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1
初中九年级作文序列训练内容及题目示例文章篇一:《我的九年级生活,就像一场冒险!》哎呀,九年级啦!这日子过得,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紧张!每天早上,我都是被那可恶的闹钟从美梦中硬生生拽出来的。
“叮铃铃!叮铃铃!”它就像个魔鬼,不停地叫着:“快起来!快起来!”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为啥不能多睡会儿呢?”到了学校,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老师们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不停地给我们灌输知识。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着那些让人头疼的函数,我心里暗暗叫苦:“这函数难道是故意来折磨我的吗?”同桌凑过来小声说:“别抱怨啦,认真听,不然考试又要抓瞎!”我白了他一眼:“说得轻松,你倒是都懂啦?”语文课上,老师摇头晃脑地讲着古诗词,我却在下面偷偷想着中午吃啥。
“啪!”一个粉笔头飞过来,正砸在我的脑袋上。
“你在想啥呢?专心点!”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吓得我一哆嗦。
哎呀,这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课间休息的时候,那才叫一个疯狂。
同学们就像一群小猴子,在教室里上蹿下跳。
“嘿!昨天的球赛你看了没?”“看了看了,太精彩啦!”“哎呀,我作业还没写完呢,咋办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中午吃饭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场战斗。
大家都像饿狼一样冲向食堂,生怕晚了就没饭吃。
我好不容易抢到一份饭菜,找个地方坐下,刚吃了两口,就听到旁边的同学说:“下午还有考试呢,真烦人!”我一听,差点噎着:“啥?又考试?”下午的考试,那场面,真叫一个紧张。
我拿着笔,手心里全是汗,心里不停地念叨:“老天保佑,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啊!”考完试,看着那惨不忍睹的试卷,我欲哭无泪:“这可咋办呀?回家又要挨骂了!”晚上回到家,本想休息一会儿,可妈妈又在旁边唠叨:“赶紧写作业,别磨蹭!”我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到书桌前,一直写到深夜。
九年级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辛苦和压力,但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候。
比如和同学们一起为了班级荣誉努力,一起攻克难题后的那种成就感,还有偶尔偷偷玩一会儿游戏的小窃喜。
高三作文序列化训练方案高三作文序列化训练方案春城的山茶学情分析:学生在作文备考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1、缺乏对作文备考的正确全面认识。
相当部分同学认为作文备考只是老师的事,学生的任务只在学习,对作文的复习缺乏系统有序的计划。
有的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从不自主参与学习,不仅把老师当作向导,还要把老师当成司机,希望一直载他到目的地——老师讲什么,他听什么、记什么;老师要求他干什么,他就机械地去做什么——根本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备考方略。
这种读书只为完成任务的学习态度,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究的情致。
具体到作文上则表现为无法激起写作情趣和表现欲望,无法实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跃进,无法形成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刻认识,自然也就无法写出有新意、上档次的好文章来。
2、素材积累不够,生活体验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对作文材料(话题)的认识不到位,流于肤浅。
很多同学拿到材料(话题)只知道按其基本层面进行延展而无法展开深入分析。
如有好些同学对话题只知道按原材料内容进行扩写,不能结合社会现实或人生实际把话题往深度广度拓展;在材料运用上始终死守现成,文章写得假、大、空,完全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体悟。
由于素材积累不够,生活体验不足,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便没有鲜活的材料可用,写来写去,总是屈原、司马迁、文天祥、林则徐、张海迪,一味地吃“古董饭”,而对现今社会上、世界上发生的有影响的事件或感人事件,对新近出现的一些有影响的人物知之甚少或不甚了了,基本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自己书”的半封闭状态。
生活体验的不足,使学生丧失了对生活的敏锐和激情,有的甚至趋于冷漠(漠视师长的关怀、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因而写出的文章缺乏生活的情趣,有的在主题或言词上甚至出现偏激倾向。
3、学生训练随意性、主观性太强,缺乏序列训练,不符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学生上高三的目的很明确:一定要上大学。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纲略》一、为什么需要序列化1.课本上没提供序列化指导作为我们语文课堂重要参考依据的教材,对于议论文写作的指导较为零散且没有体系化,所以一线教师在教授议论文时大多结合课本提供的内容和自身经验来选择教学内容,但这样做目标性不强,容易受到现实因素的干扰。
久而久之,教授内容也将走向分散化。
2.学生写作实际的客观需要从学生写作的客观实际来看,序列化指导有助于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根据学生写作调查来看,很多学生初中阶段虽然也学习了一部分议论文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训练巩固,所以对议论文的认识有严重的缺失。
3.序列化指导符合逻辑发展我们说,作文训练的表象是语言,本质却是思维。
学生思维的好坏、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作文的呈现状况,也最终影响着作文的成绩。
在以高考作文定学生水平高低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序列化的指导帮他获得高分。
二、如何实现序列化训练根据教师已有的经验和学生的写作实际,需要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并据此去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写作内容,当然也包括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几个课时,达到的效果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日常写作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分阶段目标高一:学生积累议论文的写作素材,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能运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高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与方法,弄清楚论据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高三:要整体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提升作文的思想内涵、语言的简练度、思维的严谨性等,在此基础上力求让文章更有文采。
(二)序列化训练再认识1.作文的实质是对作者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
