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讲义》课程导学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2
管理学基础导论讲义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案第一部分说明一、管理学基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旅游与饭店管理等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主要表现为:把握管理基础知识,用现代管理思想武装,掌握四大关键能力。
二、教学内容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
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
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
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
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
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
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
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
本课程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
管理学基础导学管理学,这门看似高深莫测的学科,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它就像是一套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协调和领导各种活动,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管理学基础的世界,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管理。
简单来说,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达成目标。
比如,一个班级的班长要组织同学们参加活动,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这就是在进行管理;一家企业的经理要制定发展战略,调配人员和资金,这也是管理。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就好像我们要去旅行,得先规划好路线和行程。
在管理中,计划就是确定目标,制定策略,规划行动方案。
一个好的计划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指明方向,避免盲目和混乱。
比如,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需要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计划,明确要进入的市场、推出的产品以及预期的收益等。
组织职能则是围绕计划来搭建框架。
这就好比建造房子,要先搭建好结构。
在组织工作中,我们要确定组织的结构,划分部门和岗位,分配权力和责任。
比如,一个大型企业会分为不同的部门,如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任务,相互协作,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
领导职能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鼓舞士气,让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领导者要善于沟通、激励、指导和协调,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比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领导者要关注成员的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控制职能是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就像汽车的仪表盘,能让我们了解行驶的状况。
通过控制,我们可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比如,企业会定期对财务、销售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与预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发现问题,就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管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原则。
比如,分工原则,通过将工作分解为不同的任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权变原则,强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引言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原则和实践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管理学基础教案,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案概述•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代码:MGT001•适用对象:大学本科学生•学时安排:36学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管理学导论•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第二讲:组织与管理•组织的概念和属性•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第三讲:决策与决策过程•决策的概念和特点•决策的类型和方法•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讲:领导与领导力•领导的概念和角色•领导力的要素和特征•领导风格和影响力第五讲:沟通与协作•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解决冲突和建立合作关系第六讲:团队与团队建设•团队的概念和特征•团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团队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七讲:策略与战略管理•策略的概念和层次•战略管理的过程和方法•竞争优势和战略实施第八讲:创新与创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类型•创业管理的要素和流程•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机遇第九讲:组织行为和员工管理•组织行为的理论和应用•员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第十讲:全球化与跨文化管理•全球化的和影响•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和策略•跨文化团队和国际合作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案例研究:通过管理实践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小组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30%。
•个人报告:选择一个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占总成绩的20%。
《管理学基础》导学为了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指导精神,结合深圳电大目前情况,编写《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导学材料,供会计专业本科的学生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的思路与安排一、教学的指导思想《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而是在掌握管理学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应用,扩充分析的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学,适当形式进行集中辅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远程开放教育个体化学习的基础。
要做到以自学为主就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减少面授的课时,自学不是放任不管,集中辅导是引导学生自学的重要补充。
本课程计划学时32课时,利用幻灯投影仪把部分内容柔入集中辅导之中,其余均为自学时间。
学生可通过学校的多媒体阅览室查阅资料、上网、学习小组讨论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三、改变教学媒体单一化,采用多媒体教学单一的教学媒体只能使教学回到以教为中心的老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念,就应摒弃单一的教学媒体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如采用电脑、网络、幻灯片、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习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想象的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
利用多媒体技术组合教学本课教学全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组合教学。
课堂教学除重点采用幻灯投影仪等方式外,还编写电子教案,制作幻灯片,投影仪等。
根据课程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通过定期网上辅导、电话答疑等方式辅助学生自学。
四、讲授知识体系和讲授知识点结合本课程的采取把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结合的讲授方法进行教学。
成人的自学能力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点,达到既把握了知识框架又丰富了知识,通俗的讲就是既有骨头又有肉。
讲授时首先讲全书和各章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再指明各个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2管理的基本原理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含义;2.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要素;3. 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4. 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体系2. 管理的基本原理2.1 分工和协作原理2.1.1 分工的意义和作用2.1.2 协作的重要性和方式2.2 层级和权威原理2.2.1 层级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2.2 权威的来源和类型2.3 激励和约束原理2.3.1 激励对员工行为的影响2.3.2 管理中的约束机制及其作用 2.4 信息流动和沟通原理2.4.1 信息流动的路径和方式2.4.2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技巧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3.1 古典管理理论3.1.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3.1.2 法约尔行政理论3.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3.2.1 奥斯本和韦尔斯人际关系理论 3.2.2 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动机理论 3.3 现代管理理论3.3.1 战略管理理论3.3.2 变革管理理论4. 管理的学派与理论观点4.1 传统管理学派4.1.1 科学管理学派4.1.2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4.2 现代管理学派4.2.1 系统管理学派4.2.2 动态管理学派5.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将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学的了解和认识。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不同管理学派的理论观点,并就实践案例展开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具体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管理学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管理学基础》。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这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的前导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后续课程则有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的职能和过程,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如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团队、控制过程等。
