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1中考语文常考的病句辨析题型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病句知识点在初中是大家有完全理解语文病句的知识点吗?语文病句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 ___给大家的初中语文病句知识点,供大家阅读!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1: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2: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例3: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
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4: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5: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6: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7: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
将“使”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例8: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9: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
三、成分赘余1.重复多余例10: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修改病句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下面是 ___给大家的初中语文病句讲解,供大家阅读!一、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如: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 ___。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例如: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④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通常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选择题相对简单一些,一般要求找出没有语病或者有语病的一项,或者找出修改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即可;解答题相对难一些,一般要求先找出病处或病句,然后改正。
无论哪一种形式考查,掌握病句的类型及高频考点非常必要。
常见病句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成分残缺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解析】缺少主语。
应去掉“使”,或者去掉“听了”。
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谓语残缺,去掉“为”,或者前面去掉“努力”句末加上“而努力”。
(二)成分多余1.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解析】“多次”和“反复”语义重复,去掉一项。
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解析】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3.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解析】“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语义重复,去掉一项。
(三)语序不当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解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几千年前”和“刚出土”换位置。
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解析】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换到“菜”的前面。
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解析】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四)搭配不当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3.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解析】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五)词语误用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解析】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
辨析及改正病句专题1.【 2021 年中考甘肃武威卷】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跟着中国对洋垃圾实行入口禁令,使西方国家堕入集体忧虑。
B.流行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目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于,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行蛮干。
【答案】 B【分析】 A 项:缺乏主语,把“跟着〞或“使〞去掉一个。
B 项正确。
C项:重复,把“国家〞去掉。
D 项:滥用否定词,把“不行〞去掉。
2.【 2021 年中考广州卷】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A.一个人假如要创始自己的光明前途,重点就是在于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最近几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显然增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旅客的形象大有改良。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 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要力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 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拜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答案】 C【分析】本题考察改正病句。
常有的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破或赘余、构造杂乱、点睛:本题考察改正病句。
学生要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剖析病句原由。
能够从内容角度剖析词义的不一样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剖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有种类及辨别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改正病句的语感能力。
3.【 2021 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以下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大桥设计、施工、营运的全过程坚持一直最小程度损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高铁开进机场,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充足发挥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域交通枢纽的作用。
C.刚才结束的武汉高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增强校际深度合作,促使校际文化交流。
D.经过对商品、场景、花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办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答案】 A【分析】本题考察病句辨析及改正,学生要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剖析病句原由。
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一、病句的辨析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里,“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2.(北部湾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主题活动。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3.(崇左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城市特色。
B.油茶树是广西面积最大的经济林,也是与桉树、松树、杉树并列的四大造林树种。
C.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D.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来。
4.(南宁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国旗升起的时候,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B.他兴致勃勃地给我描绘了端午节家人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拴五色彩线。
C.《课时掌控》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初中学生及老师编写的一本语文学习用书。
D.青春剧应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的深度呈现,又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5.(贵港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B.某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C.谭寿林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中考语文常考的病句辨析题型详解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
如:
例1 :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让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解析: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
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如例1去掉"通过",例2去掉"由于"。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
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例4: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5: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例6: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解析: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
例3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因此他们不好放在一起。
例4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
例5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
例6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
三、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7: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例8: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解析:这两个例句中,前半句都提到两个方面的事情,例7中,前半句包含了能顺利结业和不能顺利结业两个方面,例8中,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机会和不能抓住机会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句子的后半部分都只说到肯定的方面。
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
四、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9:由于管理混乱,监督无力,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没丢过上万份商标。
例10: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解析:这两个句子是典型的因多重否定导致否定不当的句子,根据句意,例9应当去掉句中的"没"字,例10是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细心判断,该句应当去掉句中的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例11: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例1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例11例12中的"不"应该去掉,因为"学校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考试作弊现象",而"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
五、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颠倒。
例13: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
例14: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解析:例13就是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例14是将主客颠倒了,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于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
"
六、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15: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解析:该句中,"他的女朋友"的指谁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七、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6: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解析:该句中,"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
八、发现"是" 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17: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
解析: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
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
九、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例18: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例19: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解析: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
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十、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20: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解析:"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