所以,在议论文序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积累技法的训练。
如语言表达、行文构思、论证技巧等。
在论证过程中,每一个论证细节都要考虑进来。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体验社会,并且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用阅读来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
1高中三年的作文序列设计高一学年高一上学期:记叙文结构的文体特点训练1、记叙文写作诊断:“生活”2、作文审题破题指导:破题与组材——联系人的生活经历3、人物描写指导:正面人物刻画手法运用讲练4、人物描写训练:片断写作训练——路遇/写一个家庭聚会场面5、片断与立意:写好生活的内涵,片断也有立意6、记叙文结构:写一件事——学会运用插叙,丰富文章内容7、记叙文结构:学会片断组接式结构——写好每个片断/片断间会过渡与衔接8、记叙文结构:学会片断组接——移花接木,深化立意。
高一下学期:记叙文立意的焦点话题渗透9、记叙文写作诊断:寒假纪实10、记叙文(散文)结构训练:灵活掌握一事一记和片断组接两种结构11、记叙文(散文)选材训练:写出生活的亮色12、记叙文(散文)立意强化一:深层挖掘13、记叙文立意强化二:焦点话题如:真诚/个性与创新/环保节能/生存与尊严14、议论文写作诊断15、议论文文体特点训练高二学年高二上学期:议论文文体特点训练1、议论文写作诊断:团队精神2、论证段写作训练:观点+材料+分析——重点解决材料的使用:语言简练,材料丰富(每个论证段不少于两个材料)3、论证段写作训练:学会比喻论证,学会巧妙说理(过程分析)4、论证段间逻辑训练: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5、层进式论证结构训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层进式论证结构训练:写读后感7、层进式论证说理训练:提出问题的方式8、层进式论证说理训练:写好“为什么”(分析问题)9、层进式论证说理训练:加强行文针对性高二下学期:深刻丰富地说理强化训练10、议论文写作诊断:生活在中11、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12、搜集材料训练:发散思维——话题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达成的方式方法13、深刻说理训练:正面论证14、深刻说理训练:加强反面批驳的力量15、说理文采训练:学会形象说理分析16、议论文内容深刻性训练:人与社会17、议论文内容深刻性训练:勇气的力量高三学年高三上学期(1——10周)议论文训练,从话题序列入手。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之五步训练法一、学会分析论据,学会“议例”二、掌握叙述事实论据,学会“叙例”三、写好一个完整的议论文段四、掌握设置分论点、学会找“理”五、写好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一、学会分析论据,学会“议例”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充足的论据作为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却不会对论据作分析。
而分析论据进行“说理”恰恰是议论文文体的本质特征。
针对这一议论文写作“核心”环节的薄弱,可以训练学生六种常用的论据分析方法:求质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辩证分析法。
掌握每一种方法,可通过指导学生经过五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简要阐释、举例说明、归纳规律、练习掌握、答案参考比如,训练学生掌握因果分析法:①简要阐释: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事出必有其因,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使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
②举例说明: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
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③归纳规律:这种方法具体说,就是对论据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其议论分析的文字往往有这样的标志性词语,如“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等。
④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列提供的论据,使它能证明“惟有靠奋斗,才能冲破‘埋没’的压力”这一论点:论据: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分析
序列化训练是一种系统而有序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
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而核心素养是指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可以帮
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批判思维、信息素养、创新创造等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写作过
程中,学生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争议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和辩解。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和批判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
学生需要具备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和利用相关的
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
资源,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以及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和段落内容。
这样的训
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
八年级写作序列化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序列化作文教学指的是以“科学有序”为主旨,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设计并实施的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科学完整的作文学习、训练方案和体系。
序列化作文训练,强调渐进式训练目标和过程,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将作文学习目标分解成小的动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的训练体系,在具体的作文指导中,遵循循序渐进、有序完整地训练,从而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实现台阶式进步、螺旋式上升。
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项目有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思维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等五方面的内容。
下面重点谈谈八年级写作序列化训练的相关问题。
