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杂糅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2
《病句试题中常考杂糅句式专题练习》参考答案1.“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改为“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或“但就其……来说”。
2.“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说”重复。
3.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本着互利共赢为原则”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或“以互利共赢为原则”。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应改为“对于通过该国获得的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的前景问题”或“在通过该国获得的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的前景问题上”。
5.由于……下(由于……;在……下),应改为“由于自由身的喀麦隆中场姆比亚无意降低自己的薪水要求(300万欧元年薪的3年合同)”或“在自由身的喀麦隆中场姆比亚无意降低自己的薪水要求(300万欧元年薪的3年合同)下”。
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当时大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全国国土规划,京津冀层面的规划就被搁置到了一边”或“是由当时大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全国国土规划,京津冀层面的规划就被搁置到了一边造成的”。
7.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应改为“借口人道主义”或“以人道主义为名”。
8.围绕……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以……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一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9.是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应改为“因为做公益事业”或“是做公益事业的原因”。
10.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应改为“靠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或“是靠永不服输的精神取得的”。
11.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应改为“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或“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
12.成分是……配置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应改为“成分是樟脑、薄荷醇、PCA钠”或“是由樟脑、薄荷醇、PCA钠配置而成的”。
13.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应改为“是由于个别地铁工作人员纪律性不强造成的”或“是个别地铁工作人员纪律性不强造成的结果”。
中考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句式杂糅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起,导致语句结构混乱。
通过对今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表被动典型结构为“被(受)……所”。
例如:“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应修改为“深受群众喜爱”或“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典型结构包括“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等。
例如:“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应修改为“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三、表目的典型结构为“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等。
例如:“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应修改为“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四、表条件典型结构包括“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从……状况出发”等。
例如:“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应修改为“需要下一番功夫”或“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十、表数量大约30%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这只太空马桶的造价高达三千万美元。
一)整体把握,抓硬伤我回头一瞄,发现柜台前有一位肤色黧黑的中年农村妇女站着。
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比较清晰。
二)深入思考,摸规律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但实际上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往往有强调的作用。
三)归纳总结,明方法1)长句紧缩,抓主干。
有些句子修饰成分多,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来,这样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专题讲解(强烈推荐)句式杂糅是一种语言表达上的病句类型,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清的现象。
通常是因为想要使用多种句式,结果将它们混在了一起,导致句子结构错乱。
一、表被动1、受……所建议改为:“受……”或“为……所……”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为它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解析:“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与“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结构混乱。
应该使用“为……所”结构,而不是“受……所”结构。
例如:这个方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喜爱。
建议改为:“深受群众喜爱”或“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2、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建议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例如: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
修改为:“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例如: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因素诱发的。
修改为:“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或“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因素诱发的”。
3、由于……结果建议改为:“由于……”或“……结果”例如:这些蔬菜之所以长得这么好,是因为社员们精心管理。
修改为:“之所以长得这么好是因为社员们精心管理”或“是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4、之所以……的原因建议改为:“之所以……”或“……的原因”例如: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修改为:“之所以变坏”或“变坏的原因”。
5、“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改为:“关键在于……”或“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个学生研究成绩的如何,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修改为:“关键在于内因”或“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修改意见:“主要面向……”或“对象是……”例如:这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生。
