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1
序列一审题立意须精准第一节材料作文抓关键材料作文一般都要给出一定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可分为:故事类(包括虚构故事和真实事件)、新话题任务类、名言类、图画类、诗歌类等。
材料叙述完毕后,一般都要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来提出相关要求。
因此,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或核心立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针对材料作文的不同类型,在审题立意的时候,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分别从故事类、新话题任务类、诗歌类、图画类等不同类型的角度去分析。
一、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抓材料的关键词句材料作文的关键性语句可能是材料中观点性的句子,也可能是材料中有强烈感情倾向的句子,还有可能是观点的呈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对这则材料,有同学立意为“美的事物能带来快乐”,显然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
这则材料呈现的是罂粟对路人的诱惑,但路人没有被诱惑,路人知道如果陶醉于罂粟带来的片刻“快乐”,就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痛苦”。
也就是说,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后面路人的话。
因此可以从“警惕会带来长久痛苦的片刻快乐”等角度去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急匆匆地到早餐店吃面,但从未感觉出面有什么特别的滋味。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又去吃面,在悠闲的用餐过程中,感觉面的味道特别鲜美。
当他问餐馆老板时,老板说:“今天的面配料和制作过程与平时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
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
”材料的关键句是“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
立意是:①品味生活需要时间;②人生需要慢节奏;③幸福是慢慢咀嚼出来的。
2.以果溯因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班别:姓名:学号:对应训练4:(2015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
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
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
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
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议论文序列训练(一)训练目标:1、经典议论文赏读,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作文2、学习写议论文写作提纲和如何详细批改作文经典议论文赏析:好奇心江苏一考生一片望无边际的麦垄,因为对阳光的好奇,才能麦浪滚滚,收获一片金黄。
茧中的的蛹,因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才能更快地羽化成蝶,在群芳中尽情飞舞。
小溪因为对大海的好奇,才能不顾疲劳地奔跑,投向大海的怀抱,逃脱死气沉沉的厄运。
人更应该有好奇心,因为好奇心会让人的一生充满生机,也只有好奇心才能有使自己成才的可能。
【开宗明义,运用排比手法,明确提出观点“人应该有好奇心”。
直奔主题,开头干净利索,言简意赅。
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一开头就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
】一代诗仙李白,一生作诗无数。
年轻时,对外面江湖的好奇,对实现抱负的希冀,让他走出了家乡,行走于江湖之间。
而世间的大好山川,又引发了他的好奇心,畅游中原。
遍览名山大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诗作,如滔滔黄河水,喷涌而出。
创造了诗歌史上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因为有了好奇,才使李白有了经历;因为有了经历,才使他有了感情而创作出那么多触人心灵、脍炙人口的诗篇。
倘若没有好奇心,诗仙又何以流芳百世?李白不正是因为好奇心才成为世人仰慕、不可多得的人才吗?【事实胜于雄辩,选用李白这一精当的论据,有力的证明论点,论据概括精炼、准确、扣题,分析充分到位,有很强的说服力度】古今中外,许多成就的取得,许多人才的成功,都和好奇心有很大的关系。
【过渡自然,上下文衔接紧密】司马迁因为“爱奇”,他的生活历程奇峰突起,绚丽多彩;袁隆平因为“爱奇”,流连地头数载,发明优质高产的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达尔文因为对世间生物的奇妙现象产生了好奇心,才创造了自然选择学说,驳斥了神创论,将人们从愚昧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贝多芬因为对自然人生的好奇,因自然人生的触动而创造出激情澎湃的乐章。
【在上文用详例做点的勾勒的基础上,这一段用略例进行面的铺排,点面结合,形成立体感,使说理更全面。
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一)【题目】说“安逸”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概说】休谟在他的著作《人性论》里曾经这样评论逆境对人的影响:“顺境使我们的精神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由于懒惰和享乐的天性,人们在顺境时,往往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身处逆境时,反而更能够激发求生的本能、强大的事业心和与命运交战的强烈愿望。
贝多芬在困境中“扼住命运的咽喉”,曹雪芹在困顿里著述《红楼梦》,海伦·凯勒虽重残却一生与命运斗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他们的顽强精神非常值得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
【议论文基本常识】1、关于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知识第一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第二部分:本论——分析问题(就论点展开分析、论证)第三部分: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2、常见的结构主要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训练重点】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1)、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2)、进行分析议论: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办(3)、呼应开头、回扣中心【参考论据】1、道理论据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英国诗人拜伦)痛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法国作家雨果)2、事实论据芬兰维多利亚公园在世界爱鸟日放飞了一只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
当人们还在为这样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三天后,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小树林里发现了秃鹰的尸体。
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发现河西岸的羚羊比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强,奔跑速度快,生存能力强。
原来,河西岸有一个狼群,而东岸则没有。
秃鹰原本是一种猛禽,敢于和美洲豹争食。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横向展开显丰富纲举目张清绣眉编写人:聂蓉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写时间:2014.9.12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等级:【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2.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
【学习重难点】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