八年级写作序列化训练目标有:学习多种表达技巧,能写复杂的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写作训练内容上要求,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具体地表达对生活的某种认识;抓住事物特征,合理安排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思维训练序列化要求,作文中的思维活动主要有想象和联想、观察和思考、发散和聚合、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
认知能力训练序列化。
初中学生已经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到更大天地他们的视野在逐渐放大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变得深刻。
对于写作的思想内容而言也该有一个明确的序列。
如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再到社会生活,从亲情到友情再到人生,从自然到社会再到人生。
语言训练序列化,要求由文从字顺到表达生动贴切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在教学中具体训练方法有:(一)以课程教材为依据,將单元习作训练与序列化写作训练目标紧密结合。
部编本教材八年级上下册单元习作训练,看似杂乱无序,实际上草蛇灰线,都潜在的遵循了八年级序列化训练目标。
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写作,在写作知识上是对记叙文六要素的承接,在写作技巧上要求首先会拟写简洁醒目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学会选材真实,典型,以及会在表达上能运用叙述,说明,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高中作文写作思维序列化之一--多角度、多维度抽象思维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作文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高中生写作思维的指导与训练十分重要。
在写作过程当中,零散以及碎片化的思维模式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的水平。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同时根据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序列化写作思维。
培养学生利用多角度多维度的抽象思维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主要介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抽象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构建思维序列化训练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作文写作;思维序列化;研究引言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老师苦于发展学生思维,觉得无从下手,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地采用各种新式教学方法和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是似乎收效甚微,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教师对于提升学生思维所做出的巨大却无效的努力与提问自身所带有的引发学生思维的优势的矛盾现象引人深思。
语文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中逐渐地意识到了写作思维的重要性,逐渐研究起了构建写作思维序列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构建写作思维序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水平。
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抽象思维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确立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表述如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①在语文课程目标中,关于思维的要求占据四分之一,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提升思维品质呢?其实最寻常的提问法就能很好地帮助语文教师解决这一难题。
只要认识到提问对于思维的促进与激发的巨大价值,结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提问中不仅能检查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能帮助引导他们如何自己独立地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这既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又可以真正地培育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
序列化写作训练之议论文开头一、训练目标1、了解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法2、掌握几种议论文一般的开头方法二、写作导语(一)、文章开头的重要作用文章大家乔梦符认为“凤头、猪肚、豹尾”是衡量一篇好文章的尺度。
其中“凤头”是说一篇文章要有一个亮丽多姿的开头。
清代文学家李渔也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开头的重要意义。
(二)、议论文开头的要求:1.要亮明观点2.要短小精悍3.要有一定的文采(三)、议论文开头的一般方法1、开门见山式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不枝不蔓,精练简洁。
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谈骨气》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不仅要有合作精神,更要有独立意识。
————《独立与合作》诚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
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诚信》2、引述名言式在作文开头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
简洁明了,不同凡响。
如: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他的话很有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性。
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话一点不假。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主要靠自己的拼搏奋斗。
也就是说,主观努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
————《爱拼才会赢》3、叙述故事式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故事可以用给出的材料,也可以另外选取。
但故事一定要简洁明了,能引出观点。
如果故事极具吸引力,即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显示了作者概括能力。
如:狼常到牧场叼羊。