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使学生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管理与管理学介绍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以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讲述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三)计划与决策包括计划的类型、编制过程和方法,决策的类型、程序和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计划和决策能力。
(四)组织讲解组织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与发展等,使学生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领导阐述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领导方式和艺术,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第一课:管理学简介1.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管理学基本原理1.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概述;2.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思想。
第三课: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组织设计与管理方法;2.员工激励与激励方法;3.决策与决策方法;4.领导与领导方法。
第四课: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小组管理与团队协作;2.项目管理与项目进度控制;3.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4.变革管理与变革实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管理学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读取教材中关于管理学概念和发展历程的部分,辅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深入讨论:学生分组,对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4.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出相关问题和任务作为课后作业。
第二课:1.复习: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读取教材中关于管理学基本原理的部分,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明白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思想。
3.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课后作业。
第三课:1.复习: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读取教材中关于管理学基本方法的部分,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3.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辩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活动,讨论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5.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出相关问题和任务作为课后作业。
《管理学基础》讲义郭志文湖北大学商学院guozhiwen@目录第Ⅰ篇绪论(01)第 1 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01)第 1 节谁是管理者(01)第 2 节什么是管理(01)第 3 节管理者做什么(01)第 4 节什么是组织(02)第 5 节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03)第 2 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03)第 1 节管理的历史背景(03)第 2 节多样化的时期(20世纪前半期)(03)第 3 节近年来的趋势:趋向一体化(05)第 4 节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变化中的管理实践(05)第Ⅱ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域(06)第 3 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06)第 1 节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06)第 2 节组织文化(06)第 3 节环境(07)第 4 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08)第 1 节谁是所有者(08)第 2 节全球观(08)第 3 节理解全球环境(09)第 4 节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09)第 5 节在全球环境中进行管理(09)第 6 节是否会由您担任全球性职务(10)第 5 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0)第 1 节什么是社会责任(10)第 2 节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11)第 3 节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11)第 4 节管理的绿色化(11)第 5 节管理道德(12)第 6 节最后的思考(14) 创业单元(14)第Ⅲ篇计划(15)第 6 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15)第 1 节决策制定过程(8个基本步骤)(15)第 2 节决策的普遍性(在管理各职能中都要决策)(15)第 3 节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16)第 7 章计划的基础(18)第 1 节什么是计划工作(18)第 2 节为什么管理者要制定计划(18)第 3 节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18)第 4 节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19)第 8 章战略管理(19)第 1 节战略管理的重要性(19)第 2 节战略管理过程(20)第 3 节组织战略的类型(20)第 9 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23)第 1 节评估环境的技术(3种)(23)第 2 节分配资源的技术(四种)(23)第 3 节现代计划技术(24) 创业单元(24)第Ⅳ篇组织(24)第10章组织结构与设计(24)第 1 节组织结构的定义(灵活、高效率)(24)第 2 节组织设计决策(25)第 3 节常见的组织设计(25)第11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26)第 1 节理解管理沟通(26)第 2 节人际沟通过程(26)第 3 节组织中的沟通(27)第 4 节理解信息技术(27)第12章人力资源管理(27)第 1 节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27)第 2 节人力资源管理过程(27)第 3 节人力资源规划(28)第 4 节招聘与解聘(28)第 5 节甄选(28)第 6 节上岗引导(29)第 7 节员工培训(29)第 8 节员工绩效管理(29)第 9 节薪酬与福利(29)第10节职业发展(30)第11节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30)第13章变革与创新管理(30)第 1 节什么是变革(30)第 2 节变革的力量(30)第 3 节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30)第 4 节变革管理(两大任务)(31)第 5 节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31)第 6 节激发创新(32)●创业单元(33)第Ⅴ篇领导(34)第14章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34)第 1 节为什么要了解个体行为(34)第 2 节态度(34)第 3 节人格(35)第 4 节知觉(37)第 5 节学习(行为是习得而来)(38)第15章理解群体与团队(组织行为)(39)第 1 节理解群体行为(39)第 2 节使群体转变为高效的团队(43)第 3 节开发和管理高效的团队(43)第16章激励员工(44)第 1 节什么是动机(44)第 2 节早期的动机理论(44)第 3 节当代动机理论(44)第 4 节当代动机问题(47)第 5 节从理论到实践:激励员工的一些建议(48)第17章领导(48)第 1 节管理者与领导者(48)第 2 节早期的领导理论(48)第 3 节权变的领导理论(49)第 4 节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52)第 5 节有关领导的当前问题(52)●创业单元(53)第Ⅵ篇控制(54)第18章控制的基础(54)第 1 节什么是控制(54)第 2 节控制为何重要(54)第 3 节控制过程(55)第 4 节控制的类型(56)第 5 节对管理者的意义(56)第 6 节当代控制问题(57)第19章作业及价值链管理(57)第 1 节作业管理及其为何重要 (57) 第 2 节价值链管理 (58)第 3 节当前作业管理的问题 (59) 第20章控制组织绩效 (60) 第 1 节组织绩效 (60) 第 2 节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的工具 (60) 第 3 节在帮助组织获取高绩效水平中经理的角色 (61) 创业单元(61)第Ⅰ篇绪论第1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第1节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11-1《管理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目的。
2. 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各种类型和过程。
3. 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定义和功能2. 管理的类型:企业管理、公共管理、自我管理等3. 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4. 管理学的原理和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系统理论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的定义、功能、类型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的管理案例,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管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组织管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织的定义、类型和结构。
2. 让学生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过程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组织的定义、类型和结构:线性组织、矩阵组织、网络组织等2. 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权威、领导、激励等3. 组织管理的方法:目标管理、标杆管理等4. 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过程和策略:变革的原因、变革的阻力、变革的实施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的定义、类型、结构和基本原理。
2. 模拟演练法:让学生参与组织管理的模拟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组织管理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功能和原则。
2. 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
3. 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激励和福利制度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功能和原则2. 人力资源招聘:招聘的策略、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流程等3. 人力资源培训: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的计划、培训的实施等4. 人力资源评估:绩效评估的方法、绩效评估的实施、绩效评估的反馈等5. 人力资源激励和福利制度的设计:激励理论、福利制度的设计原则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功能、原则和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