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后现代诗歌中的“自我”
- 格式:pdf
- 大小:111.11 KB
- 文档页数:4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摘要拉塞尔·埃德森的诗歌是富有哲理的寓言体散文诗。
他的诗歌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叙事性。
这种实验探索性的诗歌创作,使埃德森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哲学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拉塞尔·埃德森诗歌后现代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拉塞尔·埃德森(russell edson,1935-),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后现代诗人。
他先后出版了《一个人所见之物》(1969)、《一个骑手的童年》(1973)、《受创的早餐》(1985)、《隧道》(1994)、《雄鸡之妻》(2005)、《看见杰克》(2009)等多部诗集。
他的诗歌实验性较强,语言幽默,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叙事色彩。
以往有的学者侧重研究埃德森诗歌的寓言体创作;有的学者则从后现代实验性的层面阐述其诗作的反诗歌特征;也有部分学者从诗歌的语言、情节、叙事方面加以解读。
然而,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角度研究埃德森诗歌的叙事性,则为数不多。
因此,本文将从埃德森诗歌的创作风格、后现代和叙事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对后现代诗歌的叙事性研究独辟蹊径。
一埃德森诗歌的独特风格1 哲理寓言体散文诗埃德森的诗歌兼具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性,常常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哲学、生活的感触,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带给阅读者以新鲜的启示;他的诗常常将哲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从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并将情感的抒发上升到一定的哲理性。
埃德森的诗歌也兼具现代寓言性,且倾向于情节性,把日常生活上升到哲学境界,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及其压力。
而诗歌中叙事性的内容则具有象征涵义,诗人常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突出漫画式人物形象,语言凝练且耐人寻味。
因此,他本人也成为美国散文诗界以寓言体创作的代表人物。
例如:在诗歌《肥猪剧院的表演》中,“hog”这个词汇字面义指“猪,供食用的肥猪”,而在口语非正式使用中,则喻指“自私、肮脏或贪婪的人”。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自己之歌(节选)》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
当时已___________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___________,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
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
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
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
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___________,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最恰当的一项是()A.著作等身不以为然无边无际B.功成名就不屑一顾无边无际C.著作等身不屑一顾不着边际D.功成名就不以为然不着边际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旗穆旦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后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技术,常常让人难以归类。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变迁,同时也批判并超越了之前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
后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多重含义、复杂的叙述结构以及强烈的自反性。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1. 多重叙述视角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展现了多重叙述视角。
传统小说往往是由单一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读者通过这一视角理解故事的发展。
然而,在后现代作品中,作者往往采用多个叙述者,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声音。
这种多重视角的叙述方式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使得读者在理解故事时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
例如,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运用多个视角来展开复杂的情节和角色关系。
作品中的叙述者并不只是单一角色,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声音交织出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读者需要在各种各样的信息、角度与解释中寻找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一种更为主动的阅读体验。
2. 自我反省与解构后现代文学自我反省和解构的特征表现在文本本身对自身性质和角色的反思上。
许多后现代作家不仅关注故事情节本身,还对叙述方式、语言及文学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质疑。
这种自我反省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所谓“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故事与现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例如,米尔顿·哈里森在《透明人》一书中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结构,使文本本身成为讨论现实与伪造、真相与谎言的一部分。
这种手法不仅使作品充满了自我反思,更是挑战了传统文学所塑造的故事神话和英雄主义。
这种自我解构使得后现代作品在呈现虚幻世界时,更加突显出超级文本带来的复杂性和混乱感。
3. 混杂不同文体后现代文学往往采用不同文体进行混合,这种特征使得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和实验性。
同时,文体混合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诗歌、散文、戏剧、科幻等各种文体常常相互渗透交织,形成新的表达方式。
在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巧妙地将科幻元素与哲学思考结合,通过极具实验性的写作风格来探索时间、空间和无限等主题。
美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探析杨冬梅(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二战后流行于美国文坛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文学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采用新的叙事手段,用拼贴戏仿与反讽手法,关注历史和政治,注重与大众文化的结合,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写作特征,这使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呈现出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特质。