新课标高中写作教学基本框架:写作序列化训练的基本思路作文辅导0411 07:44::新课标高中写作教学基本框架写作序列化训练的基本思路教师之家一、写作训练的三种形式:1) 随笔训练写随笔要求也不高, 就像写日记, 但是比日记要求更宽泛, 学生有什么写什么,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可以是一句, 可以是一段, 也可以是一篇; 所写内容也可以是包罗万象。但要求是写真话, 说真事, 流真情, 忌流水账的形式。2) 片断训练也叫小作文训练, 主要是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序列有步骤的进行完文的分解训练, 时间可以不作统一要求, 但是所写的内容或训练的侧重点必须是有序的。3) 完文训练也叫大作文训练,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完整的大作文出来, 尽量是当堂完成。二、高中三年的序列安排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序列规划和整体教学目标, 才能使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循序渐进、有效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每一个年级段都要有各自的训练重心。而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也都应该有其训练的侧重点, 力争让学生通过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都要有所收获, 使他们每一次作文时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成功处, 找到写作的新动力, 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高中三年写作训练的整体安排是高一年记叙文高二年议论文高三年考场作文具体分解:高一第一学期重点是训练写人的记叙文, 可分解序列为写谁, 写什么, 选什么材料, 如何来写, 如何突出个性等。高一第二学期重点是训练记事的记叙文, 具体分解序列为确定什么中心, 写什么事情, 选什么材料, 如何写的生动等。高二第一学期重点是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可分解序列为如何立论, 如何论证,如何结构等高二第二学期重点训练散文的写作, 可分解序列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的写作方法等。高三第一学期着重审题能力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 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高考基础等级。高三第二学期着重就作文的发展进行训练, 具体分解序列为深刻透彻; 生动形象; 有文采; 有创意。最后一阶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 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 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三、作文训练的基本模式。有的是按表达方式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的是按写作流程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有得是按表达凭借的手段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先说后写, 以说带写, 用口头语言作为书面语言的先导。有的是按写作的本质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观察→思考→感悟→作文。四、作文课的基本课型方法理论指导课型, 自主写作课型。知道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并非是让学生搞文学创作, 因此在学生作文之前, 加强理论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虽说“文无定法”, 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依然会有一些共同或相通的东西, 必须要较为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而不是放羊式的自由创作。这种方法理论指导课型, 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为主, 另外兼引导学生去修改作文。具体的内容可分为理论指导, 美文揣摩, 作文评改, 作文升格等。自主写作课, 就是教师按照序列训练设计的计划, 每次出题时候都要明确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让学生带着这种重点意识去自主完成一篇作文, 老师不作任何的指导。在作文时候, 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 必须当堂完成作文。二、处理好序列训练的几大关系。1 、教材的约束性与教师自由度的关系。2 、课内外的关系;3 、讲与练的关系;4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5 、作文训练与作文考试的关系;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认清文体和结构编写:王晓雨 2015届高考模拟9月6日【训练目标】1、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征。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认清文体和结构【训练目标】1、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征。
2、整理文章思路,把握议论文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议论文结构,拟写议论文提纲。
【教学难点】拟写议论文的提纲【学习过程】一、高二作文安排设想1、高二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较为陌生,应指导其写作,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方法,按方法行文,能促使其较快地上路子。
2、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应从掌握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入手,然后再从局部突破,从整体再到部分的写作训练,符合认知规律。
3、在提倡写“绿色作文”的今天,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千万不能让固定的方法所左右,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法之后,要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促使他们从“有法”到“无法”,从“共性”到“个性”,从“约束”到“自由”的转变,努力写出充满个性的议论文。
二、了解文体知识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不少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
2、思路不合逻辑。
3.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
4、文体特征不明。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篇、文章中间、结尾。
看看这些文章,论点在哪儿?《六国论》《拿来主义》《阿房宫赋》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司马迁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论证的基本类型包括立论和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二)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
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
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
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即运用比喻增强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如高考中的优秀作文《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
