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鉴定的步骤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61.46 KB
- 文档页数:10
岩石鉴定第一篇普通地质学实验实验一、常见矿物的认识(2学时,验证性)一、实验目的掌握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描述方法,熟练掌握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的肉眼鉴定特征与定名方法。
二、实验内容肉眼观察描述下列常见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其它性质特征与综合定名:石英(矿64或单晶)、正长石(矿新8)、斜长石(矿新9)、黑云母(矿新7)、方解石(矿69)、白云石(矿新11)、普通辉石(矿新3)、普通角闪石(矿新5)、橄榄石(矿87)、石膏(矿54)、黄铁矿(矿新44)。
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名称:手标本、摩氏硬度计、小刀、放大镜、瓷板、稀盐酸。
四、每台套主要仪器设备每次实验学生数:手标本、摩氏硬度计与稀盐酸为6人/套,小刀、放大镜、瓷板为3人/套。
五、实验提示(一)矿物手标本的形态描述矿物的形态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矿物的单体形态及矿物的几何体形态两类来描述。
1.单体形态:根据单个晶体三度空间相对发育的比例不同,可将晶体形态特征分为一向延长、二向延长和三向等长三种。
(1)一向延长晶体:柱状——石英(水晶)。
(2)二向延长晶体:片状——云母。
(3)三向等长晶体:粒状——黄铁矿、橄榄石、方铅矿。
2.集合体形态柱状集合体——普通角闪石、电气石;纤维状集合体——石膏;片状集合体——云母;粒状集合体——橄榄石;晶簇——石英、方解石。
(二)矿物手标本光学性质的观察1.颜色根据颜色产生的原理不同可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但具有鉴定意义的主要为自色。
(1)描述颜色的方法通常描述颜色的方法有两种:①标准色谱法此种方法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标准色或白、灰、黑等对矿物的颜色进行描述。
若矿物为标准色中的某一种,则直接用其描述,如蓝铜矿为蓝色、辰砂为红色;若矿物不具某一标准色,则以接近标准色中的某一种颜色为主体,用两种颜色进行描述,并把主体颜色放在后面。
例如绿帘石为黄绿色,说明此矿物是以绿色为主,黄色为次。
② 实物对比法把矿物的颜色与常见实物颜色相比进行描述。
岩石鉴定的步骤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 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二)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
注(摘自《普通地质学》):火山碎屑岩与正常碎屑岩的区别:1、火山碎屑一般具尖棱状,没有磨圆现象。
2、火山碎屑大小不等(分选性差),而正常沉积碎屑一般分选性较好。
3、火山碎屑的成分主要为熔岩(除石英、长石外,还常含有玻屑,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而正常砂屑、粉砂屑则很少或没有这样的碎屑。
4、火山碎屑之间的充填胶结物为火山灰尘,风化后往往呈疏松的粉末,与正常碎屑的硅质、钙质、铁质、黏土等胶结物有所不同。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二)
本表引自铁道部笫一勘测设汁院主编的《铁路丄程地质手册》1999
注(摘自《普通地质学》):钙丿贞泥鲁和页岩含碳酸钙(5〜25%)。
碳酸钙成分过乡则过渡为泥灰岩。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讣院主编的《铁路丄程地质手册》1999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二)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丄程地质手册》1999
片岩: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岩质较硬,强度相对较高;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性质较差,其强度较低。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三)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四)。
野外岩石的鉴定步骤岩石鉴定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晶体第一步判断岩石是岩浆岩、变质岩还是沉积岩岩浆岩岩浆岩呈晶质结构,是由矿物晶体互相连结聚集而成。
岩石里的晶体或无规律聚集,或是显示出某种方向性。
岩浆岩没有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也没有变质岩的片理构造。
有些熔岩充满气孔。
不含化石。
变质岩变质岩分为两大类,区域变质岩有独特的片理构造,常呈波浪状,不像沉积岩层理面那样干坦,接触变质岩晶体呈较不规则排列。
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颗粒连结松散,用手指可蹭下颗粒。
石英是许多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方解石是石灰岩的重要组分,沉积岩含化石,依此可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
第二步确定岩石成因类别之后,下一步就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划分。
这里指的是组成岩石的颗粒的大小,而不是嵌生于其中的个别晶体的大小第三步通过上两步你已确定手持标本属于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并已确定其颗粒的大小,如果是岩浆岩,那么下—步就是观察颜色,酸性岩富含密度小的淡色硅酸盐,颜色很浅,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富含密度大的铁镁矿物,颜色深,中性岩恰如其名,其矿物含量处于前两类之间,因此,颜色深浅也居中。
如果是变质岩,那么应观察片理(某些矿物的定向排列)和无片理(结晶,无明显的构造),确定手持标本的所属,然后按表中提供的岩石名称,以获取进一步的鉴定资料。
第四步对沉积岩,首先观察它的矿物成分,是由岩屑,即岩石碎屑组成的呢?还是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通常呈灰色,且很坚硬,易于辨认。
富含碳酸钙的石灰岩颜色浅淡,与稀盐酸作用,起泡。
手持标本如果主要是由碳酸钙和石英以外的其他矿物组成的,那么就要判断它属于下列四类中的哪一类,然后按照提供的岩石名称、页码查看进—步的鉴定资料。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
具体步骤可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
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岩石鉴定的步骤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一)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二)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一)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注(摘自《普通地质学》):火山碎屑岩与正常碎屑岩的区别:1、火山碎屑一般具尖棱状,没有磨圆现象。
2、火山碎屑大小不等(分选性差),而正常沉积碎屑一般分选性较好。
3、火山碎屑的成分主要为熔岩(除石英、长石外,还常含有玻屑,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而正常砂屑、粉砂屑则很少或没有这样的碎屑。
4、火山碎屑之间的充填胶结物为火山灰尘,风化后往往呈疏松的粉末,与正常碎屑的硅质、钙质、铁质、黏土等胶结物有所不同。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二)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注(摘自《普通地质学》):钙质泥岩和页岩---含碳酸钙(5~25%)。