【学法指导】阅读知识短文,明确横向展开议论含义——→赏析例文,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结合具体话题,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试着分解话题,提炼分论点——→归纳横向展开的具体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同学们,你可曾因写议论文而搜索枯肠,屡屡废卷而叹?面对一篇篇文采斐然令人激赏的满分作文,你可曾有“徒有羡鱼情”的艳羡与无奈?不必害怕,不必懊恼。
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议论文的章法和快速成文的技巧。
鸳鸯好看自己绣,须把金针度与人。
我们将通过范文的体悟、赏析、借鉴,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在今后的作文中运用,那么,你的文章将同样精彩!一、初步感知1.阅读课本“表达与交流”部分的《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作文指导,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横向展开议论”的理解,并说说议论文中横向展开议论的好处。
“横向展开议论”:好处:二、赏析借鉴(一)留给明天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我要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我要把我这最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题记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花开,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孤单。
”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能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
她阳光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翻开书,看到了罗斯福,这位美国的钢铁总统。
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瘫痪,但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重新叱咤风云于美国政坛……从中,我读到了他那份坚毅与刚强,理解了史铁生与地坛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丽华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丽。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如何提炼论点一、导入语清代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意”是文章的灵魂;“命意”对议论文来说,就是确立中心论点。
二、教学内容如何确立中心论点呢?弄清着眼点,抓住话题和材料的“神”要立好意,首先得审准题。
题目有“题眼”,材料有它的“神”。
如果是比喻格式,应该清楚比喻什么;如果是一则寓言,富有什么哲理,引出的教训是什么,都必须仔细推敲,才不会跑题。
例如:1、“蚕食桑,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蚕为什么吐的是丝,而不是桑,蜂酿的是蜜而不是花呢?善于消化、吸收、改造,为我所用。
这就是材料的“神”。
引申开去,读书如此,“开放引进”也如此。
2、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虽自觉消瘦,也终不后悔。
”索取甚少,贡献极多,而且是自觉地作出奉献,这正是鲁迅伟大人格的体现。
3、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范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话题材料只是引子,为的是引出话题。
那么要审清题,只要审清话题的题干就可以了。
这个话题的中心是“记忆可以移植”,但有一个前提是“假如”。
这题目要写成议论文,就要从记忆移植后的影响出发,阐述记忆移植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讨论记忆移植给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后果,辩证地分析其利弊。
4、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材料是一则寓言,后面有一段提示语: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内。
首先要审清题干“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若只写诚实或守信,就属偏离题意。
再根据提示语和人们推崇的道德观断定,诚信的确不该抛弃。
若写议论文,就必须确立这样的论点,或从正面阐明“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或联系现实从反面论述抛弃“诚信”的危害,来证明中心论点:诚信不可抛。
5、以“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掀起你的盖头来——认识议论文编辑:景秀敏【训练目标】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大致要求。
【初步感知】议论文知识知多少?1、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将论点摆出来。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例论据和理论(名言警句等)论据。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概括。
准确,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
鲜明,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是爱憎分明,鲜明的感情色彩贯穿在行文当中。
概括,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
3、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
一、提出问题(是什么)——论点二、分析问题(为什么)——论证三、解决问题(怎么样)——论证四、回扣论点【赏析例文】探索,让生命精彩为了探索,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为了探索,李时珍迈开了尝遍百草的脚步;为了探索,布鲁诺点燃了熊熊真理之火……天地俯仰之间,芸芸众生如沧海一粟,就让我们把生命交给探索吧,让有限的生命从此而精彩。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
然而,当我们真正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一串串姓名在鸣沙中突兀,回荡。
1536年的一天,比利时满城风雨,昨天晚上绞刑架上的尸体被人盗走了。
盗尸的人就是后来成为解剖学家的维萨里,他冒着受绞刑的危险多次盗尸解剖。
一次,由于士兵追得紧,他只好把尸体的头割下逃跑。
最终,他成为第一个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专家。
真是不可思议,不必说尸体的恐怖吓人,更不必说还要冒着危险,然而,是什么让维萨里甘冒着危险,盗尸解剖?是探索,也只能是探索。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变迁,苏轼探索石钟山命名;袁隆平探索杂交水稻;麦哲伦探索地球形态……在这一次次的探索中,帝王将相成就盖世伟业,迁客骚人成就千古文章。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认清文体和结构【训练目标】1、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征。
2、整理文章思路,把握议论文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议论文结构,拟写议论文提纲。
【教学难点】拟写议论文的提纲【学习过程】一、高二作文安排设想1、高二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较为陌生,应指导其写作,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方法,按方法行文,能促使其较快地上路子。
2、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应从掌握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入手,然后再从局部突破,从整体再到部分的写作训练,符合认知规律。
3、在提倡写“绿色作文”的今天,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千万不能让固定的方法所左右,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法之后,要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促使他们从“有法”到“无法”,从“共性”到“个性”,从“约束”到“自由”的转变,努力写出充满个性的议论文。
二、了解文体知识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不少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
2、思路不合逻辑。
3.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