句式杂糅常见类型1、本着原则,以原则为准则。
2、是为了达到目的,以目的为导向。
3、对于问题,在问题上进行讨论。
4、由于某种原因,在某种情况下。
5、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导致的。
6、原因是某种因素造成的。
7、其根本原因是某种因素/某种因素在起作用。
8、经过某种过程,在某种情况下。
9、借口是某种理由,以某种名义为借口。
10、打着某种幌子,以某种方式进行欺骗。
11、因为某种原因,造成某种结果。
12、靠的是某种手段或方法取得的。
13、大多是某种情况或状态,以某种为主。
14、成分是某种元素,由某种配置而成的。
15、包括某些元素或组成部分。
16、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结果。
17、在某种正确领导下,由某种因素所导致。
18、听到某种消息或信息传来。
19、深受某些人或群体所欢迎。
20、与去年同期相比或比去年同期更……。
21、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结果。
22、最好某种方式或方法或比较合适。
23、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或目的。
24、被某种压迫或蹂躏或束缚所困扰。
25、他是为了某种目的或原因而死的。
26、某种原因是由于某种因素或原因所导致的。
27、某种原因主要是由于某种因素所致。
28、关键的问题是某种因素或因素在起决定作用。
29、关键在于某种因素或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30、在某种领导下或由某种领导所主导。
31、以某种方式或方法或即可。
32、并非某种情况或状态或并不是某种原因。
33、听到某种噩耗或消息传来。
34、变得分外某种状态或情况或增加了某种数量。
病句专题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以说“深受……的欢迎”,也可说成“深为……所欢迎”,现在B项说成“深受……所欢迎”,显然是将这两种格式掺杂糅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C项句式杂糅,我们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成“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但不能将这两种句式掺杂糅合在一起使用,现在A项说成“……学员除……外,还有……也参加了学习”,显然就是犯了这类毛病。
D项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该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性作用”,仍然是未然的语气,现在用了“是知识起决定性作用”变成已然的语气了,显然前后失去了照应。
2.【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结构混乱。
B句式杂糅、语序不当,“规定申请……进行”杂糅;“3个月到2个星期”语序不当。
D“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句式杂糅。
3.【答案】A 解析:B“这是由于……所决定的”杂糅。
C句式杂糅,“为……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杂糅。
D“这要看……所决定的”杂糅。
4.【答案】C 解析:A句子杂糅,删去“重点”或“优先”。
B句子杂糅,删去“不能不”或“起到无可替代”。
D成分残缺、结构混乱,在“对安全生产”之后加上介词宾语“工作”一词。
或者删去“引起”,以消除句式杂糅的毛病。
5.【答案】D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B项“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应改为“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C中后一分句有问题。
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
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
6.【答案】B 解析:A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C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D句式杂糅,句式一“这是……原因之一”,句式二“这成为……原因之一”,择其一表达即可。
常见句式杂糅类型归纳
1. 哎呀呀,那种“本着……为原则”的句式可太常见啦!就像“本着节约为原则”,这不是杂糅了嘛!
2. 你们有没有见过“以……即可”这样的呀?比如说“以实现目标即可”,这多别扭呀!
3. 哇塞,“是为了……为目的”这种真的很容易错呢,像“是为了提高成绩为目的”,不对劲吧!
4. 嘿,“对于……问题上”不也是杂糅嘛,“对于环保问题上”,听着就怪怪的!
5. 呀,“由于……下”也不行哦,“由于大家的努力下”,这可不对呀!
6. 你们想想,“靠的是……取得的”是不是杂糅呀,“靠的是努力取得的”,多明显呀!
7. 哇哦,“关键在于……起决定性作用”,这不是重复了嘛,像“关键在于努力起决定性作用”!
8. 咦,“围绕……为中心”也不对呀,“围绕提高成绩为中心”,多混乱呀!
9. 嘿呀,“大多以……为主”,这不是杂糅是什么呀,“大多以勤奋学习为主”!
10. 啊呀,“听到……消息传来”,这也是错的呢,“听到胜利的消息传来”,多别扭!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句式杂糅类型可得好好记住,不然写出来的句子就会让人笑话啦!。
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胡平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通过对今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表被动【典型结构】被(受)……所。
如: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典型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说“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3.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修改意见】或说“由于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或说“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4.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修改意见】或说“之所以变坏”,或说“变坏的原因”。
5.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6.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7.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三、表目的【典型结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如:8.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修改意见】或说“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9.其实,胡适先生英文文章也写了不少,连同这一百几十件信礼,都应该收集成书,供中外学者阅读之便。
【修改意见】或说“供中外学者阅读之用”,或说“以便中外学者阅读”。
10.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意见】或说“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或说“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四、表条件【典型结构】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
如:11.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修改意见】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2.专家认为,军队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控制军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数量,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
五、表意图【典型结构】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
如:1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修改意见】或说“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或说“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4.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枝术。
