理习惯性心理是由于消费者长期、多次购买某些商品,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反复感知而逐步形成的。
基于这种习惯性心理,消费者心中会形成对某种商品价格水平的大致规定,一般会有上下限标准。
心理定价策略及折扣定价每一件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求,其价值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就为心理定价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使得企业在定价时可以利用消费者心理因素,有意识地将产品价格定得高些或低些,以满足消费者生理的和心理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多方面需求,通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偏爱或忠诚,扩大市场销售,获得最大效益。
常用的心理定价策略有整数定价、尾数定价、声望定价和招徕定价。
(一)心理定价策略1.整数定价对于那些无法明确显示其内在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通过其价格的高低来判断其质量的好坏。
但是,在整数定价方法下,价格的高并不是绝对的高,而只是凭借整数价格来给消费者造成高价的印象。
整数定价常常以偶数,特别是“0”作尾数。
例如,精品店的服装可以定价为1 000元,而不必定为998元。
这样定价的好处,(1)可以满足购买者炫耀富有、显示地位、崇尚名牌、购买精品的虚荣心;(2)省却了找零钱的麻烦,方便企业和顾客的价格结算;(3)花色品种繁多、价格总体水平较高的商品,利用产品的高价效应,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高档、高价、优质的产品形象。
整数定价策略适用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价格高低不会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的商品,如流行品、时尚品、奢侈品、礼品、星级宾馆、高级文化娱乐城等,由于其消费者都属于高收入阶层,也甘愿接受较高的价格,所以,整数定价得以大行其道。
2.尾数定价又称“奇数定价”、“非整数定价”,指企业利用消费者求廉的心理,制定非整数价格,而且常常以奇数作尾数,尽可能在价格上不进位。
比如,把一种毛巾的价格定为2.97元,而不定3元;将台灯价格定为19.90元,而不定为20元,可以在直观上给消费者一种便宜的感觉,从而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使用尾数定价,可以使价格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四种特殊的效应:(1)便宜。
标价99.97元的商品和100.07元的商品,虽仅相差0.1元,但前者给购买者的感觉是还不到“100元”,后者却使人认为“100多元”,因此前者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价格偏低、商品便宜的感觉,使之易于接受;(2)精确。
产品定价与调价的心理策略在产品定价和调价中,心理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策略旨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利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策略:1.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通过将产品的定价与一个较高的价格进行比较,消费者可能会感觉产品的价格更具吸引力。
例如,将原价标注为100美元,然后打折至80美元,消费者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交易。
这种策略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价值上的获取。
2. 奢侈品心理(Luxury Brand Psychology):高价定价的产品往往会给人一种奢华、高质量的印象。
这种策略利用了人们对品牌和质量的偏好,使消费者认为高价意味着更好的产品质量和独特性。
这种策略适用于高端产品或者特定市场定位的产品。
3. 分期付款心理(Monthly Payment Mentality):将产品价格分解成易于承担的月付款项,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通过强调低月付款,产品的价格显得更加合理和可负担。
这种心理策略可以减少购买阻力,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意愿。
4. 珍稀性心理(Scarcity Mentality):限时促销、限量发售等手段可以引起购买的紧迫感和追逐的欲望。
当消费者感知到某个产品具有稀缺性时,他们往往会更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种心理策略培养了消费者的紧迫感和产品的独特性。
5. 社会认同心理(Social Identity Mentality):定价策略也可以与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认同相关联。
通过将产品价格定位在特定目标群体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消费者可能会感到价值与自我身份的共鸣。
这种心理策略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产品调价策略中,心理策略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心理策略:1. 价格连续性策略(Price Continuity Strategy):在调价过程中,将价格调整幅度分解成多个较小的增量,消费者可能会感觉调价并不显著。
这种策略可以减少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认知,并减少他们的反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