4、文体特征不明。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篇、文章中间、结尾。
看看这些文章,论点在哪儿?《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六国论》《拿来主义》《阿房宫赋》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司马迁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论证的基本类型包括立论和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二)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
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
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
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即运用比喻增强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如高考中的优秀作文《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
(A一脸的无奈)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
(B一脸快乐状)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
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如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
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
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
”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
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三、议论文的结构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具体地说——总----引论:即提出问题,用来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或者介绍论敌以及有关内容。
(凤头)分---- 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来分析论证引论中提出的论点、论题或批驳论敌的观点。
(猪肚)总-----结论:即解决问题,主要用来作总结、下断语,揭示和深化文章中心。
(豹尾)3、注意:首先,论点要用一两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其次,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再次,1.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炼,一般控制在15个字内;2.分论点的句子结构要基本一致;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一个原则:完整清晰两套思路:第一种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什么结果)三种模式:一篇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结果)这四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
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有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三种模式,或单独使用,或综合方法。
四、论证结构1、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角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
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例文】“早”1.无论是汉语一声温馨的问候——“早!”,还是英语悠扬的一声“morning!”,有着太多文化差异的东西方人,却不约而同的用同一个概念表达着同一个美好的祝愿。
2.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
我们智慧的先民早已将希望赋予了这个“早”字。
从结构上看,“早”字从日,从十,就像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样子,历经漫漫长夜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着光明,因为有了光明也就有了希望。
3.“早”意味着勤奋。
有了希望就要去实现它,毫无疑问人类就是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才从原始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
但同时人们也很清楚,希望的实现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在告诉自己也告诫我们后人,莫负春光,勤奋耕读。
于是就有了“闻鸡起舞”,苦练本领报效国家的祖逖;于是就有了将一个“早”刻在课桌上,让它向一盏灯烛一样,时刻警醒自己发奋读书终成民族脊梁的鲁迅。
4.“早”凸显出智慧。
《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否则就不可能够取得成功。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军事家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拿一战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势的“赤壁大战”来说,“孙刘联合”的方针早“预”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至于此后的“黄盖假降”、“庞统献连环”、群英会上使“蒋干中计”、“借东风”等等一幕幕的精彩无不是在战前做着周密的部署,这就是“预”。
5. 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这便是“未雨绸缪”,还是智慧的先民在指导着我们——大雨未来,先做防范,修缮房屋,加固提防,就可以将灾难降低到最低程度。
大家应该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不知有多少学校校毁人亡,而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因为多年坚持在学生中大搞应急疏散演练,结果同样是面临巨大的突发灾难,他的学校却创造了“o”伤亡的奇迹。
6.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结果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持续发展。
7. 现在我们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发展的科学规划的问题,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让我们从“早”字上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以科学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结构分析】总引论提出观点: 1.美好的祝愿。
2.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
3. “早”意味着勤奋。
4.“早”凸显出智慧。
分本论分析论证5. 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
正6. 改革开放初期,也因为“预”得不够,不科学。
反总结论解决问题7. 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
2、层进式:即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结果。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④怎么样层进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递进上,即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如】转折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
(中心观点)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
(分论点)《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
《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
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
(分论点与第一分论点构成递进关系)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
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