关键词:美国文学;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6—0049—02一、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美国后现代文学小说始创于50年代,例如欧文肖、琼斯、诺曼梅勒的《幼狮》、《细细的红线》、《从这里到永远》以及《裸者与死者》;还有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此类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全无,作家只注重展示出狂乱不堪的社会生活,形式不完整、不统一,这些都是后现代小说的最初萌芽【11。
N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小说在美国正式崛起,黑色幽默小说成了它的主要标志。
从此,美国后现代小说产生了较大的裂变与兼容,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出版到20世纪后期,出现了大量有影响的后现代派小说。
二、共同特征(一)关注历史和政治许多后现代派小说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不断地讽刺权力政治,强调全球和平,笔法诙谐幽默【2】。
多克托罗197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但以理书》,讲述了5o年代初卢森堡夫妇因为犯下的所谓“间谍罪”被处死的事情,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回应,被视为美国在60年代的社会缩影。
它灵活多样地揭示了美国政府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迫使大量的美国青年去送死,还可以看到草菅人命以及独断专行的病态表现。
唐德罗1988年出版的《天秤星座》将肯尼迪被刺事件与美国情报局特工的策划密切相连,使人们热议政要与作家。
(二)小说与大众文化的结合从后现代派小说来看,作家们不仅划清了小说与诗歌、戏剧之间的分界线,而且还跨越了非小说与小【收稿13期12013—06—21【作者简介】杨冬梅(1973一),女,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讲师。
第24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5 2009年10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O ct.2009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5.024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宗 蔚(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通过对近五年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特点与创新之处,以及重要发展和研究动态。
关键词:五年;美国文学研究;特点;创新之处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5-0071-04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宗蔚(),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近年来美国文学作为国别研究仍保持着热点的状态。
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
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诸多特点与创新之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的视域进一步延伸 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众多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有二战以前就已成名的福克纳、海明威、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也有二战后才崭露头角的梅勒、辛格、赖特、托妮莫里森、索尔贝娄、拉尔夫埃里森、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达德利兰德尔、辛西娅欧芝克、华裔作家赵健秀、汤亭亭、黄哲伦、美国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等。
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类。
美国文学研究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即时回应当下文坛,与国外的文学发展同步合拍的特点。
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其中不乏对21世纪出现的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
例如,朱雪峰探讨了厄普代克在2006年6月出版的《恐怖分子》的现实意义[1];王守仁从德里罗的《国际大都市》(2003)、罗斯的《反美阴谋》(2004)、多克特罗的《进军》(2005)、沃尔曼的《欧洲中区》(2005)入手,探索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2]。
song of myself6诗歌鉴赏
摘要:
1.诗歌概述
2.诗歌主题
3.诗歌形式与技巧
4.诗歌的价值与影响
5.总结
正文:
【诗歌概述】
《Song of Myself》是美国著名诗人Walt Whitman 创作的一首诗歌,收录于他的诗集《Leaves of Grass》中。
这首诗歌是惠特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诗歌主题】
《Song of Myself》的主题是关于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惠特曼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复杂、矛盾的自我形象,他对自己的肉体、心灵、过去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形式与技巧】
《Song of Myself》采用了自由诗体的形式,没有固定的韵律和节奏,也没有明显的押韵。
这种形式使得惠特曼可以自由地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他的民主和自由的诗歌理念。
在技巧方面,惠特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价值与影响】
《Song of Myself》的价值在于它对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对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技巧。
这首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认为是美国诗歌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当代美国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18⾸现当代美国诗歌:威廉斯诗选18⾸ 威廉斯(1883-1963),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祖。
代表作是长诗《裴特森》。
威廉斯最初是意象派诗⼈,但后来转向客观主义。
他因对普通场景和物体的准确描写⽽著名。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庞德的同窗好友,诗风很接近意象派,同时继承了惠特曼的浪漫主义传统,在意象派星散后,他是唯⼀对意象派坚持具体性原则并终⾝服膺的诗⼈,他的诗歌创作是意象派所产⽣的最有积极意义⽽且最持久的成果。
威廉斯创作的特点是坚持使⽤⼝语,⽤简明清晰的描述性意象,⽤松散的短句,反对复杂沉重过于致密的内部结构和晦涩的象征体系。
20年代末他参加“客体主义”诗派,主张“要事物,不要概念”。
他认为⽇常⽣活中粗糙、丑恶、平凡的事物均可⼊诗,写作速度宜快,以使天籁得以⾃然记录。
他还强调美国本⼟风格,⽤普通美国⼈的语⾔,写美国题材,建⽴有美国本⼟特⾊的诗歌。
他说:“我相信⼀切艺术都从当地产⽣,⽽且必须如此,因为这样我们的感官才能找到素材。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CarlosWilliams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个诗⼈之⼀。
威廉斯在谈到《荒原》的⾯世对他个⼈的影响时说:“对于我,它特别像迎⾯射来的⼀颗嘲笑的⼦弹。
我⽴刻感到它使我后退了20年,我相信的确如此。
”在另⼀处威廉斯把《荒原》的发表看作是诗坛上的晴天霹雳,说“它好像是原⼦弹落下来,把我们的世界炸开,我们向未知领域作的种种勇敢的突击被化为灰尘”。
艾略特以诗歌创作开辟了西⽅现代诗坛,以他的美学思想创建起来的英美新批评理论更是雄霸英美诗评论坛和⼤学⽂学讲堂长达30年之久。
然⽽威廉斯却认为艾略特是在向后看,同时认为⾃⼰应该向前看,即他希望⾃⼰能够创作出纯粹美国化的诗歌以抵抗艾略特的创作路线。