【修改意见】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六、表对象【典型构构】对象……面向……;对于上;“同比……”与“同期相……比”;“围绕……”与“……为中心”如:15.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修改意见】或说“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或说“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
16.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17.如今的春节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共3.4亿元,与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18.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七、表构成【典型结构】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组成。
如:19.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修改意见】或说“成分是远……氯化铵等”,或说“由……等配制而成”。
20.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限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分序厅……六部分”,或说“由序厅……六部分组成”。
八、表范围【典型结构】大多……以……为主还有“以……为宜”与“……最好”。
如:21.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修改意见】或说“大多是青年师生”,或说“以青年师生为主”。
22.开调查会的人不在多,以三五人为宜最好。
九、表程度【典型结构】分外……多了;过分的溢美;悬殊很大。
如:23.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修改意见】或说“分外活跃而健谈”,或说“活路而健谈多了”。
十、表数量【典型结构】大约……左右;高达……之巨。
如:24.我国大约3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修改意见】或说“大约30%的青年”,或说“30%左右的青年”。
25.别小看这只太空马桶,它的造价高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修改意见】或说“高达三千万美元”,或说“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一)整体把握,抓硬伤病句辨析与修改,高考所给的句子往往内容较多,句式较长,成分复杂,有相当的迷惑性。
遇到这类句子,考生常常凭感觉,或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造成判断错误。
例如:我回头一瞄,柜台前伫立着一位肤色黧黑的中年农村妇女。
如果分开看,这句话前半句与后半句都没有什么毛病,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从整体考虑,问题就出来了。
“伫立”是长时间地站,而“我”只是“回头一瞄”,只是一瞬间的事,怎么会知道那位妇女站立时间的长短呢?显然,把“伫立”改为“站”就不会有这样的毛病了。
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
这句话的前半句“尊敬老师的学生”是有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尊敬……学生”,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的学生”,不少同学看到这一点,就认为这个句子表意不明,是病句;但是,如果再看后半句,就会发现,有了后半句,前面的歧义消除了。
因此,在解题时,不要抓住一点毛病不松手,要整体把握,要抓硬伤。
(二)深入思考,摸规律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平时的复习切不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善于从练习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其实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虽然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是往往有强调的作用。
“伯乐识马”是大家熟知的,而“马投伯乐”才是这句话要重点表达的内容。
因些,如果了解了这一规律,见到类似的句子就容易辨认了。
(三)归纳总结,明方法辨析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现归纳如下几点:(1)长句紧缩,抓主干有些句子由于较长,修饰成分多,语病不容易看出来。
因此这类句子在辨析时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出来,这样有些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
如果把这个句子紧缩一下,就变成了《铁道游击队》描写……“描写”什么?显然不应该是“胜利”,由此可以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宾语。
(2)修饰语多,理枝叶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
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
例如:如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口音和生动的表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
句中“操着……口音”没什么问题,但“操着”“表情”就不合适了。
“描述得绘声绘色”语义重复,因为“描述”就是“绘”,应改为“讲得绘声绘色”或“描述得有声有色”。
另外,“流利的口音”搭配也不恰当。
对于修饰成分复杂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枝叶的搭配问题。
(3)文字是复句,注意关联词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
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
例如:五金厂一方面能急车辆厂之急,主动送货上门,保证了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车辆厂也及时把对产品质品的意见提供给五金厂,使五金厂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
这段话前后有两个主语,一个是“五金厂”,一个是“车辆厂”。
在前后两个主语不同的时候,关联词“一方面”应放在主语“五金厂”前。
相反,如果前后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就该放在主语后面。
上面例句后半部分如果是这样的:另一方面,还及时主动向车辆厂征求意见,提高产品质量。
前后主语就都变成“五金厂”了,关联词在主语后就没什么毛病了。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迹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事迹过于夸大”自然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里用了“反而”,与前面的“如果”不搭配了,应该改为“就”。
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
这句话中,说冬季,天气冷,穿毛衣也不热,前后并没有转折的意思。
因此“尽管”“然而”两个关联词用得不妥。
如果一定要用关联词的话,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前加“即使”。
(4)代词指代,要清楚句中如果有代词的话,应该注意指代是否清楚。
例如: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看守照着去办。
一个句子中,第三人称所指的对象最好能一致,句中的第二个“她”如改为“这个女人”,句意就明确了。
(5)一面两面,要搭配句中如果出现“是否”“能不能”“能否”“与否”“要不要”“该不该”“好坏”“高低”“成败”“优劣”等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就应该注意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例如: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面“文字通顺”只从“好”的一方面表述,后面却“好坏”并提,因此,应该在“文字”后面补出“是否”两字,这样前后才搭配。
(6)语句通顺,看逻辑如果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应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
例如:连诗歌、古诗词、对联都有专门刊物,唯独杂文作品没有自己的专刊,这是很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