碳酸钙成分过多则过渡为泥灰岩。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一)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二)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片岩: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岩质较硬,强度相对较高;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性质较差,其强度较低。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三)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四)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大理岩的鉴定方法及技巧
大理岩的鉴定方法及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外观鉴定:观察大理岩的颜色、结构和质感等外观特征。
大理岩一般呈灰、白、黑、黄等颜色,质地均匀致密,具有光泽。
2.矿物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大理岩中的矿物成分。
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组成,通过识别和鉴定这些矿物,可以确定大理岩的种类。
3.岩石学特征鉴定:对大理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包括岩石的结构、层理、岩石晶粒的大小和形态等方面。
例如,大理岩往往具有典型的云母片状层理和晶粒间的接触面无明显变形。
4.物理性质鉴定:通过一些物理性质测试,如硬度测试、比重测定、抗压强度测试等,对大理岩进行鉴定。
大理岩的硬度一般在3至4之间,比重较高,抗压强度较高。
5.化学性质鉴定:通过进行酸碱性试验、溶解性试验等,了解大理岩的化学性质。
例如,方解石是一种碱性矿物,可以用盐酸进行反应,而石英是一种酸性矿物,不容易被盐酸溶解。
在鉴定大理岩时,需要综合利用以上多种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观察和
实验结果,以确定大理岩的种类和性质。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复杂的大理岩类型,可能需要专业的岩石学家或地质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鉴定。
岩石的鉴定,是地质系的都转载,太精辟了首次分享者:水劫已被分享43次评论(2)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地质工作者野外鉴别岩石方法第一篇:地质工作者野外鉴别岩石方法[转]岩石的鉴定,是地质系的都转载,太精辟了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岩石的鉴定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岩石的野外鉴别方法热度4已有657 次阅读2011-5-8 19:57分享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l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l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野外岩石的鉴别方法
一、观察
自然环境中的岩石往往都表露于地表,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及其他外
观特征来加以识别。
观察岩石的形状,如奇特的形状、突出的特点和清晰的边界,都是特
定岩石的特征,不同的岩石可以有不同的外观。
观察岩石的颜色,不同的矿物组成表明岩
石的结构和组成,熔点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颜色,有时颜色也可以作为识别岩石的重要
标志。
二、叩击
叩击是检测岩石的一种方法,即使岩石看起来很相似,也可以用叩击来识别出来。
轻
轻敲击岩石表面,可以判断出岩石内部结构的多寡,从而确定岩石种类。
普通岩石敲击后
呈弱脆声,而特殊岩石则有清脆的声音,此外,还可以留意岩石叩击后飞起的粉末颜色,
一般来说,质地较细腻的岩石可以产生比较色彩鲜艳的粉末。
三、物理化学检测
对岩石进行物理化学检测,可以更进一步的识别。
通常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矿物成分、偏光显微镜可以观察晶体结构以及X-射线、红外线等波长的分析进行光谱分析,以更准确的识别岩石结构、组成、矿物组成等细微差别。
四、重量密度检测
密度是固体物体的容积和质量的一种比值,也就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和质量的比率,而重量密度的检测则是检测岩石的质量相对于占据的空间的比率。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
岩石都会有不同的重量密度,比如砂岩的重量密度要比岩石的重量密度低。
因此,如果对
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重量密度检测,一般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识别。
以上就是野外岩石的鉴别方法,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的进行岩石的鉴别。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其次要抓住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
具体步骤可为:1先分出岩石是属于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区别: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成分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变质岩一般都具有片理等定向构造,在矿物成分上还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滑石、石棉、绿泥石、蛇纹石、绢云母等,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而岩浆岩一般具有流纹、气孔、杏仁、块状构造。
2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闪长斑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橄榄岩、苦橄岩)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或中性岩(闪长岩、闪长斑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或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还是喷出岩类。
比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似斑状、致密结构,则属深成岩类(花岗岩、闪长岩、正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若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流纹岩、安山岩、粗面岩、玄武岩、苦橄岩);若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花岗斑岩、闪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
块状构造大多是深成岩、浅成岩;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等大多是喷出岩。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若有大量石英出现,说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榄石存在,则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没有石英和橄榄石,则属中性岩或基性岩。
实验五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岩石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物质,根据其成因和组成的不同,可以将岩石划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是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方法:1. 火成岩鉴定:- 外观特征:火成岩通常具有颗粒状或块状结构,颜色多样,可能有玻璃质光泽或晶体光泽。