威廉斯的⽗亲是英国⼈,⽗母移居美国,他算是⽣在美国的第⼀代美国⼈,他终⽣是个职业医⽣,重临床、重器械,职业与出⾝造就了这是个现实味⼗⾜的诗⼈。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题目]《麦田里的守望者》[答案]塞林格[题目]《伤心之家》[答案]萧伯纳[题目]《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答案]高尔基[题目]《老人与海》[答案]海明威[题目]《大师和玛格丽特》[答案]布尔加科夫[题目]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答案]旭恩·奥凯西[题目]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答案]《愤怒的回顾》[题目]______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答案]马尔罗[题目]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答案]《西线无战事》[题目]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答案]菲兹杰拉德[题目]女作家______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答案]玛格丽特·米切尔[题目]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______和______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答案]《推销员之死》威廉斯[题目]______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答案]契诃夫[题目]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______。
[答案]《美国的悲剧》二、简答题[题目]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哪些不同?答:托马斯·曼的创作方法在叙以保留某些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表现出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1)象征的人物形象;(2)隐喻性的细节描写;(3)意识流的表现手法;(4)小说的非情节化。
诗人地标翟永明,1955年生于四川成都。
1974年高中毕业,作为“知青”下乡插队,1976年回城。
198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曾就职于某物理研究所。
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中国先锋女诗人的代表之一。
已出版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纽约,纽约以西》等诗歌、散文集10多部。
曾获中坤国际诗歌奖、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等奖项。
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姚洪伟将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读,阐释了作为一个先锋女诗人从内心的精神独白到对现实关怀的转变与拓展,高度肯定了她在诗歌路上的不断挑战与自我创新。
金莎磊是捷克来中国读研的外国留学生,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翟永明。
她从翟永明诗歌中的水晶对照这一视觉切入,另辟蹊径地阐释翟永明诗歌中的颜色、意象、三维空间的诗意特征,为翟永明诗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
从“内心独白”到“现实抒写”——简论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姚洪伟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只要提到“女性诗歌”,翟永明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的代表和领军人物,翟永明已成为当代女性诗歌创作的一个重镇[1]。
从八十年代的《女人》《静安庄》到九十年代的《咖啡馆之歌》《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再到新世纪的《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大爱清尘》等,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重要作品产生。
翟永明是一个不喜欢重复写作的诗人,“始终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写作领域里寻找变化”[2],纵观其三十余年的创作,可以发现翟永明每个时期的创作都有着明显的变化,时时都在挑战诗歌创作的难度和高度,诗歌已成为她“反抗一种无所不在的束缚的语言”[3]的一种方式。
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的先行者和领路人,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八十年代“自我经验”的表达,九十年代向“日常叙述”的诗学位移,新世纪“介入当下”的社会现实书写,每一个阶段翟永明的诗歌都走在先锋的行列,引领着女性诗歌创作一路向前发展。
一、“自我经验”的深度表达女性对“自我”形象和身份的建构,在诗歌创作中一直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况,女性诗人的“自我经验”往往被有意无意地遮蔽或隐藏,即使是著名女诗人也会陷入男性或中性书写视角的尴尬立场,很难从女性自我的视角来关注和表达其内心的变化和感受,“自我经验”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成为女性诗歌面临的尴尬困境。
论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语言游戏作者:李艳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9期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后工业社会,在主体消解,中心消解之后,昔日作为工具的语言被提到了主体和中心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作家仿佛将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统统看成是与真理无涉的文本、话语,将其视为一种语言游戏或距语言游戏不远的东西。
他们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高度关注语言的游戏和实验。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语言游戏语言通俗化、零散化、戏仿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是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中心消解、主体消失,由之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手法转变为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手法,高度关注语言游戏和语言实验。
后现代主义者推崇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言中的差异性,在他们看来语言不再是工具和手段,而是终极、是目的。
语言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灵魂。
语言游戏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最为明显的特色。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的社会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骇人听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使人发出“上帝死了”的绝望呼喊。
动摇了昔日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愈演愈烈而进一步激化。
社会的动荡不安致使人们的精神越来越困惑和迷茫。
所有这一切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命运。
“人们不再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和绝对的价值目标,进而形成了多元无中心的生活准则,价值观的变异和自由的无限扩大化,各种解放运动的此起彼伏,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盛行,构成了一幅没有权威,丧失中心,处于分解状态的世界图景。
社会心理的多样性和随意性,成为了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后现代主义文学。