(A一脸的无奈)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
(B一脸快乐状)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
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如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
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
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
”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
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三、议论文的结构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具体地说——总----引论:即提出问题,用来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或者介绍论敌以及有关内容。
(凤头)分---- 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来分析论证引论中提出的论点、论题或批驳论敌的观点。
(猪肚)总-----结论:即解决问题,主要用来作总结、下断语,揭示和深化文章中心。
(豹尾)3、注意:首先,论点要用一两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其次,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再次, 1.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炼,一般控制在15个字内;2.分论点的句子结构要基本一致;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一个原则:完整清晰两套思路:第一种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什么结果)三种模式:一篇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结果)这四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
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有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三种模式,或单独使用,或综合方法。
四、论证结构1、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角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
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例文】“早”1.无论是汉语一声温馨的问候——“早!”,还是英语悠扬的一声“morning!”,有着太多文化差异的东西方人,却不约而同的用同一个概念表达着同一个美好的祝愿。
2.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
我们智慧的先民早已将希望赋予了这个“早”字。
从结构上看,“早”字从日,从十,就像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样子,历经漫漫长夜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着光明,因为有了光明也就有了希望。
3.“早”意味着勤奋。
有了希望就要去实现它,毫无疑问人类就是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才从原始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
但同时人们也很清楚,希望的实现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在告诉自己也告诫我们后人,莫负春光,勤奋耕读。
于是就有了“闻鸡起舞”,苦练本领报效国家的祖逖;于是就有了将一个“早”刻在课桌上,让它向一盏灯烛一样,时刻警醒自己发奋读书终成民族脊梁的鲁迅。
4.“早”凸显出智慧。
《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否则就不可能够取得成功。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军事家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拿一战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势的“赤壁大战”来说,“孙刘联合”的方针早“预”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至于此后的“黄盖假降”、“庞统献连环”、群英会上使“蒋干中计”、“借东风”等等一幕幕的精彩无不是在战前做着周密的部署,这就是“预”。
5. 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这便是“未雨绸缪”,还是智慧的先民在指导着我们——大雨未来,先做防范,修缮房屋,加固提防,就可以将灾难降低到最低程度。
大家应该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不知有多少学校校毁人亡,而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因为多年坚持在学生中大搞应急疏散演练,结果同样是面临巨大的突发灾难,他的学校却创造了“o”伤亡的奇迹。
6.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结果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持续发展。
7. 现在我们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发展的科学规划的问题,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让我们从“早”字上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以科学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结构分析】总引论提出观点: 1.美好的祝愿。
2.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
3. “早”意味着勤奋。
4.“早”凸显出智慧。
分本论分析论证5. 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
正6. 改革开放初期,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
反总结论解决问题 7. 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
2、层进式:即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结果。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④怎么样层进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递进上,即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如】转折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
(中心观点)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
(分论点)《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
《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
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
(分论点与第一分论点构成递进关系)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
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