- 化学成分: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岩石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以确定其化学成分。
- 矿物组成: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并使用矿物检测方法确定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种类和含量。
- 结晶程度:观察岩石中的结晶粒度及其排列方式,判断火成岩的结晶程度。
- 岩浆作用:通过研究岩石中的岩浆作用特征,如断裂、岩脉等,初步确定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2. 沉积岩鉴定:- 颗粒级分析:对沉积岩样品进行颗粒级分析,以确定其中的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
- 生物成分:观察沉积岩中的生物化石和化石遗迹,以确定沉积岩的年代和环境条件。
- 沉积结构:观察沉积岩中的沉积结构,如层理、横纹层等,以推断沉积岩的沉积方式和环境。
- 化学成分: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岩石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以确定其化学成分。
3. 变质岩鉴定:- 片麻岩:变质岩的一种,具有特殊的条带状结构。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条带结构,可初步鉴定为片麻岩。
- 矿物组成:观察变质岩中的矿物组成,并使用矿物检测方法确定主要矿物种类和含量。
- 线理:观察样品中的线理特征,如岩石中矿物排列的方向性,以确定岩石的形成过程。
- 岩石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特征,如岩层的折叠、破碎等,以初步判断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变质程度。
综合上述鉴定方法,可以对常见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岩石综合肉眼鉴定步骤岩石综合肉眼鉴定步骤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
具体步骤可为: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
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
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
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
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
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
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
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如“角闪斜长片麻岩”,说明其矿物组成是以斜长石为主,并有相当数量的角闪石,其他火成岩、沉积岩的多元命名涵意也是如此。
专家岩石鉴别步骤岩石是地壳中的常见物质,它们具有多种不同的特征和组成。
岩石的鉴别对于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和地质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岩石的鉴别,我们可以了解到岩石的成因、性质和用途。
下面将介绍一些专家用于岩石鉴别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
岩石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和结构等。
颜色可以告诉我们岩石的成分和含量,比如黑色可能表示含有矿物质,白色可能表示含有石英等。
纹理和结构可以告诉我们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比如火成岩通常有颗粒状的结构,而沉积岩通常有层状的结构。
第二步: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在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性质的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测试包括硬度测试、比重测试和磁性测试等。
硬度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硬度,比重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密度,磁性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是否具有磁性。
第三步:进行化学性质测试除了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性质测试也是岩石鉴别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化学性质测试,我们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组成。
常见的化学性质测试包括酸碱性测试、矿物质鉴定和元素分析等。
酸碱性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酸碱性,矿物质鉴定可以用来确定岩石中的矿物质种类,元素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岩石中的元素含量。
第四步:进行显微镜观察在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测试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进一步观察。
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中的微观颗粒和晶体,进而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第五步:进行实验室分析如果以上步骤无法确定岩石的性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数据和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分析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岩石薄片制备等。
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确定岩石中的矿物质组成,电子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岩石薄片制备可以用来观察岩石中的岩石学特征。
岩石鉴定的步骤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一)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的《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
常见岩浆岩现场鉴别(二)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一)
注(摘自《普通地质学》):火山碎屑岩与正常碎屑岩的区别:1、火山碎屑一般具尖棱状,没有磨圆现象。
2、火山碎屑大小不等(分选性差),而正常沉积碎屑一般分选性较好。
3、火山碎屑的成分主要为熔岩(除石英、长石外,还常含有玻屑,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而正常砂屑、粉砂屑则很少或没有这样的碎屑。
4、火山碎屑之间的充填胶结物为火山灰尘,风化后往往呈疏松的粉末,与正常碎屑的硅质、钙质、铁质、黏土等胶结物有所不同。
常见沉积岩现场鉴别(二)
摘自《普通地质学》
渡为泥灰岩。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一)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二)
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性质较差,其强度较低。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三)
常见变质岩现场鉴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