”[1]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念,使人们之前熟悉的世界越来越陌生。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
《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
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
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
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
2021年第08期65文学研究论西川诗歌中的力量与缺失——以《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为例李泺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诗人,西川的诗歌创作具有“知识分子写作”的特征,他注重从文学的内在脉络进行创作的生发,坚守诗歌的自我批评精神,探索诗歌写作的技巧,对诗歌发展道路进行纠偏。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写于80年代,和《体验》《起风》等作品一样,具有古典主义的特征,以自然、爱情、愿望等为主题,注重抒情性以及语言的韵律美和形式美。
在这首诗中,西川运用了多个富有野性的意象构筑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对神秘力量致敬的同时抒发了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一、意象构筑的力量和个体抒情性意象本是客观的物象,但作家能在意象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的基础上,赋予主观的情感色彩。
在这首诗中,西川运用的意象具有野性的特征,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可抗力,如同背后存在一只大手,在影响着一切的发生。
开篇提及了“神秘”的力量发射光芒,穿透心灵,营造出一种震撼感和威慑感。
在西川写作此诗时,哈尔盖是位于青藏铁路上的一个三等区段站,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城市的喧嚣,甚至远离现代文明的火种,但却适合与自然对话。
青藏高原的高耸磅礴与火车站“蚕豆般的大小”构成鲜明的对比,而站在火车站旁的“我”,又是比火车站更小的存在。
三个意象的依次堆叠,直观地表现了自然之大气磅礴、包罗万象,而随之出现的意象“星空”承接了这种力量,从上而下形成了天地人共存与对话的场景,“人”在当中扮演着“眺望者”的角色,暗示了个体在向一种高于本体的信仰致敬。
此时,其他自然景象是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银河寂静无声,鸟儿的羽翼稀薄,青草向往着群星闪烁的夜空,野性方刚的马群不再四蹄生风,意象的反常化指向了更加庞大的力量,从高原上刮来的风卷拂着个体也卷拂着历史与未来。
“风”在这里隐喻来自自然的神秘力量,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存在,更影响着人类集体的历史走向。
在自然的神秘力量下,人类的建筑物、标志着人类高度的“屋顶”也只是被群星踩成了“祭坛”,个体“我”更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屏息凝神,充满敬畏。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是一种反传统、反理性主义、反抒情主义、反解构主义的诗歌形式,其表现技巧包括寓言、先知化、混沌和递归等。
意象亦是该诗歌形式中至关重要的构成单元之一,其嬗变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首先,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更标准化、广泛化、平民化。
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诗人已经不像以往一样需要从自己的私人经验中汲取意象,而是可以通过广泛的信息和素材进行选取。
同时,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已经摆脱了高峰主义的束缚,不再是诗人们和文化精英向上攀登的象征,而是开始关注生活的下层和日常生活。
其次,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趋向多元化。
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其来源不仅仅是西方的文化储备,也来自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和互通。
最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与媒体时代的文化嬗变息息相关。
随着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流通,后现代主义诗人开始关注各种传媒形式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他们关注反抗大众文化范畴的人们及其反抗行为,同时也探讨了现代传媒形式对社会生活与文学的冲击。
总之,媒体时代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嬗变展现了其艺术风格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而且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及人们的价值观。
此外,这种变革也让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开拓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文化境界。
2011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总第193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3肯尼斯诗歌中的中国元素探赜钟京伟(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1;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摘要]肯尼斯·雷克斯洛斯(王红公)是美国现代诗坛中推介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翻译并创作了许多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关的作品,中国文化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追寻肯尼斯的创作和翻译生涯,探寻其诗歌中的中国意象和禅宗意境。
[关键词]美国诗歌;肯尼斯;意象;禅宗;意境[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9-0112-03美国后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之一肯尼斯·雷克斯洛斯(中文名:王红公)①不仅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在诗歌翻译方面也成果丰硕。
他是在介绍和吸纳中国文化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一位著名诗人。
美国诗坛巨匠庞德说:“中国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从希腊人那里寻找推动力。
”②一、东方情结肯尼斯擅长以现代自由体诗律创作山水、爱情诗歌,具有深厚的东方古典情结。
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常能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不由自主的赞美和向往。
他不仅译介东方诗歌特别是中国诗歌,更是在诗歌创作中吸纳、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以及禅佛思想,成为美国诗坛上介绍、吸收中国文化成就的主要作家。
肯尼斯的汉诗英译集《中国诗百首》被威廉姆斯称赞为“有幸读到的美国现代语言中最富于感性的优秀作品之一”③。
他的《爱与流年:续中国诗百首》以及与钟玲合译的《兰舟:中国女性诗人诗选》和《李清照全集》都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种蕴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远离世俗、归隐田园山林、返朴归真的淳朴静谧的禅宗思想都深深地吸引着他。
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印度宗教学说的融合与吸收,是由两汉之际自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与中国的儒道和老庄哲学融合后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