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

作者:甄秀梅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年第02期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对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来培养这种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恰好可以成为培养的桥梁,教师带领学生们来解读文本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笔者以《水》为例来进行分析,文本解读对学生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水》

文本解读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孔乙己,这就说明每个人在解读文本时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进行文本时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想法,而小学生的阅历毕竟摆在那儿,他们在解读时解读的比较肤浅,因此还需要教师来辅助其进行文本的解读。

一、阅读文本感知信息

进行文本解读的第一步首先要阅读文本,只有阅读文本后才能感知到文本中包含的信息。也就是我们能看到的一些题目中会说的,这篇文章都写了什么。这就是通过阅读文本了解到的信息。在进行《水》这篇文章的文本的解读时,首先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去感知文本信息。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来进行文本信息的感知,例如文章讲了那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就有了感知信息的方向。阅读之后学生会了解到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水为什么珍贵,第二件是下雨天人们是怎样洗澡的;第三件是一勺水的故事。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阅读就能感知到整个文本的信息,而这只是文本解读最初步的阶段,学生们了解到的也只是最表面的内容,但是也只有将这个信息掌握后才能更深入的去进行文本的解读。

二、以逐句的语言解读文本,了解思想情感

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可以不夸张的说,他们可能每句话都蕴含着自己的情感,而小学生还不能那么准确的理解出其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必须要做媒介,才能让学生深入的对文本进行解读,在逐句进行文本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是常用语言,第二个陌生语言。这两种在语文教材的文章中都会出现。但是学生们在分析时常会忽略一些内容。

1、常用语言文本解读

《水》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看似很平常的语言,学生在写作时也常会用到,因此他们在进行文本的解读时会将这部分内容忽略,例如学生在写作时会写到我们要走多远去登山,坐车坐了多久,到了累成什么样子,这样的语言学生常会用,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会太在意,在《水》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用了这样的语言,人们去多远的地方挑水,要走多久等等,学生

会将其看成很平常的写法,不去过多的解读,这时教师就需要发挥作用,和学生一起来分析作者写这些语言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么写除了介绍挑水的路程时间,作者还要表达的是挑水是是十分困难的,水还特别少,进而表达出,水在作者生活地区的珍贵。

2、陌生语言文本解读

《水》这篇文章中除了一些常用的语言还有一些较为陌生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不仅出现在《水》这篇文章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中都会出现,并且这些内容常常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更主要,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解读不能忽略。学生们在解读时,常会因为这样的内容比较陌生找不到解读的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将其作为重点来解读。例如在文章最后一段母亲用了一勺水给我们冲凉后看到我们的状态,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真的饿坏了。”这句话让学生理解,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知道饿坏了是什么意思,而陌生的是,为什么明明是渴了却要写成饿呢?以小学生的阅历无法解读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水和饭是一样的,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原来渴已经不能将心中的感受写出来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来回答饿了和渴了之后的感受,因为平时学生们对饿更有感受,因此他们能更了解其中的意义。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让学生们知道我们平时喝不到水只是渴了,就算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中,体验到的也只是渴了的感觉,却怎样也无法达到饿水的感觉,这样学生才更能明白当时作者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才能有这种感觉,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文本了。

三、整合文本获得全面信息

教师在带领学生们感知了文本信息后,又带领学生将文本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了解读,在完成这些环节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将之前两个环节分析的内容仅从整合,再去深度的理解,将文章中一些隐藏的信息寻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算上将文本进行了完整的解读。在《水》这篇文章中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一闪而过,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最后“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总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需要将其文本进行解读,文本解读的能力不是一瞬间就能学会的,它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慢慢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在这一点上必须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加永卓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 2016(03)

[2] 宁春梅.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04)